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的各种理论,很多都在冲击读者的固有观念。
比如“穷文富武”这种说法。
以前,很多人都以为古代富人的出路是读书,穷人读不起书,想要出人头地,就要练武,然后从军,杀敌立功,从而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
以前很多影视作品、小说,也是这么向大众灌输的。
在以前那些文艺作品中,古代军人好像都是穷人,权贵富豪家的子弟,普遍走科举这条路。
但这本《国术演义》中,唐紫尘却告诉主角——自古以来,练武的开销都远远大于读书,读书只需要买几本书,买点笔墨纸张就能读了。
但从小练武的话,别的不说,只是练武后,饭量逐渐增长,一般穷人家庭,就没那么多粮食给练武的孩子吃。
更别说为练武的孩子吃肉、吃补药,进补身体了。
还有练武后,买兵器、买马、养马等等开销,哪一样不比读书贵多了?
所以,自古以来,穷人走武夫这条路,都是假象,真正的武夫,从小家境都不会太差。
之所以很多人都以为古代穷人出人头地的机会,在武,只不过是因为古代穷人从军的很多,他们去军中,主要是为了吃饱饭,在军中倒是有机会练点粗浅武艺,但因为他们在练武的时候,进补严重不足,所以,他们即便练武,成就也很有限,并且,在练武的过程中,因为进补严重不足,身体亏空严重,所以,不仅将来难以突破更高的境界,年纪稍长,身体亏空导致的各种毛病就会不断爆发出来。
看完中原一点灰投稿的新书稿件,收稿编辑坐在座位上,怔怔出神,久久回不过神来。
一会儿心想:大陆真有这样的国术吗?湾湾这边有没有?他们躲什么?为什么我从小到大,一个会国术的都没有?说不定我有不错的国术天赋呢!都没人来给我检测一下国术天赋……
一会儿又想:中原一点灰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新书?是不是他就会国术?
一会儿又想:练养结合这套理论,应该也能适用男女之间那种事吧?很多男人早早就腰不行了,是不是就是因为他们练得太狠了,但食补和药补却没有跟上?所以导致他们身体早早就亏空了?如果食补和药补能跟上,他们会不会越练越厉害?做到一夜七次?甚至十七次?
这位收稿编辑在胡思乱想的时候,他转发给初审编辑的《国术演义》,已经被初审编辑转发给二审编辑,二审编辑看见后,也第一时间就转发给终审编辑。
他们很有自知之明,知道中原一点灰的新书,自己是没资格给审核意见的,只有终审编辑的意见,才能决定这本书签约时,能拿到怎样的稿酬待遇。
甚至就连终审编辑的意见,也不怎么重要。
因为这是中原一点灰的新书,他们出版社是不可能不同意出版的。
稿酬高低,终审编辑也只能给点参考意见。
真正能决定这本书待遇的是老板蓝天护。
终审编辑心里也清楚这一点。
但他还是认真审核这本《国术演义》。
原因有二。
一是想看看中原一点灰这次的新书质量如何,心里很好奇中原一点灰新书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是……职责所在。
不管老板最终是否会采纳他的终审意见,他都觉得自己应该给出自己的专业意见。
对了,他名叫陈茂林。
是信昌出版社的一个资深编辑,从业三十多年了。
审核过的新书,不计其数。
自问经验非常丰富。
《国术演义》这本新书,看书名的时候,他觉得曹胜这次想蹭《洪荒演义》的人气,书名取得如此相似,有取巧之嫌。
看简介的时候,他皱了皱眉。
这本新书竟然是以现代社会为故事背景?写传统功夫的?
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传统功夫,还有什么意义吗?功夫再好,一枪撂倒,数十年的勤学苦练,敌不过一颗价值几毛钱的子弹,读者们会喜欢看这样的故事吗?
他想起了曹胜之前编剧的《一个人的武林》。
想起这部电影中,被一枪撂倒的武痴封于修。
这部电影也在湾湾上映过,他陈茂林也看过。
看见电影中,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封于修,突然被一枪击毙,他当时坐在电影院里,顿感一阵悲哀,为封于修感到悲哀,也为传统武术感到悲哀。
在现代社会,纵然将武术练到天下无敌的程度又如何?
终究只是血肉之躯。
一个三岁小孩扣动扳机,都可能将苦练数十年的武林高手,一枪干掉。
付出和收获,显得毫无价值。
而这本《国术演义》也是曹胜的作品。
终审编辑陈茂林下意识认为这应该是和《一个人的武林》同样风格的一本小说。
他甚至怀疑书中的男主角,最终也会和封于修一个下场,被一枪干掉。
看
怀疑曹胜给主角取这个名字有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王超这个主角,在武术上,会超越很多人。
而另一层意思就是——这个主角命中注定,会被子弹超度。
所以,他在看后面剧情的时候,即便一次次被书中的国术理论、太极拳的练法、打法、拳架、步法等等惊讶到,但他始终是带着看悲剧的心情在看这些内容。
他总觉得这本书的男主角不管人生过程有多精彩,最终都难逃死在枪下的命运。
倒是这本书看似平淡,却非常惊艳的剧情,有点颠覆他一开始对这本书的判断。
中原一点灰这次竟然在新书中,弄出了这么一套全新的武术理论?
这套理论看上去,竟然无懈可击?足以以假乱真?
看完稿件,陈茂林沉思片刻,新建一个空白文档,写下自己的终审意见。
——“于冷门题材中,写出了令人惊艳的剧情,对传统武术理论的颠覆性极强,人物塑造可圈可点、笔墨细腻,目前出场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剧情推进,不疾不徐,但节奏很好,剧情层层推进,引人入胜,可读性极好,综合评估,五颗星,强烈推荐出版,稿酬从优。”
第376章 曹胜的职业病又发作了
终审编辑陈茂林不知道的是——他在审核曹胜这本新书《国术演义》之前,老板蓝天护早就拍板签下这本书,并且,已经签好了,版税分成还给曹胜提了两个点。
所以,他这番终审意见其实没有任何价值,老板都没兴趣看一眼。
……
次日中午。
香江,在王祖娴的安排下,这天中午曹胜在香江半岛酒店宴请麦垗辉和庄汶强,感谢他俩帮忙完成《无间道》剧本初稿。
曹胜之前就说过这个月来香江,会宴请他们,今天算是兑现这个承诺。
同时也是曹胜自己想来这家酒店见见世面。
重生前,他在很多港娱小说中,看到男主角来这家酒店消费,说半岛酒店在香江多有名、逼格有多高。
那时候,他就记住了这个酒店名字。
这次来香江,想到要请麦垗辉、庄汶强吃饭,就想来这家酒店试试。
也算是积累写作素材吧!
作为一个职业写手,他的阅历、眼界,在他写某些小说的时候,会很有用。
特别是写都市背景的小说时,他的阅历和眼界,就决定了他书中的奢华场面能写到什么程度。
反面的例子也有。
比如:一些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作者,跟风去乡村小说的话,就很难写得接地气。
而这,也是很多传统作家,喜欢体验生活、采风的原因所在。
当然,他身为网文写手,体验生活和采风,其实并不是必备的,因为网文的题材有很多。
如果一直写玄幻、仙侠等等幻想类的作品,那现实中的一些体验,就没那么必要。
只是,他偶尔也想都市背景下的小说,比如这次的新书《国术演义》,故事背景就是现代都市。
因此,这两年他一直在有意识地增加自己的阅历。
“这里是尖沙咀,半岛酒店前面就是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景色非常美,你看这里……”
去往半岛酒店的车上,穿着牛仔服的王祖娴坐在曹胜身边,指着外面的繁华街道,低声给曹胜介绍:“这里都是购物、商业和娱乐的地方,来香江的游客,基本上都会来这里逛逛。”
车窗外的街道确实高楼林立,很繁华。
但曹胜听到“尖沙咀”这个名字,想到的却是“尖沙咀段坤”。
以及《古惑仔》电影中,经常提到的尖沙咀。
想到这些的他,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觉得这大概就是自己的职业病了。
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很容易联想到影视作品,或者某本小说中的内容。
与此同时,麦垗辉和庄汶强已经早早来到半岛酒店大门口等候。
两人一边等曹胜到来,一边低声交流。
庄汶强:“哎!听说华仔和梁潮伟已经同意主演《无间道》了,是吗?”
麦垗辉嗯了声。
低声说:“你是不知道这个剧本在圈内传开后,有多少影帝、影后想抢着演,阿发、秋官、青云、黎眀、蔓玉、清霞……一堆人都在想办法,想出演一个主要角色,要不是两个主角是曹生指定由华仔和梁潮伟来演,他俩可能都抢不上。”
庄汶强听得满脸笑容,也有些感慨,“倒也正常!这几年咱们香江电影大不如以前了,大制作、好项目越来越少,知名的导演、演员,不是去了好莱坞,就是去了内地捞钱,现在难得有一个这样的好项目,还是曹生的剧本,不抢破头才怪了,对了,我听说程龙也想出演一个男主角?有这回事吗?”
麦垗辉嘴角上扬,低声道:“这又不是动作片,程龙想演男主角,优势很小的,毕竟,他并不以演技见长,观众看他的戏,最期待的也是他跳楼、在家具城打架这些镜头,对吧?如果他突然全片都演文戏了,那不管他演得多出彩,都会让很多影迷失望的。”
庄汶强也笑。
“是这个理,可惜了!他那么强的票房号召力,如果真有他来演一个男主角,那就算影片的口碑会有点损失,但票房应该多出好几千万,说不定还有机会拿去米国上映,你说是不是?”
麦垗辉点头,“对!但这次是全明星阵容,少他一个,对票房的影响不会很大。”
……
两人聊着聊着,就看见一辆保姆车停到酒店门口。
车门打开,先是下来两个西装革履、保镖样的青年,随即他们打开车门,麦垗辉瞥见车内的曹胜,一惊,连忙拉了庄汶强一下,快步迎了过来。
让他们意外的是车上竟然还有王祖娴?
这让他们联想到以前香江媒体曾经报道过的一个绯闻——曹胜和王祖娴的绯闻。
他们还记得绯闻出来后,曹胜和王祖娴都否认了,但今天他俩却坐同一辆车过来,这、这?
他俩都不避嫌了吗?
“曹生!欢迎来香江!阿娴,好久不见!”
“曹生!幸会!阿娴,您好您好!”
脑中闪过曹胜、王祖娴绯闻的麦垗辉和庄汶强,脸上的诧异一闪而过,来到车门前的他俩都很客气,言语中显露出尊敬。
谁也没问曹胜怎么和王祖娴一起来了?
“麦先生!庄先生,幸会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