1974:白月光的舔狗?退退退 第269节

  很快,蒋少华就买回了十个大肉包子和三袋豆浆。

  包子个头大,云秀吃了一个就感觉有点饱了。

  周立伟硬要她再吃一个,云秀只好又接着吃第二个。蒋少华也吃了三个,剩下的五个全被周立伟干光了。

  只是,云秀第二个吃到一半硬是吃不下了。

  周立伟见状,二话不说就拿过那剩下的半个包子,三两口就吃完了。

  蒋少华喝完最后一口豆浆,看着周立伟,“伟哥,你是不是没吃饱,我再去给你买两个?”

  心想,伟哥咋这么能吃呢?自己吃三个都撑了,伟哥居然吃了五个半还没饱。

  周立伟抬眼看他,还没说话,就打了一个饱嗝。

  得嘞,看样子不用再跑一趟了。

  蒋少华讪笑两声,“伟哥,我先回去给我哥报个信,你们先睡一觉,等中午我再过来叫你们吃饭。”

  周立伟颔首,“行,中午不用你过来叫,到时候我们自己过去。”

第430章 改革开放,今世不同了

  周立伟和云秀睡到中午十一点才从炕上爬起来。

  两人收拾了一番,才开车去了祁光荣家。

  小两口到的时候,陈达和黄姗姗带着他们儿子,还有黄致远、林丛、张亮和余姚都到了。

  大伙自然是好一阵亲切。

  “伟哥,想死你了。”张亮抱着周立伟,眯着眼说道。

  周立伟用拳头顶了他肩膀一下,“滚犊子,你小子少肉麻。”

  张亮捂着胸口做伤心状,“啊,伟哥,你太伤我心了。”

  他这做作的样子将大伙逗得哈哈大笑。

  周立伟问,“张姨呢?咋没看见?”

  张亮笑着回答,“我妈不肯来,她还在布置婚房。”

  张亮也在哈市买了一套院子,离余姚家不远。专门当做婚房用的。

  周立伟说,“婚房还没布置好吗?那下午我们过去帮忙,正好我和秀下午没事。”

  “那敢情好,云秀嫂子的手巧,正好让她帮忙剪喜字和红花。”

  张母虽然一直张罗布置婚房,但剪这些东西她还真不擅长,余姚也不会,她的奶奶眼睛不好更是指望不上。

  修世妍和黄珊珊也在一旁附和,说她们也去帮忙。

  “行行,赶紧吃饭,吃了饭都去亮子家帮忙。”祁光荣收拾着桌子说道。

  大家一听,都动了起来。

  帮忙端菜,拿碗盛饭,忙得不亦乐乎。

  大家边吃边聊,气氛很是和谐。

  说了一会儿张亮和余姚的婚事,就将话题扯到了周立伟办的服装厂上面。

  “听说你那服装厂的衣服很好卖,我小舅子现在在家里到处跟人吹嘘开店卖衣服多赚钱。”祁光荣笑着道。

  周立伟说,“他应该不只是跟人吹嘘吧,他没张罗着自己家人开一家店?”

  修世妍接话道,“怎么没有?不过我们家小妹也在上学没法开店,他就想让我大伯家的堂妹弄。可堂妹在宣传部工作,家里人不同意她辞职。”

  周立伟了然,现在宣传部的工作多好,公职人员,铁饭碗,肯定不会轻易同意辞职去干个体户。

  周立伟说,“这个确实要考虑清楚。”

  具体怎么决定还是要看修家人自己怎么选择,他不好多说什么。

  修世妍又接着道,“不过,咱们院里有几个玩伴,还真被他说动了,准备合伙在长安开两家店,听我妈说,我弟回家后一天都没在家待,整天跟着那几个同伴在街上找店铺。”

  对于俢世杰回家后的情况,周立伟还真不清楚,没想到这家伙对开加盟店这么上心。

  周立伟笑着说,“估计世杰是看到京都的两个店铺赚钱了。”

  顿了顿半开玩笑地道,“目前京都的店铺确实还很不错,你们谁要是想开加盟店,也可以考虑考虑。”

  他这话一出,几个女人都来了兴致。

  尤其是黄姗姗,现在孩子快4岁了,可以送去幼儿园。她白天在家基本没啥事,还真想做点什么。

  她问,“立伟,现在能开店吗?我们可不是你,这哈市也不像京都,我担心真要开店,会被有心人举报。”

  周立伟知道黄姗姗的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估计也不只是她,其他人肯定都有这种顾虑。

  不过周立伟心里有数,秀丽服装厂和店铺的成功,已经让领导们看到了个体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

  不仅能缓解民众物资不足的情况,还能提供不少工作岗位。

  再有就是这种私人自负盈亏的模式,不用国家承担风险,生意不景气不用财政支持,从而增加国家的负担。

  相反,要是生意好了,国家还能有不少的税收收入。

  只要是真正办实事心系国家发展的领导,都不会昧着良心说周立伟的服装厂和店铺办得不好。

  周立伟更是清楚,大概就是这几天的事,会正式提出改革开放政策,会明确改革怎么改革,开放又如何开放。

  前世,这一政策提出后,刚开始实施得并不顺利,一来摸着石头过河,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具体要怎么干;

  二来也受到了一些阻碍,只有大致方向,没有明确指示。

  很多人担心做得不对,被抓小辫子,所以畏首畏尾,只能一步步试探。

  就连小渔村的发展都是试探了两年才大刀阔斧地干。

  但今世不同了。

  周立伟知道,政策一出来就是全面具体的,清晰地指示,明确地规定。

  大家只要放开膀子干就完了。

  再有就是,有他这个例子,不用前怕狼后怕虎。

  说实话,虽然是厚着脸皮将前世的发展当作自己的看法提了出来,但作用毋庸置疑,心里也还是有那么一点自豪的。

  毕竟重生也不是谁都能遇到的。

  周立伟既然清楚接下来的政策,他自然就不担心其他人开不了加盟店。

  他说,“嫂子,放心,店肯定能开。不信你们就再等两天。估计也就这几天的事,你们注意每天听广播。”

  大家对视一眼,知道他这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不过大伙都很默契地没有追问,而是真的开始注意听广播了。

  大家也没等太久,就在周立伟说这话的第二天早上八点,广播里就播放了这个具有历史转折性的政策变化——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将小渔村所在的全县改为鹏城市,因为鹏城口岸是连通港城的重要枢纽,早已世界闻名。

  鹏城也作为了开放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之一。

  周立伟在听到这则广播的时候,也就刚睡醒。

  打开收音机,就听到了这条消息。

  他也就没急着起床,继续搂着媳妇躺在了炕上。

  小两口安静地听着广播。

  果不其然,这一世,提出的政策比前世的更细致具体全面。

  也明确提出私人可以办厂,可以开店,总之就是个体户是合规合法的,不会被当成投机倒把的抓起来。

  当然,要做个体户,一切都要依法办事,合规经营……

  周立伟笑了。

  虽然早就知道是个什么情况,但现在真的亲耳听见,还是激动不已。

  他的心情十分畅快,捧着媳妇就吧唧了好几口。

  云秀能感受到他的愉悦,心里也开心,任由他胡作非为。

第431章 俞光辉给力:我不干净了

  两人起床,快速地洗漱了一番,随便弄了点吃的,正准备出门去找陈达和祁光荣他们,张亮就拿着一份报纸,激动地过来了。

  “伟哥,嫂子,真有政策出来了。私人真的都能开店了。”

  将人迎进屋,周立伟问道,“你要不要跟你媳妇商量一下,让她在哈市开个加盟店?我能保证,肯定比她在百货干售货员强。”

  张亮想都没想,就应了下来,“好,伟哥,我回去就跟她说,让她将售货员的工作卖了,咱们自己开店。”

  “嗯,等你们将店铺开起来,回头咱俩再整个运输队。”周立伟又道。

  张亮激动地在小院里转圈圈,“太好了,伟哥,就等着你这话。”

  周立伟见他高兴得像个孩子,也不禁轻笑出声。

  两人说着以后的规划,没多久祁光荣和陈达也相携过来了。

  周立伟笑着道,“还想着等下去找你俩呢,没想到你们就过来了。”

  给几人散了一根烟,“中午就留在这里吃饭,我让我媳妇整几个拿手菜。”

  张亮忙道,“别,伟哥,中午去我那,我妈和媳妇都特意交代过,说是昨天你们帮了大忙,将婚房布置得漂漂亮亮,也没请你们吃饭,今天一定让我将你们都请过去,我走的时候,她们已经准备了。”

  听他这样说,周立伟就没再说啥。

  云秀给几人倒了茶水就退出了正屋,将空间留给了他们哥几个。

  四人在屋里聊了一上午,直到余姚骑着自行车过来叫吃饭,几人才意犹未尽地结束了话题。

  本来还说去接修世妍和黄姗姗的,余姚说她都已经去叫过了,人都去了家里,大家也就直接去了张亮和余姚的婚房。

  张母于凤珍已经将饭菜都端上桌等着了。

  许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儿子马上要结婚,于凤珍笑得眼角的皱纹都多了几道。

  热情地招呼着大伙吃饭。吃完饭,大家也没闲着,该上班的上班,没上班的继续帮忙准备张亮和余姚的婚事。

  周立伟下午出去给白承望打了一个电话,问了厂子和两家店铺的情况。

  说起厂子和店铺,白承望就显得很兴奋。

  “伟哥,这段时间两家店铺的生意是越来越好,营业额每天都在增长。而且比开业那几天的生意还要好。”

  周立伟知道,年底是销售的旺季。尤其是过年期间,买件好看的新衣服穿着过年串亲戚,差不多是每个人的心愿。

  过年嘛,也正是大家聚在一起攀比的高光时刻。

  衣服的销量能上来也是情理之中,但能超过开业时候的业绩,周立伟还是感到有点意外的。

首节 上一节 269/4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