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对恋爱没有兴趣 第198节

  一双彩蝶传情爱,今日又向花丛飞过来。”

  陈锦之的嗓子天生就该用来唱歌,如此婉转美妙。

  纵然练习的时候已经听过很多次了,在舞台上听着还是又更加震撼了些,苏成意忍不住在心里感叹。

  考虑到观众的接受程度,她没有完全按照黄梅戏原本的曲调来唱,而是融入了现代流行歌曲的唱法。

  事实证明她的做法是对的。观众们都比较年轻,愿意欣赏戏曲的是少数。

  她这样唱下来,雅俗共赏,全场没有一个不被俘获的。

  随着她唱完这几句词,合奏的曲调也跟着变换,逐渐变得活泼欢乐起来。

  只因第一段初见的剧情结束后,便是梁祝二人在书院三载同窗,共读嬉戏的剧情了。

  一个是说古论今言不断,一个是嘘寒问暖口常开,转眼三年容易过,匆匆春去春又来。

  两人同吃同住,英台立了不少规矩。

  夜读二更熄灯火,晨起莫看我梳妆。

  共读要离三尺远,专心致志习文章。

  只许牵袖不携手,再不可傻眉愣眼细瞧细看现轻狂!

  只可惜这些严格又细致的规矩之下,英台依旧是情愫暗生,坠入情网。

  题难解,情难舍,问花花无语,问水水无言。

  然而小女子的心思柔肠百转,山伯是一概不知的。

  因此活泼的曲调中,偶尔也会流出一丝怨怼。

  这时候陈锦之步伐一转,神情跟着变换,显出几分男子的英气来。

  “英台不是女儿身,因何耳上有环痕?”

  两人共读之时,梁山伯偶然发现祝英台耳上有戴耳环的印记,因此疑心发问。

  接下来陈锦之又倒转一步,脸上浮现出几分女儿身被发现的羞怯来。

  但她又很快调整好了心绪,开口就是一顿义正辞严的教训:

  “耳环痕,有原因,梁兄何必起疑云?

  村里酬神多庙会,年年由我扮观音。

  梁兄啊,做文章,要专心。

  你前程不想想钗裙!

  陈锦之又略略一转身,学着梁山伯的呆板样子,倾身拱手

  ——“我从此不敢看观音。”

  梁山伯人称呆头鹅,被这样劈头盖脸一顿教训,自然是深感愧疚。

  可他的回应却令人起了些旖旎的遐思。

  缘何不敢看观音?

  大抵是心有歪念,真是不想前程想钗裙了。

  欢快节奏消失时,就代表着美好的部分结束,接下来《梁祝》的故事已经逐渐染上悲剧色彩了。

  苏成意这一段的二胡拉得非常用心,颤音悠远绵长,牵动着在场所有人的心弦。

  十八相送,长亭惜别。

  祝英台一直在暗示梁山伯自己是女儿身,只可惜呆头鹅油盐不进。

  祝英台:“我们两人是一男一女。”

  梁山伯顿时大惊:“愚兄明明是男人!”

  祝英台:“.”

  实在没办法,英台只好说自己有个同胞妹妹,请梁山伯尽早来提亲。

  陈锦之的唱腔也不似方才,逐渐有了悲伤哀婉的情绪。

  “此行何日再相逢,珍重春寒客里身。

  万愁千恨言不尽,临行一语意重深,莫忘了求亲早到祝家村。”

  台下的观众们听着她的歌声,恍然见感觉真的看到了祝英台殷切期盼的模样。

  但大家的心始终高高悬着,因为《梁祝》是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所有人都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朝思量,暮思量,一别长亭岁月长。

  卧病在床君知否,满天星斗夜初凉。”

  告别的曲调落下帷幕,整个故事也到达了英台抗婚、哭灵投坟的最高潮。

  祝英台的父亲逼她嫁给家里有权有势的马文才,英台抗婚不嫁。

  此时梁山伯从师母处得知英台女儿身的真相,满怀希冀地前来提亲。

  却得知祝英台即将嫁给他人,顿时一声惊雷好梦碎。

  两人楼台相会,最后一次互诉衷肠。

  梁山伯肝肠寸断,只得一句:

  “花轿抬你马家去,秋风送我赴黄泉。”

  二胡和钢琴此时都到了最高昂悲切的曲调,钢琴的每一个重音都敲在在场每人的心上。

  梁山伯回家后不久便病故,祝英台得知后立即下定决心,要与他不求同生求同死。

  一边是送葬哀乐声声碎,一边是迎亲喇叭朝天吹。

  一边是冷风吹落千滴泪,一边是暖酒醉人笑开眉。

  英台在人世,山伯已作鬼,生死难隔心相随。

  在这种有着回响的礼堂里,听现场演奏的感觉是和听CD完全不同的,感染力要强出不知多少倍。

  在极尽凄切哀婉的曲调中,稍微感性些的观众眼睛里早就有了些泪花。

  陈锦之却忽然噙着泪眼转身面向观众,配上她的一袭红妆,恍惚间像是穿着嫁衣一心赴死的祝英台真的站在了舞台上。

  她随即颠倒众生地一笑,唱出了本场她的最后几句词:

  “我盼你来把红烛点,盼伱来喜酒饮同杯。

  盼你来伤痕共抚慰,共向苍天问是非。”

  碑飞墓裂响惊雷的一段结束后,原本曲子应该到了再现开头春日那段轻快柔和的阶段。

  也就代表着梁祝两人双双化蝶,故事到了该浪漫主义结尾的时候。

  苏成意手上却一顿,随后扬起手大开大合,曲调骤变,只觉一阵说不出的悠扬大气。

  虽然直接换了一首曲子,但过渡段无比丝滑,显然出自高人之手。

  所有观众显然都没意识到还有这一出,顿时克制不住地发出了惊叹声。

  “我靠,这是即兴发挥吗?”

  “肯定不是,钢琴也跟上了。”

  “好耳熟啊,是不是纠结伦的??”

  “是,好像是《菊花台》!”

  “.菊你大爷!你个假粉丝,这是《兰亭序》!”

  “这首歌用二胡拉出来好好听啊呜呜呜呜。”

  拉到约定好的唱段时,苏成意放下二胡,站起身来,从陈锦之的手上接过话筒。

  只剩下了楚倾眠的钢琴伴奏,于是环境骤然显得安静了起来。

  有些人看到他拿起话筒,刚想惊叫,就被旁边的人捂住了嘴。

  于是整个礼堂又恢复了节目开始前的那种寂静,苏成意摒弃杂念,只听着楚倾眠的钢琴节拍。

  “弹指岁月,倾城顷刻间烟灭。

  青石板街,回眸一笑你婉约。

  恨了没,你摇头轻叹谁让你蹙着眉,

  而深闺,徒留胭脂味。”

  这首歌他已经听得很熟了,自觉没有进错拍。

  但是依旧有些紧张,声音有点微微颤抖。

  好在应该没有跑调。

  因为观众们已经开始新一轮的尖叫欢呼了。

  “人雁南飞,转身一瞥你噙泪。

  掬一把月,手揽回忆怎么睡。

  又怎么悔,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怼。

  若花怨蝶,你会怨着谁?”

  这一段的调子已经是纠结伦管写不管唱的经典论证了,最后一句苏成意几乎感觉是他这辈子能唱出来的最高的调。

  没有技巧,全是感情。

  不过高音还真是带动气氛的最优之选。

  随着他这句唱完,接下来的高潮部分,全场直接自发开始了大合唱:

  “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尖叠。

  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

  而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

  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

  手书无愧,无惧人间是非。

  雨打蕉叶,又潇潇了几夜,

  我等春雷,来提醒你爱谁。”

  突如其来的千人大合唱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效果可以说是极其震撼,简直像是千人KTV。

  表演结束,掌声如雷鸣,连评委席的中老年人们都大力鼓起了掌。

  李老的眼里思绪万千,隐隐闪起泪花。

首节 上一节 198/10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