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84节

  “那好。”李龙笑了,“明后天我再过来看看。”

  售货员微笑着对李龙说:

  “欢迎随时再来。”

  这售货员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梳着两条大辫子,圆脸,看着健康可爱。

  李龙又从她这里买了两盒二十节一号电池,和收音机盒子一起用绵线绳子捆起来,方便提拿。

  李龙走后,另外一个柜台的大姐开着玩笑:

  “哟,小刘,这人是谁啊你这么热心?”

  “王姐您说啥呢,这人我可不认识。”

  “不认识?我看你从来没对哪个小伙子这么客气,是不是你对象?”

  “王姐真别胡说,我真的不认识。”

  “真不认识?那下次他来了我可要打听打听——我看他骑自行车来了,家世肯定不一般!”

  小刘没说话,她不止一次看到李龙过来买东西,自行车、缝纫机、食品衣服鞋子之类的,这两天又拿了两台收音机。

  这样的人除了家里不错,还有可能就是倒买倒卖的,但小刘觉得李龙不像是后者。

  李龙骑自行车到了大院子,把收音机放进去,又检查了一番,确定没有人过来之后,锁门骑上车子去了早市。

  现在已经不早了,早市摊子也没剩下几个了,他转了一圈也没找到卖猪娃子的,便往回而去。

  到了乡中学的时候,李龙放慢了速度,透过树林他隐约能看到顾晓霞的宿舍,似乎门开着。

  心里在想着会不会看到对方的身影,就在这个时候,前面突然有人喊他:

  “李龙!”

  听着这清脆的声音,李龙笑了,前面学校门口那里,顾晓霞正亭亭玉立的站在那里。

  已经到了春天,换去了臃肿的棉衣,顾晓霞的身形像抽条的柳枝一样长开了,李龙一边往她那里蹬着车子一边想着,还是有些瘦了。

  有点肉才好。

  等车子到顾晓霞面前停了下来,她说道:

  “我猜这时候你应该快回来了。”

  说着右手从背手伸出来,手里抓的是一个蓝色的毛线纺织物,像帽子一样,但是三角的。

  座包套!

  “你自行车天天在外面晒着,座包上面的皮子容易乔掉,把这个罩上,会好一些。”顾晓霞认真的说,“自行车金贵,要爱惜一些。”

  李龙下了车子,任由顾晓霞把毛线织的座包套套在座包上,大小刚合适。

  “我按王老师的自行车比划着编的,还行吧?”

  “哪能说还行啊?应该是非常好!”李龙笑着说。

  被李龙夸了一下,顾晓霞有些羞涩,低头两手手指绞在一起,她小声说道:

  “你不用天天来看我,有空的话,周末过来就行。那个……那天那个是教初二的,我和他没关系……”

  “我相信你。”李龙微笑着说,“过段时间我要去山里呆一段时间,你要照顾好自己。等走之前我再给你带些东西来……”

  “不用不用!”顾晓霞一听李龙要带东西,急忙抬头,有些着急的说:

  “就你上一次带来的东西,我都得吃一个多月了。下月我们就发工资了,你不用给我带东西,进山里要照顾好自己,该带的要带全,不然的话到山里可没地方买去……”

  本来李龙是想着自己要进山了,叮嘱着顾晓霞要照顾好自己,没想到却是被对方叮嘱了一大堆,不过心里暖暖的,感觉很不错。

  这和大哥大嫂对自己的关心不同,同龄异性发自内心的关心自己,那还能代表什么呢?

  学校里响起了敲钟的声音,顾晓霞停住了嘴,扭头看向学校,然后再转过来对李龙说:

  “下课了,下一节有我的课,我得回去了,你……先回吧。”

  “你先回。”李龙指了指自行车,“我速度快。”

  “那……行。我走了。”顾晓霞犹豫了一下,转身往学校里走去,走了十几米转过头来,看着李龙还在看她,脸红了红,又快速的转过身去往学校走,再没回头。

  李龙一直看着顾晓霞的身影消失在办公室那边房子那里,才蹬上车子往回走去。

  乡中学距离小学接近一公里,到了小学的时候,李龙就闻到了一股子烧东西的味道。

  他骑着自行车进了小学,看到学校操场东面的荒地上,烧着一堆堆的火,一团团的人围在那里编抬把子。

  抬把子是北疆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用的人力工具。和担架类似,两边两根杆子,中间是用柳条编成的类似簸箕的。其实说白了就是把担架中间的帆布换成了柳编的材质,向下弯曲一些,便于盛放东西。

  抬把子的作用非常的大,在畜力车和动力车还没普及的时候,抬把子能抬煤、抬土、抬粮食等等。

  学校三年级以上每个班里到春天都会编抬把、扎扫把,用一到两年的。

  编抬把也是个技术活,要先挖一个浅坑,毕竟抬把子柳编的部分是要向下凹陷的,没坑成不了形。还要把割来新鲜的柳条用火烤,使其变得有韧性,折弯了不会断。

  做这些准备工作的时候,柳编的地方钉四个木楔子,把两边的抬把杆贴在木楔子外面放好,再在抬把杆平行的中间位置放几根粗条子当支撑,选一些的柳条先编柳编最外边的框架,接下来就像是编筐类似一样一条条往里编了。

  李龙找到李娟的时候,发现她正带着四个男生两个女生,在两个坑边上忙碌着。李娟的脸上黑一块灰一块,其他那些男生女生也都差不多,但他们编出来的抬把子明显不行,柳编的部分小不说,还松松垮垮的,根本承受不了重量。

  “李娟,怎么办啊……今天编不完了……”有一个比李娟还矮半头的小女生带着哭腔抹了一把脸。

  “别急,我们再努力一下……”李娟的声音充满了疲惫,却还在安慰着同学。

  “都怪林强,明明说好了今天编抬把子的,结果他不来,组里就他会编!”另外一个男生在抱怨。

  李龙笑了,学生时代,也是充满生机乐趣的,当然,小矛盾可以忽略。

  他放好车子加上锁,走过去喊了一句:

  “娟!”

  李娟扭头看到了李龙,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还没编好?来,我看看。”李龙上一世也好久没编了,但毕竟老底子还在,看着抬把子的情况,很快就找到了矛盾。几个小孩的劲不大,所以这些柳条编的太松,这样就承受不住力。

  还有一个大问题是柳条编的时候是要交错的,这两个抬把子有几股子柳条都是并行的,类似顺拐了,起不到经纬交错受力的作用,自然也就废了。

  “小事情,好了,你们来烤条子,剩下的交给我。”李龙把袖子挽起来,蹲在坑边开始改造起来。有已经硬了的条了就直接抽条拿回去让他们再烤。

  几个学生有了大人在身边,立刻就像有了主心骨,烤条子的烤条子,递送的递送,还有专门照顾火的,有在李龙边上学习帮忙的。

  原本李娟他们这一组的进度是最后的,有了李龙的加入,很快就开始反超。

  李龙一开始上手也不是特别熟练,但胜在毕竟是大人,逻辑性啥的都有,上一世五十多岁之后,土地入了合作社,没事也偶尔会编个小玩意儿啥的,对于编这种大东西,那自然很容易就上手了。

  两个抬把子,很快编完,然后看时间还多,把先前他们编好的两个抬把子拿过来又改造了加固了一下。

  干完后,李龙手上脸上也沾了不少的灰。李娟乐滋滋的带着人拿着抬把子去老师那里报告。其实老师早就看到有大人过来帮忙,因此很快就通过了。

  “娟,下午还有课吗?”李龙到操场边的水渠那里洗了手,回来问李娟。

  “没有了,今天下午就是做工具。我们还用芨芨做了大扫把。”李娟有些自豪。

  “拿过来看看吧。”李龙暗叹了一口气,继续忙吧。学生做的大扫把通常看着都挺好,像那么回事,但用起来,可能不到半个月就开始掉芨芨草——主要还是学生的力量不够,没办法把芨芨草尽可能多的打入铁箍子里。

  后世芨芨草大扫把都是用铁丝扎的,但在八十年代用的都是铁箍。先把芨芨草塞到铁箍里,尽可能多塞,塞不动的时候,要用一种尖的工具——

  撅子,把撅子尖从芨芨草尾部打进去,然后从芨芨草头那边分开,找到撅子尖,拿一把芨芨草,一边往后敲撅子一边顺着尖往里塞芨芨草,这是个技术活,配合要好。等实在塞不动的时候,大扫把也就扎好了,然后用削尖的木棍当扫把杆,楔入到扫把尾部,再把大扫把头上的芨芨草樱子烧掉,完工。

  李龙看这扫把还像模像样,外面还搞了一圈红柳条,用线围了一圈,这是防止比较干脆的芨芨草断掉,导致扫把的寿命过短。

  但只是晃了晃,就知道扎的有点松了,他要来工具,又让李娟拿来芨芨草,蹲地上拔掉扫把干,然后用撅子往扫把里打,接下来就是加芨芨草。

  看着李龙把一小把一小把的芨芨草加了进去,整个大扫把明显“粗壮”得多,这几个学生眼睛里顿时都露出崇拜的目光来。

  他们也是看过大人怎么做大扫把的,但自己动手,做出来就不是那么个样子了。

  把这些都搞完,李龙很满意的看着自己加工后的作品,应该能用很长时间吧。

  “小叔,你太厉害了!”李娟喊了一句,然后扭头对旁边一个小男孩说:

  “陈小兵,你还说你扎的没问题,你看,这少了多少芨芨……”

  那个小男孩有些羞愧。

  李龙笑了笑说:“没事的,你们是孩子嘛,等长大了就好了。现在能扎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娟,是不是可以放学了?放学了咱们就回吧。”

  “好,我去给老师说一声,然后收拾书包!”李娟飞奔着跑走了。

第144章 该到山里转转了

  李龙骑着自行车,后面驮着李娟,在一众学生包括老师羡慕的目光中往回骑去。

  偶尔碰到有学生在路中间打闹,李龙按动铃铛,那些学生立刻就跟受惊的兔子一样窜到路边,然后好奇的看着自行车上的人。

  如果碰到村里的小孩,小孩看到骑车的是李龙,往往就会大声喊着,他们会开心的跟着自行车跑一会儿,然后在路边大口喘气、笑闹。

  这个年代,孩童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自行车骑进村子,路过小学的时候,李龙看见村小和学前班的孩子们放学了,正走出教室,他便拐了过去。

  路村就只有两个年级,每个年级也就一个班。而学前班也就一个班。李强在学前班,他在后面正和另外一个小孩两个搂着肩膀一起往外走。

  先看到李龙的小孩毛孩扭头大声喊着:

  “李强!强强!你叔来接你了!骑自行车来接你来了!”

  李强听着猛的转过头来,看到李强和坐在后座上的李娟,脸上绽放出灿烂和惊喜的笑容,他猛的甩开边上的小伙伴,边往李龙这边路边喊着:

  “小叔,姐!”

  等李强跑到跟前,李龙让他爬上大杠,然后蹬着自行车就往家而去。

  拐弯的时候刚好看到吴淑芬拿着书从一年级的教室里出来,两个人都是愣了一下。吴淑芬先反应过来,昂着脖子,如同骄傲的天鹅一样转身去了办公室。

  李龙笑笑,继续往家里骑去。

  “叔,我不喜欢她!”李强突然说了一句,“她昨天还瞪我,翻白眼……”

  李龙忍不住有些想骂人。吴淑芬这是心理有病吧?自己和她分手了,关孩子啥事?怎么会把情绪发到孩子身上?

  “别理她!”李龙还没说话,李娟在车后座上开口了,“她就是看咱叔能挣钱了,比她过得好,又不找她,所以才瞪你——你不理她,让她难受最好!”

  李龙听了哭笑不得,上一世他一度以为二十一世纪的孩子鬼精鬼精的,早熟的很,五六岁就懂很多大人的事情。

  没想到这年代其实孩子也知道不少事情。

  “你们不用管大人的事情,学习好,长大了好好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就行了。”李龙忍不住进入絮叨家长角色,“到时就不用大夏天割麦、大冬天下苇湖割苇子了。”

  “嗯!”

  “知道了!”

  两个小孩都认真的答应着——这两个活,对他们来说,的确有如噩梦。夏天割麦两个孩子都体验过,冬天割苇虽然没干过,但却知道其辛苦。

  回到李家,李龙看家里没人,房门都锁着。李娟麻利的从后座上下来,去窗户台上找钥匙开门。李强则是下了车子就去鸡窝那里,很快乐呵呵的摸了两个鸡蛋过来。

  厨房有剩米饭,往常这时候通常都是直接吃剩饭,李龙说凉着吃肚子不舒服,准备热菜,李娟则在灶台那里烧火帮忙。

  饭菜很快热好,李龙不怎么饿,他给两个孩子盛好饭——主要是李娟,李强中午回家,和父母一起吃了。李龙给自己也盛了一些,看着孩子大口大口的吃着有肉的菜,觉得挺好。

  能让自己和家里人过得幸福一些,真的挺好。

  吃过饭收拾完碗筷,李娟擓(kuai挎的意思)着筐子去歘(cua)猪草,李龙问她作业,李娟自豪的说:

首节 上一节 84/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