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 第173节

  其实,香港的经济,已经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原先历史上的那条路,这是谁也无法阻止的,穿越者也是一样,今天这番说辞,一个是转移尤德的注意,免得被多番询问,第二就是为香港部分工业争取最后一次机会了。

  当房价在6年内涨4倍的时候,整个社会的所有成本都在大幅度增加,企业家面对的不仅仅是人工工资的上涨,还有更大头的租金价格,这对于美的及其供应商这种利润率颇高的企业来说,短时间不是问题,但在基本的制造业,已经快扛不住了,因为你比不过湾湾、东南亚、韩国的同行,再加上北方改开,文化相同的情况下,低端产业开始了全面转移。

  一旦低端转移了,那高端就是无根之萍,不走也得倒闭。

  “降低工业用地的成本,这件事影响太大,我不能擅自做决定。”尤德想了想说道。

  “这是自然,我的意思也不是在全港范围内降低工业土地成本,而是选择一个地方,港府给予一定的面积,成立一个高科技产业园,只有一些高科技产业,才能入驻获得优质厂区,然后港府也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陈志文笑说道。

  虽然这群鬼佬,很多时候不与香港华人同心,但眼前的尤德总督,对待香港工业的态度还是不错的,也是支持态度。

  在原先的历史上,香港问题确认后的1985年,香港因为成本增加,导致纺织业困难,尤德总督就亲自带队,前往加拿大、澳洲等英联邦地区推销香港纺织品,也带回来了不少订单,虽然最终还是挡不住时代发展的潮流,但也算是尽力了。

  现在么,有了美的的工业基础,香港这边在80年代,为未来保住一小部分高技术产业也不是不可能,毕竟日本韩国在未来的人工成本不低于香港,但一样有自己的产业,只不过日韩的人口多,高技术人才也足够,所以能够长期维持数个大型产业链的稳定发展。

  在香港这一条自然不可能,特别是电子产业,基本上不可能长久立足与香港,但一些其他产业链短的高利润行业还是有可能的,比如化妆品、部分精密加工行业等等,或者自己旗下的红牛饮料,但他也不会故意为了维持香港的产业而留在香港,至少港府这边要有很强的政策支持。

  “可是,怎么鉴定是高科技产业区呢?”尤德好奇问道。

  “最简单的,就是工厂内高学历人才的比例,或者全球性专利的数量等等。”陈志文说道。

  “高科技产业园?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有意思,等过几天,我会与相关政府职员讨论一下,再给陈生答复,如何?”尤德想了想说道。

  “好的,我等着好消息。”陈志文笑说道。也许一个产业园,不可能长期存活下去,毕竟未来香港的人工成本会继续往上涨,涨到比欧美还要高,但产业园内数百企业,也许会有几家乃至十几家能够长期存活下来。

  毕竟,在原先的历史上,自然发展之下,香港21世纪也出现了数家规模超过百亿港元的制造业公司,虽然这几家也是将工厂搬到了内地,但香港这边,至少还是有一部分研发基地及总部的。

  再说,人工成本,也不是完全没办法解决,比如自己手中的天水围土地,因为远离港岛,房价就不会离谱的高,人工成本自然也是一样,在他的规划中,未来在香港这边的产业,是可以小部分迁移到天水围的,同时自己的地产公司也可以在那边发展,最终形成互惠互利的共同发展。

  但总个香港,不能全依赖自己?最好还需要有其他不同的行业。

  “高科技产业园”的主意,让尤德与陈志文聊了几句后,便告别,随后走向了其他人。

  与陈志文一样,在场的大部分华人富豪都是明哲保身,不管自己真的是什么心态,但表面上都是一样,只有少部分人,为了利益,站在了港英这边,至于其他会站在港英对立面的,自然也有,不过港府早就有了名单了,自然也不会请到这里来。比如胡应相,最近在内地大规模投资,一个接一个,港英政府虽然没说话,但一切都看在眼里。

  半个小时后,尤德拜访完了所有人,上方地区,拍卖会正式开始,不管真实目的如何,既然名目上是慈善拍卖,那当然得拍卖啊。

  拍卖会上的东西,部分是港府的藏品,部分是一些富豪捐赠的。这场拍卖,也会上明天的几家官方报纸,可以说是能在历史上留名了,因此,不少人都非常感兴趣。

  一些古董轻松的被拍到了上百万港元,几名英资财团的掌门人对此非常的感兴趣,一些华人也是如此,陈志文则根本就没有参与,他的钱,拿去喂狗也不会花在这里。

  一周之后,陈志文得到了港督尤德的电话,港府内部已经原则上同意了这个高科技产业园的计划,只不过选择在哪,怎么建设,还没有方案,还需要在等等。

  陈志文对此,也只能表示“高兴”,当涉及到大量土地廉价转让,港府的效率,恐怕也不忍直视了,这里面的利益冲突太大了,早在60年代末,香港工业协会就提出港府应该建设一个大型展会基地,以方便全球的工业采购者前来参观香港的工业产品,港府自然也同意这件事,但到了80年代,也一直没成,后续香港工业没落,这就更不用考虑了,最终不了了之。

  时间很快到了9月,这是香港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月。

  不过,铁娘子摔跤还要到月底,而月初,另外一件大事发生了,香港的一家知名金铺,谢利源倒闭了。

  这是一家百年老铺,在清朝时期便已经存在,历史悠久,在整个香港知名度很高,不够因为家族式的经营模式太过于保守,因此远不是周大福、谢瑞麟的对手,规模上很早之前就被后生给超越了。

  原本保持这样的模式,也没有问题,不求大富大贵,但整个家族潇潇洒洒的活一辈子轻轻松松,怎么说规模也有上亿港元了,在80年代的香港,也算得上是地位不低的富豪家族了。

  可惜了,现任家族家主眼红房地产市场的利润,绝对二次创业。

  一句话说的好,不怕富二代吃喝玩乐,就怕富二代努力奋斗。

  当代家主为了有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推出了一款“千足金积存计划”,也就是类似银行存款,用户花钱在这里购买黄金,但黄金存放在谢利源,等以后想要套现之时,谢利源金铺会按照当日黄金的价格来返还资金,同时,谢利源金铺也会提供一定的利息。

  这样的项目,立刻受到了很多喜欢投资黄金消费者的欢迎,既可以有利息,还可以参与黄金投资,而谢利源金铺理论上只需要将消费者的资金拿来买黄金,如果消费者套现,再出售即可,利益来源,就是吸纳的大量资金。

  但实际上根本不是如此,谢利源金铺将这些钱,拿去投房地产了,结果左边两年前国际黄金价格大涨,右边目前香港房价下跌,双重打击之下,整个公司的资金链就出现了问题。

  不过问题都是滞后的,毕竟,很多人将资金存在这里很长时间,以其他人的资金,来补偿早来取钱的客户,然后直到82年9月公司资金彻底断了。

  这引来了无数曾经购买过黄金“期货”消费者的恐慌,纷纷的前往谢利源金铺取出自己的资金,或者黄金。

  但此时此刻,谢利源金铺早已人去楼空,账上资金不足百万,哪还有能力还钱。

  翌日,不知道哪来的风,传出香港的华资银行之一恒隆银行与谢利源金铺关系密切,且是谢利源金铺的股东,于是,一堆手持谢利源金铺发行的黄金券的投资者跑去了恒隆银行,要求恒隆银行兑换现金。

  这本身就是莫名其妙的事,自然遭到了恒隆银行的拒绝,银行与很多企业关系都很密切,怎么可能替企业承担责任?

  但不良反应很快就来了,市场上又传出恒隆银行的取款支付发生问题,加上之前谢利源金铺黄金券持有者在一家恒隆银行分部聚集,被无良媒体一上报,立刻渲染成恒隆银行遭到了挤兑。

  于是,真正的挤兑就出现了,第一天,恒隆银行被取走了7000万港元。

  (本章完)

第379章 铁娘子摔跤与经济危机的起始

  “一天就是7000万取款,一个谣言,就能造就这样的威力。”第二天一早,陈志文看着拿到手中的数据,颇为感叹的说道。

  这个数据,是恒隆银行连夜整理出来的,随后告知了香港的各大银行,寻求帮助,海信作为目前香港的第三大本土银行,且有陈志文在背后,自然也是恒隆银行最需要求助的对象之一。

  “是啊,我昨天就查了下,恒隆银行与谢利源金铺,纯粹就是合作关系,根本就没有投资方面的从属关系,就因为一个谣言,现在遭到了这么大的挤兑,况且,就算有从属关系,法理上也需要偿还一定的比例即可。”霍建宁跟着说道。

  “所以,法理是法理,实际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做银行,就需要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危机,除非规模够大,不然中等银行,可能被一张报纸给搞死。”陈志文说道。

  很早之前,陈志文就决定未来自己肯定需要一个银行,但直到最近才动手,除了时机原因,更重要的是,必须在有一定财力的时候,才能投资银行,其一是自己规模不大的时候还需要依赖其他银行,比如早期的时候就需要汇丰银行的帮助,在前几年也需要渣打,其二就是一家小银行没什么太大作用,反而容易受到市场影响,严重的话甚至还会反噬自己,这种案例,在香港发生过很多次,他的先知金手指,对于银行行业没有任何帮助。

  银行手握巨额资金,可以与大的地产公司进行十数亿乃至更大的金额交易,可谓是风光无两,但一旦碰到挤兑,绝对死翘翘,60年代,华人银行比华人地产公司早一步崛起,恒生银行当年甚至成为了汇丰的最强对手,香港的股市指数就是恒生命名,足以见当时其影响力,但一个挤兑,就被逼的只能卖身汇丰。

  “那我们要不要救助?这种其本身没什么问题的挤兑,只要我们出面,应该很快就能压住的。”霍建宁说道。

  “不救,另外你再放出消息,就说恒隆银行本身,有着重大负债问题,再替我约一下渣打的CEO温特。”陈志文说道。

  “重大负债问题?是真的?”霍建宁问道。

  “我只能说,有这个可能性,跟当初的海信银行一样,没有什么证据。”陈志文说道。

  这倒不是说谎,或者故意坑恒隆银行,而是原先历史上,恒隆银行靠着隐瞒债务情况,在这次危机中快速获得了渣打及中银的帮助,但纸是包不住火的,一年后,恒隆银行资金还是出了问题,最终倒闭,当时没有银行愿意接手,如果不是港府破坏了自己的“自由原则”,香港银行业可能还会受到更大的波及。

  “好的,我明白了。”霍建宁答应道。

  涉及到解决银行挤兑的问题,事态都是很紧急,渣打银行的CEO比尔温特接到陈志文的相约后立刻赶了过来,正好也是午饭时间,于是就在附近的移动酒店包间定了一小桌高档酒菜。

  “陈生,这么急着来找我,是关于恒隆银行的事情?”比尔温特连忙问道。

  对于陈志文突然收购海信银行,渣打香港分行的反应是比较懵逼的,因为双方一直合作的很好,渣打也将陈志文作为最大的客户,但现在人家自己有了银行,虽然受限于香港银行法条例,自己的银行不能贷款给自己的其他公司,但非陈志文本身直接控股但却能被他影响的业务,也是有很多的,这些在法理上自然可以与海信银行合作。

  如他们预料的一样,陈志文旗下很多业务开始与海信银行合作,不过陈志文却非常给渣打面子,因为渣打银行的业务没有动,动的都是之前与其他银行的业务。

  这自然让比尔温特非常开心,也许对方是考虑到目前一个海信银行的规模容不下太多业务,等未来海信银行规模扩大了就不一样了,但这与他这个打工仔也没什么关系,只要自己在位的时候,双方合作愉快就行了。

  “对,就是恒隆银行。”陈志文说道:“你也知道我之前收购了海信银行,其实在这之前,我就查过很多银行,选择合适的对象,恒隆也是其中,这几年来,恒隆银行的业务,走的太过极端,风险管控这一块,意识很低,很多账务以后未必能够要回来了。”

  “出现死账了?”比尔温特问道。

  “那应该还没有,但未来怎么样,就难说了,谢利源金铺,也是在80年出现问题,但到了两年后的今天才被破破产。”陈志文耸耸肩说道。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定的延迟的,当一家银行出现坏账,只要决定隐瞒,靠着财务手法还是能坚持一段时间的,甚至如果坏账不是很大,且经济一直向好,那么经过多年时间,是可以将这个坏账通过各种财务手法抹平的,曾经的海信与现在的恒隆银行都是如此打算的。

  “港府那边,布政使电话委托让我压住这件事,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我不做的话,恐怕港府那边,会面子不好看啊?”比尔温特有些为难的说道,之前海信银行的窟窿太大,他有理由拒绝,而恒隆的规模要小的多,且表面上没有什么问题,难度完全不一样,渣打是有能力轻松压住这一次挤兑危机的。

  “这其实也不难,能够威胁到恒隆银行生存的账务,至少在一亿港元以上,只要我们提出要求,对恒隆目前所有的超过一亿额度的账务进行审查,如果这些借贷的对象,都有足够的抵押物或者风险较低,那么我们就可以出售帮忙,反过来,那就只能听之任之了。”陈志文笑说道。

  “那陈生的目的是什么?”比尔温特在商场混了大半辈子,自然知道陈志文有所图。

  如果觉得有风险,那么不参与就行了,让其他银行出手或者港府下场就行了,再次一点,任由恒隆银行被挤兑,哪怕后续再蔓延到其他银行,也影响不了背后有着陈志文的海信银行。

  现在陈志文特意将他邀请过来,他可不信对方是为了“朋友关系”而帮助他,避免渣打银行涉险。

  “如果我的消息是对的,恒隆银行的账务有问题,那么这一波挤兑就会坐实,到那个时候,恒隆高层就没的选择,只能如当年恒生、海信一样出售自己的银行。”陈志文说道。

  “你是想收购恒隆银行?”比尔温特倒是没有很惊讶,做这种事,除了收购对方,还能有啥目的?就是海信银行在陈志文的光环作用下,规模已经比之前要大的多,现在如果再收购恒隆,那规模,可能就不低于恒生了,同样也不低于渣打(香港)分行了。

  “对,不过我不方便出这个面,就希望渣打出面提出这个要求了。”陈志文笑着说道。

  香港的银行业,历史悠久,整个市场其实已经饱和了,比如分行数量,几十年来的竞争,让香港各地都有了不同的分行,从经营效率来说,密度基本上已经到达极致了。

  这就给正在扩张的海信银行带来一个问题,它不太方便继续扩张分行数量了,而且港府银行法方面,对分行建设也有一定的限制。

  因此,想继续扩张,最佳的方法就是并购,而82-85年,因为经济危机倒闭的银行可多了,不过规模大的也就那么几家。

  在原先历史上,恒隆银行在一年后倒闭,其实陈志文等到那个时候动手也是一样,但银行与房地产不一样,坏账拖了一年多,只会导致银行更大的亏损,虽然恒隆的问题没有海信严重,但晚收购,可能就要亏几亿港元,而早收购,损失现在撇去,剩下的都是银行正常业务,等经济危机爆发,自己银行业务规模越大,越容易获益。

  时间也不等人,月底铁娘子拜访燕京,也许历史改变,撒切尔不一定会摔那一跤,但谈判的结果是肯定一样的,他等了很久的经济危机,终于要到来了,而在这之前,恒隆银行也算是唯一一个可以先下手的了。

  不过自己还是需要做好人的,只会是拯救企业与储户的白武士,而恶人么,就委托鬼佬了。

  “我明白陈生的意思了,不过我渣打也不能白出这个面吧?要不我们未来一起收购恒隆,七三分?你七我三?”比尔温特笑说道,能够与陈志文一起合资投资,哪怕没有话语权,也基本上能盈利的,这就是借着会赚钱的人赚钱了。

  “七三太多了,八二吧,这件事,没有渣打,我也可以去找其他人。”陈志文强硬的说道。他没有拒绝,第一是因为这个食物不大,没必要一定吃独食,这第二么,只能说渣打银行,未来到了合适的时机,也会是自己的目标,现在给点股份,以后一样要收回来。

  “行,那我就答应了。”比尔温特并没有再还价,似乎是重在参与了。

  “好,时间比较紧急,今天下午就开始吧。”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当天下午,比尔温特立刻去拜访了中银香港分行,随后,市场传来消息,渣打与中银,要求对恒隆集团的财务进行审查,确认没问题后,才会帮助其渡过危机。

  消息传出,而恒隆银行则没有第一时间公开答应,更是引起了公众的怀疑,挤兑趋势更加明显。

  恒隆银行总部:

  “比尔温特在搞什么鬼,港府那边都已经让他支援了,他们怎么突然要查我们的帐?”恒隆银行的董事长庄荣坤十分恼火的说道。

  “可能也是谨慎吧,最近一年,整个香港的银行也都不好过,他们担心我们的债务有问题,也是正常的。”总经理兼亲生兄弟的庄清泉说道:“换做是另外一家小银行,如果我们资助的话,恐怕也是一样需要考虑风险。”

  庄荣坤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说道:“但问题是,港府那边不会容许金融挤兑的,之前海信银行出现严重挤兑的时候,据说就是港督亲自出面,请陈志文出手的,尤德总督刚刚上任,这第一年就出现大规模挤兑,绝对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我刚刚问了港府那边的人,是因为渣打的人提出要求港府担保出资金额,但港府那边没那么快能够做出这种决定,于是渣打就提出了要简单查一下我们大额账务有没有问题,港府那边也没有理由拒绝。”庄清泉皱眉说道。

  所谓企业大而不倒,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行的通,特别是关系到金融系统的银行,一旦倒闭,就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银行规模越大,政府越不能让其倒闭,恒隆银行虽然比不过海信,但在香港也有一定的规模,且与很多财务公司及银行有着业务关系,一旦出了问题,后果之大港府也不愿意看到。

  原本以为,只是一个莫须有的理由导致的挤兑,只需要自己开口且付出一定代价,那就应该可以获得援助,但想不到,渣打与中银居然如此谨慎。而想让港府担保,倒不是说做不到,而是这个流程会很慢,毕竟涉及数亿资金,且今年土地拍卖不好,港府本身还是赤字。

  “不能让他们查,一旦查了,我们立马就露馅,我们很多放出去的贷款,抵押品是严重不足的。”庄荣坤说道。

  如果是影藏一笔坏账,还是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瞒住查账的人的,但如果盯着抵押品,那就简单多了,贷了多少、抵押物是什么,这是最基本的资料,一查就能知道了。

  “这些并不算绝密财务资料,如果我们拒绝提供,那市场传言只会越来越严重。”庄清泉说道。

  “真是彻底无解了。”庄荣坤有些绝望的说道,根本原因是自己公司的很多抵押有了问题,这其实也是很多香港银行的缩影,只是自己倒霉,撞到了枪口之上了。

  “我在想渣打提出这样的要求,会不会只是为了多要点什么?”庄清泉说道。

  “也有可能,那你立刻安排一下,我要去与见一面比尔温特。”庄荣坤想了想也表示认可。

  很快,渣打银行与恒隆银行安排了会面,不过却并没有任何实际进展,渣打银行只要求查账,保证不出大问题即可,但恒隆银行却不肯,只肯提出给予更高的利息回报。

  这种谈判,不要说渣打银行这种精英谈判人群,就是普通股民也知道恒隆必然有了大问题,要不然,提供一些基础资料为什么需要这么费劲?

  受此影响,恒隆银行不但股价大跌,连挤兑也变的更厉害了,这一次,可没有其他银行敢资助了,因为是个人都知道这里面有问题了。

  不到5天的时间,恒隆银行5个亿的资金被取走,银行账户之上再也没钱了,不得已之下,庄家二兄弟不得不宣布关闭各个分行,这让大量储户变的激动不已,连警察都快压不住了。

  随后,港府不得已之下,立刻接手了恒隆银行,同时立刻相约渣打、中银、汇丰、海信银行的高层,最终,恒隆银行的储户存款暂时由渣打及海信提供支持。

  不过恒隆内部什么情况,还是需要调查一段时间的,当账务算清楚后,再进行处理。

  经济危机之前,香港银行的最后一场挤兑,算是平安过去。

  时间很快到了月底,撒切尔如历史上一样前往燕京,结果自然是谈判失败,并且在楼梯上摔了一跤,受此影响,整个香港的地产市场立刻出现了堪比1973年的暴跌,同时恒生指数以及大量上市的公司,股价大规模下跌。

  香港十年左右一个循环的经济危机,终于到来了。

  (本章完)

第380章 摩根财团的邀请

  大英帝国,曾经是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几乎没有之一,其殖民地之广,无二能出其右,可惜了,当它独吞太多利益的时候,后崛起国家为了发展,就必须要挑战它,于是,一战二战就出现了。

首节 上一节 173/2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