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哪里,陈生收购和记,涨了我华人威风,我才是久仰陈生的大名了,”胡应相笑着说道。
“听说胡生准备在中环兴建香港最高的大厦?胡生的志气,也是要压住置地啊!”陈志文笑说道。
在后世香港的几大超级财阀之中,并没有胡应相胡氏家族,但在这个时代,胡应相旗下的和合实业的规模,是超过长江实业的,70年代,和合实业最大的成就就是兴建了一栋中环超级大厦-——和合中心。
这栋大厦的高度超过了置地旗下的康乐大厦,在80年代初建成后成为了香港的地标,不过当时的长江实业已经收购了和记黄埔,论规模也超过了和合实业。
之后几年,胡应相将家族资金投向内地,兴建了国内第一条高速公路:广深高速,又在广东建了几栋大型发电站,弥补了当时国内对电力、交通的需求。
但也因此,投资内地基建的胡家相对与李嘉成、李兆基、郑宇彤这些一直在地产市场打滚的家族没落了很多,毕竟,基建只能说收入稳定,但暴利性是远比不上可以动用杠杆疯狂融资的地产行业的。
当然,人家的追求可能也不一样,80年代,胡家这数百亿港元的基建投资,对广东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大的贡献,解决的就业数量、带动的财富、给予老百姓的方便更无法用数字来形容。
“哪能压得住置地啊,和合大厦只是在天线上增加了一些高度,实际高度可比不了,再说,地理位置比起康乐大厦,差的太多了。”胡应相笑着说道。
“没事,中环这边还有很多旧楼,也有很多旧的政府建筑,港府的财政主要来自与地产拍卖,这些地方迟早会放出市场的,到时候我们还是有机会的。”陈志文说道。
“这种东西,可是置地的最爱,想拿到手,可不容易。”李嘉成说道:“倒是陈生,也许有机会和置地争一争了。”
“和记说是四大洋行,其实跟置地,差距还是很大的。”陈志文摇摇头说道:“置地收购牛奶后,地皮数量更多,而且大多数在港岛核心位置,和记的就差多了。”
“所以陈生是想出手这些位置不好的地皮,以后再换核心位置?”李嘉成问道。
“李生好眼光,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吧。”陈志文也没否认,这种做法,在地产行业也很常见,谁的规模大了后,不想往市中心走?普通人有钱都想去市区买房。
“今天,我与胡生约陈生你来这里,就是想商讨我们之间合作的可能性。”李嘉成接着说道。
“怎么合作?”陈志文问道。
“我知道陈生是准备出手很多和记的非核心位置地皮,还有就是一些已经在开展的地产项目,我与胡生也知道现在和记的情况,所以我们的想法是,我与胡生还有陈生合资成立一家公司,合资公司会直接以现金的方式向和记购买地皮、物业或者一半的项目,这样一来,和记立刻就能获得需要的资金。”李嘉成不慌不忙的说道:
“合资公司由我与胡生来经营,经营之后的净利润按照比例在未来进行分红,陈生,我知道你是看好未来地产行业的,所以这样一来,如果地价上涨,陈生还能够从合资公司中获得地价上升的利润,这个合作方案,陈生觉得怎么样?”
“听起来不错,但合资公司哪来的钱?总不能让我们先注资吧?我要是先注资,还卖给伱干吗?早就自己开发了。”陈志文皱眉问道。
“不需要注资,我会联系银行团来获得资金,以和记出售的物业为抵押,等未来项目结束,我们再归还银行借贷的本金利息。”李嘉成说道。
“银行团会100%出抵押资金?”陈志文问道。假设一个项目和记出售价为2000万港元,按照市场规矩,银行肯待出1400万港元,就已经很不错了。这已经是银行行业默认的常规情况,当初陈志文想让汇丰将放款比例提高到80%,结果被汇丰拒绝,后来找到几家不正规的小银行,才算勉强实现。
就这样,对银行来说风险已经非常大,一旦地价下跌,银行将可能血本无归,很可能几千万的项目就能拖垮一家规模不小的银行,这种事情在香港之前发生过很多次。
“所以这需要我们三家公司的公章,也就是,我们三公司还要承担连带责任,如果最后项目亏钱,我们需要自己拿钱还给银行。”李嘉成说道。
“李生这招,是有十足的信心未来地产行业会大规模上涨啊?”陈志文点点头说道,所有的一切都是借用别人的资金,只要地产价格上涨,那什么问题都没有,项目结束后的利润肯定能够轻松覆盖银行贷款本金及利息,但如果地产价格跌了,那就能把所有参与的人拉入深渊。
“陈生不也一样吗?前两年星河地产对工业地产的投资,我都觉得心惊胆战。”李嘉成笑着说道:“但现在工业地产已经涨了20%,陈生已经赢了。”
“是啊,我也很有信心。”陈志文笑了笑,对未来的地产情况,谁能和他比信心啊。
李嘉成问道:“合资公司的账务我们可以每个项目完成后进行全面审查,陈生以为如何?”
“好想法,我会慎重考虑这件事。”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本章完)
第135章 和记地产的规划
与李嘉成、胡应相会面的第二天,和记大厦总部:
“这可真是一个好方法,绕过去了和记目前没有银行肯支援的困境。”听完陈志文的介绍后,周家杨大为赞赏道。
“那是当然,李嘉成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在能力这一块,绝对是香港顶尖水平。”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和记手中有大量地皮、暂停项目,就是因为没有任何银行肯再借钱给和记,连汇丰也不行,如果陈志文跑去汇丰找沈弼替和记借钱,估计九成九会被拒绝,实在是这个坑太大了,原先历史上的汇丰也是被逼着接手,如果不是后来房价大涨,估计汇丰都可能会元气大伤。
但按照李嘉成的方法,将项目卖掉,就跟和记没任何关系了,那自然可以重新估算重新抵押,和记也会直接获得急需的现金。
这一切的前提也是对地产市场的绝对信心,要不然就是作死,特别是为了获得足够的抵押,还需要三家公司来共同参与抵押,而肯借款的银行,跟李嘉成关系也肯定不一般。
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会运作地产项目,这也是陈志文的弱点,甚至很多英资都玩不起来,虽然开发小区或者写字楼看起来简单,但英资除非开发后自己持有,要不然都是经常血亏,最终多家英资也不得不与华资合作,开发自己旗下的地皮。
陈志文是不懂小区开发的,星河内部也没人懂,之前的物业收购只是持有,和记内部也没有这方面人才团队,要是有的话,也不至于最后被陈志文收购了。
所以说,这个合作模式,最重要的还是李嘉成或者华人资本对地产项目的运营能力,虽说陈志文也知道地产价格未来会涨,但只适合判断是否对物业进行长期持有。
单独的地产项目,跨越时间非常短,很多也就一年左右,想真正大赚钱,就得看运营能力。
“那我们将和记不在港岛的地皮的全部与李嘉成合作?这是不是有点太多了?”周家杨问道。
“除了黄埔公司红磡那块地,其他非港岛的地皮都可以商量,不过这数量的确太多了,能吃下多少,就看李嘉成了。”陈志文想了想点点头说道:“另外,安排和记的华人,去合资公司,跟李嘉成团队学一学他们是怎么运营地产的,这一点很重要。”
作为不懂地产运营的小白,陈志文也不想在这种事上多花精力,未来他在地产上的主要投资就是持有物业收租:大型写字楼、大型商场、豪华公寓、大型酒店这些都可以,非常简单、非常暴利。
当然,李嘉成那种开发小区业务,其实赚的钱比持有物业还要多的多,所以陈志文也不打算放过,但是也没必要真的花费太多力量去开发各类小的小区,将目标定在大型超级小区就行了。
如后世香港最出名的四大围村,分别是“黄埔花园”、“海怡半岛”、“丽港城”、“嘉湖山庄”。
这四个超级围村,黄埔花园的旧址就是目前和记手中的红磡地皮,曾经的黄埔港口,海怡半岛与丽港城皆是香港港灯集团的地皮开发所出,在后世,李嘉成的和记黄埔收购了港灯,随后开发了这两个围村,最后一个嘉湖山庄则是在天水围,目前这里还是一大片池塘。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黄埔花园这个项目,按照他的规划,不久就需要启动,这个项目他也不准备与外人合资,所以自然需要手下要有动地产运营的人才。
“派人进去我可以提出来,但就怕短时间学不会啊,李嘉成估计也不是傻子,知道我们派人的目的。”周家杨有些担心的说道。
“这没关系,能学多少学多少,待一段时间,不可能没效果。”陈志文说道:“还有一个目的,接近长江实业的人,打听一下他们内部的结构,核心人才,大不了到时候我高薪挖人就行了。”
“这样做,会不会影响我们与长江实业的合作关系?”周家杨说道。
“没事,我们有地皮,李嘉成这种人,就不可能为了这种小事就不合作了,甚至他连提都不会提。”陈志文笑了笑说道:“再说,我们与长江实业,也没太深的关系,就是公司合作而已。”
黄埔花园的项目,对和记甚至对陈志文的整个未来规划都很重要,开发的顺利,至少十几亿港元的利润,极有可能超过街机与红牛的短期利润,因此,再难也必须推动下去。
这次与长江实业的合作,倒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手下的人真正了解地产市场的运行方式,在这个领域,长江实业的团队绝对能排的上香港前三,李嘉成在后世能够收购和记黄埔,可是经过沈弼的多番考核的,要不然,好运也不会降到他的头上,本身的硬实力才是成功的根本,比选择要重要的多,因为“选择”的本身就是眼光、能力的结果,没有足够的实力,也选不中赛道。
“行,那这样的话,倒是两全其美的方法。”周家杨想了想说道,首先和记能够快速获得资金,然后将资金运在那些被暂停的高回报项目上,从而获得更多的资金,以应付几乎让公司枯竭的庞大负债问题。
第二就是能够培养大量新的人才,为以后其他项目做准备。
“所以手中有地,就自然有人来解决问题了。”陈志文淡淡的说道。
似乎李嘉成就喜欢这样,哪家公司有问题,就主动上门提供解决方案,然后一起赚钱。
后世天水围的嘉湖山庄这个大型项目,就是当时内地巨头华润没能力开发,被港府逼着要收回土地,最后李嘉成找上门,对华润提出让你保底赚7亿,外加49%的开发后净利润,华润自然开心的同意合作,将整个项目交给了李嘉成运营。
最后李嘉成赚了数十亿,华润也是一样,对华润来说,虽然分了一半钱出去,但这个结果比项目放在那边亏钱要好太多了。
“也难怪他能成为地产五虎之一了。”周家杨说道。
“也是有资源的,就那个肯贷款的银行,绝对不寻常。”陈志文笑着说道:“不过这种银行能跟他合作,也是能力,我倒是希望,也有这样的一个银行了。”
之前与汇丰多次合作,对沈弼的多次“示好”,就是希望能够获得汇丰的大量支持,目前来看结果也算成功,但人都是贪心的,总会想要的更多,如果这个时候汇丰肯借给他十几个亿,他闭着眼睛买楼,几年之后不得再赚一个和记啊?
可惜是不可能的,陈志文也就只能通过收购和记,来完成这个目标了。
周家杨突然说道:“对了,陈生,既然与李嘉成的合作能够解决和记的部分债务问题,那之前您答应我们的2亿港元资金,我们也许可以有其他用途了?”
“你有什么想法?”陈志文问道。
“按照您的要求,收购黄埔公司,可以的话,将屈臣氏也私有化。”周家杨说道:“星河贸易公司打通了欧美大超市的渠道,超市类日用商品的采购成本非常低,这一点,完全可以用在屈臣氏旗下的百佳超市内,有了这样的优势,百佳称霸香港,也是迟早的事,说不定,我们还可以借用星河贸易与百佳超市这个平台,来进军湾湾或者东南亚市场?”
“湾湾和东南亚市场?也行,那就也私有化屈臣氏吧。”陈志文想了想,还是答应下来。
星河贸易的存在,的确让百佳有着额外的优势,但想真的击败有置地撑腰的惠康超市,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香港的超市,说起来也是超级市场,但跟欧美的超市,面积上差的太多,在后世,两家垄断香港的超市百佳与惠康,总数量高达300+,一个小小的香港,能够容纳这么多超市,唯一的解原因就是都是小规模超市,猴子称大王,小城市,中型超市也变成了超级市场。
而中型超市的一个特殊性就是它主要的特征是方便性,加上香港的公共交通并不是很方便,基本上超市都是覆盖周边人群,跟远处的超市不存在竞争关系,哪怕价格差一点,附近的人也不会为了一点价格差距就去另外一家。
与惠康的对抗,最终还是要看背后资本的支持,星河贸易的存在,会让局势稍微有一点点优势,而去海外,那就是完全另外一回事了,湾湾都很难搞定,更不要东南亚了,至少最近十年不太可能。
唯一比较有机会的市场是隔壁的内地,但除了改开前沿阵地深海市,国内其他地方,容许外资超市要等到95年,有点太晚了。
也因此,对于亚洲的零售业,陈志文最近没打算太过投入,至少最近十年不太可能做大,能在香港击败惠康就不错了,或者收购.
“好的,那等和记退市结束,我再对黄埔与屈臣氏进行私有化。”周家杨说道。前两天,和记已经将退市的事情上交给了证交所,虽然很多人都知道陈志文的目的,但这是正常合法的申请,证交所也没有理由在和记股东大会通过的情况下,拒绝和记的退市要求。
交了文件后,只需要按照流程等待,再上交相关文件即可,证交所的高层也许会有些问题,但周家杨也早就准备了丰富的律师团队,在本身就是合法的情况下,通过许可也是必然的。
“嗯,屈臣氏其实我还有其他想法,等私有化以后再说吧。”陈志文想了想又说道。
(本章完)
第136章 无线电视台
时间很快就进入了8月,如预计的一样,证交所通过了和记集团退市的许可,和记正式成为了香港历史上第一家从港股退市的大型集团。
而按照当初的约定,陈志文也花费了上亿港元,以之前合同上的价格收购了部分股东手中的股票,另外一批人,即使相信陈志文有这个能力,也认为和记恢复正常需要太长的时间,有这功夫,还不如卖了股票去投资其他公司或者地产,总要稳妥的多,于是也想出售手中股票,陈志文也是爽快的答应,只是稍微压了一下价格,总不能让之前与他合作的人比这批人赚的少吧?。
于是,在半个月的时间内,星河证券成功收购了31.4%的股票,至此,星河持有和记的股票超过80%。
横跨8个月的收购,以完美胜利而收场,这次收购,80%的股票一共3.4亿港元,基本上只比原本和记的股票价格高一点,这根本的原因,也就是和记的经营太烂,在周家杨初期的合理控制下,花费的并不多,后续和记股票有人收购被发现,倒是刺激了股票市场,和记市值巅峰也到达过11亿港元,但陈志文身份曝光后,股价又迅速掉了下来,让周家杨以廉价增至49.9%,剩下的则是退市之后的收购,还是要感谢和记的烂局,要不然也不会这么顺利。
不过,虽然没有花费相对巨大的代价,但3亿多港元的投入,也让陈志文当初靠着炒作石油衍生品塑料的利润基本上花完了,好在九龙仓的收购也暂时停止,陈志文也有意暂停一段时间,和记的华洋易主,也让英资财团增加了警惕性,停手一段时间,是收回拳头休息,等下一次再出击。
同时,在陈志文的要求下,花旗银行从美国派来了一个团队,经过了半个月的协定,陈志文以手中价值1.46亿美元沃尔玛股票作为抵押,贷出5亿港元,其中2亿港元转给了和记集团,用于对旗下黄埔公司及屈臣氏的合并,另外3亿则仍然放在花旗银行驻香港分行的账户上。
整件事都是高度保密,花旗驻香港分行并没有参与,只是在最后承接了陈志文的3亿港元,之所以对分行保密,也是因为这个分行有很多香港职员,整个抵押合同经过他们这边,会有泄密的风险,目前的陈志文,还不希望香港这边发现他在美国还有太多的财富,这样极有可能引起所有英资的警惕。
而单独一个账户里注入一笔资金,也只有花旗银行的几名美国佬知道,相对来说要安全很多。
至此,陈志文拥有了和记92%的股权,剩下的8%,就只能让周家杨慢慢去收购了。
同一时间,由李嘉成、和合实业、和记集团三家公司组成的合资公司也注册成立,和记50%,长江实业30%,和合实业20%,由李嘉成担任总经理,胡应相为副,陈志文则安排周家杨加入进去,主要作用的监督,同时财务也安排了人。
李、胡二人对此自然没有意见,他们目前的主要精力则是对和记的一些项目、地皮进行估值,研究怎么开发,和记方面的工程师也加入进去,虽然和记的地产开发能力弱了点,但估值还是没问题的,而陈志文也还特意聘请了第三方机构也进行估值,当三个估值差不多的时候,合资公司就是支付和记相应的资金,后续就是进入开发阶段。
这些只是既定的流程,未来具体操作,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和记内部,陈志文与周家杨约见了黄埔集团的管理层,告知了合并计划,和记原本就是黄埔的大股东,加上资金方面可以协商,黄埔集团的管理层也就通过了合并计划,不过具体还需要等待股东大会的认可,但这个股东大会,其实与之前的和记股东大会也没什么区别,顶多就是价格的问题。
屈臣氏则暂时按兵不动,等黄埔集团的事情结束再说。
李查德那边,则是主要负责将公司的非地产业务中的非核心业务公司,全部出售,不管是亏损的还是盈利的,陈志文全部要出售,即使以后可能会再看好某个业务,也可以以后再进场,又不是日新月异的电子行业,晚个十年都没事。
在360家分公司之外,祁德尊时代,和记还入股了很多公司,有多又少,多的一共是18家,这些都处于大股东地位,少的则有上百家。
当李查德与周家杨将这些公司的名单整理出来后,陈志文突然发现了一个差点被自己忽视的好投资。
“香港无线电视台?我们有236万股无线电视台的股份,占比多少?”陈志文看着表格中的一个数据,问道。
“无线电视台?我看一下。”周家杨立刻翻了一下自己手中的文件,他们给老板的是清单,自己手中则有更多的资料。
“找到了,无线电视台的股份一共有768万股,我们和记占比的话,是30.7%多一点。”周家杨快速心算后说道,同时也将文件交给了陈志文。
“祁德尊为什么不要无线电视台?以他的性格,怎么会不要这个可以控制全港口舌的传媒利器?”陈志文问道。
“因为当时无线电视台成立的时候,我们和记、汇丰、时代生活集团与利孝和签了代管的合同,无线电视台不发生巨额亏损、管理团队不犯下严重错误,我们都不得干涉无线电视台,而且无线成立的时候是1967年,那时候祁德尊也才刚刚成为和记的大班,对于投资的策略跟后面还是不一样的。”李查德回答道。
“那如果利孝和去世了呢?”陈志文又问道,他可是知道这家伙活不了几年了,也是因为利孝和的去世,才让邵一夫有了入主无线的可能性。
“那合同自然失效,陈生,你对无线电视台有兴趣?”李查德敏感的感觉到了老板的态度变化。
“一个电视台还是有很大用处的,这个时代生活集团是什么公司?”陈志文问道。
“这是一家英资贸易洋行,在十年前还算有点规模,当时祁德尊也与他们关系不错,所以一起投资了无线电视台,但最近几年已经没落了。”李查德说道。
“那我们要不要把这家公司手中的无线股票收过来,他们手中拥有226万股,一旦收购成功,我们就控制了无线60%的股份了。”周家杨问道。
“行,收。”陈志文点点头,无线电视台的股权结构,汇丰银行与和记洋行,各拥有236万股;时代生活集团拥有226万股。私人股东中,利孝和27万股;利荣森、利荣达合占11万股;邵逸夫拥有32万股。
“好的,董事长,那我去咨询一下。”周家杨答应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