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1997,我成了网文鼻祖 第89节

  笔名:教书匠。

  ……

  曹胜不知道在自己的作品影响下,原时空的远古大神老猪已经开始尝试创作,而且,这次不是《紫川》,而是一本不曾出现过的《仙剑》。

  曹胜也不知道,像薛平这样文字功底深厚,看过很多书,原时空不曾在网文圈留名的人,目前已经有多少已经开始尝试创作?

  但他早就知道自己提前开启网文时代,提前拿出仙侠修真这个题材,一定会造成蝴蝶效应,一定会影响很多人的人生轨迹。

第115章 多家出版社准备北上

  时间来到4月2日,周五。

  台北。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

  刚刚下班的赵国斌,开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

  想到明天就是周六,可以休息,他整个人都很放松,嘴角挂着笑容,就这么开车不疾不徐地行驶在大街上。

  车子行驶了几条街道,他忽然瞥见街边有不少学生仔在排队,正在排队的学生仔至少有五六十个。

  他顺着这些学生仔排队的方向望去,看见的是一家书屋。

  赵国斌微微皱眉,心里已经有所猜测,但他的车子在经过这些学生仔的时候,他还是踩下了刹车,让车子停在几个学生仔旁边。

  正在排队的不少学生仔都转脸看来。

  赵国斌降下邻近他们那边的车窗玻璃,露出笑容,扬声问:“嘿!靓仔!你们在排队买什么书啊?是《我欲成仙》吗?”

  闻言,有人给他一记白眼,有人撇嘴,有人漠然。

  有一个学生扬声回答:“当然啦!最近除了这本书,还有哪本书值得我们这么多人排队呀?”

  赵国斌又问:“那你能告诉我这本书现在出到第多少集了吗?”

  刚才那学生再次回答:“第25和第26了!”

  赵国斌有点意外,“这个月就两集?”

  那学生点头,“是呀!作者可能写不动了,谁能每个月都写三集呀?”

  赵国斌笑了笑,“谢谢啊靓仔!”

  话音落下,他开车离去。

  中原一点灰过年期间,曾连续两个月,每个月都出版三集《我欲成仙》,赵国斌作为出版社的从业人员,是有关注的。

  当时他和很多人都被惊讶到了。

  都没想到中原一点灰这个大陆仔,不仅能写出《我欲成仙》这种开辟新类型的神作,手速还能这么快。

  这是要追赶当年写卫斯理的倪先生啊!

  可是,据他们所知,大陆的计算机目前并不多,很多人打字的速度都不快,而那中原一点灰据说还只是个学生,接触电脑应该不久,按理说,他打字的速度应该很慢的。

  他怎么做到一个月写那么多字的?

  就算直接用电脑写稿,他打字的速度也完不成每个月三集稿子吧?三集稿子可是有将近20万字。

  他一个学生,每天还要上学,怎么可能有这么高的产字量?

  想不通。

  赵国斌和很多同行都想不通。

  相比之下,湾湾本地的那些作者,不仅对稿酬要求高多了,写稿的速度也慢多了,还经常拖稿。

  有时候还需要编辑亲自上门催稿。

  和中原一点灰一比,简直是废物。

  不仅是废物,他们还要更高的稿酬,真是想想就让人生气。

  车子向前又驶过两条街道,到了一处比较冷清的街道,赵国斌忽然把车停在路边,然后降下车窗玻璃,点了支烟。

  家里孩子闹腾、老婆唠叨、老母亲也絮絮叨叨,总是安静不下来,而他此刻在想事情,就想在这路边安静一会儿,好好想想。

  他是冒险者出版社的一名高管。

  对待工作,既有热情,也有自己的想法。

  比如此刻,他想着刚刚那些排队买《我欲成仙》的学生仔,也想起《我欲成仙》已经占据花蝶榜榜首很长时间了。

  信昌出版社凭借这本书,不仅赚了不少钱,也赚足了名声和业内地位。

  据他所知,今年湾湾已经有好几家出版社派人去大陆收稿了,都想效仿信昌,希望能从大陆再挖掘出一个中原一点灰。

  这几家出版社,最近都有出版大陆作者的作品。

  销量和口碑,有好有坏,参差不齐。

  但他听说总体上是赚的。

  或许……我应该向上面提议,我们冒险者也可以派人去大陆收稿。

  而且,不仅要向大陆其他作者收稿,还应该派出精兵强将过去,试试能不能把中原一点灰从信昌手里挖过来。

  《我欲成仙》这本书,已经出版到第26集,字数已经很多了,应该快要完结,这个时候派人过去和中原一点灰当面接触,应该有希望拿下他的新书合约。

  越想眼睛越亮的赵国斌,在接下来的周末两天,并没有休息,而是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写策划案。

  清明节一过。

  回到出版社的他,在晨会结束后,就拿着策划案,敲开老总的办公室,单独汇报自己的想法。

  老总若有所思地听完他的汇报。

  沉思片刻,开口问:“国斌啊!你说这次要派精兵强将过去,你觉得应该派谁?”

  赵国斌:“我提议让宝慧和我过去!我可以常驻大陆,为公司不断在大陆收稿。”

  老总眉头微扬,有点诧异,似乎没想到赵国斌这么不要脸,说派精兵强将过去,却毛遂自荐他自己?

  不过,赵国斌有这样的积极性,他很欣赏。

  他只提出一个问题,“你一个人过去不行?还需要宝慧一起去?”

  赵国斌点头,“我和中原一点灰都是男人,我一个人去找他的话,可能不容易和他接触,宝慧够漂亮,异性相吸,应该比较容易约他见面。”

  老总点点头,“可以!那你去准备吧!宝慧那里,我会通知她的。”

  赵国斌答应一声,退出办公室。

  ……

  却不料没几天,他和宝慧还没动身,他那份策划案就在圈内传开了。

  对此,赵国斌很恼火。

  因为他听说盖亚、河图、说频等多家出版社,也准备派人去大陆收稿了。

  似乎他的策划案提醒了这些同行。

  他不知道自己这份策划案是怎么泄露出去的?

  他自己肯定没到处说,那还能是谁呢?是老总?是宝慧?还是别的谁?

  老总他不敢去质问。

  宝慧……

  他也不好去质问,和宝慧闹得不愉快的话,接下来他和宝慧一起去大陆,就很难默契合作了。

  换人?

  整个公司,他想不出还有谁比宝慧更适合。

  况且,消息已经泄露出去了,就算把宝慧换了又能挽回什么?

  他只能忍了。

  然后抓紧时间准备,争取早点去大陆。

  ……

  消息传到信昌出版社。

  这天公司晨会上,信昌各部门的负责人纷纷发言,有人提议提前签下中原一点灰下本书的合约,杜绝其它出版社抢走中原一点灰新书合约的可能性。

  有人反对,表示这太冒险了。

  中原一点灰的稿酬并不低,如果提前签约他的新书,那该给什么价?还没有看见新书影子的情况下,贸然拿高价签下来,万一他的新书质量不行,市场不买账怎么办?

  反对的人,拿中原一点灰的年龄说事。

  说中原一点灰才19岁,这个年龄的年轻人,并不沉稳,说不定下本书就又写什么冷门题材。

  比如《我欲成仙》就是很冷门的题材。

  只是这本书成功了。

  但这并不代表他下次再写冷门题材,依然能成功。

  更大可能是市场不买账。

  冷门题材之所以是冷门题材,就是因为它很难成功。

  会议室里,吵成一团。

  社长蓝天护一直皱眉听着,没有表态,也没有打断大家的争吵。

  因为双方说的都有道理。

  提前签下中原一点灰的新书,虽然能杜绝被同行截胡的可能,但信昌却要承担不小的风险。

  万一中原一点灰的新书,市场不买账,损失可不小。

  而且,中原一点灰也未必愿意提前把下本书的合约签给他们。

  除非他们能开出中原一点灰拒绝不了的高价。

  但他们给出的价格越高,自己要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

  除非……中原一点灰手上已经有新书稿件,且愿意把稿子发来给他们审核。

  这样的话,他们能根据稿件质量,来判断这本书的市场前景,他们需要承担的风险也就小了很多。

  只是,《我欲成仙》还没完结,中原一点灰最近几个月的出稿速度一点都不慢,他还有空写新书吗?手上能有新书的存稿?

  最保险的做法,自然是不提前签约中原一点灰的新书。

  但冒险者、说频等同行即将派人去大陆,准备直接接触中原一点灰,年仅19岁的中原一点灰,能抵挡那些同行开出的高价诱惑吗?他为什么要抵挡这种诱惑?

  一场会议吵到结束,也没吵出个明确结果。

  会议结束后。

  蓝天护回到自己办公室,沉思片刻,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大陆那边办事处的电话。

  电话接通。

首节 上一节 89/2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