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节目快要结束的时候,曹胜神色诚恳地提醒电视机前的书迷们——入行需谨慎,如果有更好的选择,不建议大家效仿他写网文。
电视机前的三少神情有点动摇。
当曹胜说写小说可能会丧失择偶权的时候,三少脸上动摇的神色更明显了。
与此同时。
全国各地的书迷们反应却是各异。
有人和三少一样脸色微变,眉头紧皱。
有人轻笑自语:“择偶权?我有吗?我本来就没有的东西,怎么丧失?”
还有人撇嘴,“他是怕我们也写小说,会抢了他的读者吧?枉我以前还挺喜欢他的小说,没想到人这么坏,自己一年赚两三百万,劝我们别入行?嗤……”
一些没看过曹胜作品的观众,也是反应各异。
有的家长皱眉,微微颔首,认同曹胜的说法,告诫自己孩子,轻易不要写什么小说。
有的家长转脸看了看自家孩子,开口说:“丫头!听见了吗?以后找对象,千万不能找写小说的,特别是那些写小说没赚到多少钱的!三天饿九顿呀!你能饿几顿?”
不料,那丫头看着电视上的曹胜,眼睛一眨不眨地说:“如果是他的话,我愿意挣钱养他!真不行的话,不是还有你和我妈吗?”
家长:“???”
有的年轻人看着电视上的曹胜,嘴里喃喃自语:“今年还没过完,就挣了两百五十万了?这样的二百五我也想做啊!”
……
魔都。
复旦大学某小卖部的柜台前,不知不觉中,已经聚集了十几个学生,都在仰脸看着电视上的曹胜。
一边看,他们一边窃窃私语。
有人说:“一个大专生,写小说竟然能挣这么多,简直离谱!”
有人说:“这家伙长成这样,说会丧失择偶权,太假了吧?”
还有人说:“他在节目上,跟书迷们说这些话,可能是好心,但我觉得他的书迷听不进去。”
人群外围,钱真玉怔怔地看着电视上外表俊朗、眼神温和的曹胜,想到自己给他发的邮件,过去几天了,他都还没有回复,她心里就有点不是滋味。
特别是刚刚听他在节目上说他今年已经挣了差不多两百五十万,她不禁怀疑:是不是他发财了,就看不上我了?
……
曹胜老家村里。
本来平静的村子,随着突然冲出家门的一个妇人惊呼,而迅速热闹起来。
因为那妇人突然冲出家门后,对不远处聚在一起闲聊的七八个村民惊呼:“不得了了!出大事了!真的出大事了!小胜!!就是我们村那个小胜呀!他刚才在电视上,说他今年挣了两百五十多万了!这还不包括他去年挣的呢!我说他还在上大学,他家里怎么还有钱盖楼房呢!原来这昂尼上大学的时候,挣了这么多钱呢!!”
昂尼,是当地对男孩的称呼。
如果是几岁大的小男孩,就是“小昂尼”。
正在闲聊的几个村民都被惊到了,一阵寂静之后,纷纷涌过来询问详情。
片刻后,他们呼朋唤友地往曹胜家赶去,一路上,听到消息的村民越聚越多,等他们来到曹胜家门口的时候,包括老人、孩子、妇女,已经浩浩荡荡,至少有六七十人了。
整个村差不多都惊动了。
有嗓门大的,隔着院门大喊恭喜。
更多人聚在附近,三三两两地交换着情报。
这人说:“我早就听说那昂尼写小说赚了不少钱,没想到竟然赚了这么多啊!”
那人说:“这是祖坟冒青烟了吧?对了,他家祖坟葬在哪块啊?风水这么好呢?”
另一个人说:“真是奇了怪了!这两口子竟然能生出这么个昂尼,这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了吧?”
第182章 新书数量暴增
当晚。
徽州,曹胜在《神墓》书评区看大家评价自己这次在《实话实说》栏目上的表现。
有点遗憾地发现讨论他在节目最后说的那番话的帖子很少,他看见的书评区帖子是这样的:
“每次看见阿灰的样子,我都觉得老天爷太不公平了!简直是老天爷的亲儿子啊!小说写得这么好也就算了,还长这么帅!跟他一比,我都怀疑我上辈子是不是杀了阎王家的人?要不然我怎么就长成这样呢?”
“作者口才不错啊!上节目竟然一点都看不出紧张,还能这么幽默风趣,看把现场观众逗得!”
“作者君年轻时候很好玩啊!竟然幻想自己是曹操的儿子,还想一剑捅了曹丕,自己登基,哈哈……”
“阿灰这是上档次了啊!央视的节目都能上了,不知道的肯定会以为他是哪个明星。”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我写小说也大半年了,一毛钱都没挣到,还贴进去不少网费,他写小说第一年竟然就挣了三五十万,操!”
……
寥寥几个讨论他在节目最后说的那番话的帖子,画风也有点奇怪。
如:“阿灰!你以为我不学你写小说,就有择偶权吗?你是不是太看得起我了?”
“你一年挣那么多,却劝我们别轻易写小说,很没说服力啊!本来不想写小说的我,听你说今年已经挣了这么多钱,我都有点想写了。”
“中原一点灰!谢谢你在节目上的忠告,但我这个人就是犟,别人越是劝我不要干的事,我越要干!所以,我决定了!今晚就动手,你写《神墓》,我就写《仙墓》!”
……
电脑前,曹胜看得相当无语。
他原是一番好意,希望能劝自己的书迷们不要轻易尝试写网文,没想到好像起了反效果?
他觉得应该是自己在节目上自曝的收入太惊人了。
但他就算不自曝,只要经常看新闻的,大概都能猜到他今年大致的收入。
别的不说,影视改编权卖了一百万、剧本卖了五十万,这些都有不少媒体报道过的。
就在这时,他放在电脑旁边的手机忽然响了。
拿来一看,是家里的座机电话号。
家里新房盖好后,在他的提议下,他父母已经安装了座机电话。
“喂?”
电话接通,曹胜刚开口,就听见电话里传来母亲的声音,“阿胜!阿胜!村里人说的是真的吗?你、你今年真挣了两百多万了?”
曹胜:“……”
今天节目刚播出,这消息就传到老家去了?
老家那边消息什么时候这么灵通了?
看来是央视的节目覆盖范围太广了。
沉默几秒后,他嗯了声。
既然全国那么多观众都知道了,他跟爸妈也就没什么好隐瞒的了。
让爸妈知道他现在的赚钱能力,也能让他们安心在家好好养老,别老是想着出去卖苦力,挣那点辛苦钱。
“你真挣了这么多,也不能在电视上说出来啊!你昏了头了?”
电话里的声音,突然变成父亲的。
显然刚刚父亲也在一旁听电话。
曹胜轻笑一声,“爸!我心里有数,我是写小说的,也算是公众人物,这个时候说一下我的收入,能增加我的名气,也能增加我小说的销量,对赚钱有好处!”
老话说:知子莫若父。
其实,做儿子的又何尝不了解自己的父母?
他很清楚自己该怎么说,才能说服父母。
果然,电话里,父亲的语气弱了下来,“这样啊!你说的这个我也不懂,既然对你赚钱有好处,那反正你已经说出去了,那就算了吧!不过,阿胜!你这样一说,以后来咱们家借钱的人,肯定更多了,我们家就算有金山银山,也不够那么多人借啊,你说这怎么办呢?”
电话里传来母亲的附和声。
曹胜面露笑容。
他能理解父母的为难,但他却觉得无所谓。
他早就过了脸皮薄、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阶段。
“爸、妈!你们就说我没给你们钱,只是给你们盖了房子,跟他们说,我的钱都是我自己在保管,都推到我身上就行了。”
“那他们要是问我们要你的手机号,打电话给你,跟你借钱怎么办?”
“跟他们说,我还没手机。”
……
与此同时。
黄清雅也坐在电脑前,曹胜今天在《实话实说》节目上的表现,说的那些话,她刚刚都看了。
在她自己卧室的电视上看的。
此时她坐在电脑前,看着文档里自己的小说,她想开工码字,却发现自己心思难以集中。
脑子里想的全是曹胜在电视上的样子。
那么年轻、那么帅、还那么风趣。
还有,今年还没过完,他就挣了二百五十万了,比她大哥公司一年的总利润恐怕都高。
她大哥的生意虽然做得不算小,但利润却不好说,有时候能赚一些,有时候还会亏钱。
但曹胜一个人在上学的同时,兼职写点小说,竟然就能挣这么多,真的惊到了她。
她和曹胜在一起,其实心里一直因为彼此的年龄差距,而担心。
而今天,她忽然意识到他们之间的差距,已经不仅仅是年龄,还有收入、名气和社会地位等等各方面。
他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年轻作家。
他有无数书迷。
他已经能上央视的电视节目。
喜欢他的美女,不知有多少。
她想起之前在他电脑桌的抽屉里看到的那些情书。
她笑问过他看过没有?他说没看过。
那些情书好像确实没有打开过的痕迹。
但……
那些情书至少能证明他有多受女生欢迎。
……
老张,是榕树下负责入库审核的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