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我们这次是十拿九稳了,怡和也会被拿下了。”陈志文看着楼下不少人投赞成票,笑着说道。
“纽壁坚投靠我们,这个帮助真的是让我们至少节省了十亿港元啊。”一旁的周家杨感叹说道。
“这倒是,一个好的卧底,作用太大了。”陈志文点点头,如果纽壁坚不投靠,那就不可能在今天这个股东大会上,就是否引入陈志文的资本进行投票,这是0与1的区别,不然就只能强行在股市收购了。
而纽壁坚知道怡和置地大部分股东的信息,这一点更重要,节省了大量成本以及时间。相当于过去打仗的时候,知道对方将领的之前打仗方式、火力、人数等所有信息,岂有不胜之理。
“那接下来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置地这个滔天债务了,现在到了自己手中,可就有点头疼了。”周家杨笑了笑说道,之前看置地热闹的时候觉得债务越大越爽,但现在到了自己手中,那可就麻烦了。
“不用考虑太多,无论怎么样,置地都不会考虑卖物业还债,不过部分业务倒是可以考虑出售,比如牛奶公司之前的食品业务,给红牛倒不错,我会让红牛那边理出一个合理价格,其他非地产业务,也可以这样操作,除非现在出售太亏,不然置地,就只需要留地产业务就行了。”陈志文说道。
虽说红牛资本肯定比牛奶国际强,可毕竟发展时间短,除了红牛饮料本身,在奶制品、食品领域根基还是太弱了,收购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食品企业,哪怕这个企业长期也只是在香港这个城市以及少量东南亚国家有业务,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最重要的是文化接近,容易融合,而这一点,是收购外资食品公司不能比的。
且除了功能饮料市场,其他饮料食品市场,早就被老牌巨头垄断,红牛也许有机会拿到一点小市场,但是分不到什么大一点的蛋糕的,未来唯一能够做大超级大的机会,就是国内市场,而香港与东南亚部分国家的口味及饮食习惯,与内地也是类似的。
当然,东南亚的未来,也会是一个不错的市场。
置地的主业是房地产,可多年来,也开始向着不同方向扩张,几年前的惠康超市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不是碰到百佳扩张,那香港的零售市场也会有它的一片天地。
对于置地未来的定位,陈志文只是希望它安心做地产就行了,收租虽然低级,但却是最稳定的,特别是香港的地产,在未来的涨幅会非常的恐怖,即使不考虑未来的内地有多少投资机会,只看香港,置地在自己手中也会比原先历史上要强的多,因为在原先历史上的1980年代末期,置地出售了中环数栋大厦,套现资金离开香港,这可以说是置地历史上最臭的一步棋。
“那置地的总经理,安排谁较好?”周家杨又问道,当初虽然是他负责收购置地,很多资金也是和黄出面收购的,可当初陈志文在收购之初就已经说过,置地的未来会与九龙仓一样独立运营。
“从我们内部挑吧,置地这种公司,主业与九龙仓一样,比较简单,不需要能力很强的人,稳重就行了。”陈志文不在意的说道,规模大归规模大,但置地与九龙仓的确是业务简单,比起和黄差远了,更不要说需要征战全球市场的美的与红牛了。
至少10年内,置地与九龙仓在香港都没什么大的发展机会了,因为两家的规模基本上已经到香港市场的上限了,再扩张也不可能增长数倍规模,这一点,和黄在香港的地产业务其实也差不多。
当然,如果再投入大量资本也不是做不到,但这样做,未来的名声估计不会好,香港地产市场虽然利润高,可作为穿越者,所知道的其他地方,也有很多,在香港这边,目前的规模已经非常大了,没必要再继续拼命砸钱,就说地产市场,有了置地、九龙仓外加之前和黄囤积的大量土地,面积绝对是香港第二名的数倍,且平均价值非常高,如果再拼命买地,以后香港房价高的罪名就看会挂在他头上了,还不如凭借着资本去投资大量的其他地产公司,这些地产公司能够做大,本身能力也很强,让这些人为自己赚钱,更方便。
至于内地市场,那肯定要到至少90年代末期,才能容得下香港大资本的大量投入,真正上规模可能要到21世纪了,离现在还早着呢。
“好,那与其他几人挑选一部分合适的,再交给陈生您。”周家杨点点头说道。
“怡和的投票结果出来了?”陈志文看着下面人的动作说道。
“没拿到足够的票?看来纽壁坚猜的不错,相比于置地,凯瑟克家族对怡和股东的影响力更大。”周家杨看了看下面的数据公布后,说道。
怡和这次融资投票,倒也不能说输了,而是包括自己的股份,只拿到了36%的赞成票,也就是说,扣除掉置地所控制的35%,自己这边相当于拿到了55%的赞成,虽然超过了50%,但不能说绝对胜利,因为剩下的群体,一旦凑出33.4%的反对票,那就是一票否决权了。
“暂时性的而已,等后面几天我们再努力一点,多说服一些人就行了。”陈志文笑了笑说道:“就算再不行,只要置地到手后,我们再对置地进行私有化,一旦私有化成功,怡置互控就不存在了,那么,置地手中35%的股票,就有投票权了,那时候,怡和一样是我们的。”
“陈生,您要对置地进行私有化?”周家杨有些吃惊,之前收购九龙仓之后,陈志文可是没有私有化,要说价值,海港城其实也不低与置地的几栋中环大厦。
“对,是有这个打算。”陈志文点点头说道:“之前九龙仓收购,股价上了天,后面私有化的成本会非常高,再之后一直稳定了,又碰到海外市场有很多机遇,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现在九龙仓也算稳定,也没必要再私有化了。
置地么,还要多谢纽壁坚,让我们没有经过强行收购,股价也一直没涨,这种时候,我直接私有化是最简单成本最低的,不然等一年以后,恐怕就难了。”
九龙仓的上限还是很低的,原先历史上,九龙仓在包家以及后续包玉冈女婿吴家的手上经营了几十年,最核心的业务仍然是海港城与时代广场,其他也就几栋在国内建的大厦,虽说在自己手中也许不一样,但既然是上市公司,一大半股权在外人手中,他自然不可能全力投入,顶多适当给一些好处,一些小一号的机遇。
而大一号机遇,自然是给自己的独资公司了,和黄是其一,但也不能完全都给和黄,陈志文需要的另外一家资本也比较雄厚、根基很强的独资公司,来分散投资,就相当于多元化,毕竟,哪怕自己有金手指,也只能给予几个机会,其他的,还是得靠公司自己。
置地就是最合适的对象,一旦私有化,自己不但可以单独享受置地在香港中环的十几栋大厦,以及之前置地在香港各地的扩张的物业地皮。虽说这些扩张是导致之前置地陷入债务危机的根本,但只要几年后,这些就都是暴利的来源了。
PS:求月票
(本章完)
第461章 各方反应
“这样也好,目前我们手中的港元也的确太多了,有点花不掉。”周家杨点点头说道。
无论是海信银行还是和黄,之前靠着美元兑换港元都赚取了大量港元,这些都有了短时间内花不掉的趋势,而因为港元目前还没有真正稳定下来,他们也不方便大规模兑汇离开。
“对,与其拿这笔钱偿还置地债务,还不如先私有化,债务么,我会让美的出面担保,让那些债权银行先稳住,只要等到地产复苏,那一切就不是问题了。”陈志文淡笑说道。
来到香港,他曾经最大的目标,不是收购和黄或者九龙仓,而是置地,因为前两者,在原先的历史上就被人成功收购过,而置地,可以说是华人资本连续多次败北的地方,且它拥有着大量优质物业,也是和黄或者九龙仓乃至拥有国泰航空的太古集团,也无法比拟的。
“那怡和呢?我们是真的准备收购?”周家杨又问道。当初他们收购怡和股票,其实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置地,这两家股权关系密切,从怡和入手也是一种间接控制置地的模式。
可现在有了纽壁坚的配合,置地已经到手,怡和虽然这次投票没有成功,但后续只要再加把劲,基本上也就成了。
怡和是一家跨国集团,但周家杨也对其进行研究过,说实话,不咋的,业务繁乱,纯粹就是各种资本投资,没有将各种资源全部集合起来,相互促进。
“怡和的话,主要资产还是在海外,我其实本来也不在意,不过既然都快到手了,自然不能放过,等到手后,整理一下,该卖的卖,有价值的留下来就行了。”陈志文点点头说道:“它的两个业务我需要,第一个就是他们在夏威夷、印尼、泰国有不少农场,这些都有价值,一定要留下来,到时候也不需要我们自己开发,与马来的郭鹤年一起合作就行了。
第二就是怡和在东南亚有着非常完善的汽车销售渠道,这也是我需要的。”
之前在内地的时候,郭鹤年曾经告诉陈志文,怡和在东南亚有着很多农业农场投资,后来陈志文回到香港后,便安排人调查了下,还真是不假,怡和集团在印尼、夏威夷都有甘蔗农场,在泰国也有榴莲等热带水果农场,面积很大,部分是自持部分是长期租约。
虽然比起各种其他投资要差了很多,但陈志文还是比较感兴趣,他在东南亚可没有什么农场,且热带地区的农场种植物,与他在美国南美洲购买的还是不一样的。
当然,他也不会自己去经营,买下后,交给郭鹤年就行了,自己按照市场价收租即可,如果以后有能力,再自己经营。
怡和的另外一个强项,就是它代理着全球很多品牌的汽车,以前是只在香港卖,后来怡和规模越来越大,便开始扩张到了东南亚。
几十年的耕耘,哪怕资金没陈志文多,但规模上也比自己短时间搞出来的要强的多,有了这些汽车贸易公司,那自己在美国的AMC汽车,就等于开拓了一个新的大市场,整个集团产业链形成了优质循环。
“好,怡和的各种资产,我也很快会准备成清单。”周家杨说道。
“嗯,另外置地的也要准备一份,我要详细一些的资料。”陈志文又说道,之前虽然很多人都清楚置地有哪些大型物业,可其他小一点的或者收购后没爆出的,外人就不知道了,同时具体的债务情况,也还需要再了解,哪怕之前收买了内线,也没办法把整个集团内部的资料都带出来,纽壁坚也一样,在陈志文没有成为置地控股人的时候,他不会冒着法律风险将不应该带出来的资料给外人看。
如今收购了置地,自然就可以直接调内部资料了,那各种财务的真实情况,就会很清楚了。
“好的,这件事我来安排。”周家杨点点头说道,在置地独立之前,他还是可以插手一下置地的事情的,虽说有点可惜置地没有并入和黄,可如果整个和黄的规模太大,可能也就不一定这么容易让他来掌控了。
……
“置地易手,香港首富陈志文再次击败英资洋行,收购置地,击败怡和!”
当天中午,信报紧急发了一般紧急版本的日刊,封面首页,就是陈志文对置地的收购。
实际上,信报作为和黄直接控股的报纸,早就在昨天夜里就做好了几份报纸,也派人去了股东大会,等到结果出来之后,就立刻告知家里,随后大规模刊印,到了中午的时候,保证就出来了。
消息一出,全港再一次热潮,这不仅仅是一次香港前所未有的并购行为,还是华资对于英国资本的最强一击,之前的和记、九龙仓、港灯与中华电力,都比不上置地在香港人心中的地位,而这样的公司,居然不声不响的被华资收购了。
一些股市投机者,不由得觉得可惜,他们这些人,其实能够知道,陈志文对于置地,肯定是志在必得的,毕竟一方资金雄厚,在全球市场上呼风唤雨,另外一方则是被地产危机打的萎靡不振,负债累累,只要陈首富看好香港的未来,那么必然会对置地下手,这样的一块肥肉,任谁有能力收购的时候,都不可能放弃。
他们其中很多人也准备好了资金,准备趁乱投机赚一把,甚至不少人还提前收了置地的股票。
可惜,想象中雷霆之势的大规模大资金收购并没有出现,反而是借着股东大会,大班纽壁坚居然主动引入陈志文的资本,一举让后者几乎以不可思议的低成本获得了置地的控股权。
“这陈志文可真够厉害啊,几次大规模的收购,没有一次让股市上的人有多少机会赚一笔。”香港股市交易所内,一名带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叹息说道。
“是啊,这才是最厉害的,真正成功的收购,就得以最小的成本达到目的,外人别想趁机捞一笔。”身边之人说道:“当年置地收购牛奶国际、包玉冈收购中华电力,闹的可是沸沸扬扬,全港轰动,双方拼命的加筹码,收购闲散股民手中的股票,虽然名气出来了,说不定也能在商业史上留下一笔,但付出的代价太高了。”
金丝眼镜点点头说道:“是的,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这才是最高境界。”
“那我们手中股票还要卖吗?”身边人问道。
“不用,我觉得,陈志文下一步,可能会私有化置地,反正现在置地股票也不高,等等也无所谓。”金丝眼镜男说道。
“私有化置地?这需要的资金可是天量的,再加上置地的负债?陈志文有那么多钱?”身边人惊讶说道。
“有些事情你接触不到。”金丝眼镜男摇头说道:“不说陈志文在海外业务的成功,就是上次港元汇率危机,海信银行赚取的利润,高到让一般人难以想象啊!
现在他的目光又转向英资,如果汇丰不是被港府保护,我估计他连汇丰都想收购。”
汇丰银行,是香港的准央行,因此港府限定每个股东最多持有1%的股票,诚然,多个账户可以多收购,可这些股票在法律层面上不能合在一起,投票权等于没有,所以任何财团也不可能收购汇丰,这也是汇丰的大班,不需要考虑任何管理权丢失的风险,因为这是不可能的。
“那这样的话,我们不还得多收购一点置地的股票了。”身边人笑说道。
金丝眼镜男点点头说道:“立刻调集资金,收购置地股票,涨了也不要紧,陈志文如果要私有化,肯定是不会低于半年前的最低价的,这是法律的底线。”
“好,我这就去办。”身边人点点头答应道。
长江实业总部:
“陈志文可真是好手段,通过纽壁坚,就这样几乎没有付出什么额外的代价,就收购了置地,不得不说是真厉害啊。”李嘉成在没有看到报纸之前,就已经得到了消息,不过还不能完全百分之百确定,这种事情虽然作假的概率不高,可也是有可能的,等到陈志文旗下的信报将内容上报,以及各种渠道都传来了一样的消息,李嘉成才感慨说道。
“这很正常,海信银行在港元汇率危机之中,赚了那么多钱,陈志文完全有能力收购置地,就算置地的债务通天,他也能压住,各家债权银行估计还巴不得陈志文入主置地。”庄月明一边剥着葡萄一边说道。
“其实怡和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在外敌虎视眈眈的时候,发生了这么严重的内讧,凯瑟克家族想逼着纽壁坚离开,最终却将纽壁坚逼到了陈志文那一边。”李嘉成笑着说道:“当然,陈志文也是步步险招,从他入股泰国大农银行的事情足以说明,他是准备先让置地死,然后再想办法收购,这一招的确能破掉怡置互控,不过对于陈志文来说,代价也非常大,后面要收拾的烂摊子也非常麻烦。”
“这次置地被收购了,香港的英资,也就剩下汇丰、太古、会德丰有点规模了,真想不到,这才不到十年时间就变成这样了。”庄月明也感慨的说道,十年前的1973年初,当时也正是股市最高期,那时候的地产五虎还只是对于华资的戏称,说是5虎,其实5个加起来规模也比不上任何一家大型洋行,而十年后,五虎变成了巨头,而10年前还没人知道的陈志文已经变成了全港最大的财团掌门人,就是准央行汇丰,恐怕也得被压在身下了。
“时过境迁就是这样。”李嘉成点点头说道:“不过,陈志文收购置地,倒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我估计,地产市场可能快到底了,现在正是我们抄底的时机了。”
“我支持你,你认为对的就行了。”庄月明笑着说道。
“嗯,之前在港元危机的时候我们也小赚了一笔,用来囤地,倒也挺不错。”李嘉成笑了笑说道。
香港,汇丰银行总部:
“看来香港,真的已经不是我们英资的天下了。”沈弼叹了口气,摇头说道。
(本章完)
第462章 筹划英国的投资
置地被收购的消息,不仅仅在香港成为了热门头条新闻,连海外很多国家也是一样,特别是针对华人的媒体,更是用了多篇报告来描述讲解此事,包括怡和的历史、置地的规模以及陈志文这位商业巨头崛起的过程等等,每一条都成为了很多华人津津有味的阅读材料。
而美国的一些媒体,更是宣称香港英资时代的结束,不仅仅是华英谈判中,英国政府已经放弃了曾经力争的东西,并且哪怕在如何交接这种事情上,都被内地所克制,而香港的商业领域,英资的几大巨头,都被华人所击败,其中更有一家媒体笑称,香港曾经的各大英资大财团,不过都是一群靠着政策而成功的产物罢了,当华资也开始有了相对公平的环境之后,所有英资就都是一群废物了,同时还建议香港不应该继续保护汇丰,应该彻底市场化。
西方的国际媒体,不可能都是铁板一块,内部之间也有很多矛盾,那就自然有很多媒体看英国不爽了,现在有了这个机会,当然得多嘲笑一点,甚至有些还延伸到了英国如今本土的工业状况,也都是一团乱泥,在失去了英国政府保护之后,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竞争力。
英国政府的部分官员看到这些报道之后,自然也火大,可是他们却知道,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回复。香港虽然还在他们旗下,可内地那边也一直盯着,如果有什么问题,立刻就会被放大。
热点新闻,如同巴掌一样,需要两边一起发力才能拍得响,一旦自己这边回复,无论回复的什么,回复的对不对,这些媒体都会如同挑刺一样的找出各种问题,然后再放大,形成更大的热点流量。而如果当做不知道,那关注的人少了,自然慢慢的也就没人再报道了,媒体人也不是傻子,没流量了自然就不会管了。
“这些美国佬,可真是会玩。”陈志文看完一批美国的报纸,笑着说道。
虽然长期在香港,但他旗下的很多业务都在美国以及部分其他国家,因此,对于国际新闻也还是有些关注的,再加上他穿越来了已经十年,一些大事情自然还能记得,可很多小一号的,不主动看到是想不起来的,而通过看各种新闻大事件,也许就能促进这些回忆。
“说是商业新闻,但却是娱乐报纸报道的,美国佬估计是把这件事当做一件娱乐事情来看了。”周家杨笑着说道,一旁的霍建宁也轻轻点头。
“嗯,美国人一般也不会对海外的事情感兴趣,香港发生的事情,也关注不到他们。”陈志文不在意的说道:“不过有一点,这份报纸上说英国国内的很多产业都已经不行了,加上之前英国政府那边曾经邀请我们去英国投资,所以置地怡和这边的事情结束之后,这件事我们可以考虑一下了。”
英国作为全球第一家工业革命的国家,在很多年来,其工业一直都是全球第一,在100多年前,那么多殖民地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来销售他们的太多工业产能。
不过时过境迁,到了60年代,英国的工业就已经开始变的衰败起来,论规模,远比不上大洋对岸的美国,论技术,也比不上德国,更不要说还有更卷的日本在争夺全球市场,整个英国的工业,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英国本土以及那几个英联邦国家的优惠进口税收。
但是,欧盟的存在,就是需要互通有无,在国际环境的要求下,英国政府不得不减低国内的进口税率及开放市场,结果就是被欧洲的各种工业品吊打,不要说德国,就是意大利、法国都比英国强。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70年代末,英国经济就陷入了严重的衰退,石油危机更是深捅了一刀,铁娘子上台后,曾经多次想要振兴工业,可惜怎么着都不行,于是就开启了规模庞大的国企私有化。这个过程中,让很多私人资本肥了腰包,不过烂摊子还是烂摊子,不是换个主人就能轻松解决的,于是,吸引外资就成了重要的一件事。
“上次收到英国政府的邀请后,我便调查了英国的一些情况,能适合我们的资产其实不多,有一些倒是可以,但估计英国那边也不太可能出售。”周家杨回答道。
“哪些?”陈志文问道。
“我看上了英国的几个港口。”周家杨笑说道。
“港口?那不太可能,这玩意旱涝保收,英国政府就算要出售国有港口,也轮不到我们,至少现在很难成功。”陈志文笑着摇头说道:“有两个领域,我还是有点看好的,第一是部分汽车工业,不过这一点与你们没关系,我会让美国那边AMC来操作此事,第二就是英国的本土造船工业。”
“造船业?我们要进入这个领域吗?可英国在这个方面,似乎不太行了。”周家杨想了想说道。
“是不太行了,可如果还是那么强,我们还有机会收购吗?”陈志文摇头说道:“我看中的,并不是什么传统造船工业,而是私人豪华游轮行业,这个行业,比较在乎品牌及产地,欧洲与英国欧比较适合,我们的资本投一点进去,不是问题。
不过,这个产业的规模不会很大,我更想尝试的是,这个产业能不能迁移到香港来。”
在很多年前,陈志文其实就想过,能不能给香港的未来留一点工业,不说什么整个产业链,但哪怕是其中一部分也够了。这并非绝对做不到,因为韩国日本大城市的工资,并不比香港差多少,可以养能够存在大量工业。
当然,人家地方大,有全产业链、有大量人才,香港则是什么都没有,不过隔壁深海市,以后会有大量的产业配套,这也算是一种基础。
因此,香港这边需要一个不适合普遍民生物品的产业,当这个产业带上香港产地标签后,可能会有人能接受的时候,陈志文查了很久资料,才想起私人游轮产业。
这个产业的特殊性就在于,他不是工业化产品,每一个都是定制,这样一来,就不需要非常复杂的工业化产业链来配套生产,而且本身利润非常高,香港未来的工资完全能够轻松覆盖,而隔壁深海市也才绝对会有这种类型的加工工厂。
而未来的国内乃至亚洲,待经济提高之后,很多有钱人对于游轮也会有很高的需求,可大部分也都是从欧美购买,就连日韩都很少有这个产业,当然,可能也是这两个国家看不上,毕竟私人游轮行业,产值太小了。
可对于香港来说,却是很不错的,未来的香港,的确会被地产与金融搞的工业空心化,可这两个行业服务的都是有钱人,哪怕到了2020年之后,香港仍然有很多穷人,这些人进工厂能够稳定生活的话,还是很乐意的,只是现代化大规模的民用品根本就不适合香港,但一些利润高的非标产品却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