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从马仔小摊位到全球供应商 第147节

  老东就心脏扑通扑通剧烈跳动起来,产业,而且是洗白的最好产业。

  一旦像是王耀堂说的那样掌握一个行业的声音,那带来的声望和社会地位……只是想想老东就便有些头晕目眩起来,脸色肉眼可见地涨红起来。

第179章 小财神

  老东就没问王耀堂为什么不自己做,混了这么多年,能带着东联社从低谷重新崛起,他脑子很灵活。

  首先:港岛当下没有连锁的音像制品店,都是一个个小商贩自己经营的,人家经营好好的,你忽然要收购,要么给出超预期的价格,要么就要好好‘谈’了。

  这个过程中少不了流血事件,对名声会是个不小的打击。

  其次:和胜义之外的合作对象,能提高王耀堂在和胜义内部声音。

  另外:对江湖同道释放一个善意的信号,江湖不都是打打杀杀,财神耀也能与其他社团展开合作。

  最后:王耀堂隐于幕后,但一样能对唱片行业产生巨大影响,考虑到他要搞港岛最大娱乐场所的想法,这是要与张耀荣争夺在明星中的影响力啊。

  拿起酒杯咕咚咚灌了一大杯糯米酒,冰凉的酒液不但没有让他心情平复下来,反而更火热了。

  “港岛一年唱片销售能有多少?利润能有多少?”

  “这个没有确切的数字,根据国际唱片业协会香港分会的统计,唱片加磁带1980年大约销售了600多万张,市场在1.5亿左右,加上各种明星周边,总体市场不低于2个亿,如果加上录像带的话,一年规模肯定能超过3个亿,毕竟录像带要贵的多。”

  “利润嘛,一般来说,发行环节能占据30%的市场,去掉各种运营成本,一年盈利能超过10%。”

  老东就端起酒咕咚又是一大口,好一个财神耀,张嘴闭嘴就是上亿,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

  明显,财神耀需要的是发行渠道,重点在‘情趣产品’上,对发行渠道产生的利益并不怎么看重。

  “干了!”老东就狠狠一挥拳,“公司股份怎么分?”

  “你我共同出资成立一家公司,七三开。”王耀堂笑着说道。

  “我七?”老东就小心问道。

  王耀堂面无表情上下打量老东就。

  “阿耀,脏活累我都我做,到时候不知道多少人骂我,你也说了有协会的嘛,你当人家吃素的啊,搞不好把我送上法庭啊,拿3成,你也太过分了吧!”老东就黑着脸,“我要6成。”

  “是国际唱片业协会香港分会,不是香港唱片协会。”王耀堂笑着说道:“名头大,管不了那么宽的,再说,莫叔能保证稳定经营吗?社团打打杀杀就没问题,但做生意……”

  王耀堂笑着摇摇头,都是做牛马,肯定给正规公司做不给社团做啊。

  “股份占的多有什么用,能赚钱才最重要啊。”

  “那也不能3成啊,打发叫花子啊。”老东就摇头,“5成,一人一半。”

  “在商言商,咱们就不说私人关系了,5成这话能说出来,就说明莫叔你实在没什么经商天赋。”王耀堂淡笑着摇头。

  老东就刚刚是兴奋到脸色涨红,现在就是羞恼了。

  “任何公司只需要一个声音,你也说,我也说,哪怕我们保持理智,下面的人也没办法保持,一旦开始争夺华话语权,那就是你赞成的我反对,公司就完蛋了。”王耀堂沉声说道:“我其实完全可以找其他社团合作,只是一点骂名而已,社团难道还有什么好名声吗,2000万够不够,股份我都不用出。”

  老东就冷哼一声没说话。

  “我这一朵花到底是东联社给戴上的,所以我才找莫叔你,也因为莫叔头脑清醒,能把东联社带出低谷,所以我愿意拿出股份来。”

  王耀堂继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再说,莫叔不会以为就只有发行市场一点利润可以赚吧?”

  “你什么意思?”老东就眉头一皱,“阿耀,还有其他赚钱的地方?”

  王耀堂见状笑了,也不说话,伸手抓了几粒开心果丢到嘴里,端起酒又喝了口。

  “好!”老东就抬手搓了搓脸,给王耀堂重新倒满,“莫叔承认,刚刚说话的声音大了那么一点。”

  王耀堂哈哈大笑,“莫叔,我最佩服你的一点就是能屈能伸。”

  “歌星红不红,不是去海城大酒楼唱几首歌就行的,还是要看唱片能卖出去多少。”王耀堂敲了敲桌面,“港岛虽然只有500万人口,市场也许并不是很大,但港岛却是风向标,唱片卖的多少能很大程度影响他们在整个华语圈销售成绩。”

  “有行业能的影响力,莫叔完全可以用这个为跳板,介入到演唱会市场。”

  “莫叔知道举办一个演唱会最大的难点在哪里吗?”王耀堂笑着问道。

  “名声?当地政府?”老东就沉声问道。

  “没有名声算什么歌星,有税收,政府也不是问题,最多在歌曲上有选择。”王耀堂笑着指了指老东就,“最大的难点在当地的黑恶势力上,票务、场地、设备、现场治安等等,以老东就为首的黑恶势力会设置大量障碍。”

  “你个衰仔。”老东就笑骂了句,但也明白过来,作为东联社龙头,在掌握一定唱片业话语权后,他在演唱会业务上天然具有优势。

  “而且不单单是演唱会,还有商业演出,比如某华裔泰国富豪给儿子女儿举行生日会,结婚典礼一类的,邀请歌星过去助阵,去的时候倒是没什么问题,可想安全离开就有点难了,这些业务你都可以做。”王耀堂继续提点道。

  “好好好,不愧是小财神。”老东就乐的嘴都合不拢,一口答应下来。

  兴奋劲慢慢过去,又喝了没一会儿,老东就起身要上厕所,刚站起来感觉天旋地转,摇摇晃晃一下栽倒在沙发上,捂着脑袋,只感觉天地倒转,王耀堂变成好几个在空中飘来飘去。

  王耀堂笑着摇摇头,让你刚刚那么激动连喝几杯。

  ……

  四辆车在长沙湾道上行驶,阿杰忽然喊了声,“慢点。”

  “怎么了?”王耀堂扭头看过去。

  阿杰指了指侧面,“九江街。”

  王耀堂哈哈笑了起来,“怎么,想下车去转转,让条冧的人看看七杀星君的威风啊。”

  别人说他七杀星君还罢了,王耀堂说出来,阿杰有些不好意思地轻咳一声,抬手挠了挠头,“没有,就是,嗯,感慨。”

  “哈哈,我家星君长大了。”王耀堂一脸玩味地说道。

  “噗。”开车的傻泽一个没忍住笑了出来。

  “笑,笑,笑!”阿杰脸整个都红了,啪啪就给了傻泽两巴掌。

  “连七杀星君你都敢笑,晚上就杀了你啊。”副驾驶,四眼仔说完,自己先大笑起来。

  “要杀也是先捅死你!”阿杰伸手过去拍了下。

  “哇,死基佬,你好变态啊。”四眼仔故作夸张。

  说说笑笑,一行人到了昌荣工业大厦下车。

  深水埗从60年代开始就成为港岛主要的工业区,不同于内地的工厂占据一块地建设厂房,港岛很多工厂其实是建设在这种工业大厦中。

  香港的工业用地不但贵,而且少,港英政府更愿意把土地性质变成商业和住宅,卖的钱多嘛。

  像是大埔工业村这种厂房政府只租不卖,租金高昂,所以很多人干脆选择在大厦内租赁场地。

  以昌荣工业大厦为例,这里汇集了服装、玩具、电子零件众多小型工厂和手工作坊,有订单就做,没订单就搬了设备解散,不进行任何技术研发,极其节省成本。

  王耀堂选择这里倒不是为了随时跑路,主要是灌制工厂需要用的场地并不很多,作为原材料的磁带体积小运输方便,而且深水埗这里交通和招工方便,附近工业学校有好几所。

  如果是在新界做工厂,首先就要与当地的五大家族打交道,他也怕条冧、水房的人找机会报复他……

  到了大厦12层,物业管理公司的已经在这里等着了,一上来就点头哈腰的,态度十分恭敬。

  1200多尺,价格每月,2万多港币。

  “10平米做个小办公室,10平米做个更衣室,40平米做个仓库,剩下70平米足够放5台机器了。”王耀堂看了一圈,场地四四方方,很方便规划,当场就拍板签了下来。

  “大佬,需要招工吗?我们也可以代劳。”物业管理人员笑着说道。

  “你们还有这个业务?”王耀堂眼前一亮。

  “大厦里上百家工厂都要用工的嘛,很多人没工开的时候就会在我们这里登记一下,有工厂要开工就可以通知他们。”

  “行,中学以上学历,在电子类工厂做过的熟练工,男女不限,35岁以内,招20人。”王耀堂笑着说道:“你们招的工,如果有人手脚不干净或者吃里扒外……”

  “不用大佬您动手,我们直接把人丢海里喂鲨鱼!”物业一脸狠色地说道。

  “呦,这么狠?哪个社团的啊?”阿杰一下来了兴趣。

  “全忠义,叫我阿贵就行。”报了社团的名字,物业年轻人腰杆都站直几分。

  “你听过吗?”阿杰扭头看向傻泽。

  “没有。”傻泽摇头看向对方,“这种夕阳社团就别报名了,没听过多尴尬啊。”

  阿贵脸色一下难看起来。

  傻泽指了指阿杰,“七杀星君有没有听过啊。”

  阿贵明显楞了下,一脸惊诧地看向阿杰。

  “你们招的人如果出了问题,我把你做成饲料啊。”阿杰拍了拍阿贵肩膀。

  阿贵整个人僵硬在原地……

第180章 北上难

  回去的路上,阿杰忽然问道:“耀哥,你不是说在北边建厂成本低吗?怎么不去那边做?”

  说起这个,王耀堂重重叹了口气,“四眼仔,你说。”

  “嗯?还有隐情?”阿杰一下来了兴趣。

  “北边官方给的条件确实很好,也很配合,但真的运营起来才发现,麻烦不小啊,怪不得一水之隔,工人成本低了几十倍却过去开厂的人很少。”四眼仔也跟着叹气,“工会你知道吗?”

  “知道啊,什么银行公会、律师公会、会计师公会。”

  “你说的是‘公会’,公共的公,我说是‘工会’,工人的工。”四眼仔摇摇头,“这么说吧,在北边的工厂都必须有工会,他们代表所有工人,是个专门为工人出头的团体。”

  “社团?”阿杰问道。

  “呃……港岛最初的社团吧。”王耀堂给了个回答。

  “在新界的时候,制衣厂产品合格率在98%左右,搬到蛇口,变成了88%。”四眼仔又叹了口气。

  “差这么多?那边的工人不好好工作?”阿杰皱眉。

  “也不算是……”四眼仔解释道:“工人每天生产的量并不少,就是质量上总是出问题,走线歪,尺寸公差大,裁剪不整齐等等细节上的毛病就很多。”

  “扣工资啊。”

  “扣工资工人就会找工会申诉。”四眼仔摊手,“按照他们的说法,公差大小一厘米多点,走线歪一点,又不影响穿着,凭什么扣工钱?说我们是资本家,故意克扣工人,应该被打倒,关键是工会的人也认为没问题,不应该扣工资。”

  “啊?”阿杰一脸不可置信,“不是,明明是工人问题,浪费了那么多东西,还说我们克扣!”

  “北边的工人很厉害的,你以为像是香港的工人那么弱势,老板说怎样就怎样呢?人家是工人当家做主啊。”四眼仔摇摇头,“工人指着咱们派过去的人骂啊,工厂经理,质检经理好几次差点被人打了。”

  “这这这……不是,凭什么啊!”阿杰不理解,且大受震撼。

  “我给你举个栗子。”王耀堂笑着说道:“上海的汽车厂,生产的一个车门有轻微变形,安装上之后关不严,有个大约一厘米的缝隙,这时候怎么办?”

  “重做啊。”阿杰理所当然地说道。

  “重做?”王耀堂撇了撇嘴,“享乐主义,资本主义,国家还有很多人吃不饱呢,就因为差一点点就要重做,这是浪费国家资源,谁敢做这种决定,工人就会直接写信举报啊,要被调查的,这种情况,只要还能用,那就安装上去卖掉。”

  “不是……什么叫享乐主义?”阿杰一脸不可思议,“这还能卖掉?”

  “问题是,真的能,购买的人也不觉得有问题。”王耀堂摊摊手。

  “哈。”阿杰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北边的公司都是国家的,都是集体的,不是个人的,思想上跟我们完全是相反的,薪水一百块,一个月干下来还要倒欠公司钱,严抓质量问题现在根本不现实。”王耀堂叹口了气,“再等等吧,当下只能是一些对质量要求比较低的产业适合转移过去。”

  “果然,做生意都很难。”阿杰感慨了句。

  “废话,简单谁都能赚到钱了。”四眼仔嘿嘿笑道。

首节 上一节 147/2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