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掏出手机来,欣赏账户余额,“话说咱导真是仙人啊,他明明就是白胡子老头!别的学校发这么多钱肯定得上公众号宣传,提前造势一个月,发完再宣传一个月,咱导事先一声不吭,事后也不宣传,好像这钱不是钱一样!”
“确实,我也感觉宋教授就是送钱仙人!”赵昌感动,“早餐咱们大放厥词倒是没影响奖金,我发了整整二十六万!”
隔壁桌几个学生吃惊地抬头,忍不住向这桌打量。
“我比你多一万!”王崇眉飞色舞,“可以去全款买车了!研一全款提车,未来可期!”
说完,两人一起扭头看着谢科夫,目光好奇。
“看我干什么?我肯定是奖金拉满了!”谢科夫得意,“想跟我拼薪资,玩命干吧!知道娄景辉吗,上太空那位大哥,听说他去年帮宋教授分析数据,直接过劳住院了!我估计他能上太空也是咱导给他的弥补,宋河如今能量大的超乎想象!”
“必然!咱导科研经费很充足,我打算就在实验楼打地铺了,狠狠通宵!”王崇斗志高昂。
“不就是顶刊吗,那种几千万上亿的尖端设备只要能用,顶刊也绝非难事!”赵昌端起粥碗,“把命豁出去干了!”
三人端起粥碗相碰,豪气干云!
隔壁桌,几个外院学生脸色惨白,凑在一起蚊子般小声吐槽:
“他们咋他妈的那么有钱啊?”
……
宋河麾下的部将再次扩编,算上原先的实验团队,以及班里的本科生和部分旁听生,人数已有五百之众!
这还只是他亲自带的研发团队,乘黄公司还有上千号研发岗,但不直接归他管辖,暂时不算入麾下。
宋河抽出时间,连续给硕士们猛上一周的课,主要讲正在进行各项目的进度,以及敞开了用科研经费的实验模式,紧接着便把他们塞进实验室,由谢科夫带队,支援其他研发小组的工作。
虽然是临时速成后匆忙顶上战场,但谢科夫队伍不愧是优中选优的硕士们,进入实验室后战斗力极强,天天爆发冲刺,打鸡血一般玩命干活,很快冲出了不少新成果。
首先,太空菌进化树又迈出了坚实一步,成功破解困扰学术界多年的几个古菌进化难题。
但投稿顶刊失败了,因为古菌进化本身属于冷门研究,且暂时看不出这些进化路径有什么高明之处,最后发了两篇顶刊大子刊,发了两篇前科大学报。
硕士们有点沮丧,本以为能光速拿到硕士学位证,看来没这么容易。
宋河也安慰他们,声称顶刊编辑们有眼不识泰山,鼠目寸光,不能参透这些进化路径的真正价值,历史会证明这几篇论文绝对配得上顶刊。
硕士们一边点头,一边继续沮丧,历史?历史要等多久?
宋河忍不住了,问你们是不是飘了,顶刊大子刊都敢看不上眼了?
硕士们悚然而惊,对啊,能发顶刊大子刊也很牛逼啊,这莫名其妙的沮丧情绪哪来的?
仔细想了想,硕士们发现是被环境影响的,宋河的老团队成员对大子刊不屑一顾,谈起来就说是水刊垃圾刊,顶刊也只能说勉勉强强。
第二个小突破是人造血。
虽然乘黄一代人造血大获成功,北非战场上每天都在用,最近也陆续接到全国乃至海外的大额订单,但宋河其实对一代人造血不满意,要求团队继续研究,推进二代人造血。
二代人造血的研发重心,被放在了血浆微成分上。
看似清澈的血浆里充满各种各样的微量成分,几乎是整个人体健康指标的缩影,实验室又进了几台价值三千万的大型设备,专门用于分析普通仪器找不到的微成分。
新仪器赢得了硕士们的广泛喜爱,这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他们日以继夜地趴在仪器上,测小鼠血液,测猫狗血液,测猴子血液,测人类血液,每个物种的血液都分成年龄段做对比,并剔除品种、疾病、性别、饮食等干扰因素。
数据纸贴了满墙,谢科夫每天站在墙前烧脑分析,啤酒一瓶瓶地吹,吹完十箱空酒瓶之后,还真分析出了一点异常,似乎有某种未知的微成分和年龄变化息息相关!
暂时尚不明确究竟是什么微成分,还需要一段时间筛选,但宋河听完谢科夫的分析后,敏锐嗅到了重大突破的气息,凡是和寿命相关的迹象都值得留意,没准儿就真能搜到什么仙丹的成分。
第三个小突破是送药菌,纪天和小组的送药菌研发因为人造血停了一个冬天,现在重新捡起来做,王崇和赵昌都押宝在这个方向,玩命做实验,成功改善了送药菌的性能指标,已经非常接近立项目标,只需再略微打磨一段时间。
这些小突破都振奋人心,但宋河的注意力不在这上面。
他关注起了更有价值的项目。
第748章 凌菌的进展
走廊尽头的实验室。
宋河一进门,像进了沙子博物馆。
成排成排的标本罐,塞满整个屋子,墙上挂满铁架,一面墙就是几百罐黄澄澄的沙子,桌上、柜子里、墙角也全是沙罐。
有些沙罐附近的灯光金黄,照的像黄金一样闪亮,有的沙罐附近是白灯,便有一种骨粉的质感。
十几个白大褂正在忙碌,为首的是凌奕奕、蒲松春和夏万三,长时间浸泡实验室后,年轻人们举手投足间也有了老实验人的气质,架势格外专业。
“凌菌怎么样了?”宋河开口。
三个状元抬头,这才发现老师进来了,连忙停下手头的活凑过来汇报。
凌奕奕拿了一份数据纸过来,“老师,目前最好的菌样是这一份。”
宋河接过数据纸,注意到右上角的标号:
【凌菌亚种1607】
“速度挺快啊,都做一千六百个亚种了。”宋河略微吃惊。
“其实做四千多个了,但很遗憾后面两千多个都越做越差。”夏万三在旁边说,说完叹气一声。
“总结原因了吗?”宋河问。
三个状元一齐摇头,看表情,摇头的意思不是没做作业,而是题太难不会写。
“最好的这个亚种1607,还是蒲松春随手养的一罐,没怎么上技术。”凌奕奕尴尬,“我们拼命做基因修饰或者诱导传代的亚种,花了好多实验经费,结果都不如这罐随手养出来的。”
宋河笑了,很难评价。
说学生们不菜吧,费心费力做的品种一塌糊涂。
说他们菜吧,又能歪打正着碰出好运气来。
好在科研是唯成果论,不管过程有多离谱,只要出成果了就能交差。
历史上很多牛逼的科研成果都是瞎猫碰死耗子,典型的像石墨烯,同行们各种昂贵仪器做了很久搞不定,最后海姆用透明胶带粘了一下,惊奇地发现就真能粘出来一个碳原子厚度的石墨烯,六年后就上了诺奖领奖台。后来很多学者就在网上崩溃求助,用什么牌子的胶带成功率高一点。
宋河认真看看数据纸,亚种1607的沙改土效果已经相当好!很接近市面上已有的沙改土技术!
甚至可以说,类似于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区别,口感不敏锐的人压根分不出来了!
宋河刚要把数据纸还回去,蒲松春却抬了抬手里的佛珠,“老师还有背面。”
翻过来,果然背面还有,宋河突然留意到数据纸的字体图表都印的小一号,不禁失笑,“你们这是在节约纸张吗?”
“花钱太敞了,想尽量帮老师省点钱。”夏万三点头。
“愚蠢!夏万三你也是生意头脑,这种节约根本没用。”宋河摇头,“我的钱很多从海外赚,汇率稍一变动,瞬间可能就多出几千万或少掉几千万,够买一火车的纸,让你们从明朝用到现在!”
三个状元眨眨眼,都有些不知所措。
“也没有要批评你们的意思,心是好的,但太天真了,拨给你们的科研经费敞开用,能用一次性的东西就用一次性的,节省时间。”宋河说着,看看数据纸背面,“肥料?”
“对,我们试着给凌菌做空气固氮功能,这样能往土壤里加点氮肥。”夏万三道,“但现在进展困难。”
“具体哪里困难?”宋河问。
“突变,还有含量。”夏万三说,“凌菌亚种每一代都会时不时突变,而且我们控制不了方向,有的突然就丧失空气固氮能力了,有的则会固氮能力暴增。”
“固氮能力暴增有两个副作用。”凌奕奕接过话头,“一个副作用是凌菌体内失衡,导致凌菌本身死亡,就像暴饮暴食把自己撑死。一个副作用是沙改土的氮含量激增,增高到植物难以承受的程度,最后会导致作物大批量死亡!”
“详细版的数据拿来我看看,这种缩略版的看不出名堂。”宋河说。
三个状元立刻散去,在墙角档案柜里一通手忙脚乱的翻找,像入室盗窃的小偷,很快找出几十张厚厚的数据纸,每张都像试卷一样大,一股脑交给老师。
宋河快速翻了翻,轻轻点头,“很明显啊,固氮酶的问题!”
三个状元慌忙掏出纸笔,聆听老师指点。
“固氮酶是两种蛋白质组成,含铁的铁蛋白,含铁和钼的钼铁蛋白,这两种是电子载体,同时有的时候固氮酶才起效,哪一个掉链子都不行。”
“而且无论铁蛋白还是钼铁蛋白,对氧特别敏感,碰氧就失活,不可逆,铁蛋白的失活速度我记得是45秒掉一半,钼铁蛋白是十分钟掉一半,一不留神就完了。”
宋河回头寻找什么东西,夏万三很有眼力见,马上从旁边拽过一把椅子。
“谢谢。”宋河坐下,“你们说的问题其实很好解决,有个新技术叫突变锁,是我前段时间做人造白细胞的时候搞出来的,我可以教你们。突变锁的用处很简单,就是盯住关键基因,譬如固氮基因,防止它突变。”
三个状元一呆,面露惊色。
防止关键基因突变?
作为初窥门径的生物人,他们能想象到这是何等炸裂的技术!
“凌奕奕刚刚谈到两个副作用。”宋河说,“其实解决之道就在这两个副作用里嘛!用副作用解决副作用。”
状元们呆萌地眨眨眼,用副作用解决副作用?
“不同亚种的凌菌,对环境里氮含量的承受能力有限,你们可以设定一个土壤氮肥值,根据这个值去做新的亚种,氮肥值一旦抵达,亚种就会批量死亡,减少固氮。”
“类似的思路我以前给你们布置过作业,通过控制pH值来宏观调控菌群种类,忘了?”宋河反问。
“我们想过这个,但是也很难,还是难在突变上。”夏万三挠头。
“所以要学突变锁,学好突变锁就都解决了。”宋河点头,沉思片刻后认真道,“我觉得凌菌这个项目,实验室阶段该结束了,你们走入误区了。”
“实验室阶段结束?那……下一阶段是什么?”凌奕奕茫然。
第749章 凌菌上月球?
“试验田阶段啊!”宋河说。
状元们又呆滞,试验田?这就要上试验田了?
速度是不是太快了点?
“比如你们现在做固氮,路已经有点走歪了。”宋河抖了抖手里的数据纸。
“大方向是对的,有额外的固氮功能,能节省氮肥钱,商业应用上哪怕降一块钱成本,没准都能打死对手。但你们闷在实验室里,去做一个假想固定值的做法完全是错的。”
“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们做凌菌,最后是要服务于沙漠农田,服务于实际农业生产的。农田和实验室可不一样,变数太多了!”宋河加重语气。
“所谓氮长叶子磷长果,如果是叶菜类作物,白菜青菜苋菜,施肥就以氮肥为主。”
“但如果种果菜类,瓜果茄果,只在幼苗期需要追氮肥,过了幼苗期土壤里氮肥含量还高,后果就是只长叶子不开花,产量急剧降低。更别提大豆花生这种豆类作物,人家自己就能固氮,不需要多此一举。”
“不同土壤施氮肥也有讲究,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都知道吧?铵态氮的挥发,硝态氮的下渗,反硝化过程的脱氮,土壤晶格固定。”宋河掰手指列举。
“所以每个地区农田的疏松程度不同,你们沙改土的具体效果不同,所需的氮肥都不一样!”
“还有杂菌影响,你们现在做实验,用的都是干净沙子,先消毒把杂菌杀光,再把凌菌黏液引入进去,从实验室这么做很正确,因为实验室阶段就得理想化一点,但到了外面农田里呢?”
“土壤菌是很复杂的学问,很难说每块农田会遇到什么优势菌种,难说不同菌种之间是和平共处还是同归于尽。有些菌说不定会以凌菌为食,有些菌譬如寡养类型的地杆菌会帮忙固氮,甚至还有喜欢互换基因的菌,这些全是变数。”
“气候更重要,你们在实验室里恒温恒湿,大自然可不会跟你恒温恒湿,土壤深度也很重要,真到了沙改土农田里,不可能再做这点深度,对吧?”宋河拿起旁边的小标本罐,晃了晃。
三个状元越听脸越白。
他们倒是知道农田环境很复杂,但他们暂时没考虑那么多,只想着先从实验室把理想菌种做出来再说,落地应用是以后的事情。
但老师的要求超乎想象的高,完全是实战打法!
“那……那怎么办?”凌奕奕紧张。
“不说了嘛,上试验田。”宋河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