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么的,俩人来这的目的只是打探下那封信,是不是陈默写的,可没计划就一定要让这小子占一个名额入伍啊。
突然把抗洪的事搬出来,还请求让他入伍,这整得好像自己挡住了他入伍渠道似的。
董国强被噎得一时半会都不知道该咋回应,至于外面看热闹的村民,更是瞪大眼珠子瞅着陈默。
一个农村娃子,面对领导能侃侃而谈,把领导都给说得接不上茬。
对于这些一直看着陈默从小到大的长辈来讲,这份冲击力可不小。
“这学军家的孩子可了不得啊,瞅着像是个能人。”
蹲在门口喝汤的一名中年人,感慨着说了一声。
“嗯,打小我就看学军家这个小默行,长大肯定有出息,不像我家那个浑小子,比小默小不了两岁,吃饭都不知道往家跑,这会都不知道去哪疯了。”
一名大婶也开始评价。
就在人群议论时,大门口处,陈学军和刘凤兰一前一后的进家了。
这瞅着自家屋门口,黑压压的聚集了一群村里人,少说也有二三十号。
把陈学军给吓了一跳,乍一看,还以为家里出啥事了呢。
他随手把自行车停好,快步就想往屋里冲,可能是烧火的大婶听到动静了。
抱着陈静从灶房出来,刚一照面就嚷嚷道:“哎呦,凤兰,学军,你们俩口子弄啥去了?”
“赶紧去屋里瞅瞅吧,县里穿军装的大领导来你家了,那镇上卖的大桶油都给你家提了两桶,我看还有猪肉啥的。”
“可得好好招待啊,我听说是找你家老大的。”
听到不是出事,陈学军心里稍稍放松,可得知是县里来了领导。
这位一辈子都老实巴交的父亲,也不免开始紧张了,主要平时这家里都没来过领导,最大的可能也就是村长了。
“学军,愣着做啥子?赶紧进屋啊,你家小默出息了。”
有看热闹的村民也发现了陈学军,催促着他去屋里看看。
此时,屋里的董政委也调整好了思路,再次开口问道:“陈默,想当兵,立志当兵这都是好事。”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当兵的念头?”
“或者说,你对部队的了解有多少?”
董国强的这番话,依旧存着试探的心思,可还没等陈默回应呢。
陈学军,刘凤兰夫妇就一副局促的样子走进堂屋。
没怎么跟领导打过交道的陈学军,更是紧张的伸手在衣服上蹭了蹭,这才走过来伸手道:“领导好,领导你们辛苦了,吃饭没?”
都不等二人回应,陈学军就扭头嘱咐道:“风兰,赶紧去做饭,多炒几个鸡蛋。”
“哎哎,好!!”
刘凤兰也不敢耽搁,脚步麻溜的跑向灶房。
“老乡不用了,我们吃过饭了。”
“两位领导,这是我爸。”陈默主动起身介绍。
董国强和曹德明眼瞅着没拦住,他两人也赶紧起身,跟陈学军握了握手。
“哈哈,陈老哥,你家可是培养了一个了不起的孩子啊。”
董政委本就是负责搞政治思想工作,称赞的话那都是张口就来。
可这一句话,从一名大领导口中讲出,对于陈学军来说,却是莫大的欣慰啊。
在这一刻,这名老父亲的腰杆子,都不由自主的挺直了许多。
第10章 这小子,不像庸才!
不过自豪归自豪,陈学军这时候也是满脑子问号。
县里人武部每年征兵,都会有干事蹬着自行车在每个村里来回跑,做宣传。
年龄小一点的,可能没注意过这个部门。
但常年生活在村里的陈学军,他对人武部却不陌生啊,这昨天才给陈默提过当兵的事。
今天城里的领导就来家里,要说是巧合,也没这么巧的事吧?
可能是看出陈学军的疑惑,政委董国强咧着嘴哈哈一笑道:“陈老哥,是这样,县里今年征兵要对适龄家庭进行慰问。”
“本来这几天就要过来咱们兴隆看看,这不今天,又收到陈默同志给我们写了一封信,表明了想要参军的意愿。”
“我们就过来看看具体情况,打扰陈老哥了。”
“不,不打扰。”陈学军连连摆手:“领导你们坐,我给你们倒点茶水喝。”
说完,陈学军就忙着在一旁倒水。
陈默则是抿了抿嘴,大概能猜到这位董政委,应该是笃定了那封信确实是自己写的,才会跟父亲这么讲。
但光凭借着一封信,就想得到两位人武部领导的认可,并直接帮他,显然也不现实。
因为今年入伍的情况确实有些复杂,一来,大裁军正在进行,各地征兵数量急剧收缩,名额非常有限。
地方征兵单位除了完成任务之外,必要的人情世故也不会少。
这是导致今年入伍难的其中一个原因。
其二,1998年12月,正在进行兵役法修正,志愿兵五年制超期服役都要被取消,后世标准化的海陆空义务兵两年制,就是从今年12月开始实行。
但目前各地只知道兵役法要修正,却相关文件通知没有具体的公布出来,无论是部队和地方单位都有意观望。
上面要进行改革,义务兵役制的变动,是为了定期征兵和退伍,让兵员能够时常更换,在利于常备兵员更新的同时,也能保持部队兵员年轻力壮。
大批量筛选可用之才,履行兵贵精不贵多的政策。
由于变动太大,加上军区很多撤编,裁军的大动作较为频繁,兵员并不是很稀缺。
这也造就了今年入伍难的另一个原因。
其中的缘由,很多都是陈默前世入伍后才了解到的,那时候父母求爷爷告奶奶,能把自己塞进部队,可以说真是耗费了不少功夫。
趁着父亲忙碌着泡茶,陈默简单整理下思路,这才开口道:“领导,您刚才问我是什么时候开始,有参军的念头。”
“其实这个要论的话就很早了,我以前去学校路过报亭,就喜欢挑一些有关部队的报纸期刊。”
“加上本身好奇,喜欢缠着长辈讲一些这方面的事情,平时又经常瞎琢磨,就盼着有朝一日,可以跟领导一样,穿上军装。”
“我今年已经高三,年龄也到了可以报名入伍的阶段,还请领导能给我一个机会。”
听着陈默三句不离入伍的话题,董国强低头沉吟片刻,随后压低声音道:“那这么说,送到县里的那封信就是你本人写的?”
“是,领导,我昨天从学校放假回来后,晚上连夜写的信。”
“今天早上放到镇上邮局寄了出去。”
得到确切的答案,董国强点点头。
他扭头跟曹德明对视一眼,其实他很想多问一些关于信件的问题。
但目前这个场合实在不合适,距离他们三五米远就蹲着一群老乡,门口更是黑压压的一片人。
随便说点啥话,几十只眼珠子盯着,信件内容确实不涉秘,但问得深了难保会说出点别的东西。
至于陈默这个人收不收,董国强暂时心里还没底,毕竟,这事他并不完全说了算。
从1996年开始,人武部已经从地方建制改为军队建制。
信件的事,回去他就要给招兵的单位说明情况,看看那边怎么回应。
毕竟,事情有些超出他们以往的经验了。
董政委和曹部长两人对视一眼后,同时起身,前者喊道:“陈老哥就别忙活了。”
“基本情况我们已经了解,孩子想要参军是好事,我们回去后也会尽快合计。”
“如果情况符合,明天县里会安排人过来接陈默同志先去学校办证明,然后填表。”
“我们就先不坐了。”
说完,董国强还特意拍了拍陈默的肩膀,这才大步的准备离开。
“领导,饭都做好了,吃点再走啊。”
陈学军眼瞅着人要走,他也急了。
这过来家里还啥话都没说呢,人家带那么多东西过来慰问,咋能说走就走啊。
“不了不了,我们都是吃过饭才来,以后肯定还有机会。”
人武部过来的三人笑着摆摆手,碰到门口凑热闹的乡亲挽留,他们也都是很客气的婉拒。
一直将人送到村口的军车上,聚拢的人群都没散,都在议论着县里过来领导的事。
军事科干事王明明负责开车,政委董国强和部长曹德明则是坐到后面。
等车离开村庄,走出几百米后,老曹才开口:“老董,你觉得陈默这小子说得是实话吗?”
“不好评价。”
董国强脸上带着疑惑继续道:“我这几年也动员过不少年轻小伙子参军,年龄都跟这个陈默差不多。”
“可我还是头回遇到,目标这么明确,强烈想要当兵的孩子,他好像势在必得,一点都不担心咱们会拒绝。”
“是啊,这小子都不像一个高中生。”曹德明点点头。
他显然是认同政委的观点。
“这样吧,等下回去城里,我跟63军那边通个电话,把情况说一说,看招兵的单位怎么回应。”
“明天安排人去学校,包括陈默读过的狮桥初中都走访一下,村里也问问了解下情况。”
“如果部队明确要这个人,他的家庭背景也没问题的话,就接他到单位填表吧。”
“我有预感,这小子可能还真会给咱们父城争光啊,能写出信中那些观点,不可能是庸才。”
董国强最终拍板。
甚至连陈默自己都没想到,他写那封入伍信,人还没到部队呢,就已经要在部队干部群体中,掀起不小的风波。
另一边。
送到村口的左邻右舍,也把陈默给当成了香饽饽。
有不少人围住他七嘴八舌的询问。
“小默,你刚才跟城里领导说的话啥意思啊,你这是要去当兵吗?”
“陈家大小子就是厉害啊,我记得当兵要先报到镇上,小默都能让县里领导过来咱们村,这可了不得啊。”
“学军养了一个好儿子啊。”
“哎,看看老陈家的孩子,那真是个顶个的好,不像我家那臭小子,整天就知道顶嘴,小默你没事也多带带我家虎子,你俩一样大呢。”
面对一群长辈的询问,陈默也只得一一回应。
不过他心里也确实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