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白月光的舔狗?退退退 第102节

  就是不知道那边答应了没。要是没答应,他还得另想办法。

  “苏婶子,这个开会的时候都会说的。”

  车子快要到公社了,想要说如何具体操作,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

  周立伟将车子停在公社楼下面,已经有两个离公社近的村子的大队长和妇女主任已经来了。

  云松山好像都认识,一下车就跟两位大队长开始招呼聊天。

  妇女主任是第一次来公社参加会议,有的以前根本就没见过。不过这都难不倒这些专门搞妇女同志工作的主任们。

  很快,几位妇女主任也熟络地聊起天来。嗓门不比大老爷们小。

  周立伟则是停好车就去找了余振华。

  到他办公室时,正好一脸愁容地挂断电话。

  看见周立伟,叹了口气,“缝纫机不好借啊。”

  “都拒绝了?”

  “对,都说没有闲置的。”

  每年制衣厂都会购买一批新的机子,总能淘汰一批下来。就算他们不在制衣厂工作,也都清楚这些事。怎么可能没闲置的缝纫机。

  所以,余振华还以为借缝纫机不是什么难事。没想到都没答应。

  周立伟也觉得不至于一台都借不到,想了想似乎又觉得这也合乎常理。

  公社要办这么个合作社,明显跟制衣厂是有竞争关系。他们这是怕抢他们的饭碗。

  不过,这怕是想错了。他们不仅不是竞争关系,还可以是合作关系。

  “余社长,咱们公社办这个合作社你跟上面报备了没?”

  如果让领导当个中间人去说这事,就相当于是工作指示,制衣厂肯定不会再推拒。

  “那肯定要报备啊,我跟县里的领导说了的。”

  这事,他可不敢不跟上面打个招呼。

  “领导什么反应?”

  “自然支持,让我好好干。”

  余振华也听出了周立伟话里的意思,接着又轻轻摇头,表示行不通。

  领导基本都是这个套路,口头上好好干,行动上却没任何表示,遇到困难更不能麻烦他们,凡事还得靠自己。

  真的要好好干。

  周立伟想到那个罗副市长,这个人好像还是个干实事的。

  “余社长,你跟罗副市长说过这个事情没有?”

  余振华一听,激动地就去拽电话,

  “对对对,我得跟罗副市长汇报一下我最近的工作情况,他也说过工作上有困难可以找他。”

  余社长已经将罗副市长办公室的电话号码铭记于心,也不需要去翻电话簿。

  “喂,易秘书啊,你好,我找罗副市长......。”

  周立伟默默退了出去,轻轻关上了办公室的门。虽然余振华没说什么,但人家打电话,他在旁边听着,总归不太好。

  站在走廊上,这里是二楼,刚好可以看清楼下围成两个圈子的两队人,聊得热火朝天的样子。现在陆续来的人多了,更是热闹。

  两个圈子隐隐都以青山大队的干部为中心,似乎在听他们说着什么。

  周立伟知道,云叔和苏婶子肯定是在跟大家说合作社的事情。

  昨天余社长决定开会,派人去各个大队通知,但都没说因为什么开会。还要带上妇女主任,这还是头一遭。

  大伙都在猜测是不是要开展什么妇女同志活动。

  谁知今天过来就听说是因为成衣合作社的事情。大伙都挺激动。

  周立伟的嘴角也忍不住上扬。

  没多久,余振华就打开门叫了一声。

  周立伟进去,就看见他那喜形于色的表情,就知道事情搞定了。

  果不其然,就听见余振华那轻松愉快的声音。

  “成了。”

第176章 开会,沸腾

  公社会议室里。

  十五个大队的大队长和妇女主任都来了。加上余振华和公社的几个干事,以及公社街道办的人,最后是周立伟,一共将近40人,将一间简陋的办公室挤得满满当当。

  每人都带了笔和本子,坐在椅子上严阵以待,随时准备着。

  这样子不像来开会的,倒是像来学习的。

  其实,这话也没错。

  会议开始,余振华先是背了好几条伟人语录。语录背完,又是最新的党和国家与之有关的方针政策。

  大家都唰唰唰地在本子上记录着。

  周立伟见大家都这样,他一个人也不好特立独行,也装模作样地在事先准备好的笔记本上随便写了几个字。

  旁边坐着的是云松山和苏翠莲。周立伟轻易地就看清了他们在本子上记录的内容。

  噗......,周立伟差点喷了。

  只见苏翠莲很认真地在本子上写了一个‘1’,然后画了个大圈,接着就在圈里叉叉点点。

  云松山到底是识字的,似乎对开会也颇有心得。手里的本子不像苏翠莲的是新的,已经用了一大半。

  会议记录也是一二三记录得很清楚,只是那歪歪扭扭的字看得周立伟特感神奇。

  明明字是歪七扭八的,感觉随时要倒下一样,但整体看,却十分工整,上下间距几乎都一样。

  领导讲话,一小时起步。周立伟是真的很佩服这些开会认真做笔记的人们。

  就在他昏昏欲睡之时,终于进入了今日的正题——成立成衣合作社的目的和意义。

  当然,余振华也要提一提自己已经做了哪些努力,以及上面县里和市里的领导给予的支持。

  又是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轮到了周立伟发言。说说具体如何操作。

  这时候,周立伟都很想长话短说,但事实是:

  “因为考虑到每个大队会裁缝的不多,有缝纫机的更少。咱们余社长排除万难,向县里和市里的制衣厂借了一批厂里淘汰下来的机子。今天回去后,各大队要将会裁缝的人数报上来,然后从公社借机子回去。”

  “接着就是提高工作效率问题,工厂有流水线,一件成衣做出来,并不是一个人单独完成的。有打样,有专门裁剪的,有专门做领子的,也有专门做袖子的。还有后面熨烫,整理打包的等等。

  我们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流水线模式,将大队里那些会针线活,工作认真的人召集起来,会裁剪的就负责裁剪,会缝纫的就缝纫,还有熨烫、缝扣子、剪线头,打包等等都需要人,这样一来,工作效率能提高不说,用上的人也不少了。”

  “还有,你们从合作社领布料的时候,是要上交一定的押金的,一来是防止布料被损坏,再者就是不能将衣服做坏。这些都需要赔偿的。

  再有,你们找的做工的人,也是要严格筛选的,太脏不爱卫生的不行,双手太粗糙的也不可以......。”

  周立伟也差不多说了大半个小时,才将事情基本说清楚。

  大家有什么问题,当场提出解答。

  会议结束,已经是两个小时后了。

  众人都顾不上吃饭,火急火燎地赶回大队,好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带回去。

  只是,这不包括青山大队和李庄大队的两位大队长以及妇女主任。

  两位妇女主任亲亲热热地聊着,两个大队长这次看上去似乎也比上次交粮时要和谐很多。

  “李老哥,要不一起去吃个饭,喝两口。”

  云松山要跟着周立伟的车回去,一点都不着急。

  李勇全拍了拍云松山的肩膀,一副哥俩好的样子。

  “云老弟,今儿我们还要赶回去跟大家通知这个事情,早点做好准备。两天后是个好日子,我那小儿子要去跟你那侄女家相看,这要是成了,咱俩也算亲家了,以后一起喝酒的机会多得是。”

  云松山乐呵呵地也没有强求,他也听说了云朵要跟这家伙的小儿子相看的事。他对李家还算了解,算很不错,至少,李勇全这个人还行。

  所以,他对这相看的事也很支持。

  “听说你大儿子从部队回来了,怎么样,是不是又升职了?”

  提到大儿子,李勇全笑成了一朵菊花。

  “呵呵,是又进了一步。之前还是副连,现在升上了连长。”

  “恭喜恭喜。”云松山倒是也替这个老伙计高兴。

  “同喜同喜,听说你家老二也去了部队。”

  云松山下意识地又将烟杆塞进了嘴里,笑迷了眼。“嗯,前两天刚走。”

  “可以啊,老弟。”

  现在没有招兵名额,可云家却有入伍资格,这在部队是有大关系啊。

  看了看身边一直没说话的周立伟,心里跟明镜似的。

  上次他们青山大队交粮能打败他们,也多亏了这个姓周的知青。

  心里不禁感叹,这么好的知青咋就没分到他们大队呢?

  还真是,姓云的这家伙打小运气就好。

  周立伟等李勇全他们走后,带着云松山和苏翠莲两人去了合作社看看情况。发现高鹏和他老爹高大海已经在砌外面的小厨房了。

  高大海是个老实巴交的汉子,看到云松山,笑呵呵地叫了声三哥,就又开始卖力地砌墙了。

  周立伟见时间不早,就提议带大家去国营饭店吃饭。不过,没一个赞同的。

  云松山和苏翠莲现在是迫不及待地想回村。哪里还有心思待在公社下馆子。

  周立伟拗不过,只好开着车带着两位村干部回去了。

  回到村,云松山和苏翠莲各自回家,随便对付了一口,就召集所有村民在麦谷场上开大会,将这个好消息传递了下去。

  大队顿时沸腾起来,个个喜气洋洋,跟过年似的。

  尤其是那些知青,大多都会缝纫。这要是真的,那他们不是相当于要当工人了。

  想想就激动。

  大家都踊跃报名,你推我挤,大声嚷嚷,“大队长,苏主任,我要报名,我会缝纫。”

  “我也要报名,我裁剪不错。”

  “我针线活好,闭着眼睛都能穿针。”

  “还有我,熨烫功夫了得,就是老树皮上的褶子我也能给他烫平了。”

  ……

首节 上一节 102/4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