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仅仅只有短短三年时间,电影特效技术却是翻天覆地的迭代。
就好明年苹果4进入国内市场,次年也就是2011年全国瞬间进入智能手机时代。
此前,还是以功能机为主。
而后智能机更是不停迭代发展,虽大体没有变化,但附带的功能与性能却是代代提升,直至进入瓶颈后才慢下来。
所以,别看2009年与2012年仅仅相差三年。
这三年,可是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现在,王树手里用的还是诺基亚功能机,等到2012年他手里拿着的百分百是智能机。
国内的电影特效技术,亦是如此。
原时间线中。
2011年,从工业光魔分离出来的物理特效公司肯纳光学宣布破产。
2012年,为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制作过特效的Rhythm & Hues视觉特效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工期长、高投资”的业内现实让好莱坞的特效师日子日渐难过。
再加上好莱坞特效公司相互竞争的愈发激烈,使得大量的分包业务、特效师人才开始向人力成本较低、市场还有待开发的亚洲转移。
在这种趋势下,中国逐渐成长为重要的特效制作基地之一。
Base FX,也是因此崛起。
2012年5月,好莱坞历史最悠久的特效巨擘工业光魔向Base伸出了橄榄枝。
双方签署了一项战略合作联盟协议,协议里规定,BASE通过工业光魔承接好莱坞主要制片公司的项目,工业光魔则通过BASE拓展其在中国的业务。
此后,双方展开全面合作,工业光魔为BASE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
Base的工作人员对此也有过说明:“在我看来,这就像师父带关门弟子的感觉。工业光魔除了派总监到京城和我们一起工作,每天都要和我们开视频会议,审阅我们的作品,给予反馈和指导。我们也会派出特效师到旧金山的工业光魔总部去接受培训。”
工业光魔通过帮助中方特效师取得长足进步,“定制”一个称心如意的中国徒弟,既能分担每年好莱坞的大量高制作项目,同时也通过BASE承接一些中国电影项目。
而BASE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向业内最顶尖的高手们取经,获取自身成长所需的给养。
正是这样的模式,国内的特效技术一年一个样,半年一个样。
可就算如此,2013年有业内大佬在被记者问及中国特效行业与好莱坞的差距时,依旧直言不讳的表示:“中国特效行业的水平和好莱坞比,还是有个十几二十几年的差距。但是中国团队有一个快速提升的优势,追赶得很快,个人觉得,个别优秀的公司会在3、5年内接近好莱坞的水平。当然,整个行业的提升需要的时间更久一些。”
这话并没有错。
2019年,《流浪地球》面世,证明少数优秀公司的特效技术已经接近好莱坞。
是接近,而不是持平与赶超。
因为好莱坞的特效技术同样一直都在更新迭代,并未停下。
原时间线中,《流浪地球》的特效团队面对记者的提问,明确表示有很多方面不如好莱坞的技术。
一些画面虽然同样能做,但是费时费事,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笨办法一点点的才能完成。
反观好莱坞,因由有更先进的技术,能够快速完成。
而更别说现在是2009年。
第579章 用不了几年时间,就能赶上好莱坞
正当王树思忖间,又一人说道:“这部电影的特效技术很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听到这个评价,王树确定就是《阿凡达》。
一人又感慨道:“看了这部电影,才知道咱们国内的特效技术与好莱坞的差距有多大。”
王树听到这话,适时的说道:“其实也不用悲观,因为要不了几年,国内的特效技术就能追上好莱坞。”
“虽说谈不上赶超,却也差不了太远。”
饭局上的众人闻言,只觉得王树年轻气盛、脑壳秀逗了。
两国特效技术差距那么大,怎么可能短短几年就能追上?
纷纷认为王树年纪轻轻拿了奥斯卡金像奖,有些飘,说话也比较张狂。
对此众人表情理解,毕竟是年轻人嘛,不够老成是很正常的事情。
有人忍不住说道:“王导,你是不是太乐观了?咱们国内的特效技术与好莱坞差距那么大,怎么可能几年内就追赶上?”
“是啊,差距太大,起码差了二三十年,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追上的。”有人附声。
这番言论得到大部分人的赞同与支持,他们皆是这样的看法与认知。
韩三坪是了解王树的,他知道王树不会无故放失的说这番话,随即说道:“你解释解释,为什么这么有信心?”
他这话,是给王树出言解释的机会,而不是被一堆人冷嘲热讽插不上话。
果不其然,随着韩三坪的话语落下,饭局上果然没有乱七八糟的声音,尽管有些人有些不忿与不屑,却也闭嘴等待着王树的解释。
王树笑呵呵说道:“我想诸位也知道我在好莱坞待了一段时间。”
说完稍稍一顿,再道,“我在好莱坞期间,了解到那边的特效公司竞争激烈,很多小型公司前脚成立后脚面临倒闭,许多特效师的日子日渐难过。”
“简单来说,供大于求。”
“特效公司、特效团队、特效师等等太多,而好莱坞的市场又不足以支持这么多人生存。”
“所以,好莱坞的特效资源已经开始向亚洲转移。”
“或是日本、或是韩国,不少好莱坞的特效资源向那边转移。”
“而咱们国内的电影市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因此,好莱坞的特效资源肯定会向国内转移。”
“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商人逐利,咱们这边有着具有潜力的市场以及更为廉价的人工,这些都是吸引好莱坞特效公司的方面。”
“随着好莱坞的特效资源向国内转移,虽说谈不上能赶超好莱坞,但追上好莱坞,应该用不了几年时间就能做到。”
“因为只要好莱坞的特效资源开始转移,那么咱们内地的特效技术就是大跨步的向前迈进,而不是慢慢的摸索追赶。”
“至于好莱坞的特效资源会不会向国内转移,我刚才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好莱坞那边的特效资源已经供大于求,特效资源太多,好莱坞吃不下,以至于很多特效公司竞争激烈、生存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好莱坞的特效公司只能向外寻求机会,才能生存。”
“而咱们国内又有庞大的具有潜力的市场,以及廉价的人工。”
“这种情况下,好莱坞的特效资源必然会向国内转移。”
“而只要开始向咱们国内转移,用不了几年,就能赶上好莱坞。”
饭桌上的众人本来以为之前王树是年轻气盛瞎扯淡,这会儿听完他的解释,顿时觉得好像还真有道理。
其中一位体制内的大佬忍不住问道:“好莱坞那边的特效公司环境真的有你说的那么恶劣?”
王树闻言,侃侃而谈道:“很多人都知道,上个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是好莱坞最辉煌的时期。”
“那段时间里,好莱坞的大制片厂制作了美国约90%的电影,在二战期间,他们更是控制了全球80%的电影院。”
“《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费城故事》……无数的荧幕经典,无数个响亮的名字,它们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淡忘。”
“一直到了六七十年代,电视的普及以及大量青少年成为了新的观众群体,这些外部的动荡导致了美国电影业的持续低迷。”
“在电视成为影像主力平台的时候,电影如果想从电视机前将观众夺回,除了在故事表现形式上需要不断创新,还得在视听有关的综合体验上下功夫。”
“于是,七十年代中期之后,好莱坞电影在追逐新技术、高成本、大制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975年《大白鲨》的巨大成功让好莱坞重新看到了电影的希望,并且在1982年上映的《星际旅行2》中,工业光魔公司贡献了一个60秒的独立镜头,这是电影史上第一個完全由计算机创造出的影像段落,它让好莱坞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造梦场。”
“好莱坞正式进入‘大片时代’。”
“到了现在,好莱坞的特效技术已经发展了近40年。”
“当一个行业发展了近40年,其中会诞生多少公司,会出现多少从业人员,以及延伸的.,我想大家心里应该心里有数。”
“我说这么说,是想说,好莱坞的特效行业已经发展了近40年,而不是刚刚起步。”
“40年的时间不仅造就了很多特效团队,也让这个行业形成了源源不断会有新鲜血液加入的渠道。”
“以至于好莱坞的特效资源早就饱和。”
“所以,好莱坞的电影资源会向亚洲转移,是必然。”
“而咱们国内,有着十几亿人的市场。”
“好莱坞的特效公司会闻着味的转移过来。”
韩三坪听懂这番话中的意思,附和道:“所以,随着好莱坞的特效资源向国内转移,他们带来技术,咱们国内特效水平就能快速提高,甚至追上好莱坞?”
王树点头应道:“确实如此。”
紧接着又补充道:“赶超好莱坞,难度系数有些大,短时间内难以实现。”
“但追上好莱坞,使之差距快速缩小,还是能够做到的。”
第580章 移档
饭局结束,韩三坪拉着王树表示有事私下说,王树正好也有事,随即同意。
两人合作多次,已经很熟了,韩三坪开门见山的问:“听说你给影视局递了剧本?”
正常情况下,建国不许成精。
但《彗星来的那一夜》,并不是封建迷信,而是量子力学的多元宇宙说。
这种影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启迪观众对物理学的兴趣,而不是追捧封建迷信。
因此,剧本并不会被卡。
王树大大方方的承认:“对,递了一个本。”
他知道韩三坪的意思,随即再道:“这个剧本的投资不大,制片成本在一千万以内,所以我想弄给一棵树公司的团队试试手。”
“一棵树的团队跟着好莱坞的团队学习了那么久,到现在还没有独立弄一部影片出来。”
韩三坪一听制片成本不足一千万,也懂王树的意思,虽说远在之前王树用小成本撬到了不错的票房,但两人这种长久合作的关系,没必要连制片成本不足一千万对方弄来给公司团队练手的项目也要掺和一脚。
合作是相互的,若是这样也要掺和。
说不定,王树一气之下,跟随了张一谋的脚步。
以前,张卫平与张一谋一直都与中影有着合作,后来闹翻了。
张卫平更是当众嘲讽韩三坪座山雕。
这件事情,虽然对韩三坪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也算是给他上了一课。
让他明白,合作是相互的。
闹翻了,了不起不合作。
而王树,如今是奥斯卡大导演,正好有不与中影合作的实力和资格。
“行。”韩三坪应了一声,没在这个话题上纠结,转而问道,“你要说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