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可以说是最佳的入股时机了,前几年,日本芯片还没这么强的时候,英特尔股价还是很高的。(本章完)
第596章 投资戴尔
“是的,boss,如果不是因为这样,我们也不可能就这样获得4.99%的股分,加上我们这段时间在股市上暗中收购的,您现在已经拥有10%的英特尔股份了。”罗恩说道:“不过,英特尔现在哪怕再没落,他也是美国政府规定的高科技公司,按照法律规定,任何海外团体只能持有最高5%的股份,您这样通过各种海外皮包公司交叉持股的模式,是可以避开监管,可这些股份没有任何投票的权利,只能当做纯粹的经济投资,没有任何法律上的意义。”
“法律上的意义我也不想要,纯粹当做经济投资就行了,继续收购就行了,你估计能收购到多少?”陈志文问道。
英特尔维软这种公司,收购到了再多股份,也没有任何意义,就是控股99%了,人家美国政府一纸命令也得废掉,还不如纯粹当投资,就是5%实在是太少了点,因此陈志文才使用这种手段。
搁香港的一些投资,比如港灯有着34.99%的限制,而因为海信银行受限于香港银行法,导致他明面上也只能拥有各家地产巨头15.99%的股份,其实也可以这么做来获得更多股份,但没什么意义,这些算得上不错的投资,但也算不上罕见的爆款,这样的投资机会多了去了,为了利益不大的事情这么折腾,还不如投资一点其他正规的生意,比如在国内建大型基建或者纯粹的商业广场、写字楼、酒店等等不更好吗?收益也不会低于购买长实这些企业的股份。
可英特尔维软乃至后面的思科是特例,他们的股票在未来是可以涨几百上千倍的,且非常容易套现,是最优质的金融资产,因此,陈志文才愿意折腾一下。
“这几年英特尔股价不是很好,很多股东转让了手中股份,也有直接抛售的,这导致二级股票市场有着很多这样的股票,我估计,我们能再收购10%左右,再多的话,就可能会被察觉了。”罗恩分析说道。
“行,总共20%已经很不错了。”陈志文点点头说道,能够拥有这样潜力强公司股份的20%也已经足够了,这还是因为,目前的英特尔虽然被加入了美国政府的高科技实体名单,但还比不上惠普、德州仪器、IBM等高级别的,甚至还差的有点远,因此,被关注的也不是很多,这样才能让陈志文有着一些机会,甚至如果等未来英特尔崛起,如果太多股份不流通,可能还是会引起疑问等等,到时候就只能见招拆招了,实在不行出手部分,反正也就少赚一点罢了,但比起现在的投入,利益至少可能有上百倍的空间了。
“boss,维软目前虽然还没有被美国政府标注为高科技企业,但以它的发展速度,我估计也快了,我们目前拥有16%的股份,还是需要找做打算的好,等维软明年上市,我们就会需要面对这个问题,现在早点解决事情,总比以后被美国政府逼着出售要好,到时候,出售对象肯定不能作假了。”罗恩又说道。
“好,那就放出消息,说我们准备出售手中维软部分股票,然后再找大量我们自己的皮包公司来接手,不过也不能全是假的,适当的还是要真的。”陈志文点点头说道:“这里面损失的,等维软明年上市之后,我们还可以采取与现在英特尔一样的方法,把损失补回来。”
早期因为考虑到维软的成功的节点是在获得IBM的支持之后,而美的在当时也很有名气,虽然与IBM还不是一个等级,但过早的投资维软,可能会影响它与IBM的合作,因此,一直等到1981年后,维软成为了IBM电脑操作系统的制定供应商后,陈志文才寻求投资了维软。
而因为当时的维软也已经初具规模,所以做不到与最初期投资苹果那样,直接获得了30%以上的股份。
当时,陈志文以资金外加一定的合作,获得了10%的股权,不过未来的机会多了去了,在1983年,维软的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检查出了癌症,被迫离开公司,也需要套现资金治病,于是,陈志文出价最高,拿下了不少股份,对保罗艾伦来说,也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后续维软发展顺利,虽然为了准备上市而继续融资,但手持巨额股份的陈志文,在被两次小稀释之后,还是有着16%的股份。
这个比例,在上市的时候可能会被稀释到12%左右,可还是远超过了美国政府容许的外资持有美国科技公司最高5%的限制,因此,也需要提前做准备,以类似英特尔的方式,通过各种避税天堂的皮包公司,交叉持有。
这种模式,其实也是经不住查的,美国政府要是真的认真审查,肯定能够发现问题,不过,在这两家都还不算巨头的时候,谁会闲着没事干浪费人力物力啊!等这两家成为巨头的时候,也就到了合适抛售的时候了。
“好的,我们还有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很充裕的。”罗格回答道。
“行,那另外两家公司的投资事宜怎么样了?”陈志文又问道。
“思科公司的创始人拒绝了我们的投资,他们不肯吸纳非美国裔的资本,戴尔公司倒是可以商量,不过迈克尔戴尔本人也只愿意出让10%的股份,要价也不低,30万美元。”罗格说道。
“嗯,思科如果不喜欢国外投资,那短时间内的确没什么办法,戴尔那边,价格不是问题,只要能让我们投资就行了。”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1984年,是一个神奇的一年,对于改开的内地来说,是创业元年,很多未来的巨头公司,都在这一年创业,或者说初步成型,而对于美国来说,也差不多,很多未来的巨头公司,也是在这一年成立的。
思科与戴尔,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两家,前者是全球最大的信息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在互联网泡沫巅峰的时候,其市值之高甚至一度超过了维软。后者知道的人更多,是未来全球五大计算机品牌之一。
这次陈志文来美国,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了解这些未来的巨头公司的情况,从而做出准确的投资,这些公司目前也才初建,投资价值用万倍来形容也丝毫不夸张,全球任何地方的投资,都不可能比的过这个,哪怕是香港、日本甚至内地的地产项目。
“好的,那我这边,就再与戴尔沟通一下,我想,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他们目前也只是一家非常小的公司。”罗格说道。
虽然不太明白,为什么以自己老板的身份,会关注这样的小公司,可他还是会尽全力将事情做好。
“戴尔公司,没有提出要与我合作,比如将他们的计算机,放在好市多销售?”陈志文想了想又问道。
自穿越来这个世界后,零售行业就是他投资的重中之重,除了本身就有着很大利润及影响力之外,一个额外的原因就是它可以帮助很多初创企业直接获得非常多的订单,这甚至可以扩展到整个电子民用行业。
“没有,戴尔公司的模式,现在就是直营,他们获得订单后,直接将计算机寄给客户,不通过传统的零售渠道,这其实也是戴尔公司能够成功的原因。”罗格说道:“我分析过他们公司,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技术含量,纯粹就是靠着极致的成本控制,来降低价格。”
“虽然老套了一点,但的确很成功,商品价格才是最重要的。”陈志文点点头说道:“沃尔玛与好市多的成功,其实不就如此吗?”
在全球的科技公司之中,戴尔是比较奇特的,虽然它卖电脑卖到了全球前几甚至偶尔还能混到第一的水平,可从本质上来看,它并非一家纯正的科技公司。
戴尔最大的成功,是它在管理运营上的成功,采用快周转、几乎零库存外加直销模式,将成本降到最低,随后给客户的价格自然也就更低了。
在80年代,电脑标准还没有完全统一的时候,这个优势还不算很大,只能说可以给戴尔公司带来不小的财富,而到了90年代初,当维软、英特尔联手定义计算机模式,外加分体式设计也被普遍接受,标准基本上就此成型,而拥有低成本优势的戴尔,也就从此一飞冲天。
大家的东西在多年发展标准化后,甚至性能过剩之后(不玩游戏的情况下,大部分电脑性能过剩),各家的产品也就差不多了,最终比拼的就是价格了,这一点,很多行业都最终发展到了这一步,只有汽车算是例外了。
虽然听起来很简单,“节省成本”是每家公司都需要做的事情,可想将这件事做好,那就太难了,全球那么多公司,能够做到极致的,也就那么几家,谁不知道沃尔玛最强的就是节省成本,可全球也就一个沃尔玛,模板放在那边,人随便其他公司去挖,其他超市也做不到沃尔玛的极致,这就是最大的竞争力。
甚至因为研发较少,也是一种成本优势,在90年代,全球计算机公司普遍的科研成本在营业额的5%-8%之间,戴尔在1.3%左右,完全就是另外一种另类的经营模式,可是却非常成功,其他公司想学也学不了。
实际上,后世国内的联想,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模仿戴尔,不是完全一样,可策略方面比较接近,以市场为核心,而不是技术。虽然这个事情被不少人吐槽,但联想却成为了全国最大的计算机品牌,只能说,消费者,也是以钱包投票的。
“迈克尔戴尔的这种运营模式,如果能够控制的好的话,的确会比其他同行省不少钱,而且规模越大,那昂贵的运输成本也就越低。”罗恩也同样说道:“但这样的上限,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一直采用这种模式,最终还是要回归正常的零售渠道才有可能。”
“那也是以后的事情了,等到了那个时候,他们自然会改变,迈克尔戴尔又不是傻子。”陈志文笑说道。
后世的戴尔公司,在90年代也发现了这个问题,那就是采用直销模式虽然成本低,但这个前提是他们能够找到足够的客户,在初期几年,他们只需要简单的宣传就可以找到不少人,可越到后面越不行,第一是容易知道戴尔模式或者喜欢戴尔模式的人已经买电脑了,其他人就是属于不知道类型的,第二就是戴尔的规模越来越大,迫切需要更多的客户,而这种直销模式在非互联网普及的时代是行不通了。
于是,便有了后世最著名的戴尔与康柏合并案例,比较搞笑的是,康柏的实力更强,原本应该的康柏一方获得最高管理权,但后来却被戴尔翻身了。
“好,那这样的话,我就与戴尔直接以最简单的入股模式来投资了。”罗格说道。一般这种投资反而不常见,以自己老板的身价规模,很多投资,投钱是次要的,各种资源的帮忙才是更稀少的,比如一家正常的做日用品的公司,如果能够顺利进入好市多,那简直就是要原地起飞,这一点,就是对于戴尔这种卖笔记本的都有用。
“嗯,既然他们没什么条件,那就直接给钱吧。”陈志文点点头说道,看来这个时机倒是不错,今年是戴尔创业的第二年,公司有了一点成绩,但还算不上太好,如果再晚个一两年,可能就与思科一样,不让投资了。
这几年,美国对高科技行业管控的越来越严,似乎也看出这个市场潜力非常大,甚至能够影响国运,而那些大公司以及创业者也都知晓这个情况,虽然不能说彻底否决海外资本,但也都在尽量避免,免得以后麻烦。
毕竟,美国内部也不缺愿意投资的,风投这玩意,就是在美国成规模的,也就陈志文比较特殊,他知晓每个目标,要不然,广撒网捕鱼的话,自己资本再雄厚,也未必比的过那些专业从事风险投资的专业公司。(本章完)
第597章 暴利的克莱斯勒股票
在洛杉矶的事情处理结束后,陈志文来到了金融之都纽约,这里,还有着一个重大的交易需要他来处理。
纽约华尔道夫酒店,陈志文刚刚入住进去,一名老熟人就过来拜访。
“艾瑞克,我总是将你给请到美国了。”亨利摩根笑了笑说道。
“亨利,你好歹也是NBC电视台的老板,怎么我感觉,你总是在为摩根士丹利工作?”陈志文笑着问道。
虽然都是摩根家族的成员,摩根士丹利也是他们家族的核心产业,但NBC的重要性也不言多语。
“哈哈,那是因为,我只为摩根士丹利来跟你接触而已,他们也知道,我们关系较好。”亨利摩根笑说道:“其他事情我可不参与了,不过话说回来,在熟悉NBC电视台后,我基本上也开始跟你学了,放权给手下,自己轻松一点,反正,我拥有了绝对控股权,其他人怎么着也翻不了天的。”
“是啊,我们有这么多财富,就应该享受人生才对。”陈志文耸耸肩说道。
富豪群体也有很多人,自然也就有了追求不一样的多种群体,像沃尔玛的山姆沃尔顿、伯克希尔的巴菲特,就属于那种比较“节省”的人,他们有钱,但也不会过于享受。当然,这个“节省”是相对同级别的,对于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还是天与地的区别。
还有就是像乔布斯这样,非常喜欢工作,沉迷于工作,将工作的成就当做自己的人生目标。
另外一种,就是享受型了,不仅仅是生活上享受,工作上也是请职业经理人,这一种常见于创业成功且年纪不小的人,又或者二代三代之类的。
总之各人有各人的不同,陈志文显然属于最后一种,生活要享受,工作也是尽量放权给手下,当然,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也就他知晓历史,才容易成功,正常情况下,想走到这一步还是很难的。
不过还是要看心态,千万身家哪怕穷了点,也是可以享受人生了。
“就是可能有时候太无聊了点。”亨利摩根也没继续这个话题,问道:“你这次来纽约,难道是想定下好市多的上市承包商了?”
好市多的上市,将是美国最近几年来,最大的一次IPO,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已经证明了其强大的盈利能力以及未来可能的上升空间,而其他同行想抄袭,却根本做不到,就是沃尔玛的山姆会员店,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与好市多都差远了。
最重要的是,好市多的经营模式,会深刻绑定大量会员,挤压周边其他同行的生存空间,这被华尔街认为是最棒的零售模式,惟一的缺陷,就是只能在大城市开店。
不过这个问题也不是很大,只要有了钱,那完全可以再造一个专供二线城市的零售品牌店,类似沃尔玛,因为沃尔玛抄不了好市多,但理论上反过来却是行得通的。
虽然,这些都是华尔街一群人的臆测,可股价怎么样,本身就不只是看现在,而是着眼于未来,这么大的潜力,加上好市多本身规模也已经够大了,一旦上市还可以走出美国,这样的股票,谁不心动?
“不急,好市多的计划,是在87年中上市,离现在还有2年。”陈志文摇头说道。
既然是华尔街眼中的香饽饽,他自然也不会这么急的就找到谁是承包商,没有定下来之前,才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最大利益化,且两年的时间,好市多的发展也应该还能再上一个档次,再趁着1987年美国股市的巨大泡沫,就能狠狠赚一笔了。
“也是。”亨利摩根点点头说道:“那你来纽约,就是为了处理手中的克莱斯勒股票?”
“对,我手中的克莱斯勒股份,会全部清零,这件事,也需要你们摩根士丹利来帮我寻找合适的买家。”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在4年前,第二次石油危机刚刚过去的时候,整个美国油价高企、通胀严重、利息高昂,这给了沃尔玛好市多这样擅长控制成本的企业,一个飞速发展的机会,但对于绝大部分企业来说,却是噩梦模式,比如美国的汽车行业。
自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急忙推出油耗控制政策,而之前的美国车企都是高油耗车型,立刻遭受到了重大打击,再加上日本省油车的冲击,整个美国汽车市场都濒临崩溃,其中三大巨头中最惨的就是克莱斯勒。
虽说陈志文知道历史,可投资汽车行业股票的回报率并不高,这个行业,适合纯粹的投资来增加影响力,而不是经济利益,因此,哪怕知道克莱斯勒未来能够翻身,但他也没什么太大兴趣。
不过对于克莱斯勒来说,迫切需要救命钱,因此,在与AMC的交易中,让出了很多专利技术,最终才让陈志文投资了3亿美元。
到了今天,这些股票价值10亿美元出头,看起来也是翻了3倍多了,不过比起太多特殊机遇来说,也只能算一般般吧。
而陈志文也知道,这基本上也就是克莱斯勒的巅峰了,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要歇菜了,因此,他就决定今年就出手掉,哪怕后面几年或许还能再涨一点,他也不稀罕了。这个钱能套现出来,拿去日本内地或者香港湾湾投资,都能轻松翻几倍。
涉及到克莱斯勒几乎10%的股票,是不能够靠着正常方式在股市慢慢抛售的,第一是可能会打压股价,第二,就是大股东出售股票有着很多限制,这里可不是香港那种对股市几乎没啥管控的地方。
因此,陈志文需要委托美国的投行,来寻找愿意接手的,有人接手,那就是内部交易,美国政府也管不着,除非是特殊行业有着特殊限制。
“行,这件事,我会放出消息,只不过涉及到十亿美元以上的交易,想找到合适的买家也不容易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了。”亨利摩根说道。
“不需要只找一家,哪怕是一些小投资者,想购买一部分,那也行。”陈志文又说道,这样交易虽然麻烦了一点,可却能早点出手,毕竟,就是整个美国,能够一次性拿出十亿美元来接手这些股票的机构或者个人,也是非常少的。
“那价格呢?”亨利又问道。
“比市场正常价格,差不多就行了,如果对方买的多,可以让一点。”陈志文想了想说道。
如果是要收购,那必然要高价,反过来肯定也要降价,不过后者对股市的影响不至于那么大,因此,适当让一点就行了,几个点一般也足够了,不像收购,20个点加价可能都不嫌多,甚至加价越多,越容易拉高股价。
“好,明白了,这样的话,如果速度快,估计三四个月就能全部出手。”亨利摩根点点头说道。
“那样就最好了,等钱套现完成后,我会再委托你们将这些钱分批转去海外。”陈志文又说道。
与当初炒作黄金不一样,这笔钱是公开的,就是想隐瞒也做不到,克莱斯勒是上市公司,当初引进陈志文的资本,也是需要在证交所备案的,特别是,当年的克莱斯勒面临破产,是美国政府提供支持才勉强活了下来,而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对它肯定也有着监控,谁来投资谁借钱给克莱斯勒,美国商务部那边是都有记录的。
既然是正常投资,那股票现在套现后再交完税,那就是自由资金了,哪怕价值接近10亿美元,也是可以光明正大的离开美国的,毕竟,美国政府不会为了这么一点钱就毁坏自己尊重“自由市场”的声誉。当然,得先交税。
“这没问题,我一定给你以后最低的折扣。”亨利笑了笑,又问道:“艾瑞克,这些钱,你调出美国,是为了投资哪,内地?”
“这个还不确定。”陈志文自然明白对方的想法,于是又问道:“之前你们说也要投资日本,到现在投资了多少?”
“没多少。”亨利摩根耸耸肩说道:“我的资金有限,主要事业还是在美国,所以也就在日本购买了一栋小的写字楼。
我们家族的话,投的肯定比我多,就是占公司比率肯定不大,金融行业,一般是不会自己亲自下场投资的,我们也只是在全力说服我们的客户,同意将资金调到日本去做投资,然后我们投行从其中分红就行了。”
“这样也算稳妥的了。”陈志文笑说道,这样做的确赚不到最高收益,可安全,短期来看比不过那些玩对冲比较大的玩家,可长期却是稳神,对冲之神索罗斯,曾经拳打英国央行,脚踢亚洲十几个国家,又掀翻了半个南美洲,但到老了财富也比不上巴菲特的一半。
“艾瑞克,虽说我们也认为日本市场在未来很有前途,据我所知,白宫现在正在追求美元贬值,所以我们也需要迫切将部分资本转移出去,只是不可能都放在日本。”亨利摩根说道:“如果你的手中有着大量资金,你会往哪里投资?”
“东南亚国家,或者东欧国家。”陈志文说道:“发达国家,虽然已经是全球最先进的地方,可就是因为如此,想再快速进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可现在全球工业开始了全球化,这里面最合适的就是东南亚与东欧,东欧可以承接大量来自西欧的资本,东南亚则是人口数量最多,工资最低的地方,可以承接全球工业,或者日本工业。”
这些也都是虚拟的理论知识,即使陈志文不说,外人也能分析出来,只不过分析出来了,敢不敢大投资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对于陈志文来说,香港+内地,作为长期投资也就足够了,其他地方,短期赚钱可以,比如日本,让他长期去经营,他可没什么兴趣,除非是超市、酒店这样的持久性盈利项目。
当然,房地产收租也算,可东南亚国家怎么着也是比不过香港与内地的,到了97年亚洲经济危机基本上全部归零了,虽然可以在那之前撤出来,但还是麻烦,不如香港内地实在,香港的地产哪怕在98年之后也跌了不少,但那也是相比于97年的高价位。
他与亨利财团的关系,其实一个基本就是他提供一些有投资潜力的项目或者地方给他们,反正自己不会参与,那还不如就这样最大利益化。
“工业方面,我们并不擅长,艾瑞克你的意思是地产行业?”亨利摩根反问道。
“对,我也看好东南亚的地产市场,国际上不出什么大问题,那必然会一直涨下去,直到泡沫非常大为止,到时候,你们再退出来就行了,我想,以你们的能力,应该能看出来什么时候该撤退。”陈志文笑了笑说道:“再说,你们也不会去直接投资,而是去做金融,风险还要小一点。”
银行贷款,基本上对于银行来说风险都是很小的,特别是大型项目的,都会有多种担保保证,越大的银行,对这方面的管控也就越严,之所以还会出现银行危机,本身就是很多人违规操作,又或者为了利益将风险做大等等,就说2008年的次贷危机,其实次贷本身对银行的影响虽然不小,但还不至于席卷全球,根本原因技术这群人通过各种金融手段,将风险转移到了全球,最终崩溃到美国政府都不得不出面。
“东南亚?行,回去后,我们内部还需要再商量商量。”亨利摩根点点头说道,这样的大事,任何人也只能给点意见,终归还是由他们内部决定的,不过即使如此,以陈志文这么多年来在商场上的成绩,他的建议,肯定也会被重点考虑的。
“你们自己决定,跟我没啥关系,我也只是说出一个可能性而已。”陈志文耸耸肩说道。
“那你不投资东南亚吗?”亨利又问道,如果是的话就更有说服力了。
“香港,不也是在东南亚吗?”陈志文淡淡说道。(本章完)
第598章 mini入华
虽说如果美国的大资本进入香港,也能抄高房价,对陈志文也更有利,不过这些资本并不会长期留在任何一个地方,因此,从长期来看,他们来不来,对陈志文都没什么影响。
反而这些人如果投资的太多了,在下一次香港地产危机之后,大规模的撤离反而会对香港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因此,陈志文也并没有主动的意愿,让他们去香港投资。
不过,这种事情都是自由的,他们如果硬要去,那谁也没办法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