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曾经吃过李瑞盒饭的司机师傅,还是会感到有些遗憾。
“大姐,你这盒饭换人了吧,怎么不是以前的味儿了?”
“对啊,我记得之前的老板,不是这个兄弟。”
蔡大妈解释道:
“原来的老板不做盒饭了,我接手了,兄弟别嫌不好吃啊。”
蔡大妈以前天天能吃上李瑞做的饭菜。
自然更清楚两人之间的差距。
不过好在这两位师傅虽然遗憾,但也没太在意。
“大姐你放心,我们路过的话,还是会来关照你的生意的。”
“是,都不容易。”
蔡大妈和儿子回应着:“开车可要注意安全啊。”
转天来到了9月15号,星期四。
今天是李瑞在江海大学食堂做早餐的第四天。
任务已经进行了一半。
大学食堂这种固定客源的场所就是这点好,只要自己做的早餐味道过关,基本不用担心其他的问题。
结合这两天的情况来看,完成任务也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系统新解锁了茶叶蛋的制作方法。
不过茶叶蛋煮完之后,还需要放在锅里面浸泡一宿,让蛋充分入味。
李瑞不打算卖出去没滋味的茶叶蛋。
只能今天做出来,等明天再卖了。
五点半,李瑞到了食堂。
他换上了工作服,开始了新的一天。
对于食堂工作人员来说,一身洁白的工作服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白色是最不耐脏的颜色,沾上什么污垢都会显现出来,最能反应卫生情况。
除了衣服之外,还有帽子,防止头发掉落到食物中。
口罩,保证食品的干净卫生。
李瑞本身就非常注重这些细节,所以对食堂的规定遵守得十分到位。
干一行,爱一行。
就像有的动作片演员不惜改造全身上下,也要愉悦观众一样。
厨师同样要考虑到顾客最细微的心理。
穿着干净利落,整洁素雅,才会让客人们更加放心。
很快,时间来到了早上七点钟。
昨天食堂经理所说的勤工俭学的学生,也准时来到了3号窗口。
李瑞这时候已经忙碌起来了。
他扭头看了一眼过来的女生。
随后将一套煎饼果子递了过去:
“来同学,我已经给你准备好一套煎饼了,咱吃饱饭再干活。
那边还有豆浆,想喝的话自己倒就行。”
王雅琪开心地把煎饼接了过来,笑着说道:
“谢谢老板。”
她凑近老板还惊讶地发现,这位年轻的摊煎饼小师傅虽然戴着口罩。
但眉目之间,还有一点小帅。
很快,王雅琪就吃完了一套煎饼。
美味的煎饼让她十分享受。
她偷偷地打了一个饱嗝。
随后她跟老板说道:“老板,我吃完了,都需要我做些啥?”
王雅琪看到老板也停下了手上的活。
他没有安排工作,却靠近自己,还把手朝着自己伸了过来。
“老板,你、你干什么?”
第60章 终于吃上煎饼了
虽然你长得帅,做的煎饼好吃。
但这才刚认识。
还不能动手动脚的。
面对李瑞伸过来的手,王雅琪同学心中是这样想的。
不过她很快就发现,这位老板并没有乱来的打算。
她甚至还从那道目光中。
率先感受到了一点嫌弃的意思。
王雅琪不解地望向了这位老板。
李瑞则是伸手指了指,说道:
“同学,你左肩有根头发。”
“哦哦,不好意思。”王同学脸有些红。
“同学,帽子一定要记得戴好。”
随后李瑞便给王雅琪讲解起她所需要负责的工作来。
帮忙打包,这个很简单,不用多说,有手就会。
盛豆浆,李瑞跟她强调了一下,不能盛得太满,不要让豆浆洒出来。
还给她示范了一下,“你看,倒到这个位置就差不多了。”
然后就是煮面条了。
王同学自小学习成绩优异,家里没怎么让她做过家务。
对这个成熟程度,把握不好。
“老板,面条需要煮多长时间啊?”
李瑞对此早有准备。
他掏出来一个计时器,摆在了锅旁边。
“水开之后,下入面条,大概这么多,如果伱觉得那个同学饭量大,可以适当多下一点。”
“下完面条,按一下这个计时器,3分30秒,计时器一响,就可以捞出来了。”
这3分30秒是李瑞早上留样的时候,特意记下来的时间。
食堂提供的是鲜面条。
煮到这个时间刚刚好。
王同学上手很快,李瑞也有时间专心去摊煎饼了。
这个时候正是人多的时间。
李瑞把学生分成两队,买煎饼的话需要在自己这边排队。
买面条则是等在窗口另一边。
两个队伍把刷饭卡的机器夹在中间,排的队伍都很长。
但西红柿鸡蛋面的出餐速度慢,等待的时间长。
所以人数还是比购买煎饼的少的。
不过李瑞并不打算放弃在食堂里,提供一份价格便宜的面条。
队伍有序向前推进。
李瑞在3号窗后中,两只手忙个不停。
摊煎饼,打鸡蛋,刷酱汁。
全力以赴。
势必要和自己的这两口饼铛,赢下横扫饥饿的战争。
早八之前的巅峰时段,是学生们与时间赛跑的时刻。
如果不能提前在3号窗口排队的话,很有可能因为上课而吃不上煎饼。
要是碰上点名非常严格的老师上第一节课。
排在后面的同学必须作出艰难的抉择才行。
经常就会看到从队伍中,垂头丧气地退出来的同学。
他们身后的人则为自己庆幸着。
八点一过,食堂的人少了很多。。
但对于3号窗口来说,只是队伍变得短了一些而已。
美味的煎饼,正在逐渐成为江海大学学生们打卡必尝的早点。
本来八食堂所在南苑的学生并不算多,不到一万人。
但随着同学们互相宣传。
北苑的同学也过来了不少。
“是不是这家煎饼啊?我以前都没来过南苑的八食堂。”
“错不了,你看排着这么多人。”
“我听我们社团的一个学姐说,这家煎饼巨好吃,毕业前一定得尝尝。”
除了学生之外。
甚至还有好奇的年轻老师,也从教职工食堂来到这里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