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3年 第145节

  经过这次大会,谣言终于渐渐平息。

  宋向阳也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次风波虽然过去了,但也给自己敲响了警钟。

  在以后的工作中,不仅要专注于事业的发展,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再次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之后,他怕再惹林香担忧,也不再继续考察那位“二姐夫”了,干脆不去夜校了。

  只是,回村还没有几日,宋向阳就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大困境。

  这天,宋向阳早早地起了床,简单洗漱后,便朝着煤业合作社走去。

  他刚听到一则不好的消息,准备前往合作社和刘开盛商量对策。

  一路上,他注意到村民们的脸上都带着忧虑与不安,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什么。

  “向阳呀,这可咋整啊!”有一位村民眼尖,看到宋向阳后,急忙跑过来拉住他的胳膊,声音中满是焦急,“听说县里不搬迁县城了,林场的生态项目的各项支持政策和资金也都不再继续提供,那咱这农家乐投了那么多钱,这下可全打水漂了!

  “是呀,当初,你可是信誓旦旦的说保准能让大家赚个盆满钵满的!”另一位村民也急忙走上前说道。

  “对的呢,我们可是信你的为人,才把全部身家都投进去了,如今闹这么一出,我们以后的日子可咋过呀!”另一位村民也心急如焚。

  宋向阳拍了拍那位拉住自己手的村民,然后望向大家,安慰道:“满满们,您们先别急,我这不正和刘书记去想办法呢。”

  话虽如此,但他的心里也像压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刚走进合作社办公室,刘开盛就急匆匆地闯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脸色铁青:“向阳,林业局的正式通知来了,终止合同,之前的订单也全退了。”

  宋向阳接过文件,快速浏览了一遍,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结。

  “前几天林业局的唐副局长特意来过一次,那时候你在夜校没有回来,他当时就跟我说了这事,没想到这么快就落实了。”他咬了咬牙,“咱们得赶紧想想办法,不能让大伙的心血白费。”

  “村民们都在外面等着呢,嚷嚷着要找你拿主意。”刘开盛说着,看向窗外,只见一群村民正围在合作社门口,眼神中满是期待与焦急。

  宋向阳深吸一口气,走出办公室。

  村民们立刻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诉说着自己的担忧和困境。

  “伢子呀,我家为了搞农家乐,把房子都重新装修了,还借了不少钱,这可咋办啊?”一位村民满脸愁容。

  此前,他都是一口一个的“宋老板”,现在都叫起了宋向阳的“土名”。

  “是啊,我们投入了这么多,就盼着县城搬迁,能靠旅游挣点钱,现在可倒好……”一位大妈说着,眼眶都红了。

  “你树大不怕什么,可我们全指着这些过上好日子呢!”另一位村民涨着脸。

  宋向阳抬起手,示意大家安静:“乡亲们,我知道大家现在心里着急,我也一样。但咱们不能慌,办法总比困难多。我这就去乡里找顾书记,看看能不能有转机。”

  “那我们呢?就这么干等着?”人群中有人喊道。

  “大家先稳住,该干啥干啥。农家乐该经营还是经营,咱们不能因为这点困难就放弃。我一定会给大家一个交代的。”宋向阳斩钉截铁地说道。

  告别村民,宋向阳开上拖拉机,朝着乡里赶去。

  一路上,他的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应对之策。

  来到乡政府,宋向阳径直走进顾书记的办公室。

  顾书记看到他,微微叹了口气,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小宋啊,我知道你为啥来,这事我也听说了。”

  “顾书记,您看能不能帮我们想想办法?这对我们村的影响太大了。”宋向阳急切地说道。

  顾书记摇了摇头:“小宋,不是我不帮你,如今县里集中力量搞沿河文化和美食街道,财政紧缩,各处都在削减开支。”

  “可是顾书记,我们村的村民都指望着这些项目过日子呢。农家乐投入了那么多,还有瓦厂的订单……”宋向阳还想争取。

  “我理解你们的难处,但我也无能为力。县里的决策,我们乡里也得执行。”顾书记无奈地说道,“不过,你也别太灰心,再想想其他办法。”

  从乡政府出来,宋向阳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

  他知道,顾书记说的是实话,乡里确实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但他不能就这么放弃,村民们还在等着他。

  回到村里,宋向阳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瓦厂。

  看着堆积如山的琉璃瓦,他的心中五味杂陈。

  工人们围了过来,眼神中充满了担忧。

  “老板,听说县里不搬迁了,我们这订单没了,是不是要失业了?”一位工人小心翼翼地问道。

  “不会的,大家放心。我一定会找到办法,让厂子继续运转下去。”宋向阳强打精神,给工人们打气,“这段时间,大家先按部就班工作,不要慌。”

  安抚好工人,宋向阳回到家。

  母亲已经做好了饭,但他却没有什么胃口。

  母亲看着他憔悴的样子,心疼地说:“崽呀,你别太着急,总会有办法的。”

  宋向阳苦笑着摇了摇头:“这次的问题太大了,县城搬迁项目停止,生态旅游也受影响,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要不,你去找找张书记?他之前不是很支持我们吗?”母亲提议道。

  宋向阳眼睛一亮,但很快又黯淡下去:“张书记已经调到外地任地官员了,而且新上任的县官员是省里重要人物的秘书,来历练的,张书记也不好插手吧。”

  “那也得试试啊,说不定张书记能给我们指条路呢。”母亲坚持道。

  宋向阳点了点头:“行,我明天就给张书记打电话试试。”

  夜晚,宋向阳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窗外,月光如水,洒在院子里,却无法照亮他心中的黑暗。

  他望着天花板,思绪万千,不知道明天等待他的会是什么……

第205章 指出“明路” 迎难而试

  第二天一大早,宋向阳便来到村里的电话亭。

  他深吸一口气,拨通了张书记办公室的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张书记熟悉而亲切的声音:“喂,哪位?”

  宋向阳满以为会是秘书接的,还想着如何介绍自己,听到张书记的声音,顿时轻松了几分。

  “张书记,我是清水村的宋向阳啊!”宋向阳急忙说道。

  “哦,小宋啊,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张书记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关切。

  宋向阳叹了口气,将县里停止搬迁项目、终止与村里各项合作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张书记。

  “张书记,现在村民们都指望我,可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您能不能给我指条路?”宋向阳的声音带着几分期待。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张书记缓缓说道:“小宋啊,你说的这个情况我也有所耳闻。新上任的县官员有他自己的发展思路,县里集中力量搞沿河文化和美食街道,这是大局。我现在已经调到外地了,不好直接插手县里的事情。”

  宋向阳的心沉了下去,但仍不死心地问道:“张书记,难道就没有一点办法了吗?我们村投入了这么多,村民们的生活都受到了很大影响。”

  “办法不是没有。”张书记接着说,“你得从新书记的发展思路出发,看看能不能找到结合点。既然他要搞沿河文化和美食街道,你们村有没有什么特色可以与之结合的?”

  宋向阳眼前一亮,连忙说道:“张书记,我们村有不少特色农产品,还有一些传统手工艺,比如琉璃瓦制作,还有农家乐的农家菜,这些都可以和文化、美食结合啊!”

  “对呀,你可以试着把这些整理成一个方案,去找新书记沟通。不过,我听说新书记现在带队去外地考察了,你得等他回来。在这期间,你把方案做详细、做扎实,让他看到你们村的潜力和诚意。”张书记耐心地指导着。

  “好的,张书记,太感谢您了!我一定照您说的做。”宋向阳感激不已。

  挂了电话,宋向阳感觉心中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虽然他有点不看好那个沿河街的项目,因为老县城已经有一半的人都搬到新县城去了。

  弄这么多消费项目,人流才是关键。

  如今人都走了大半,老县城又交通闭塞,不如新县城四通八达,靠什么聚拢人气?

  但是急于出手自己滞销的多项产品,他也只能按照张书记给的思路去试一试。

  他立刻回到合作社,召集刘开盛等骨干成员开会。

  “张书记给我们指了条路,我们得从县里新的发展思路入手。”宋向阳将张书记的建议告诉了大家,“我们把村里的特色农产品、传统手工艺,还有农家乐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做一个和沿河文化、美食街道相结合的发展方案,等新书记回来,就去找他。”

  “这主意好啊!”刘开盛兴奋地说,“咱们村的琉璃瓦要是能用到沿河街道的建筑上,那得多出彩!还有那些特色农产品,也可以供应给美食街道的商家。”

  “但是,要把这个方案做好,可不容易。”刘开富担忧地说,“我们得详细了解沿河街道的规划,还要对我们村的资源进行详细评估和包装。”

  “没错,这是个大工程,但为了村里的发展,我们必须得做。”宋向阳坚定地说,“大家分工合作,刘书记,那就麻烦你负责联系乡里,了解沿河街道的详细规划。其他人,去统计村里的农产品产量、特色手工艺的制作流程和优势,还有农家乐的菜品特色。咱们争取在新书记回来之前,把方案做出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宋向阳和村民们都忙碌起来。

  刘开盛一趟趟地跑乡里,与相关部门沟通,有时候还去到县城,了解沿河街道的规划细节。

  林香则领着其他村民则深入田间地头、工坊,仔细统计各项资源数据。

  宋向阳自己则忙着整合资料,撰写方案,常常忙到深夜。

  一天,宋向阳正在合作社办公室里埋头写方案,突然听到外面一阵喧闹。

  他出门一看,只见一群村民正围在一起议论纷纷。

  “宋老板,不好了!”周德全急匆匆地跑过来,“听说县里要搞一个农产品展销会,但是这次却没有邀请我们村参加。”

  “什么?”宋向阳皱起眉头,“有了解是什么情况吗?”

  乡里和县里搞的活动,自从自己做生意以来,一直从未缺席过。

  如今,这可是破天荒的一回。

  “听说是因为我们村之前和林业局的合作出了问题,县里觉得我们不稳定,所以没把我们算进去。”周德全解释道。

  宋向阳心中一阵愤怒,林业局两次莫名其妙与自己终止合同,但责任不在自己呀。

  很快,他又冷静下来。

  知道现在不是生气的时候。

  “大家别急,我这就去县里问问情况。这展销会对我们很重要,我们一定要参加。”

  宋向阳急忙开上拖拉机,再次赶往县城。

  他来到县农业局,找到负责展销会的工作人员。

  “同志,我是清水村的宋向阳,听说县里要举办农产品展销会,为什么没有邀请我们村?”宋向阳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保持平和。

  工作人员抬头看了看宋向阳,眼神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神情,随后才缓缓说道:“这次是农产品展销会,你的那些瓦片、煤球啥的,不在此次展销之列。再加上你们村之前和林业局的合同终止了,县里现在对合作对象比较谨慎。而且,展销会的参展名额有限,已经确定了其他几个村。”

  “除了瓦片和煤球,我们村有很多优质的产品,像各式各样的草药、还有水库喂养的鸭蛋、传统手艺制作的新茶等等。这次展销会是推广我们村产品的好机会,您看能不能再考虑一下?”宋向阳诚恳地说道。

  工作人员犹豫了一下:“这样吧,你先把你们村农产品的资料给我,我向上级汇报一下,看看能不能给你们增加一个名额。”

  宋向阳连忙将早已准备好的资料递了过去:“太感谢您了!这是我们村农产品的详细介绍,您看看。”

  从农业局出来,宋向阳的心情依然沉重。

  因为他刚才看那位工作人员接过自己资料的时候有点漫不经心。

  这与此前自己参加各项活动时,大家对自己热情相迎截然不同。

  宋向阳隐隐感觉到似乎有一股力量让大家对自己的态度来了个180°大转弯。

第206章 昔日“红人” 今时遇冷

  宋向阳为了不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大家,装作若无其事的忙碌着。

首节 上一节 145/1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