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625节

  五块钱虽然算算就是一个抬把子的钱,但实际上不少了,顶一个工人两天多的工资呢。

  他可没李龙那么多钱,不可能那么大方。

  李龙把队里通知完,就回到了李家。

  他和李建国他们想到一块儿去了,想着如果他们想提前过去的话,就开着吉普车把他们送过去。

  毕竟吉普车快。

  李建国看吉普车过来,便把自己正在扎的铺盖放在了一边。

  原来在兵团当司务长的时候,也是需要打背包拉练的,三横压两竖他还是记得的。

  李龙下了吉普车,没等他问,李建国就问了:

  “小龙,明天有没有时间?有时间的话把我们送到山里去。”

  “我过来就是想问问你。”李龙笑了,“那我明天一早过来?”

  “好。”李建国点点头,“你是不是还得去通知娟她舅?”

  “嗯,得尽快给他通知。他那边召集的人咋样了也不知道,我想着不行的话,就把他们人放在你们附近的沟里,到时吃饭也和你们一块儿。”

  “也行,这事得和老黄说一下……我去说吧。反正大锅饭他也能做,十五个和二十个,差不多。”

  李龙给队里的人开的价也都是四块一个。给梁文玉说的是五块钱,那还得过去和他说一下,看看他给别人说的多少。

  李龙开着吉普车去到了梁家,梁文玉看到他后也很高兴,他都有点等不及了。

  “任务下来了,你们能去。对了,你给你们那些人说了多少钱一个抬把子没有?”李龙问道。

  “没有说,光说有这个活,说去年你们给的价钱是四块。”梁文玉说道。

  “那好,那就是四块。”李龙笑了,“剩下的一块钱是你的,别说漏了。”

  “行。”梁文玉说道,“那我明天进山?”

  “能收拾得及?”李龙有些意外,“你通知他们,他们不得和家里人说一声,再收拾收拾东西?对了,我忘记给你们说了,你们五六个人做饭划不来,我给我大哥说了,让你们和他们一块吃。这样的话,你们到时去的地方就不和他们离的远。”

  小白杨沟附近的沟不少,大白杨沟,榆树沟,怪石沟等等。

  能产出条子的灌木、柳树也不少,所以可选择的地方不少。

  “能来得及!有吃饭的地方那最好了。”梁文玉笑了,“我们还想着几个人轮流做饭哩,然后就是多带干粮。这有吃饭的地方,那就是带粮了。”

  “不光带粮,还有就是给大师傅给钱。”李龙补充道,“编一个抬把子要给大师傅两毛钱。”

  “那没问题!”编一个抬把子四块,给大师傅抽两毛,很便宜了。

  许海军那边不用李龙说,他能找谢运东去打听该注意的事情。梁文玉这边不一样,李龙便一一给他们讲。

  上次说的主要还是意向,梁文玉在父亲的提示下也做了挺充分的准备,但这个不一样。

  李龙给说了挖地窝子,防潮,防虫,带清凉油、红豆腐等注意事项。

  有些梁文玉这边已经准备了,有些他没想到,就赶紧记上,得去和别人说。

  “那这样的话,明天不一定能走,得后天了。”梁文玉想想说。他要带人走的话,就得开自家的拖拉机,到时梁东楼给开回来。

  至于去的地方,李龙已经说好了,到时他给安排。不过去了得赶早,毕竟当天得把地窝子挖出来,不然晚上没地方住也是麻烦。

  李建国他们是最方便的,有旧地窝子在,只需要重新修整一下就好了。

  给梁文玉这边把该说的都说好,包括重申了抬把子的质量问题,让他把这个一定抓紧,然后和梁东楼、陈秀珠告别,回去了。

  中午吃过饭,李龙去了百货大楼和五交化商场,还有供销社,买了不少的东西。

  明天要送李建国他们去山里,也得去看看哈里木,他们也快要转场了。

  转场需要的粮食牧业队会提供一部份,李龙重点是给他们带一些其他的东西。

  比如电池,比如糖、盐、茶叶,比如子弹等等。

  另外,他也要逐渐往木屋里补充一些东西。他昨天去下网的时候,在溪流附近看到了有贝母已经长出来了,说明贝母已经能挖了,想来那些挖药的人,应该也快要进山了吧。

  不知道去年碰到的人,今年还能碰到几个?

  木屋里补充的主要还是以粮食、盐、鞋子等东西为主,这些一部分和给哈里木他们的东西重合——牧业队可不会给哈里木他们给鞋子,这个挺重要的。

  至于会从采药人那里能不能换到贝母,李龙今年不确定。这个和编抬把子可不一样,毕竟那个稳定,这个只能看运气。

  第二天李龙嚼着油炸小狗鱼来到四小队大哥李建国院子的时候,发现这边老爹和大哥正在拾网,大嫂和老娘则在收拾鱼。

  想来昨天老爹应该去了小海子下网,今天的收获还不错。

  看着应该就三条网吧,盆里的鱼至少有二十多公斤。

  大鱼不多,看着一共就六条,一条鲤鱼,一条草鱼,一条五道黑,两条白鲢一条花鲢。

  最大的是那条花鲢,看着得有三四公斤,其他的都是一两公斤的。

  剩下的就全是鲫鱼。

  看到李龙到了,李建国把最后那点网拾完,去洗了手,开始把自己的东西往车上搬。

  看着大哥放着东西不少,李龙突然想到了后世部队里给士兵配发的那种大背囊。

  要能把那玩意儿整出来,这些东西一个人轻松就背走了。

  不过那玩意儿看着简单,实际上想弄出来比较困难。毕竟那个背囊可不仅仅是布,还有一个轻型的金属管。那玩意儿要坚固还要轻。

  如果只是用布缝一个大背包,背起来并不舒服。

  所以他也只是想想。弄个那个一半大的背包倒是可以,被褥什么的可以塞进去,其他的就用提包提着吧。

  这事以后再说。

  李建国把东西放进吉普车的后备箱里,这里面已经再放不下什么东西了。原本里面就塞了不少东西——李龙要带到山里去的。

  所以陆英明带过来的东西就放在了副驾驶位置上。

  当然铁锨不行,那玩意儿也只能放后面。

  “你走的时候带一些鱼回去。”梁月梅说道,“拿开剥好的,带回去做了给晓霞补一补。”

  “好。我再给梁叔他们带一些。”李龙说道,“吉普车快,这个就是顺路的事情。”

  “好。”梁月梅笑了。

  李青侠原想着跟着吉普车一起去趟县里,把没开剥的还算新鲜的鱼卖掉,后来想想算了。

  县里就那么大的市场,卖不了多少,而且自己回来也麻烦。

  他才不会承认自己就是想坐坐吉普车呢。

  李龙带上了鱼,发动吉普车开往县里,把开剥好的一些放在了大院子的厨房,然后又去了一趟梁家,把鱼放下后,李建国他们和梁东楼他们打了招呼,然后李龙再开着吉普车去往了山里。

  知道大姐夫也会在山里编抬把子,梁文玉原本还有些忐忑的心顿时就放下了许多。

  反正不行的话还可以去请教大姐夫嘛。李龙也说了,会把他们安排在附近的沟里,不差这几步路。

  梁东楼和陈秀珠也放心了。

  李龙先前是疏忽没有告诉他们李建国也去。

  虽然是李龙在管,但现在知道李建国也在,他们的感觉明显是不一样的。

  路过清水河的时候,李龙闻到了挺浓的烧条子的味道。

  显然,清水河村这边已经开始编抬把子了。

  何玉清和孟海的动作挺快的嘛。

  李龙甚至觉得,哪怕自己把四千个抬把子的活都给这边,他们可能也能拿下。

  毕竟离山比较近,能召集的人,会多很多。

第641章 李建国的首秀:牛!

  小白杨沟那里,经过了一年的生长,原来已经被村民们几乎割秃了的柳树、灌木等长条子的树再次变得郁郁葱葱起来,甚至比以前还要旺盛。

  所以当吉普车停下来,李建国和陆英明下车的时候,看着附近的条子,脸上露出笑容。

  他们把东西卸下来放在原来的地窝子边上,然后便开始清理起地窝子来。

  两个人还住原来的地窝子。这地窝子上面盖着的树枝子已经塌掉了,树枝子上面原来盖的那一层土和树枝子一起全都漏到了地窝子里,首先得把它们清理出来。

  不是很重的活,两个人都是老手,先拽出树枝子,然后下去拿着铁锨铲土往上扔。

  李龙没有帮忙,他去找了一些干树枝子抱过来,在原来老黄搭灶的那时放下,然后把已经不知道被谁给弄散掉了石头灶再搭起来。

  眼下是大晴天,他找了一些干草,把那些捡来的干树枝子折断,在石头灶间把火点了起来。

  等火烧起来的时候,李龙又去找了一些短粗木头压在树枝上,那火一下子就变小了。火苗舔着木头,很快就把木头给引燃了。

  李龙又去吉普车的后备箱里取来一个锅坐在了石头灶上,再去拿了个水桶到附近的溪流那里打了水倒进锅里。

  把水烧上,剩下的活就不需要李龙来干了。

  “小龙,你去忙你的吧。”李建国已经把地窝子里的土铲了出来,他准备去捡些树枝子铺地窝子的“屋顶”,去年用的是新鲜树枝,只是一个月的时间里,时不时的会掉树叶子。

  眼下时间还早,所以他打算多捡一些干树枝,直接铺上密密的树枝,再上草覆土,就没那么多事了。

  李龙听了,便说道:

  “那行,你们忙,我先去干我的活了。等我那边忙完再过来。”

  李龙把自己那杆双筒猎枪交给了李建国。眼下就他们两个人,还是得有趁手的东西防身,毕竟晚上真要有啥玩意儿过来,放一枪也能吓唬一下子。

  李龙开着吉普车离开,陆英明也铲完了土,看着离开的吉普车羡慕的说道:

  “嘿,有辆汽车是真方便,想当时我们那时候,从队上到山里得一天。眼下一个小时就到了,这一天能跑好几趟哩!”

  李建国笑笑:

  “他就是赶上了好时候,运气也好。”

  “那可不全是,小龙以前看着……咋说,一般吧。后面这几年,是真的利害,那机会就在眼前,也不是谁都能抓住的。”陆英明是真的觉得李龙厉害。

  眼下就他和李建国两个人,也不怕说了这个让别人觉得自己巴结李家。

  实话嘛。

  “这两年是不一样了。”这一点李建国是同意的,随即他就换了话题:

  “老陆,咱们得加紧一点,中午前把这地窝子搞好,下午就能清坑割条子,争取晚上编一个出来。”

  他们两个都带着干粮、红豆腐、咸菜,中午晚上就打算将就一下。

  来挣钱了,不是来享受了。

  “好。”陆英明也是这么想的,两个人便加快了动作。

  李龙开着吉普车到哈里木冬窝子的时候,发现他的牛和马在远处散着吃草,羊都没放出来,在圈里。

  夫妻两个人就在羊圈边上忙碌着,剪羊毛。

  哈萨克人有织毛毯、地毯的传统。他们的毡房里的各种毯子以前大都是自己织出来的。

  织毯子用的就是羊毛。羊毛剪下来后,洗干净,捻成线,染色,再织成各种织物。

  李龙隐约记得自己的大嫂梁月梅也会,她织的是毛衣、帽子、袜子、毛背心。

首节 上一节 625/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