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瑛姑此时到没到黑龙潭还在两说,慈恩和尚想要最终从杀业中解脱,估计还要十几二十年的时间。
“一灯大师,天竺神僧,慈恩大师,还请三位多多保重。”
赵志敬为三人准备了御寒的衣物,还有路上吃的干粮清水,将所有能想到的细节全部备齐后,恭恭敬敬的将三人一路送到了山脚下。
“阿弥陀佛,赵道长请回吧。”
一灯大师三人双手合十,与赵志敬师徒众人施礼作别。
等回到坐忘观后,赵志敬想着这阵子忙碌的事情太多,原本计划把每个徒弟的专属武功再做完善的事情,一直搁置到现在。
杨过对独孤九剑“破字诀”的领悟,就是以使用各种兵刃的师兄们作为参考,所以赵志敬也发现了原本武功中的不足和破绽。
因此眼瞅着年关将至,赵志敬却很难有休息的时间。
“怎么也得在过年前,尽可能把所有人的武功完善一遍才行。”
“能让贫道偷闲的日子,可是越来越少啦。”
第160章 新春到
“我恭喜你发财,我恭喜你精彩!”
“最好的请过来,不好的请走开,礼多人不怪!”
赵志敬哼着小曲,将压岁钱一一封入红包之中,辛劳了二十多天,总算是把所有徒弟的武功全部完善。
等过完新年,就可以正式传授下去了。
这些武功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出改进,肯定会比初学乍练时更为容易上手和领悟。
而且等徒弟们学会后,杨过就又有了新的招式可以去破解,对创出独孤九剑也是很大的助益。
然后再改进,再破解,循环往复,就像永动机一样。
“这些压岁钱发下去后,应不应该马上再收回来?”
赵志敬想起自己小时候,每到过年收了压岁钱以后,就会被父母用各种借口收走。
“乖,你还小,压岁钱妈妈先帮你存着。”
现在轮到自己又当爹又当妈,是不是同样该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回忆,好让他们提前感受一下人世间的险恶?
“师父,蛮儿想姐姐了。”
一众弟子们正在热火朝天的布置道观,毕竟这是来到华山玉女峰后,坐忘观建成的第一个新年。
杨过分到去玉女峰顶为玉女祠洒扫的活计,所以关蛮儿就跟在了赵志敬身边。
“蛮儿乖,等明年开春以后,姐姐就会来看你啦。”
天寒地冻,道路难行,宋蒙之间的局势也一天比一天紧张,以走镖作为生计的关长虹父女,估计也是忙得实在分不开身。
赵志敬曾想过,等再见面时,是不是应该劝劝关长虹,他在江湖中打拼多年,凭着长虹镖局的招牌积攒下的家业应该不在少数。
何不急流勇退,学潼关大豪陈保那样,做个闲散富家翁,以免再卷入什么江湖纷争中去。
“来,蛮儿,师父给你表演个戏法看。”
一年多的时间过去,此时的关蛮儿已经有了显著成长,作为入门最晚,也是年纪最小的小师弟,单论内功稳压所有师兄一头。
现在虽然仍旧没有完全开窍,但吃饭穿衣这些日常中的事情已经可以自理,常用的简单字词也掌握了一些。
而且距离关胜男上一次来华山还在三月之前,关蛮儿虽然想念姐姐,但只是偶尔说说,并不会再像从前那样非要去外面守着看着。
不过每天还是会习惯性的跟在师父赵志敬,或者是小师兄杨过身边,如影随形。
所以这时赵志敬见到关蛮儿说想姐姐,便打算找个法子逗他开心,分散分散注意力。
“蛮儿,你去把屋中的火烛全部点亮,而师父坐在这不动,就可以再把火烛全部熄灭。”
关蛮儿听见师父吩咐,便去拿起火折子将火烛点燃,赵志敬果然动也不动,隔着数尺的距离,用一阳指发出罡气,瞬间便将火烛吹灭。
“蛮儿,你可以试着用师父教你的发劲方法把风挡住,再看看能不能成功。”
关蛮儿盯着蜡烛,想了一会后又去点火,这次赵志敬连发两指,仍是顺利把烛火灭掉。
师徒两个正玩得不亦乐乎,静室外忽然响起叩门声。
“师父,弟子们已经将一切布置妥当,就等您和蛮儿师弟来一起过年啦!”
赵志敬摆手示意关蛮儿停下,随后应了一声,“好,为师这就来。”
顺手给关蛮儿加件衣服,然后师徒二人一起出了静室,冬日的空气清新凛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此时玉女峰上冰天雪地,万籁俱寂,唯有坐忘观内外张灯结彩,红红火火,满是温暖团圆的人间烟火气。
按照全真教的传统,每年除夕的前三日,门下弟子都要比武大较,好由师长来考查众人一年中的进境。
只是要说武功,综合来看的话肯定还是杨过最为突出,而且赵志敬对每个徒弟都算是知根知底,所以便将这项门规稍加改动。
除了武功之外,还要徒弟们各展所长,琴棋书画也好,煎炒烹炸也罢,总之有什么压箱底的绝活,都拿出来给大家一起看看。
这样一来,每个人都是绞尽脑汁的各显神通,不甘落于人后,坐忘观里也迎来了建成以后最为热闹的几天。
鹿清笃把锅铲抡冒了烟,刘清行一天到晚的跟在师兄弟屁股后面上赶着给人算卦,曹清华将过年用的所有楹联桃符包下,一个个可比演武较量上心的多了。
而徐清昊更是把自己关在铁匠炉里三天,没日没夜的赶工,最后居然打造出一具可以让师兄弟们练功用的铁人来。
赵志敬看着这一人多高,有胳膊有腿的铁偶,心想人民群众的智慧果然是无穷的,自己只要将人体所有的穴位经脉标注在铁偶上,徒弟们练功时就可以不做保留的全力出手。
“师父,这是徒弟做出的爆竹,取名流星火炮,一定可以给大家个惊喜!”
等师徒众人一起吃完了年夜饭,在张清致的建议下来到了坪台处,地上摆放着四个硕大的木盒,盒外留着点火用的引线。
张清致让大家稍稍站远一些,然后与杨过和另外两个师兄弟站在木箱前,依次开始点火。
只见那引线燃尽后,木盒中的火炮冲天而起,在半空中爆炸开后,形成漫天流光溢彩,绚丽夺目。
最为稀奇的是,那纷纷扬扬的花雨,居然组成了一个“恭”字。
余下的三个爆竹跟着先后升空,同样各成一字,连在一起后便是“恭贺新禧”四个大字,而且颜色各不相同,高悬玉女峰群山之上,良久方散。
好家伙.
赵志敬暗叹一声,原著中杨过就这样为十六岁的郭襄放过烟花,难怪日后郭襄念念不忘,真是谁看了谁不迷糊?
“清致师兄好手艺!”
“我看这次新年,还是清致师兄的流星火炮第一!”
“那也未必,清致师弟的流行火炮虽然华美妙丽,但清昊师弟的铁偶同样打造的生动传神,我说该是不相上下才对。”
“信你才怪,你这个武痴,明明是高兴以后多了练功用的器械才如此说的。”
师兄弟们看了张清致的烟花,惊叹过后议论纷纷,虽是数九隆冬,可却没有一人觉得寒冷。
赵志敬站在弟子们的中间,双手拢于袖中,脸上笑容始终没有停下,只觉得美满和睦。
师徒们聚在一处共同守岁,等赵志敬将准备好的压岁钱一一发出后,十七名弟子按照入门早晚排成数列,抱拳顿首,叩谢师恩。
“弟子们祝师父新春纳福,喜乐安康!”
第161章 窈窕淑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本朝神宗在位年间,宰相王安石立志变法,在新政推行前夕所作的一首《元日》。
曹清华一边吟出诗句,一边用手中的判官笔在雪地上写字。
今天已经是正月初五,师父传授了一套新的笔法,比原本的那套武功更为高深精妙,所以需要仔细领悟。
这路功夫与江湖中各门各派的武功都大有不同,一招一式均是按照诗句中每个字的写法组成,对手若是没有一定的文才,很难能猜到判官笔的走向。
赵志敬传授武功时,曾让曹清华多多临摹汉隶中的经典《礼器碑》,体会其中轻重变化,可以运用到招式之中。
只见雪地上的四句诗,字体紧密,又不失开张舒展,风格质朴厚重,显然已经有了一定的造诣。
曹清华反反复复的写了一阵,总是觉得在撇捺转折间的连贯尚有缺陷,默默摇头,便想要换一种笔法试试。
谁知看着地上的盈盈白雪,心思忽然莫名其妙的一转,原本要写的《元日》诗句,也变成了诗经中的“窈窕淑女”。
那日见过跟在李莫愁身边的陆无双后,曹清华曾经陷入一种古怪情绪,幸亏有师父耐心劝导,才渐渐将心结解开。
后来发现陆无双离开了李莫愁,并且就在山脚下的小镇住下,曹清华暗暗替她高兴,不过已经没有更多的想法。
谁知月前陆无双再次来到玉女峰,曹清华看她仍是一身白衣,不知怎么的,心中再次泛起涟漪。
所以此时心神恍惚,不仅练字的诗句变了,就连下笔也跟着犹犹豫豫,没了那份挥洒自如的意境。
“曹师兄好,在练功吗?”
那边杨过嬉皮笑脸,脚步轻盈的走来。
赵志敬挨个徒弟传授武功的这几天,他十足像个跟屁虫一样,只要一有机会,马上就要找师兄套招。
其实上次这样做时,杨过也想着自己未免有些贪多嚼不烂,光是师父传授的那套空明拳,没个三五年或者更长时间都很难说能够圆融贯通。
只是他少年人心性,看到新奇武功总想着先学了再说,至于日后有没有时间继续钻研倒是其次,而且师父也没有开口阻拦过,所以杨过还是将师兄们的武功都学了。
等到师父让他自创武功后,杨过才豁然间茅塞顿开,知道了师父的一番苦心。
因此现在看到师父传授了师兄们新武功后,杨过可不再犹犹豫豫,反而有了一种奉旨行事的坦然和从容。
“啊,杨师弟!”
曹清华看见有人来,赶忙将雪地上写下的几个字抹平,并且干咳两声清清嗓子,用来掩饰心中尴尬。
“嘿嘿,师兄,师弟来请你指点武功啦!”
杨过不知道曹清华心中所想,来到近前鞠躬施礼,整套动作说词行云流水一般,显然之前就已经做过很多次了。
曹清华轻声笑笑,一众师兄弟中,都知道杨过天资最高,文武全才,是最有可能接过师父全部衣钵的弟子。
而且杨过是除了关蛮儿以外最小的师弟,很受师兄们喜爱,他本人又从不恃宠而骄,与每个师兄都非常亲近。
所以大家伙都愿意将自己的本事教给他,再者通过切磋探讨后,杨过有了什么领悟,都会毫不保留的说出,这点无论对谁都是助益,因而何乐不为。
“杨师弟太谦了,每次与师弟过招后,我受益也不在少数。”
曹清华喜好书画,平日里都是书生的斯文做派,如果换成是鹿清笃,十有八九就要大喝一声,“看我今天不把你这猴精猴精的小子打出原型来!”
师兄弟二人互相施了一礼,便开始在雪地上比武切磋,曹清华知道杨过虽是师弟,但武功可是在自己之上,因此将刚才那些纷扰思绪都暂时抛出脑海,全神以对。
曹清华使判官笔,杨过使长剑,两人你来我往,都是尽可能把每招每式施展的清楚完整,好让对方能够看个明白。
之前杨过参悟剑法时,已经将曹清华的铁笔功破解了十之七八,不过此时又有了新招,而且一边交手,一边还要猜测对方临摹的是什么字帖,使用的是什么笔法,所以暂时处于下风之中。
等到将这两样确认后,杨过就可以提前预料到下一招的走向,顿时形势逆转,曹清华便得再换一种笔法重新稳住局面。
半炷香的时间过后,两人算是打个平手,但杨过知道这是曹师兄有意迁就自己,否则真正动手,怎么会如此慢条斯理地等着对头来破招。
“师父传授的武功,单论招式而言,还要属曹师兄的铁笔功最为奇特。”
“而且兵刃也与寻常的刀剑大有不同,横划斜勾,处处都是指着人身大穴,真不知师父是如何想出来的。”
切磋就此停下,杨过心中对铁笔功赞叹连连,曹清华也是对杨过的剑法很是佩服,师兄弟二人又将各自受到的启发交换一番,都觉得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