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招标建筑公司,那再怎么时间急,也不至于在工转商还没完成的时候就开始到处宣扬,这样睿智操作,港府不宰你一把都对不起自己了。
“先放出风声吧,等工转商手续完成了,就立刻正式招标,不过有个条件,所有的建筑工人,需要每个月支付最基本的生活费用,不能像其他楼盘那样,地产公司拖着建筑公司,建筑公司拖着包工头,包工头拖着工人,这是我答应麦理浩总督的。”陈志文说道。
周家杨说:“明白了,我听说最近有几名建筑工人跳楼,就是因为一直拿不到工资,有的甚至被拖了两年都不给钱,搞出了一些人间惨剧。麦理浩总督估计是考虑到这个,才提出这个要求的。”
“最重要的还是经济,经济不行,社会就有一堆问题。”陈志文轻轻的摇头说道。
任何社会都不会有绝对的公平,法律再完善也做不到,但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所有人都能获利,区别就是强者获得更多,但弱者也能获得一些好处,这样一来,社会就稳定了,这也是那么多国家重视经济的根本原因,没有经济就没有一切,有了经济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政府才能有税收发展基建与军事,形成一个国家的根基。
虽然俗套了点,但房地产的确是带动经济的最快方式,因为它不仅能带来大量就业,还能创造无数的“虚拟财富”,这也是消费信心的一部分,有了消费信心,大家就都出去消费买东西,就会带动更多的就业,形成良性循环。
周家杨点点头说道:“陈生说的对,香港法律对底层建筑工人的确是有一定的保护,但前两年那么多地产公司破产,建筑公司破产的更多,法律再好,人家破产了也没用了。”
“这还是政府的事情,我们照顾好自己的手下就行了。”陈志文说道:“马上就要圣诞+元旦了,和黄这边也应该没什么大事了,这段时间休息休息,明年,我们再奋斗一年,就可以让和黄真正的翻身了。”
“好的,多谢陈生。”周家杨笑说道,和黄经过这半年的各种努力,目前在债务方面,可以说是已经稳住了各大债权银行,但欠的债务,还是有不少的。
但各种困难已经在1975年慢慢解决,而下一年度,将是各种回报到手的时候。
1976年1月1日,浅水湾,陈家别墅:
“来来来来。吃圆子”吴秀玲端着一碟子肉圆,笑嘻嘻的将圆子放入火锅之中。
今天元旦,陈家将管家及其他佣人一概全部放假了,当然不是为省钱,也只是没必要非要在节日里,让这些人不在家中,反而跑出来工作,另外,还给了他们不少红包,当做节日的红包了。
而全家人单独一起准备伙食,也是一种乐趣,今天中午陈家决定吃火锅,上午那会功夫,几人一起包了肉圆,再买了一点几种蔬菜、基围虾、肉片等等等。
不一会功夫,一锅火锅便热腾腾了起来,烟雾滚滚,也好在不在家中,而是在顶楼的阳光房里。
外面下着中雨,不过阳光房内却没有丝毫凉意,整个别墅一直有一套恒温系统,控制着所有房间,包括阳光房与车库。
“老爸,上次说的内地事情,怎么样了?”一家人聚在一起,突然让陈志文又想到这个事。
“已经联系了,不过因为没什么基本信息,一个名字,外加我就只能根据记忆,让专业人画了一张照片,让他们的人优先在燕京城的学校找看看。”陈天福说道。
“伱这是大海捞针啊?”吴秀玲说道。
陈天福耸耸肩说道:“那也没办法啊,反正我出个2万港元,对方就把我当大主顾了,我还跟他们说了,找的越早,我给他的钱越多,半年内找到就给30万,半年后20万,以此类推,再找不到,就没办法了。”
“也不用急,说不定哪天国内就容许我们普通人进去了,到时候我们去内地,找一些真正有能力的人,也许会更方便一点。”陈志文说道。
再过三年,国内就正式改开了,自己的身份就足以让新华社帮忙这件事,这才是正道,但未来的事现在总不好说,现在也不能断了老爸的希望了。
“也是,我也感觉有这种趋势,我可是太想回老家看看了。”陈天福笑了笑说道。
“很快的,放心吧。”陈志文笑说道:“任何国家都需要经济的,国内也一样,美元永远都是硬通货。”
“那我们得赶紧努力了。”陈天福笑了笑说道:“1976年,先定一个小目标,我恒义要净赚一个亿。”
1月6日,接到了总督府电话的陈志文再一次秘密来到了港督府,与麦理浩达就最后的协议进行了1小时的闭门协商。
1月7日,和黄正式宣布,已与港府达成协议,以4.3亿港元的价格,将原红磡港口200万尺的工业地皮进行“工转商”,获得容积率为5.5,不日将进行开发。
至此,全港哗然。
(本章完)
第183章 和黄的年度会议
红磡地段工转商花了4亿多港元,这其实倒是符合红磡的地价,毕竟靠近海边,有着天星小轮可以直接前往港岛中环等繁华地段,同时附近又有着红磡海底隧道,从内地运送整个香港日常用品的火车也是到达红磡后进行卸货,多方联合带动着红磡的人口与经济,如果再加上未来地铁规划中包括红磡的部分,那红磡的未来,必然仅次于九龙半岛。
真正让香港不少人重视的是,和黄半年前还是负债累累,差点破产,而现在居然有能力一次性拿出4亿港元的资金来对这块土地进行工转商。
而且,既然进行了工改商,那必然就要马上开发,要不然,平白花四亿然后把土地放在那,不是傻子吗?
而这么大的项目,里面有着太多可以活动的空间了。
1月8日,和记大厦总部:
今天,和黄内部的金字塔高层都聚集在这里,因为这是和记黄埔合并之后,第一次举行正式的年度管理层会议,主要的目的自然是总结去年的成绩,以及下一年的目标。
和记大厦最高一层的会议室内,李查德、周家杨、蔡向农、韦彼得、夏伯渝、约翰琼斯等等约20位和黄的高层已经在会议室等候,这些人在平日都是手握重权的高层,现在么,自然得早早的坐在这里,等着老板的到来。
不一会功夫,大门打开,陈志文与一名秘书一起走了进来。
“董事长好。”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坐吧。”陈志文招招手示意道。
在香港已经三年多了,他已经习惯了没有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会议,打开自己的文件夹及笔记本,这些都是会议之前秘书给他准备的,至于笔记本,则是随笔记,虽然有专业的会议记录人员,但有些东西还是需要自己记录一下的。
“各位,这次的会议,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对过去半年,我们和黄发展的一个总结,还有就是未来的发展计划。”陈志文顿了顿说道:“从和黄正式成立,到今天,其实还没有半年,但这半年来,我们放弃了很多业务,但也在部分业务上得到了更高的提升,所以,要先感谢大家。”
说完,陈志文第一个鼓掌,随后,所有人同时鼓掌,其中过半的华人更是兴奋。
这半年来,陈志文也是多次提拔优秀的华人,将华人送上和黄的高层管理中,而一些不明显臣服的英国鬼佬,则直接将对方负责的业务全部出售掉。
不听话?你的业务都没了,还要你干吗?
原先历史上,李嘉成在控股和黄后也不敢对英资下手,那是因为他要和黄的大部分正常业务,想要顺利的全部接手,但陈志文可不一样,除了几个核心的,其他的根本就无所谓。
有着知晓未来的金手指,哪怕只发展一个业务,都能到了极大的规模,而正常人,哪怕在经营上的能力强如李嘉成,对未来也有这很强的不确定性,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和黄的很多业务都是在正常发展,外加没有绝对的把握,李嘉成自然不敢随意对和黄管理层动手,直到经过了三四年的磨合,慢慢派人渗透和黄,在原先历史上的1983年,李嘉成才正式赶走了和黄的英国鬼佬高层。
因为李嘉成不敢随意动鬼佬,就导致鬼佬非常嚣张,到处排挤华人,争夺公司权利,而现在就是完全反过来了,大量业务出售,愿意怂的才能留下来,不愿意的就跟着一起滚蛋。
如果不是为了将来和黄的海外业务考虑,加上自己当初对李查德的承诺以及港口及部分业务还需要英国鬼佬,和黄早就被华人彻底接手了。
“那接下来,由我来介绍一下和黄内部各业务的发展情况。”李查德起身站了起来。
“我们先从贸易业务开始.”
李查德逐步介绍着和黄的业务,以最清晰明了的数据将上一年度的业绩表达了出来。
“和记贸易公司,去年总交易额为6.7亿港元,其中机械加工设备、机械产品类8500万港元,建筑类2.1亿港元,钢材类1.08亿港元,服装类7300万港元,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类8700万港元,其他类1.07亿港元,同比约上涨16%,主要涨幅来自于钢材与建筑,净利润约为2100万港元。”
“去年的地产市场,也只能说比74年好一点,就有了这么大涨幅,那之前地产危机之前,这类的交易金额一般一年多少?”陈志文问道。
和黄的贸易业务,其实也是主要业务之一,金额不小,陈志文也知道,不过也并没有太在意,因为这个贸易主要需求地是香港,也就是香港需要什么,和记贸易就从海外买什么回来,上限受到了香港的限制。
“1972年的时候,和记贸易的交易额差不多是8.9亿港元,当时祁德尊是准备冲十亿的,后来就碰到地产危机了。”李查德回答道。
“十亿?那也还不错。”陈志文点点头,说道:“你接着说。”
在陈志文的定义中,它属于二类等级,能赚钱、没有什么太大的风险、没有重投资,但潜力不大,跟着香港所绑定,也许等到几年后香港地产大爆发的时候,会有一定的价值。
贸易的业务比较简单,李查德很快就讲到了港口泊位业务、船仓、仓库、洋酒、保险、酒店等业务。
听了一会之后,陈志文都觉得太杂了,即使经过去年的大瘦身,和黄的业务还是太多了,在他的预期中,七八个核心业务其实就足够,将每个业务好好发展,不谈每个都到世界级别,只要能在地区中有足够地位就可以了。
过了一会,李查德讲完,周家杨接过,讲着关于和黄的地产业务。
“各位,和黄目前旗下的地产业务,在去年一共正在开发的有38个物业项目,其中21个项目与外人合作,和黄不参与经营,只负责财务监督,另外17个项目为我们自己所做,现在已经在陆续预售。
这些在开发的项目总价值约为10.5亿港元,债务6.9亿,算上利息、供应商的货款,在今年项目完成后,预期净利润约为1.3亿港元。
我们和黄手中仍然还有大量地皮以及一些不错商业位置的仓库、旧楼等等,不过今年,我们不准备开发这些地方,而是要聚集整个公司的力量,来开发我们在红磡的那块地,也就是即将推出的黄埔花园。”
“黄埔花园?”会议室内几人相互看了看,他们都知道最近这块土地的工转商。
陈志文说道:“倩倩,布置图发下去。”
“好的。”秘书倩倩将所有图纸发了下去。
蔡向农接过图纸,一眼就看到了密密麻麻的楼层,足有数十栋,在大厦的前方,还有一栋大型的商业广场,名为黄浦广场。
“这就是我们黄埔花园的俯视图,一共93栋住宅楼,面积从500-1300尺都有,主要以小户为主,总户数是16885户,前面一栋大型商业广场,面积差不多是160万尺,里面吃喝玩乐一条龙,结构上面,跟太古城差不多,”陈志文淡笑着说道。
后世内地著名的万达广场商业模式,可不是老王的发明,甚至也不是香港的发明,不过起源地在哪就不清楚了,但香港也很早就有了类似物业项目。
黄埔花园这个项目自然也是如此,后方是大量住宅,前面就是一个大型商业广场,内部有着大量的娱乐、餐饮、超市等项目,以方便未来住宅业主,而后面数万的稳定客户,也会是商业广场的一个稳定客户来源,加上商场的上方还有有专门的酒店、写字楼,也是同样的作用。
几者之间相互绑定,形成最基本的利益稳定结构。
陈志文接着说道:“具体这个项目怎么建不是今天要讨论的话题,我想说的是,因为我与港督麦理浩达成的协议,黄埔花园是不会像太古城那样,几栋几栋的建设,而是会分成三期,第一期20栋,第二期30栋,第三期剩下的53栋,我需要在1978年结束前将所有的住宅全部预售出去。
黄埔花园这个项目,规模是太古城的两倍,可以说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住宅项目,整个集团的大量资源都会朝着这个项目倾斜,不过大家也不用担心,我们不会随意抽调各个业务的资金。”
其实,从香港未来地价走势来看,虽然在1982-1984年会出现房价腰斩,但这对比的是1982年的最高点,实际上,1984年最低谷时的房价与1980年是差不多的,整个地产危机,最惨的其实就是那些在高位接盘的韭菜。
而对比现在的1976年,84年的房价仍然翻了几倍,所以从房地产收益上来看,建起来长期持有似乎更划算,如果将红磡港口这块地皮全部建成高级公寓、高级酒店、写字楼、商场,到了20年后,价值绝对超过两三千亿港元。
但跳出房地产之外,那很多特殊时机的收益,可比香港的地产要强多了,比如1979年的一个重大金融机遇。
这也是为什么陈志文决定与李嘉成一样,将红磡这块地全部开发成小区,然后出售,因为拿到足够的现金,会有更合适的投资,再说,这么大的地皮,不管建什么,大概都需要20亿港元资金,如果自己持有,那得把现在已经负债累累的和黄给玩死。
长期持有,是本身规模超级大的时候,才应该选择的投资方式,即使没有金融市场,将钱拿到手再不停的开发,再有类似李嘉成的能力,赚的钱一样比持有中环物业要多的多,除非规模太大,资金不太可能翻倍式增长,那就只能跟置地一样投资置业了。
“明白。”周家杨点点头说道,他自然知道老板的意思。
“OK。”李查德也是答应道,其他人自然也是各个表态。
就是没让几名英国鬼佬放下心来,不抽调资金也许是真的,但真的缺钱的时候,把我们整个业务部门卖了.
将完全不懂的和记转换成可以理解且有前途的业务,管理起来就方便多了。
会议之后,陈志文亲自请周家杨来到和记楼下一间牛排店,赔偿着来自法国一名米其林厨师的高档手艺。
“陈生,和黄支付了港府4.2亿港元的资金,马上就要平整土地了,我们需要从银行贷款了,现在红磡这块土地,就是很不错的抵押了。”周家杨笑说道。
PS:最近在存稿,更新少了点,主要就是可能随时出差,一旦出差一星期不能码字,断更的风险太大了,所以只能现在控制更新量。
等以后时间稳定了,更新量还是会上来的,毕竟,我们这类人就是靠着写字赚钱的,不会与钱过不去,感谢大家支持正版。
厚脸皮求个月票!
(本章完)
第184章 剑指无线电视台(TVB)
陈志文点点头说道:“我知道,我也准备找沈弼聊聊,这段时间忙着美的的事情,好久没找他了,我们还是需要与汇丰打好关系,黄埔花园这个项目,还是得给沈弼才行。”
在和黄到手后,沈弼又不会再借钱给他,自然没什么联系了,不过最近么,和黄有了一点业务好转,再加上这么大的新项目,自然得去拜访一下了。
虽然最近半年自己的各个业务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还没到无视汇丰的地步,在香港发展,借其他银行的钱自然不是问题,但规模上大不了,要狠吸地产财富,还是得靠汇丰。
“这样也好,汇丰的资金充裕,正好给我们提供保障,就是不知道,沈弼敢不敢再借个几个亿给我们了。”周家杨笑着说道。
“他有什么不敢的。”陈志文耸耸肩说道,10亿美元的总部大厦都敢建,这点钱算个啥啊?
“还有一件事,陈生,您之前安排我从汇丰银行手中收购他们手中的220万股TVB股票,快要谈成了,现在也就还剩下价格的问题了。”周家杨接着说道。
“哦,这倒不错,现在价格多少?”陈志文问道,之前和黄就已经从没落的英资时代生活洋行收购了230万股TVB股票,加上之前和记持有的数量,已经有了TVB 61%的股票,实际上已经获得了控股权,不过当时的和黄自身事情一堆,加上陈志文主要心力还在美的街机销路情况、耐克入股等,就没有跑去争夺TVB控制权,反正也不差那几个月。
不过也没有彻底放在一边,而是继续从汇丰那收购另外的30%股份,一旦到手,和黄就有了TVB90%的股份,剩下的就是现在名义上控制TVB的利家以及实际控制TVB的邵一夫了。
这的确是捡了一个大便宜,当初TVB初建的时候,港府可不认华人,于是利家只能将大部分股权给了当时的三家大型洋行,结果现在全便宜了陈志文了。
“汇丰要价2100万,我这边坚持2000万,这已经比我们之前从时代生活手中收购的要贵20%了。”周家杨说道。
“哦,那就再谈谈,差不多各退一步,走个中间值2050得了,怎么说我们和黄也是汇丰的长期合作伙伴了。”陈志文笑了笑说道:“汇丰手中的资产,你想买下来,都得溢价,正常事情,时代生活那种没落洋行没有可比性。”
周家杨其实就是来探路的,显然是因为谈不下来,50万或者100万对陈志文来说,其实也没什么,不值得浪费太多时间,更不可能值得他去找一趟沈弼了,人情可是更值钱的。
“好,那我再和获多利谈谈,这群人,可真是硬啊。”周家杨无奈说道。
“获多利是汇丰旗下专门负债投资并购的部门,当然经验丰富,能说会道,当初收购和记,要不是怕汇丰不同意,我都想找获多利了。”陈志文说道。
“那九龙仓呢?”周家杨突然说道。
“也不行,沈弼是绝对不会同意我再收购九龙仓的。”陈志文摇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