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591节

  李龙拿回去花鲢就是打算弄个鱼头火锅汤,或者搞个剁椒鱼头,这样的做法目前在四小队还没有,李龙想着做一做,也让家里人好好尝尝鲜。

  他也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哥说了,让大哥也多留两条花鲢。

  “行,等过年我看你咋给大家做这个鱼头火锅。”李建国也笑着说。

  李龙看着大哥的表情和说话的语气,顿时就有点不服气,但也没办法。

  大哥李建国的表情和语气,还是看小孩子胡闹的那种感觉,你就随便弄,反正我给你兜底。

  几年前的那种感觉顿时就又来了。那时候自己就跟个胡闹的孩子一样,任性,自大,容易闯祸。

  但那个时候每次有事,都是大哥给自己兜底。

  老爹不在,大哥当时真就是长兄如父。

  李龙隐约记得自己闯祸后,大哥那种虽然气自己不争气,却又有些自责的眼神表情。

  自重生过后,再就没有过这种感觉,好歹也多了几十年的阅历,总以为自己再也不用让大哥担心了。

  但就这么一个小事,又感受到了当时的那种氛围。

  他鼻子有点酸。

  大哥虽然看着自己一步步成长起来,但心底里还是那个觉得自己需要随时扶一把的大哥啊。

  上一世大哥早早离世,后面对大哥的印象就只是在回忆里。

  这一世的人生早已经改写,不会让上一世的悲剧重演,大哥还在,人生更美,这种感觉,还真好的。

  李龙是开着吉普车过来的,把鱼一袋袋弄好装车,又把两张扒犁架在拖拉机上绑好,他就开着拖拉机回去了。

  得开着拖拉机回去接顾晓霞。

  明天他要坐大哥的拖拉机去石城跟着一起卖鱼,然后年前这事就算结束了。

  得好好过个年。

  开着吉普车往县里去的时候,李龙回想这一年也是忙忙碌碌,不过收获也不少。

  存钱不少,还有了辆吉普车,明年的计划也差不多搞定了,就等着落实了。

  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过,真就挺好的。

  有了吉普车之后,李龙觉得自己的日子真就很好了。这几年没了手机,感觉其实也挺好的。

  他直接把车开到了距离教育局不到三十米的路边停着。

  这时候马路不是很宽,但车更少,也不存在堵路的情况,也不会有交警或者城管过来问他为什么在这里停车。

  过了冬至后天慢慢变长,教育局下班的时候,天已经不那么黑了。

  顾晓霞和同事从教育局的大门出来的时候,李龙摁了一下喇叭,正和同事说话的顾晓霞看过来,然后就笑着和同事摆了摆手,走了过来。

  上了车之后,顾晓霞感觉到车里的暖气,问道:

  “你等了时间不短吧?”

  “没多一会儿,我刚从大哥那里回来,拉了一些鱼。明天一早我们去石城卖鱼,等回来后,我给你做剁椒鱼头吃。”

  “好啊。”顾晓霞做饭方面没啥天赋,经常会被李龙做出来的新菜式给征服。

  按杨大姐的说法,李龙要去开个饭店,肯定也是会火起来的。

  李龙自家事自家知,那些都是别人发明或者从其他地方带过来的菜,自己还是别班门弄斧或打乱历史进程吧。

  能给自己家里人做着吃吃,就行了。

  开着吉普车回到大院子,杨大姐把饭已经做好了。李龙给吉普车放了水,把那些鱼卸下来放进储存室。这边都已经快放不下了。

  吃饭的时候李龙把给顾博远留一条大鲤鱼的事情说了,顾博远点点头,应了。

  亲家这边给的这些东西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一开始还有点抗拒,后来就习惯了。

  面子值几个钱呢?人家有那份心,说明自己结的亲家好,是对的,那就受着。

  自己这边有什么好东西,到时多给亲家那边留意着就行了。

  李龙没把鱼拿过来,那鱼是等顾博远回到队里后,送到那边的。

  “我打算小年前一天回去。”顾博远也说了,“到时把屋子收拾一下,贴个对联,咋也得在队里过个年。”

  有这想法,李龙自然要帮着实现,包括鞭炮之类的。

  好在那边的屋子好收拾。

  “那这边到时候就杨大姐你们俩了。”顾晓霞一边吃一边问道,“要不要跟我们到队里去过?”

  “俺不去。”杨大姐笑着说道,“俺娘俩能在这大院子过年,那是俺俩的福气,这一辈子都没想过的事情哩。

  到时俺俩也把这院子收拾的利落一些,他叔肯定要贴联子是吧?多弄些福字贴上,我们也给放个炮!”

  “行。”有人帮着守院子,李龙自然也高兴。

  他能看出来,杨大姐和韩芳是真的高兴。

  苦过的人,对于幸福的标准,和自己这样的人是不一样的。

  第二天正吃早饭的时候,外面拖拉机就响了。

  “大哥他们过来了,你们先吃,我走了。”李龙吃的差不多了,放下碗筷就去穿衣服,还叮嘱顾晓霞,“你去上班要慢点儿。”

  “知道了,你们也小心。”顾晓霞急忙把李龙送出了门。

  今天爷仨去石城,李龙没带枪,只是提着两根锨把子别在了拖拉机车斗子侧面。

  有啥情况的话,能应个急。

  想来去年打过一片后,今年应该不会有拦道的。

  毕竟头铁都已经肥了地了。

  李建国开着拖拉机,李青侠穿着大衣戴着棉帽子坐在页子板上。

  “小龙,你坐边上?”李青侠看李龙别好锨把子便问道。

  “不了,我上去坐爬犁上。”李龙利落的爬上了拖拉机,在爬犁上坐稳后说道,“大哥,开吧。”

  李建国他们和门口的顾晓霞招呼一声,便挂档,开着拖拉机往西而去。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拖拉机已经开到了玛河大桥那里。

  能看到有马车往石城跑,还有人拉着爬犁——李龙看到了张强。

  他拉着的是马车,马车上堆着不少的大扫把。

  看着张强坐在马车上赶着前进,李龙就想笑。

  这货还没把大扫把卖光啊。

  不过应该挣了一些钱吧?毕竟石城那边人流量大,大扫把应该还是挺好卖的。

  现在有些单位已经开始用从内地拉过来的竹子扫把,但普通人家有院子的,还是喜欢用芨芨草大扫把。

  耐用,好扫。

  当然也是习惯了。

  也不知道明年上面的任务会不会减少。

  李龙思索的时候拖拉机已经越过了张强往石城而去。

  张强抬头看了一眼,没认出李龙来,低头继续赶路。

  老马识途,这路就一条,马就直接往前走就行了,也用不了怎么赶。

  拖拉机开到石城老街的时候,这里摊位几乎已经满了。

  拖拉机得停到车场,这里不仅有两辆拖拉机,还有马车、驴车和自行车。

  “老爹,你在这里看着拖拉机,我和我大哥两个拉着爬犁和鱼去找摊子。”李龙说道,“我们就搞一个摊子就行,鱼多,三个人一块招呼。”

  “行。”李青侠爽快的说道。

  李龙卸下爬犁子,李建国过来,接过李龙顺下来的两袋子鱼放在爬犁上。李龙下来又提下来两袋鱼,然后把秤和鱼都放在爬犁上,拉着就往市场里去。

  市场里现在卖家的声音大了不少,大家吵吵嚷嚷,偶尔还会因为价钱和份量问题争论两句。

  李龙眼光好,进了市场拐角没走几步,就看到前面有个摊子人家东西卖完了收摊,李龙把爬犁绳子往李建国手里一塞,然后快步冲了过去,等那个卖白菜的大哥把摊子收起来,李龙已经占住位了。

  有一个卖冻豆腐的挑着筐子也看中了这个位子,可惜晚了一步,看李龙站在那里,还有些侥幸的问:

  “小伙,你这是帮忙的?”

  “不是,我卖鱼的,那不是,我鱼过来了。”

  李建国看李龙冲出去就知道他看准位置了,接过爬犁绳子立刻也加了把力气,等那卖豆腐的问完,他的爬犁也过来了。

  看着李龙兄弟两个已经把位子给占了,卖豆腐的那个摇了摇头,挑着担子走了。

  卖白菜的摊位挺大,两边的看空了还想往这边凑凑,李龙立刻说道:

  “两位,这摊子我们都占了,爬犁有点大,你们就别动了。”

  他人高马大,这一嗓子喊起来,两边愣神的功夫,李龙已经从李建国那里接过爬犁绳子,把爬犁子给拽进了摊位。

  刚好卡住,两边留个十公分左右的间距,再没有这么准的了。

  两边看占不了位置,也就不理会他,继续吆喝自己的东西去了。

  摊子定了,李龙和李建国两个把爬犁往后拽拽,露出前面的空地,铺上带来的塑料布,把两袋子鱼倒在了上面,李龙还把鱼一条条摆好,主要是为了让人看清楚。

  这鱼一摆出来,立刻就吸引了不少人的注目。

  “新鲜的鱼,玛县小海子的大鱼!”李龙开始了吆喝,“才从冰窟窿里掏出来的,保证新鲜,保证干净,有要的来买啊!”

  “嘿,小伙子,你这鱼看着漂亮啊!”有四五个人围了过来,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问道:“咋卖的?”

  “大鲤鱼、草鱼、五道黑和花鲢一块五,白鲢一块三。”李龙熟悉的报着价钱。

  虽然白鲢收的是一块收的,但李龙没打算卖那么贵。

  这个李建国也是同意的。毕竟吃鲢子的人少,收的也不多。

  “这价钱可不便宜啊。”那老人熟练的讲着价,“你看你这鱼这么大,一家人未必能吃完……”

  “老爷子,”李龙笑着说道,“你看看我这鱼,正经从小海子水库里捞出来的,看这鱼多漂亮!你在这满市场也难看到这么漂亮的大鲤鱼吧?

  要说贵,放夏天我肯定不卖这么贵,但这大冬天啊,再说马上过年了。我也不瞒你说,我这些鱼可不全是自己打上来的,还有从乡亲那里收来的。

  我这鱼价收来就一块二,你总不能让我按原价卖吧?我也得挣个拌面钱是不是?这过年了,鱼就这个价,我也没办法……”

  降价是不可能降的,如果不是想快点把鱼出出去,李龙甚至都想着再提一提价。

  过年了,许多东西都涨价。

  那老人思虑再三,还是选了一条两公斤多的,看着非常漂亮的鲤鱼,让李龙给称了。

  “老爷子,看秤高高的,两公斤六,一块五一公斤,这两公斤六就是三块九,来,鱼您拿着……”

  老人掏钱付账,抱着鱼走了。

  这条鱼是真漂亮,虽然不算特别大,但鱼头鱼尾都是红的,看着喜庆的很,顿时就引了不少人注目,有人问,老人也指了李龙他们的位置,算是给打了个广告。

  有了第一个买的,就有第二个。李龙看了,鲤鱼最好卖,接下来是五道黑,最难卖的就是白鲢,花鲢卖的都比白鲢快。

首节 上一节 591/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