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655节

  这些刀子的把子是用铜、彩色塑料块装饰的,很漂亮,刀身十几厘米长,虽然不大,但防身和生活使用是够了。

  卖刀子的小伙子高兴坏了。平时一天能卖掉十把刀子就已经非常不错了,今天竟然一单生意就卖掉二十把,他贴心的给李龙拿了一个布包装这些短刀,李龙接过包的一句话更是让他欣喜若狂,好久心情都没平静下来。

  “等我进山,如果这刀子用得好,后面还到你这里来买!”

  买了刀子之后,李龙便又去了运输队。他得把晚上拉抬把子的事情敲定。

  马春雷马队长在,对于经常来找他的李龙自然是非常欢迎,听说晚上要用车,马队长满口答应,价钱也没变化。

  李龙要求他们把汽车在下班后开到清水河村,这边自然也是没意见,驾驶员都是熟了的,眼下又是夏天,方便得很。

  从运输队出来,李龙去百货大楼补了货,然后就开着往山里而去。

  这次他直接去的木屋,打算让孙家强先感受一下属于自己的短刀的喜悦。

  吉普车开到木屋的时候,孙家强刚和一个挖药人完成了这一次的交易。他的脸上带着笑——实在没法不笑,这个挖药人这回足足带来十一公斤的贝母,这在他的交易史上是罕见的。

  说明山里的贝母已经大量出现,当然也说明他的好运气就要来了。

  看到李龙提着布袋下车,孙家强笑着和他打招呼:

  “龙哥,这回带什么东西过来了?”

  孙家强今年还是头回叫龙哥,让李龙也愣了一下,他笑着说:

  “你不是要刀子吗?我把刀子带过来了。”

  那个换药材的人还没走,他也想看看李龙这回带什么东西过来了。

  看到李龙说带的刀子,这人也有些好奇。

  李龙走到孙家强跟前,从布兜里掏出一把短刀递过去:

  “看看,行不行。”孙家强把刀子抽出来比划了一下,正想说行的时候,李龙又掏出一把递给他,“那把不行的话看看这把,样式不太一样,其实刀子都差不多……”

  接连换了三把,孙家强都喜欢的不行。

  “能不能给我一把?”旁边的采药人突然插了一句,“这些挂面和这双鞋子我先不要了。我换一把刀子……这刀子值多少?”

  “两公斤贝母。”李龙说道。

  “行,差不多。”那个人立刻把换好的胶鞋和一些挂面放下。

  李龙给他拿出四把刀子来挑,这人随便挑了一把,抽出来看了看,又比划了一下之后,开心的离开了。

  李龙和孙家强一起把吉普车里的东西搬下来放进小房间后,孙家强便开始淘洗那些贝母。

  他选择的那把短刀就放在边上,时不时的拿出来比划两下,显然是很兴奋的。

  这让李龙想起来四小队的小孩子们。

  李强他们也是非常喜欢刀子的。不过家里能用的刀子,或者说能让小孩子摸到的刀子,除了削铅笔的小刀外,就是那种黑色的夹把刀子,可以折叠把刀刃收起来的。

  谁要有一把眼下孙家强手里的这种刀子,绝对是被大家羡慕的对象。

  在这个没有钱买玩具、市面上也没有那么多玩具的年代,一把合用的小刀对于孩子就非常的重要。

  削泥版做枪,削木头做弹弓,削树枝子做弓箭等等都需要刀,甚至有的游戏叫“戳心”,本身就是用刀子玩的。

  两个孩子相对而坐,在一块相对湿润的地上划一个竖着像眼睛的两头尖的图案,就像两个括号对在了一起。

  两个尖角那里用小弧线圈起来,作为两个孩子的大本营,然后在这个图案的中间横切一刀,作为界限。

  两个孩子石头剪布猜先,先来的人拿着小刀就要在地上,那个括号里扎一刀,刀要不能倒,还要在自己的区域里,这样交互着往对方的大本营前进,谁先到谁赢。

  那时候如果能掏出这么一把刀子,哪怕最后输了,其实都是算是大赢家了。

  接下来的事实证明李龙的猜测是正确的。

  每个过来用贝母换物资的人,都会忍不住换一把刀子。

  两公斤贝母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多,但一把刀子对于他们在野外生存真的就非常有必要,无论是生活,还是应对可能的危险,一把刀子和一根棍子都同样重要。

  准备去小白杨沟吃中午饭的时候,李龙带来的二十把小刀,除了给孙家强一把外,已经换出去了六把。

  换来的是十几公斤的贝母——接下来的这六个采药人也带来了差不多近四十公斤的贝母。

  数量不少。

  李龙自然是很开心的。

  孙家强自然还是不去,等着李龙送回来。这几十公斤的贝母够他洗的。

  李龙每天过来吃饭,大家都习惯了,照例打了招呼,吃过之后,李龙给孙家强带了饭,回去把那些洗干净的贝母拉上,就出山去了清水河村。

  这边中午饭也吃过了,何玉清和孟海他们的中午饭是在编抬把子那地方吃的,家里人送来的饭。

  李龙过来的时候看到麦场上有不少抬把子,他把吉普车开着拐过去,等到麦场的时候,何玉清他们已经看到了,和孟海两个人一起过来。

  李龙从吉普车上下来的时候,孟海问道:

  “李龙同志,吃饭了没有?”

  “吃过了,在山里吃的。”

  何玉清有些埋怨的说:

  “咋不饭前来呢?饭前来,我们还能和你一起吃顿饭,你这吃过来,明显是不把我们当自己人嘛。”

  “那不是,我在山里也有事,那边也有一帮子编抬把子的人呢。”李龙笑着解释,“咱们过来就是干正事的,等忙完了再找你们吃饭喝酒杯比较好。”

  “行行行,这可说定了。”何玉清笑着扭头指着那些抬把子说道:

  “那我让他们把抬把子弄过来?”

  “行。”

  李龙掏出小本子和笔,把笔夹在耳朵上,等着那些一把抬把子弄上来。

  这回大家互相帮忙,先把一个人的抬把子都抬过来,然后抬下一个人的。

  检查这些抬把子李龙也是轻车熟路,合格就过,不合格就放一边。这些人也没啥意见,因为李龙在检查不合格的时候也会把不合格的原因说出来。

  李龙发现,这一次检查验收的抬把子,合格率又有所上升。显然大家的熟练度上来了,合格率也就提高了。

  无论是对他还是对这些人都是好事。

  三四百个抬把子,检查完后也是需要一番功夫的。好在大家都已经熟练了,检查完后还没到下班时间。

  李龙便又和何玉清说了另外一件事情,找小伙子帮着卸车。

  “没问题没问题。”何玉清满口答应,“这算啥?这不是应该的嘛。”

  “不是,主要还是有另外一件事情,”李龙得把事情说好,“这些抬把子卸到供销社后,还得请大家去我家院子把那边的几百个马子装上汽车也卸到供销社去,每个装车的人,我出装卸费……”

  “不用出不用出!”孟海一听,直接摆手,“我带人去,这事你就放心吧。还出什么钱……就这抬把子的事我们已经非常感激了,那出点力气不是应该的吗?行了行了,我们知道了,你就不要再说了。”

  李龙其实觉得还是把事情说清,该给的钱还是要钱,但奈何这两个人根本不再给他说话的机会。

  既然抬把子点验完成,接下来大家也就相当于休息了,一个人放松的坐在麦场边上,抽烟的抽烟,聊天的聊天。

  李龙则是把何玉清和孟海两个叫到一边,按惯例先把钱给他们。

  至于他们怎么给其他人发钱,他不管。

  三辆汽车的出现打破了傍晚的宁静,原本坐着休息的人立刻都站了起来。他们已经从何玉清和孟海手里拿到了这一个星期辛苦的钱,一个个都很兴奋。

  如果不是还要装车,此时他们已经会开心的跑回到家里,和家人炫耀报喜了。

  基本上每个人都能拿到一百多块钱,这可真不少了。

  因此装车也非常的迅速,何玉清和孟海还时不时的让注意轻点儿,别把抬把子给搞坏了。

  装完车,孟海和其中的六个人留下来,打算是跟车去往县里卸车,顺带完成李龙交待的任务。

  李龙是觉得自己明天再一拖拉机一拖拉机装抬把子麻烦,也浪费时间。这边有人,自己出点运费一晚上搞完,就很好啊。

  供销社那边说好了,汽车开过去卸的时候,大门很快就打开,不过除了看大门的再没其他人。点验的人和库管也不在,毕竟都下班了,李龙也不好意思让他们加班。明天一早过来清点入库就行了。想来供销社这边明天也得把这些东西拉到州上去,不然大院子堆了这么多东西,也麻烦。

  等把大院子里的抬把子都卸完已经十二点了,杨大姐给大家做了面条,孟海带着小伙子们说说笑笑的洗手吃饭,一个个都觉得待遇不错。

  李龙心想,这时候的人真是实诚肯出力啊。

  他本想让孟海他们住下来的,不过孟海他们想着要回,李龙便连夜开着吉普车,把挤得满满的一车人送了回去。

  他能理解那种迫切想要回去的心情。

  不过等他回来的时候,已经一点多了。

  院子里亮着灯,让他感觉挺温暖的。

第663章 这样的福利要不要?

  接下来的几天李龙就是在这样的忙碌中度过。让他有些意外的是,接下来每天都能收获到一百多公斤的贝母。

  最大的贝母来源,还是波拉提这样的林业队护林员。

  波拉提在一次换完钱和肉之后也和李龙报怨:

  “真没办法,进山的人太多了。今年的天气雨水好嘛,贝母长得也好,来挖贝母的特别多。

  这些人专业一点儿的嘛,就光挖个贝母,挖一棵留下的坑也不大,我们就把贝母收了人放走的。

  但有些二流子货,不会挖还跑进山里来,想发财想疯掉了,挖一棵贝母脸盆大的坑,那下个雨不就把水土冲走了?

  这些人我们碰到就得抓起来送到林业队里关起来,然后再遣返。你知道不知道,有些人就是县里面的,现在闲下来就跑这里来挖贝母来了……唉,烦得很!”

  李龙这才知道为什么现在天天能收到这么多贝母。

  敢情是进来的人太多了啊。

  波拉提他们弄来的贝母主要还是换酒和肉,还有就是钱。

  毕竟在林业队,想要吃肉也是不容易的,他们的传统习惯,在阿訇同意宰杀并念经的那些牛羊肉才能吃。

  非正常,也就是意外死亡的牲畜肉是不能吃。

  但是林业队也不是牧业队,哪怕牧业队也不可能天天宰牛羊给自己吃。

  想吃肉怎么办?

  李龙这里就相当于钻空子的地方。毕竟到这个时候了嘛,总有些思想上不是那么坚定的人,把香喷喷的肉放在面前,这肉也是打猎打来的,不算意外死亡,而且做好的,是黄羊、是狍鹿子、是马鹿,不是那种“大耳朵羊”,吃不吃?

  年轻人大部分也就吃了。

  边疆这边有些时候这方面的规矩并不是很严,在李龙的记忆里,接下来三四十年,也就其中有那么几年有点极端化的时候,馆子里不让烟酒,随后就被摁下去了。

  现在和后世,烤羊肉的大叔休息的间隙抽根烟,或者喝杯大乌苏,很正常。

  几个老人家聚在一起互相炫耀一下自己装莫合烟的烟盒,再倒出来看看烟,然后卷个大炮抽一下,也很正常。

  李龙也是后世在网上看到或者发现,原来这些行为,在咱们国内的某些地方,竟然是禁忌。

  只能说,摁的轻了。思想不同。

  艾力和伊力这样的人多一些才好。

  和波拉提这样的人不一样,那些挖药人过来换东西,主要还是以换生活用品为主。孙家强碰到没有李龙不知道,但李龙在的时候没注意过,应该是没碰到过本地人。

  原本计划一个多月,也就是四十多天,到五月底能编完的抬把子,因为多了一些人加入,再加上李龙低估了清水河村那些人的战斗力,结果五月二十号的上午,抬把子的任务就超额完成了。

  当然,这其中也有在小白杨沟那边三方竞争的结果。

首节 上一节 655/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