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迅速传开,村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农活,神色焦急地赶到村里的晒谷场。
烈日高悬,晒谷场上人头攒动,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忧虑。
宋向阳站在高处,清了清嗓子,神色严肃地说道:“乡亲们,这场蝗灾来势汹汹,咱们不能坐以待毙。现在,咱们必须齐心协力,购买农药,尽快消灭蝗虫,减少损失。”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在晒谷场上空回荡。
“可是,购买农药需要一大笔资金,对于一些原本就不富裕的村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刘开盛满脸担忧,说出了大家心中的顾虑。
宋向阳心里清楚,刘开盛所言不假。
以往很多村民为了节省开支,遇到虫害时,用的还是撒石灰的土办法,有的甚至去山里弄樟树汁来驱虫,就是因为舍不得花钱,或者压根没有钱来买农药。
他目光扫过村民们为难的表情,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帮大家渡过难关。
一回到公司,宋向阳便与刘开盛和林香父亲围坐在会议室里,再次商讨对策。
宋向阳表情凝重,率先开口:“农田受灾,不仅村民们损失惨重,咱们瓦厂、林场、蘑菇厂的工人大多来自村里,他们的收入也会受影响,而且还会延误订单的工期。所以,咱们必须得做点什么。”
他稍作停顿,目光坚定地看向大家,“我提议,从公司的资金中拿出一部分,为受灾严重且经济困难的村民垫付农药费用。”
“我支持你的决定,如今林场这边也有不少清水村的村民,若是大家农田受了灾,不仅大家的心情会受影响,还会耽搁各项事情的进展。”
林香父亲毫不犹豫地表示支持,他深知帮助村民度过难关,对整个村子和公司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我也同意,过后我再向乡里和县里申请救灾资金和技术支持,咱们不能因为农田的事情影响所有事情。”
刘开盛接着说道,他一边说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脑海中已经开始盘算申请救灾资金的各项事宜。
在宋向阳和刘开盛的组织下,村民们纷纷行动起来。
大家分工明确,有的负责统计受灾农田面积和所需农药数量,有的前往县城采购农药,有的则在村里调配药水,准备喷洒工具。
烈日炎炎,阳光无情地炙烤着大地,气温飙升至三十七八度,空气仿佛都被点燃了。
村民们背着沉重的喷雾器,在稻田里来回穿梭,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顺着脸颊、手臂不断流淌,滴落在干涸的土地上,瞬间消失不见。
但没有一个人喊累,他们咬紧牙关,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消灭蝗虫,保住庄稼。
宋向阳也亲自参与到灭蝗行动中,他头戴草帽,身穿长袖衣衫,穿梭在田间地头。
一边指导村民正确使用农药,一边鼓励大家要坚定信心,战胜蝗灾。
“大家加把劲,咱们齐心协力,一定能把蝗虫赶跑!”
他的声音因为长时间呼喊变得有些沙哑,但依旧充满力量。
然而,灭蝗工作并非一帆风顺。
部分农药效果不佳,蝗虫对一些传统农药产生了抗药性,喷洒过后,蝗虫依旧猖獗。
宋向阳得知后,心急如焚,他立刻联系农业专家,咨询解决方案。
专家建议使用新型农药,并调整喷洒方式。
宋向阳不敢耽搁,马上安排人去采购新型农药,并组织村民学习新的喷洒技巧。
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蝗虫终于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稻田里的灾情逐渐缓解。
原本枯黄的稻田,开始慢慢泛起一丝绿意,村民们看着逐渐恢复生机的庄稼,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虽然这场蝗灾给村民们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但在宋向阳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成功地将损失降到了最低。
这次蝗灾过后,宋向阳意识到,村里的农业抗灾能力还十分薄弱,必须加强大家的科学种田意识。
他准备和刘开盛商量,组织村民前往邻村的旧大寨上几天夜校培训班。
那大寨现如今已经被改成了夜校班,专门教授农业知识和农机维修。
“这想法好倒是好,只是这学费,还有隔着有好几十里脚程呢,读完夜校走路回来那都得天光了。”
刘开盛眼神中带着些许疲惫,这阵子他在农田也没少花精力,但是他心里却是非常开心,因为这事让他在村中的口碑直追老支书了。
“我觉得这事要摊开和大家说,这次蝗灾受的损失都可以上一年的夜校了,如果连这点钱都舍不得,但以后损失将会更多。”
宋向阳并不是慈善大使,能帮一次,不能啥都帮了。
再者,这读夜校也是你情我愿的事情,有些人天生都对读书排斥,自己可不想做了好事还被人说闲话。
“我觉得村里可以针对一些有意愿上但是拿不出余钱的人,专门成立一个基金,等同于无息借款。村民的生活好了,村里也才会越来越好。”宋向阳建议道。
村里现在的财政也不比之前,完全有能力做这样的事情。
而且,这样一来,大家也还会感念刘开盛的好,这对于刘开盛来说,无疑也是一个好办法。
“还是你想的周全,那就按你说的办,我明早就喊广播,看看有哪些人愿意去读夜校的。”
刘开盛沉思片刻后斩钉截铁的说道。
第202章 二姐莫名想上夜校
在清水村,刘开盛扯着嗓子,通过高音喇叭成天宣传读夜校的事儿。
那喇叭声在村子上空回荡,可几天过去了,响应者寥寥无几。
偶尔有几个村民,也是稀稀拉拉地晃到村委,满脸写着疑惑与现实。
“都在问免不免费,要多少钱。”刘开盛一走进新搭建的煤业合作社办公室,就满脸懊恼地冲宋向阳抱怨,“压根没人关心读夜校到底学啥。还有人想着自家孩子没上过几天学,指望在夜校捞个文凭,真是异想天开!”
他一边说着,一边重重地坐在椅子上,脸上的表情仿佛在说他面对的是一群无可救药的人。
宋向阳起身,倒了一杯茶水递过去,神色温和地劝慰:“这事也不能全怪大家,观念转变需要时间。
这样吧,我先安排我那几个厂子的工人去上几天夜校,等他们回来,现身说法,或许更有说服力。”
宋向阳心里清楚,村民们向来务实,空口白话很难打动他们,实实在在的例子才是关键。
刘开盛端起茶杯,“咕咚咕咚”几下就把茶水灌了下去,像是要借此把满心的郁闷都冲走。
突然,他皱了皱眉头,问道:“你这茶叶是今年村里茶山新采的吗?喝着有股淡淡的清香,和咱们采的不太一样,没什么苦味。”
刘开盛对茶叶的味道很敏感,毕竟村里家家户户都与茶有些渊源。
宋向阳也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缓缓说道:“这是林香父亲给我的,今年的新茶,不过是林场那边茶山的,几棵老茶树上的。”
宋向阳对这茶的来历记得清楚,林香父亲送茶时还特意提过。
“不应该呀,他们那边的茶树,可都是咱们这边提供的子树。论年头,咱们这边的茶树可比他们的久多了。”
刘开盛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抠出杯底的茶叶,放进嘴里嚼了嚼,像是要用这种方式细细品味其中的差异,回忆着以往喝过的茶叶味道。
“咱们这边采了茶,晒干就完事。他们那边还加了两道烘烤工序,所以茶香味更浓,口感也更清香。”宋向阳耐心解释道。
他之前听林香父亲详细说过林场制茶的改进过程,知道这多出来的工序带来的变化可不小。
“那回头我得找林站长讨上一两斤,这用来招待客人再好不过了。”刘开盛盯着杯底剩下的茶叶,眼中满是期待。
在他看来,这么好的茶叶,用来招待客人,面子上肯定有光。
“说到这,你正好可以把这事跟村民们讲讲。”宋向阳接着说,“他们加的这两道烘烤工序,就是从夜校学来的本事。你想想,村里家家户户每年都采几十斤茶叶,除了自家留用一些,大多都贱卖了。”
宋向阳深知村民们对茶叶的处理太过简单,白白浪费了好资源。
以往,每到采茶季,村里的茶山就热闹非凡,村民们成群结队地去免费采摘。
可新鲜的茶叶,一斤只能卖上 5分钱。
要是按照林场的方法烘烤成茶叶,价格能涨到五毛钱往上,一下子翻了十倍。
这巨大的差价,宋向阳相信,比起那些大道理,更能让村民们对夜校有个清晰的认知。
然而,事情并没有像宋向阳预想的那么顺利。
当刘开盛按照他的建议,把林场茶叶的事儿在村里宣传开后,依旧没多少人动心。
只有几个踏实上过小学的村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名去读夜校。
这几个人在村里算是有点文化底子的,对知识多少还有些渴望。
就在宋向阳为夜校的事儿发愁时,家里传来了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消息——二姐竟然想去读夜校。
这让宋向阳颇为惊讶,因为在他印象里,二姐一直忙着家里的事,对读书之类的事儿并不上心。
原来,大姐前不久嫁了出去,家里的农事因为宋向阳换田之后确实少了许多,家里应付起来轻松了不少。
而且,随着家里光景越来越好,二姐也开始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
恰好,夜校里有一位老师,是二姐以前的高小同学。
两人偶然间重逢,交谈之下,二姐对这位老同学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心里渐渐泛起了涟漪。
她想着,去读夜校,就能多和这位老师接触接触,说不定能成就一段好姻缘。
宋向阳得知这个缘由后,心里五味杂陈。
他没想到二姐这次会因为这样的原因想去读夜校。
在他前世的记忆里,二姐夫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虽然没什么本事,但为人踏实,对二姐也很好。
如今二姐看上的这位老师,宋向阳完全不了解。
他担心二姐看走了眼,毕竟感情的事儿不能儿戏。
为了弄清楚这位老师的为人,宋向阳决定自己也去读夜校。
他想着,找个机会去夜校,亲自观察观察这位老师,看看他是否真的适合二姐。
这天晚上,宋向阳跟家人打了声招呼,便开着拖拉机朝着夜校走去。
夜校设在村里的一间旧仓库里,经过简单的改造,摆上了一些桌椅,就成了村民们学习的地方。
那墙上还有白石灰写上的“农业学大寨”字样。
宋向阳走进夜校时,里面已经坐了一些人,大多是那几个上过小学的村民,还有几个年轻人,二姐也在其中。
宋向阳找了个角落坐下,目光开始在教室里搜寻那位老师的身影。
不一会儿,一位穿着整洁衬衫、戴着眼镜的年轻人走进教室。
他看起来文质彬彬,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宋向阳猜,这应该就是二姐心仪的那位老师。
老师走上讲台,先是简单地做了自我介绍,声音清脆悦耳,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随后,他开始讲课,内容涉及农业技术、文化知识等多个方面。
宋向阳一边听着,一边观察老师的言行举止。
他发现,这位老师讲课深入浅出,很有耐心,对于村民们提出的问题,总是一一解答,没有丝毫的不耐烦。
课间休息时,二姐和几个同学围在老师身边,有说有笑。
宋向阳看到二姐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笑容,那是一种充满期待和喜悦的神情。
他心里有些纠结,一方面,他觉得这位老师看起来确实不错;另一方面,他又担心二姐被感情冲昏头脑,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夜校课程结束后,宋向阳故意放慢脚步,等二姐走过来。
二姐看到宋向阳,脸上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笑着问道:“你怎么也来读夜校了?”
宋向阳笑了笑,说道:“来看看,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