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 第18节

  “这个游轮,你买了多少钱?”陈天福问道。

  “差不多200万港元吧,已经很便宜了,造船厂卖不掉,只能低价处理了。”陈志文笑了笑说道。

  “行,年轻人吗,都爱玩,我理解。”陈天福笑着说道:“以后借我用用,我和几个好友上来打牌也不错。”

  “没问题,想用就用。”陈志文耸耸肩说道:“等以后我换个更大的,这艘就送给你了。”

  “还要换?”陈天福问道。

  “那是当然,不过以后再说吧。”陈志文笑道,现在花个百万买个船享受享受倒不影响什么,等到几年后,自己的各方投资有了回报,那自然得鸟枪换炮了,不但水上游的,天上飞的也得有。

  “随你,伱有钱就行,不过我还是觉得投资在地面上比较好,哈哈。”陈天福笑道:“这段时间投资公司那边聚集到了不少资金,我又买了两栋小的工业楼。”

  虽然股市与地价都是暴跌,但这也导致了社会中大量资金没有地方投资,资本都是流动的、逐利的,当一家有点实力在中环购买物业的投资公司招募资金时,就会有很多人抢着来送钱。

  “天真的人太多,好在我们不是骗子。”陈志文摇头笑道,不要说70年代的香港,即使是50年后的内地,又有多少人每年被各种投资公司坑的血本无归。

  “还有一件事,大的写字楼越来越难买了,可能也是工业方面开始复苏的原因,只能买一些小的了。”陈天福接着说道。

  “买小的也行,以后拆了再建,可能利润更高。”陈志文突然说道,他是知道未来香港制造业的前景的,但现在其他任何人都不会知道,因此,在制造业崩溃之前,还是有很多资金流向工业地产的,因此,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工业地产还是很吃香的。

  星河收购的工业地产是为了其他计划而投资,可能两年后就会出手,但恒义是老爸的心血,还是需要做长久打算的,至少要打算到1982年。

  “也行,只要地产市场回暖,我们手中的物业价值提高,那负债率就会大幅度下降,我们就有更多的资金来发展了,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好转。”陈天福皱眉说道,实际上他已经知道李嘉成、李兆基、郑裕彤等华资新兴地产公司在大量收购地产,甚至不惜在股市不好的时候扩股融资,但需要等到什么时候他不知道,好在有个儿子在,他知道自己即使赌输了也不会怎么样,要不然,杠杆玩的这么高,估计晚上都睡不着觉了。

  陈志文说道:“估计明年开始就能复苏了吧,地产已经跌了一半多,这个价格基本上已经是全民能够承受的范围了,再加上即使是这两年,香港的外来年轻人口还在增加,他们对物业都是有需求的。”

  房产长期看人口,这句话是后世姓王的地产大佬说的,但实际上,现代社会是信心社会,当社会知道人口会慢慢下跌时,哪怕到20年后才会出现缺少年轻人这个情况,那地产也会开始下跌,反之亦然,资本与大量游资会加速时间,让未来的趋势早日出现。

  当然,香港地产强劲复苏的来源主要还是北方的一些政策,同样这一点也没人知道。

  “那就再等等吧。”陈天福点点头,又说道:“走吧,去后面钓鱼,钓上来给你妈处理,我们负责吃就行。”

  “得了吧,海里乱七八糟的鱼,谁会做,我早就准备好了食物,你们钓完鱼上来吃就行了,我晒会太阳,这夏天可难得能晒到太阳啊,这防嗮玻璃还真不错。”吴秀玲脸上涂着面膜,躺在隔热玻璃之下说道。

  “这玻璃通电就能隔阳光,挺神奇的,下次家里也可以弄一些。”陈天福说道。

  “行,没问题,不过家里其实用处不大,有那种通电可以阻挡外面的人看里面,却不影响里面的人看外面的玻璃,也能阻挡阳光。”陈志文解释道。

  游艇是奢侈品,自然考虑所有情况,在欧美,很多人喜欢晒日光浴,只是白种人再耐晒,也扛不住夏天的阳光啊,能档阳光的玻璃自然很多,就是在非夏天的时候反而会成为麻烦,于是就高价使用了这种通电影响透光率的玻璃。

  “那也行。”陈天福收拾好钓具,带着陈志文来到后面的甲板,虽然现在是夏天,但维多利亚的海港海风较大,加上海水吸热,二人倒也觉得挺舒服。

  “你会钓鱼不?”陈天福问道。

  “不会。”陈志文摇头道,上辈子与这辈子,他都没钓过鱼,钓鱼游戏倒是玩过不少。

  “要是你跟我一个备份,小时候在内地,估计连肉都没地吃。”陈天福哈哈笑道,同时在做钓鱼的准备。

  “内地?爸你小时候经常钓鱼吃?”陈志文问道。

  “哪有这么容易,你以为就你聪明知道吃鱼啊,大家都想吃,多少人跳到水里抓鱼,后来不容许,又有人用蚊帐网鱼,又不容许,就只能钓鱼了,而且也只能夜里面偷偷摸摸的去,白天都有人查的。”陈天福笑了笑说道。

  “那时候是真苦啊。”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你们这种从小生活在香港的人是不会懂的,不要说吃肉了,我小时候,一年都吃不了几次白米饭,都快忘了这种生活了。”陈天福准备好鱼饵,将鱼钩扔了出去。

  陈志文也一样照做,但显然没那么自然潇洒,不过也没关系,随后问道:“爸,你想过要回去吗?在内地那边还有什么亲戚没?”

  “我父母早去世了,倒是还有一个哥哥,听说去京城了,也不知道怎么样了,不过他上过高中,识字,应该能混点名堂吧。”陈天福有些感慨的说道:“回去自然是想回去,但情况你也知道,很难的。”

  “没事,现在内地已经与欧美不少国家建交了,我想以后总有机会的。”陈志文笑了笑说道。

  “希望吧。”陈天福点点头说道,突然手中的鱼竿似乎动了下,惊喜到:“有鱼上钩了。”

  “卧槽,这么快?”

  (本章完)

第56章 九龙仓进展

  9月11号,陈志文收到了曾梓倖的通知,他同意合资开建新的工厂,陈志文也就安排了一个法务及商务去谈判合作细节,这也只是他贸易公司的一个小投资,等到以后Costco发展起来,外加如果进了沃尔玛、欧尚、家乐福之类超市的供应体系,那在这方面的布局会更多,或直接投资有潜力的供应商,或合资,或在未来的内地独资建厂等等等等。

  因为初始额度的投资并不大,经过了三天的商讨,陈志文与曾梓倖以75%/ 25%的比例成立了合资公司,名字为金河服装有限公司,分别来自于星河与金利来。

  之所以比例与之前说的不一样,也是因为曾梓倖为了稳妥,要求陈志文保证拥有一定的订单,要不然,失去了目前这个唯一的订单来源,新公司的成本制造不可能比的过同在香港的那么多成本降到几乎最低的同行。而陈志文自然也不会客气,你要稳妥我就要更大利益。

  几十万港元的投资,其实也只是闹着玩玩,主要还是看中曾梓倖这个人的经营能力,要知道,曾梓倖进入香港服装业较晚,只能选择偏门的领带为开拓口,最后还活到了几十年后,如果现在给他足够的支持,那么他的成就会更高,特别是能够进入传统服装这个更大的市场。

  就算不能成功也没什么,服装制造是整个产业链最低端的存在,做的再大也未必能有多少利润,金河就算失败了,也能培养不少这方面的人才,这些人才也许在几年后去内地会有很大的用途。

  对曾梓倖来说,其实也没什么损失,投资也不算很多,而将来会投入多少精力,肯定还要看陈志文能够带来多少订单,真的发展起来的话,曾梓倖也一样能赚很多,甚至还可以获得不低的社会地位,毕竟这种小产业,它目测陈志文是没什么兴趣跟他抢管理权的,要不然完全没必要与自己合资了。

  只是超市的需求品种太多,金河服装也只能从少到多慢慢的生产,选择的入口是美需求最大的袜子、牛仔裤、短袖等等,都是廉价的商品,走的完全是量。

  其他的,则是由刚刚成立的星河贸易公司来负责在香港、湾湾寻找合适的供应商,按照专业人士的估计,即使算上贸易公司的利润与海运利润,香港货物的成本还是比美国本土的平均要低上20%,特别是需要大量员工生产的商品,人力需求越多的,相对美国本土价格的差距也就越多。

  这样一来,即使是曾经亏本的fedmart,也能够勉强保本甚至轻微盈利。

  实际上,欧美超市已经开始从亚洲采购商品,只不过因为本土关系链、国际合作信任度、信息沟通成本等问题,导致速度很慢,而现在,fedmart与未来的Costco就抢先跨出了这一步,也算是可以获得一定的相对优势了。

  接下来日子,各个公司在职业经理人的带领下,按照陈志文的要求的发展及研发方向在运作,陈志文也是不惜资金,该招聘就招聘,该花钱就花钱,该买设备就买设备,美的目前每个月都在亏钱,但只要产品能够升级、优化那就足够了。

  红牛方面,扣除之前花费的代言费,美国市场也开始盈利,不过陈志文还是继续砸钱,聘请美国的体育巨星来拍广告,后续又将广告送到美国的几个电视台投放广告,也赞助了一些体育活动,花钱可以说是如瀑布,但红牛获得的订单也如飞机起飞一般上涨。

  秦志豪那边在德国直接下订了3台最先进的流水线,同时还挖了两名德国工程师前往香港常驻,钱到位了,哪有挖不动的墙角,再说,也就差不多2000美元一个人一个月,这个工资在香港算很不错,但比起红牛的利润,根本不值得一提。

  地产方面,陈志文还在不停的动用杠杆,有些可能已经不符合行业规矩,不过大家其实都很清楚,只要不出问题,自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他人不敢这么玩是因为玩的太大万一输了就倾家荡产,陈志文知道未来,自然敢全力下注,而在中环开的投资公司,在获得不错的收益后,又在另外一个街道买了一套房产,再开投资公司的分店,用来吸引资金。

  金融方面,在香港的布局目前只在收购九龙仓的股票,最近九龙仓又来了一次增股融资,陈志文基本上照单全收,都没引起市场波动,实际上,在海港城开业之前,很多地产人士都不看好这个项目,认为这么大的商场,又不在中环,生意不可能有多好,于是看衰九龙仓的有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在后世的1978年,李嘉成能够低价偷袭九龙仓的原因之一,而九龙仓在73、74年的几次融资,大部分也都被陈志文给吸收了。

  截至目前,陈志文持有的九龙仓股票已有15.7%,跟李嘉成与包玉冈不一样,陈志文对于九龙仓更愿意长期慢慢偷袭,等到了足够掀牌的时候再动手。

  一则是因为自己有更多的时间,按照原先历史,在1977年之前,九龙仓的股票都很低迷,自己一点也不急,收购的越晚,海港城这个吸金神器就完成的越多,这些资金、建设问题还是交给怡和的人来头疼比较好。

  二则是,如果现在快速动手或者消息被透露,那么必然会引起怡和的反击,要知道,虽然被香港以及国际危机影响,但怡和的底蕴还是很强的,亏损虽然严重但手中资金还不少,这个时候跟怡和硬碰硬是陈志文最不愿意的,而如果再等两年,怡和的海外项目不停的给香港总公司放血,再收购就会轻松很多。

  毕竟,在原先历史上,李嘉成意图收购九龙仓的时候,怡和都不愿意与市值只有5-6亿港元的长江实业硬碰硬,而是委托汇丰银行出面调和,足以说明当时的怡和已经是内忧外患,体大肾虚。

  三则是即使真的爆发最后的收购战,那等几年之后自己的资金会更多,部分现在布局的项目,到那时就能获得资金回报了。

  目前的四大业务的发展,基本上也符合陈志文的要求,两个实业外加地产与金融,前两者为未来商业的支柱,后两者可以长期为实业项目提供巨大的资金,外加一个海外发展的超市,为实业项目提供一定的市场以及进入市场的凭证,同时其本身也能获得不小的收益。

  “陈总,昨天夜里我接到了一个来自美国的电话。”刚刚一早上班,小秘书安琪汇报道:“一个名叫蔡肯斯的美国人,他说他是沃伦巴菲特的手下,他准备来一趟香港,想跟您见一面。”

  (本章完)

第57章 蔡肯斯

  “蔡肯斯?巴菲特的人?”陈志文听到名字后,仔细回忆了下,在他所记得的历史上,没这个人,那可能只是巴菲特手下的一个得力干将,毕竟像微软鲍尔默或者谷哥埃里克这种在商业历史上留名的非常少,非互联网行业也只有那些把公司起死回生的逆天打工皇帝才有这个可能。

  “他说他是巴菲特下面公司负责纺织业业务的。”安琪接着说道。

  “行,你现在就和美国那边联系一下,让他们派人调查一下这个蔡肯斯,我要知道他的全部信息。”陈志文想了想说道。

  他当初去拜访巴菲特,其实知道自己能够投资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可能性非常小,另外一个目的其实就是希望巴菲特现在这家纺织业帝国能够将生产基地搬到香港,所以就去埋下一个种子,即使巴菲特不当回事,那等到陈志文的资金没那么紧张的时候,也会再去一次谈一谈,再不行就找其他纺织业巨头。

  而现在巴菲特的手下要来了,说明多多少少可能有了一点效果。

  “好,我现在就去。”安琪答应道,红牛在美国已经有了分公司,那边也有了一个三十几人的团队,但这点人肯定不能满足红牛在美国对人力日德需求,因此大部分事情都外包给了本土的公司,包括信息查询这一块。只要钱到位,需要的信息很快就能找到。

  五天后,陈志文拿到了蔡肯斯的资料。

  “巴菲特下面金字塔的顶端了,看来巴菲特也很看重香港市场了。”陈志文笑了笑说道。

  收集来的信息显示,蔡肯斯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纺织业务的一号人物,负责伯克希尔哈撒韦在美国的11处纺织厂,近万名工人,在哈撒韦公司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十人齐平了,这种人来香港,肯定不会只是来旅游的。

  毕竟,香港这个城市,又没有什么自然风景,一堆高楼大厦,欧美日哪个国家没有啊?在几十年后,如果不是靠着背后的内地,以及内地政府的部分政策支持,香港早就没落了。

  “我已经在文华东方酒店为他定好了总统套房,到时候我们可以在那里会面。”星河控股的总人事李浩楠说道。

  “不用,退掉。”陈志文摆摆手否决道:“现在我们还不是合作伙伴,没必要这么客气,太客气了,人家还以为我们会求他,住哪里是他自己的事,我们作为地主方请吃两顿饭就行了。”

  总统套房的钱对于星河来说也是九牛一毛,这种小钱的花费,陈志文一般要求下面自己决定,然后一个月汇报一次就行了。

  钱不多,但陈志文不会出这个钱,如果是客户,或者皮尔斯来香港,安排总统套房没问题,但还没一点合作关系的人,太客气的话,要么让对方怀疑自己的目的,要么就会让对方绝对自己高人一等,这样反而不利于未来可能的合作,巴菲特来了都一样,如果合作成功了,下一次就可以了。

  “好,我的错,没考虑这么多。”李浩楠有些尴尬的说道,本以为老板重视对方,就特意安排了总统套房,却没想到适得其反,这种事情其实没有对与错,只是看老板的性格以及需求,只有长期与老板一起,才能了解老板的性格,然后才能做对事,这是任何一个公司职场高层必须要重视的事情。

  “没事,机场那边也不用安排人,他们这种人过来,自己定的高级酒店都会负责,我们等他入驻酒店,休息一天后再约吧。”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好的。”李浩楠说道。

  一周之后,来到香港的蔡肯斯受到陈志文的邀约,前往位于中环一间顶级牛排店。

  “很不错的牛排,我在纽约、洛杉矶吃过很多牛排,都比不上这里。”蔡肯斯刚藏了一口,便夸赞道。

  “蔡肯斯先生,论食物,没有任何国家可以与我们中国人相比。”陈志文笑着说道,在吃饭的文化上,中华民族真的源远流长,每个地方都自己独特的美食,一个人,无论多有钱,穷一身之力,恐怕也不可能尝遍所有,在后世,他也经常看美食博主的内容,主要就是了解各类美食,有机会的话也可以去享受一次。

  “这一点我不赞同,我们美国也有很多美食,陈先生下次去美国,我请客。”蔡肯斯随口说道。

  “行,非常荣幸。”陈志文也没有纠正对方的错误,毕竟没意义,而且现在只有一个香港、隔壁的湾湾以及各个国家的唐人街有中华美食,很多还可能为了招待本地客户改了口味,只有等到隔壁内地改革开放后经济复苏后,才能证实这一点了。

  “蔡肯斯先生,你这一次来香港,是为了什么?”闲聊片刻后,陈志文直接问道。

  蔡肯斯用纸擦了擦嘴后说道:“陈先生,上次你拜访巴菲特先生,那一天伱走后巴菲特将这件事告诉了我,巴菲特先生并没有太在意,不过我倒是有点兴趣,于是查了一下香港的情况,让我不可思议的是,香港一个小城市,服装行业的出口居然能够排到全球前五,金额超过十亿美元,远超过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业绩。

  但更深入的调查后,我发现香港这边更多的是最简单的制衣,虽然也有几家大型的纱厂,但满足不了香港的制衣业需求,伯克希尔哈撒韦并没有在香港进行任何业务,所以我就来这里看看,说不定有什么机会。”

  “你是想在香港找客户?这恐怕很难了,香港这边的制衣行业利润很低,是绝对承受不了美国的纺织品的。”陈志文笑了笑说道:“或者说,全球已经很少有制衣厂能承受美国纺织品的价格了,包括美国制衣行业,不是吗?”

  虽然香港制衣出口很高,但基本上都是低端产品,最简单来说,香港9成以上的制衣行业,员工数量不超过百人,可以说,都是一些小作坊,购买的原材料也是本地生产,少数来自附近的日韩,这基本上已经是最低的采购成本了,再高一点,估计这些公司都得倒闭了。

  (本章完)

第58章 意图

  “这不仅仅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的问题,而是整个美国纺织业的问题,人工成本太高了。”蔡肯斯有些无奈的说道。

  “市场这种东西,该淘汰的就要淘汰,美国纺织业,已经不行了,正确的做法,就是应该放手。”陈志文淡淡的说道。

  纺织业可能比制衣行业稍微有技术一点,但对于欧美来说,哪个国家都能造,从纺织业诞生的开始,各个国家就都有大量的这类公司,毕竟,穿是生活必需品。

  在集装箱出现之前,海运的成本比较高,加上没有完善的海上运输防护,纺织品可能在海运途中受损,所以纺织品的跨洋运输不是没有,但成本高,一般都是欧美日等国家出口给那些没有基础工业的亚洲、辣妹、非洲等国家,而本土市场,都是自己内部负责。

  因为他们的成本差不多,谁也不可能在有跨洋运输成本之后还能占领对方市场的可能性,除非是一些特殊的高档制品或者专业用途的制品,但这些数量非常少,不影响欧美国家本土纺织业。所以在50年代之前,各国的纺织业活的非常滋润,自己控制自己国家的市场。

  伯克希尔哈撒韦就是美国纺织业的翘楚之一,曾经控制着美国10%的纺织品,但集装箱出现后,纺织品运输成本变低,加上亚洲国家开始发展工业第一步就是纺织业,于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毕竟无论是制衣还是纺织,都需要大量人力,而人力成本这一块,美国哪有资格跟亚洲比,同样在欧洲也是如此,不过欧洲的服装高级品牌比较多,暂时还能再支撑一段时间。

  伯克希尔哈撒韦就不行了,偌大的公司,一年的净利润居然只有几十万美元,这还是因为巴菲特投资利润转移的结果,纯粹纺织业已经在亏损,要不是出于社会责任,巴菲特早就砍掉这个业务了。

  “虽然我不愿意承认,但这的确是事实。”蔡肯斯喝了一口白酒,有些皱眉的说道。

  “美国的纺织业,绝对是无力回天,没人能救得了,但伯克希尔哈撒韦还是可以获救的。”陈志文看着蔡肯斯说道:“搬到香港来就行了。”

  “巴菲特先生说的果然没错,陈先生上次去找他,其实就是这个目的吧?”蔡肯斯笑着说道。

  “对,香港需要高级的纺织业,这就是我的目的。”陈志文耸耸肩承认道。

  “据我所知,陈先生的产业并没有制衣行业,也没有纺织业,为什么对这个有兴趣?”蔡肯斯问道。

  “我有一家贸易公司,专门收购纺织品,自然希望香港纺织业的成本更低。”陈志文笑着说道。

  香港本土也有不少纺织厂,最大的南非纺纱厂规模很大,内部拥有接数千名员工,但无论是技术还是质量,都比不上国外很多历史悠久的纺织工厂,香港本土的一些稍微高端一点的制衣业公司,不少都得从外部进口,这就又增加了成本。

  对于想将香港变成他零售帝国最佳供应商的陈志文来说,这种成本就是白浪费的,如果为香港引进一家技术可以的外资纺织业,那么既可以降低他的采购成本,又可以让本土品牌多赚点利润,也许还可以发展出香港的高端纺织制造业。

  最重要的还是未来可以向国内内地发展,同时,也算是让自己与巴菲特结交一下,说不定以后还能有其他合作的机会。

首节 上一节 18/2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