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没有写大纲的习惯?不会吧?”
常青树不敢相信。
《我欲成仙》那样口碑和销量齐飞的作品,竟然是在没大纲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曹胜点头,“嗯,我不是科班出身的作者,算是野路子,从一开始就没写过大纲。”
常青树:“???”
这路子确实野!
常青树一时无语,默然片刻,他笑了笑,又问:“那您大概什么时候能把开头几万字写出来呢?”
曹胜:“等《我欲成仙》完结,我就开始写,大概下个月就能开始了。”
常青树抬起右手,用大拇指按了按太阳穴。
他感觉自己有点头疼了。
遇到了他这次来徽州之前,最担心的情况。
新书没有大纲、没有开头,就一个书名,开头还要等一段时间才会开始写,而河图、盖亚、冒险者等竞争对手的人,很快就会来到大陆,来找曹胜约稿。
这种情况下,他常青树就不得不冒险。
要在不清楚曹胜新书质量的前提下,冒着风险给出高价,以争取在其它出版社的人找到曹胜之前,签下曹胜的新书。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算什么冒险?《我欲成仙》的销量那么好,肯定给信昌挣了不少了,现在给曹胜的新书一个高价,就算最后这本书销量不佳,出版社亏点钱,但《我欲成仙》之前给出版社挣了那么多,两本书的收益一综合,有什么亏的?
但……
出版社不会这么算账。
其它商业公司,也不会这么算账。
都是一码归一码。
已经赚到手的利润,没谁愿意再吐出来。
都只想在新的项目上赚更多,少赚或者不赚,都是难以接受的,更何况是亏损?
“兄弟!您看这样行不行,我相信您的实力,您下本书目前虽然只有一个书名,大纲和正文都没有,但我帮您跟公司申请,按《我欲成仙》目前的稿酬标准,来签下您这本书新书,您看如何?”
一阵沉吟后,常青树微笑着说出这个条件。
他觉得这个条件,很有诚意了。
《我欲成仙》目前每集一万块人民币,已经是很高的价格。
而曹胜的新书目前却只有一个书名。
这种情况下,自己给他新书和《我欲成仙》一样的稿酬标准,这还不算有诚意?
曹胜失笑。
连连摇头,“抱歉!这样的条件我不能答应。”
他上本书不仅没有失败,销量和口碑还都那么好。
现在开新书,按市场惯例,他的稿酬必须要涨。
常青树皱眉苦笑。
曹胜的拒绝,他能理解。
但他希望曹胜也能理解自己,“兄弟!您新书现在只有一个书名,我帮您向总部申请这样的合约,已经很有诚意了,如果您现在已经有大纲或者正文,我肯定能帮您申请更好的合约,但您现在不是没有吗?”
曹胜微笑,“那就等我有了开头,咱们再谈呗!反正现在还早,不急!”
常青树:你是不急,但其它出版社的人已经快要来找你了。
这种实话他当然不敢说出来。
怕曹胜听了之后,更要坐地起价。
“我也觉得应该在您写出开头之后,再谈,但总部这次给我的任务就是让我务必签下您的下本书合约,所以,兄弟!你就当给我一个面子,帮我完成总部交给我的这个任务。要不您说一下您想要多少稿酬吧?您说一个数,我回头帮您跟总部申请,这总行了吧?”
曹胜看着神色似乎很诚恳的常青树,眯了眯眼,沉吟片刻,微笑道:“这次我不要再拿固定稿酬,我要拿版税分成。”
“什么?”
常青树脸色一变。
第120章 我要做这个先例、河图出手
“您要版税分成?不行!我们那边没有这样的先例!”
常青树皱眉否决。
曹胜没觉得意外。
之前他想把稿费从四千提到一万的时候,常青树也是这么回复他的。
何况这次他的胃口更大,想要版税分成?
固定稿酬是对自己作品销量没有把握的作者所喜欢的,对自己的作品销量有信心的作者,都希望能拿分成。
而不是不管销量有多高,自己只能拿固定稿费。
他已经尝过拿版税分成的甜头,他在内地出版的作品,拿的就是版税分成。
比如:《和空姐同居的日子》,总字数只有28万字,却已经让他分到几十万预付稿费,要知道预付稿费是少于实际稿费的。
等最终的实际销量出来,出版社还要补他一些差额。
相比之下,繁体版已经出版到第26集的《我欲成仙》,信昌那边才支付他多少稿费?
之前是四千块钱一集。
从第十集开始,才涨到一万块钱一集。
总共加起来都不到二十一万。
但26集差不多有170万字。
要不是《我欲成仙》也出版了简体,并且简体出版拿的也是版税分成,那他这本书写这么长,赚的钱就远远不如只有28万字的《和空姐同居的日子》。
因此,曹胜这次新书出版繁体,也想要拿版税分成,并且,志在必得。
所以,面对常青树的拒绝,曹胜笑了笑,“没事!既然贵公司没有这样的先例,那我就问问其它出版社,也许运气好,有出版社愿意给我版税分成呢!对吧?”
常青树眉头微皱,“我们那边的出版社都是这个规矩,都没这样的先例!”
曹胜莞尔,“真的吗?我不信。”
常青树点头,“是真的!比如古龙,以前拿的就是固定稿酬。您以前看古龙作品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他很多作品的排版都是一句话换一行?你知道为什么会这么排版吗?”
没等曹胜回答,常青树就自问自答了,“就是因为古龙的作品是按行来算钱的,每一行字多少钱,所以,古龙先生为了多拿稿费,就经常写一句话换一行,甚至一个语气词就换一行。当然,他那时候名气大,读者多,作品销量出色,出版社不敢跟他计较这个,古龙这么写,出版社就也这么出版。其实,不仅古龙是这样,那时候大部分作家,都是按行,或者按字数算稿酬的。”
曹胜点点头。
这事他有所耳闻。
但他不信所有在湾湾出版的作品,都是拿固定稿酬。
就算那边出版的所有作品,拿的都是固定稿酬,这次他也想试试能不能找到一家敢于打破惯例,给他分成的出版社。
就像当年的王朔,打破内地的稿酬结算方式,第一个要求版税分成。
内地的固定稿酬模式,能被打破,改成版税分成,湾湾那边凭什么不行?
曹胜觉得自己现在有资格提这样的要求。
他的底气来源于自己的书评区。
在榕树下连载的《我欲成仙》书评区,经常会有使用繁体字发言的湾湾书迷。
他在书评区不止一次看见有湾湾的书迷说——《我欲成仙》在湾湾很畅销,已经连续占据销量榜首很长时间了。
《三国演义》里的袁绍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台词:天下之事,在皇帝,在诸位忠臣。
而曹胜觉得出版业的各种规矩,在出版社,也在销量顶尖的作者。
如今,他的《我欲成仙》在湾湾蝉联了很长时间的销量冠军,他觉得自己已经有资格和出版社谈谈稿酬结算方式。
不能再由出版社单方面说了算。
常青树见曹胜点头,就笑道:“所以啊!兄弟!您希望新书稿酬涨多少,您说个数,我帮您跟总部申请,版税分成的事,您就别说了,真没这个先例。”
曹胜轻笑一声,却说:“我想做这个先例。”
常青树的笑容僵在脸上,不敢相信地看着曹胜,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曹胜的语气这么平静、笑得这么和煦,怎么说出来的话,这么跩?
你想做这个先例?
你凭什么做这个先例?
脑中闪过这个念头的时候,他忽然记起《我欲成仙》在湾湾的销量,然后,他说不出反驳的话了。
他忽然觉得以《我欲成仙》的销量,曹胜这次如果一直坚持要版税分成的话,即便信昌不答应这个条件,其它出版社恐怕真有愿意答应的。
他忽然对曹胜的新书质量,没那么担心了。
因为他从曹胜这句话里感觉到曹胜对新书的信心。
如果没有足够的信心,曹胜有底气说出这么霸气的话?
——我想做这个先例……
有几个作者敢对出版社说这样的话?
常青树表情平静下来。
微微笑了笑,对曹胜点点头,“好!既然您坚持要版税分成,那您稍微等我两天,我会尽快向总部汇报您的要求,等总部那边有了决定,我会第一时间告知。”
曹胜点头,端起茶杯示意,“那就有劳了!”
常青树心情复杂地陪着举杯。
心里对拿下曹胜的新书合约,已经没多大把握。
因为他知道公司内部肯定会有很多人反对给曹胜版税分成。
这不仅仅是打破惯例。
关键是:如果曹胜新书的销量很好,那他们出版社就要给曹胜多支付不少费用。
可能翻几倍、十几倍都有可能。
这无异于在他们的碗里抢肉吃。
必然会有不少人舍不得。
聊完新书的事,曹胜看时间也有10点多了,就提议出去走走,这次常青树没再说自己体质不好,走不动。
快11点的时候,曹胜领着常青树走进一家酒楼,以尽地主之谊。
但常青树却借着去上厕所的机会,抢先付了饭资。
还没拿下曹胜的新书合约,他可不敢让曹胜请客。
何况,他也不需要自己掏腰包,支付的饭资,回头自然可以找总部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