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670节

  还有一种小范围犁地的机子,就是这种小四轮拖拉机后面带着的,两张犁铧,虽然犁不快,但犁小块地,比如小园子,也不错,但也没人买……”

  这两种产品李龙上一世都见过,说实话还真就没啥市场,在农村算是昙花一现那种感觉。

  虽然还没见实机,但李龙能猜出来大概长啥样。

  进了杜厂长的办公室,在杜厂长找票开票的时候,李龙便给解释了一下:

  “杜厂长,我给你分析一下啊,我觉得你们搞的定位可能有点偏。

  眼下虽然各家各户也有种苞米的,但说实话苞米已经不是主流粮食作物了。自己家有地,谁不想多种点细粮呢?”

  杜厂长点点头,但显然就这个原因说服不了他。

  “这苞米肯定还要种,毕竟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养鸡,许多人家养猪,苞米是做饲料非常好的。但是,这些东西做饲料,它不像大米白面,用的不是那么急啊。

  眼下大家都缺钱,苞米弄回来后,连棒子装口袋往闲房子一放,冬天没事的时候,拖一口袋进屋,一家人一边看电视一边搓苞米棒子,这就是冬天干的活。

  其他季节如果急用苞米了,那弄半袋子绑上口放地上,拿棒子敲碎,然后揉揉搓搓,把芯子捡了挑出去,那苞米拉去就能加工。这玩意儿不像面粉每天吃,不急用,那搓苞米棒子的机器,就不是刚需。”

  “啥叫刚需?”杜厂长对李龙嘴里突然蹦出来的新词有点不解。

  “就是说,必须要有的。刚性需求。”李龙知道自己说秃噜嘴了,急忙解释,“大概就是那个意思。

  比如这割麦子的机子就刚需,因为种麦子的多,地块大,大家还要抢那个时间收获,错过时间麦子可能就倒伏、发霉发芽。但玉米不一样,有些地方的苞米不割就在杆子上,能放到初冬……”

  杜厂长有点明白了。

  “还是那句话,眼下大家缺钱,如果不是很急的活,能自己干就自己干了,力气不值钱啊。你那两铧犁是一样道理,这玩意儿只能翻菜地。

  家家户户种的菜地都是农闲的时候干的,农闲的时候就那亩把地,夫妇两口子一两天就干完了,哪用得着拖拉机来犁,而且那拖拉机也不好进菜园子去啊。”

  就冲着杜厂长诚信的态度,李龙其实也想着是不是以后就把自己预想的几种农业辅助机械就交给他们做了。

  但这还是太远了,自己那边出售是不好拉啊。况且这是国营厂子,杜厂长在的时候还好说,杜厂长干得好调走了,那关系一断,吃亏的还是自己。

  先想想吧。

  杜厂长也能听得出来,李龙对于农业机械这方面了解掌握的太透,他忍不住说道:

  “李龙同志,你说的很好。这说来说去,还是我们这些搞农机的,没有深入到群众中去,对群众真正需要的农机不了解不掌握,没有做到心中有数。

  你看看,我们厂子聘你当技术顾问怎么样?就跟这个收割机一样,也不需要你搞太多的东西,有什么好想法给我们说一说,一起研究生产好的农业机械,对广大农民有好处,咱们厂子也能发展起来。”

  嘿,这杜厂长还是个有眼光的。

  李龙笑笑说道:

  “当技术顾问——太远了。就现在这样挺好——我想到了会找你,你们生产的我也放心,当然你的诚信我也放心。不过眼下还没啥比较成熟的想法,等有了就给你们说。”

  杜厂长看李龙没应下来,也没多失望。先把眼前的事情办好再说。

  李龙预想的那种打药机以后肯定是要风行二十年的,但至少在经济作物棉花没有普及的时候,这个销量肯定不会比收割机强。

  所以暂时他并没打算说出来。

  还有时间,还有思考和给他发展的空间。

  至于其他机械,李龙觉得发展最广泛以后销量最好的,应该就是电动三轮车了。

  可惜那玩意儿需要特定的技术,电机、电池什么的,北疆这边都没啥优势,甚至可以说没啥技术,所以暂时就不想了。

  后面慢慢来。

  有些肉吃着了就吃着了,没吃着也不可惜。从现在到四十年后,机会太多了,也不可能都能抓在手里。

  先好好生活吧。

  这边开票签字交钱,等李龙和杜厂长两个一起从办公楼这边出来,那边两辆汽车上已经装的差不多了。

  李龙和杜厂长握了握手,就准备上车离开。

  “不吃饭了吗?”杜厂长看太阳刚落,天还早。

  “不了不了,回去还得一个多小时两个小时,还要卸车,下次吧。”李龙笑笑,“咱们合作机会多着呢。”

  “对对对。”杜厂长也笑着回应着。

  这一次的收割机让奎屯农机厂的效益涨了不少,受到了不少的表扬,这也让杜厂长觉得李龙这个小伙子头脑确实不一般。

  厂子里做的这些小型农业机械,做之前要找他咨询一下就好了。

  当然也就是现在产品滞销,真要是生产之前问李龙,李龙如果说不行的话,那他也不见得相信。

  其实那种苞米脱粒的机子,再过几年还是能有点起色的,不过也就是昙花一现,因为紧接着能收割玉米的康麦因出来,也就没这个脱粒机啥事了。

  李龙带着两辆汽车往回赶。原本路上他还想着请两个驾驶员吃顿饭,驾驶员却给拒绝了,说还是赶紧回去的比较好。

  李龙也没问缘由,他猜测可能是马队长有要求,让尽早赶回去,免得万一有紧急任务赶不回来就麻烦。

  毕竟在南山里拉抬把子,这玩意儿不算远,再怎么耽误也就是个把小时的事情。

  但跑到奎屯那距离可就不一样了。

  两辆汽车回到县里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了。汽车到院子的时候,李龙发现吉普车靠边,自己家的拖拉机在院外,大哥家的拖拉机也在院外。

  开门的是陶大强,他的耳朵好,早早就听到了外面的汽车声音。

  李建国、陶大强、许海军、谢运东等人都在,看汽车进来停好,不由分说的开始卸货。

  院子大,两辆汽车都能停进来,李龙下车的时候,他们上车的上车,开厢板的开厢板,一边和李龙打着招呼一边就往下抬收割机了。

  一台收割机一百多公斤,并不是很重,按重量的话,其实汽车可以装的更多。

  只是因为这玩意儿有不少突出来的零件,装起来不好装,所以一台汽车装十个,也就这样了。

  李龙下车后看顾晓霞正坐在正屋门前,杨大姐在那里站着和她说话,便过去和杨大姐说:

  “大姐,咱们得准备点晚饭,家里挂面还有吧?”

  “有有有,马上就能下得,我这边水都烧好了。”杨大姐是早有准备,说道,“现在就下吗?”

  “现在就下吧,我看这卸车也就十来分钟的事情,下完就吃,吃完这司机师傅还要赶回去。”

  “好好好,我已经把菜炒了,这就下面。”

  汤面条如果清汤面的话,倒炝锅的味道好点儿。但杨大姐的意思是用洋柿子酱炒点洋芋带些辣子,做成揪片子的那种汤饭味道。

  她知道李龙他们喜欢吃,所以会经常做这种酸辣口的。

  果然如李龙所说,两辆汽车上二十台收割机,不到二十分钟就被这些棒劳力给卸完了。

  “洗手吃饭。没啥好的,汤面条,洗手盛饭,管够啊。”李龙笑着招呼人。

  他刚才没卸车,挤不进去,大哥李建国就不让他沾手了。

  “闻着味儿了。”许海军和李龙开着玩笑,“就冲着这汤饭味道也得吃一大碗。”

  都知道棒劳力的饭量,杨大姐直接做了两锅。这时候看卸货卸完了,就赶紧张大家盛饭。

  李龙家里搪瓷盆子多,每个人拿个新的,一个接一个的给盛,吃饭的桌子坐不下,这些人也不坐,直接就在外面随便找个地方坐着吃。

  两个驾驶员是最先拿到饭的,队里的这些人都是让着他们。他们盛了饭直接坐在了东厢房前的台阶那里。

  院子里到处扫的干干净净,坐哪里感觉都挺好。两个小狍鹿子跑过来看热闹,闻着味儿也有想吃的打算,小黑狗就比较规矩,看人多,先前可能也是被杨大姐说过,虽然不叫,但还是很警惕。

  这让大家忍不住都赞叹着,这院子,这环境,真好。

  杨大姐给盛的多,除了驾驶员,其他人和李龙关系都好,所以也不客气,大多数都添了碗。

  等吃完后,驾驶员开车离开,李建国他们也抹嘴走人。杨大姐感叹:

  “还是干活的男人能吃,这一顿直接吃了七八公斤挂面!”

  李龙也吃了一碗多。他本身体形就壮,吃的自然也多,听着杨大姐的话,笑着说道:

  “一个是饭量好,再一个杨大姐你这饭做的也好吃啊。”

  杨大姐听着就开心。

  顾晓霞晚上是吃过饭的,这时候就是喝了点汤,听着李龙的话也是接着说道:

  “就是,就这汤味道,真好。”

  “那我就经常做一做。”杨大姐还经常会做这样的汤饭去市场卖,所以这味道调的非常好,别人夸她的手艺,她自然是开心的。

  接下来一段时间,平均每天李龙会卖出一到两台的收割机。知道收割机已经拉回来了,原来的那些客户纷纷过来。

  照这个速度,可能不到十天收割机就会卖完,不过没到十天,李龙就拉着顾晓霞去了石城医院,办理了住院手续。

  虽然顾晓霞目前还没感觉有啥不妥,但李龙算算差不多到时间了,而且顾晓霞的肚子相对于她的身体来说负担太重了,所以李龙还是担心。

  这年头生孩子住院说实话不算多,石城这边好些,毕竟这时候已经算一个工业化城市了,工人多,这方面懂的相对也多一些,讲究也多一些。

  知道李龙是玛县过来的,产科的护士和医生都挺意外的,因此对顾晓霞也挺照顾,李龙一开始想给红包人家都不收的。

  顾晓霞住进来后,杨大姐原本是想跟过来陪着的,但李龙说还有韩芳就没让。虽然姐姐李霞也在,但姐姐家也有孩子,姐夫陈兴邦白天都不在,孩子也没办法管,李龙就回四小队把大嫂接了过来。

  大嫂过来的时候带着一包东西,孩子的衣服,鞋子,尿片子,包被等等。

  梁月梅还给顾晓霞缝了月子里穿的宽松衣服。

  李龙这边也提前把奶瓶、小玩具之类的买了一些。东西都挺齐,眼下就等生了。

第675章 有人记挂着,挺好

  四小队,傍晚,陶家。

  从打瓜地里开着拖拉机突突突回来的陶大强开进院子后就减了油门,是怕把自己的闺女秀秀。

  娃娃已经大半岁了,陶建设给做了木头的床,这时候还在床里爬着玩,抱着自己的脚在那里啃着。

  杨苹苹在门口坐着,扭头就能看到女儿,手里拿着布料在缝着什么。

  家里虽然有缝纫机,但有些衣服太小不好用,就直接手缝。

  陶大强熄火后,把拖拉机里的工具取下来放好,就在院子里脸盆架子上取过洗脸盆,把里面的水隔着花墙倒进菜地,然后去压井那里打了一盆水好好洗洗。

  “打瓜苗咋样?”杨苹苹问道。

  “长的挺好。我哥那边草都拔光了,过来帮着我干了一会儿。”陶大强拿毛巾擦脸,毛巾晒的太干,他便把毛巾浸水里泡了泡,提起来拧干后再擦,边擦边说道:

  “龙哥说口里有些地方潮的很,毛巾放外面搭着都干不了,还能发霉——这咋可能嘛,这大夏天太阳那么强,毛巾哪可能晒不干?”

  “可能地方不一样吧?你记不记得上学的时候说啥梅雨天,那要天天下雨哩?”杨苹苹听村里老人似乎说过什么阴雨连绵的,她好歹比陶大强还多上几年学。

  “那有空可得去看看。不过不能住,没太阳咋行?”陶大强随意的聊着天,还把身子也擦了擦。这干了一天的活,身上还是挺多汗。

  擦完身子,陶大强走过去,看杨苹苹手里的活问道:

  “这是给秀秀做的衣服?这衣服是不是有点小了?”

  “这可不是,这是给龙哥家里的孩子准备的。”杨苹苹拿起来给陶大强比划了一下,得意的说道,“咱家能过现在这样,还有拖拉机开,多亏龙哥。

  这晓霞要生孩子了,队里送红鸡蛋的肯定不少,那他家肯定不缺,我就想着做两身衣服吧。娃娃长的快,那衣服费得很,多备点总没坏处。”

  “对着哩。不过我听说啊,晓霞好像怀的是双,”陶大强低声说道,“俩!”

  “啥?俩?”杨苹苹吃惊的说道,“啥时候生说了没有?准不准?”

  “八九不离十吧?”陶大强进屋去逗了逗秀秀,边逗边说道。

  “那我得再做一身……”杨苹苹加快了手头的动作,“晓霞要生的话,还得几天吧?”

首节 上一节 670/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