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这边弄好,吃过早饭,便和顾晓霞一起往队里开去。
一路上碰到不少往县里来的的人。这条县城往北的路通往三个公社,也就是现在的三个乡。现在三个乡四五十个村的人,大多在年前都会找时间赶着去县里一趟。
要么是卖点东西攒点过年的钱,要么是已经有了钱,打算弄点年货。
李龙他们的吉普车开过来的时候,无论马车驴车还是拖拉机或者爬犁子,都纷纷避开到路边。
搞得李龙还有点不好意思。
吉普车快到李家大院的时候,李强和几个差不多大的孩子在路上打老牛,看到吉普车立刻大声叫了起来:
“我叔回来了,我不玩了,我要回家了!”
说完冲吉普车招招手,扭头就往大院子跑,跑出去两步又折回来,把地上他的老牛捡起来,继续跑。
孩子们都避开到两边,等着吉普车过去。
吉普车过去后,他们又欢叫着追了上去,李龙也不敢开快,害怕伤着孩子。
等吉普车开到李家院子的时候,梁月梅和杜春芳已经出来了,李娟和李强早早就到了大门口。
李龙和顾晓霞下了吉普车,梁月梅急忙让顾晓霞进屋。这时候顾晓霞已经有点显怀了,行动略微显的有点迟缓,杜春芳看着就乐。
李龙把煮好的羊头羊蹄子拿下来,边往厨房里提边问道:
“老爹和我大哥哩?”
“去小海子了,这两天鱼多,他们去的勤。”杜春芳说道,“一大早就去了。”
还挺勤快啊。
李龙把羊头羊蹄子放好后,又把那些没处理的羊头羊蹄子给搬下来,往闲房子送。
杜春芳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问道:
“弄这么些这个干啥啊?”
“前几天进山宰羊给石城糖厂,这是剩下的。咱家能吃就吃,吃不了过两天就去石城卖了。”
“卖了好卖了好,哪能吃完这些。”杜春芳虽然手里不握钱,但家里挣的钱越多她觉得越好。
把吉普车里清干净,李龙看顾晓霞正在和梁月梅聊天,就问道:
“晓霞,要不要去小海子看看他们掏鱼的?”
“让她去那干啥?怪冷的。”梁月梅不想让顾晓霞过去。
“我想去看看,一直在县城,好久都没到队里好好转转了。”顾晓霞笑着说道,“大嫂,没事,我穿的厚着哩,你就让我去吧……”
好吧,都快当妈的人撒起娇来,梁月梅也挡不住,谁让她当年把这个小叔子媳妇当女儿照顾呢?
“去吧去吧,到时回来吃饭,小龙你看着点,别让晓霞摔着了,那冰上滑,还有鞋里别灌了雪……”
比杜春芳还啰嗦,杜春芳就一句话也不说,就看着笑。
这一家多乐和!
李龙给顾晓霞把围巾围好,让她把手套戴好,然后找出了家里的爬犁子,把绳子拴上,准备拉着她去小海子。
李娟和李强一看也要去,梁月梅没办法,一挥手,都去吧。她得想办法做饭了。
李龙拿回来的羊头倒是不错的食材,就它了。
李家的爬犁不止一个,李建国他们去掏鱼带了一个,李龙这个时间长没用,但上面挺干净的。
铺上两层麻袋,一个大人两个小孩坐上去,李龙便拉着往小海子而去。
不到一公里的路,全是压瓷实的雪,爬犁子拉起来一点也不费力。
等把爬犁子拉到小海子北坝的时候,顾晓霞和李娟、李强都下来了。这坡有点高,不好往上拉。
李龙拉着空爬犁子上了坝顶,往下看的时候,看着三三两两的人,在七个点位掏鱼。
老爹和大哥两个依然在最东南那边。距离他们最近的是三个人,陶大勇,陶大强,还有一个小伙子。
李龙隐约记得这是杨勇,杨苹苹的弟弟。
距离北坝最近的是梁家三兄弟,让李龙有些意外的是,三兄弟掏了三个冰窟窿,看冰窟窿边上,他们掏的鱼还不少。
李龙扶着顾晓霞下了坡,然后再拉着爬犁往前走,顾晓霞到梁家三兄弟跟前跟他们打招呼,三兄弟都有点拘谨。
显然,顾晓霞成了国家干部,这一段时间没怎么在队里露面,大家已经不再把她和以前的那个黄毛丫头联系在一起了。
无论气质谈吐还是身份地位,都和以前不一样了。
顾晓霞也知道是这样,打过招呼后便往李建国他们那边走去。
冰面上李娟和李强两个孩子在那里大呼小叫着,最开心的是他们。
毕竟看着那么多捞出来的鱼,谁能不兴奋呢?
顾晓霞还是很有礼貌,离的近的主动打着招呼,离的略微远点儿的就喊一声,再远的就不说了也没必要。
保持一定的距离,保持一定的亲和就行了。
一点也不理,人家说你得势就不认人了,会骂。太亲民了也不好,人家会觉得你没地位。
好吧,也挺麻烦的。
“老爹,大哥,今天不错啊。”李龙看着冰窟窿那里,五六条鲤鱼、草鱼和五道黑笑着说道。
“还行吧。”李建国冲顾晓霞笑笑,然后说道,“这几天都行。太冷了,冰厚,鱼透不过气,就往这里来。你咋把晓霞带过来了,这冰地里这么冷……”
“我过来看看热闹。”顾晓霞笑着说,“我都没咋看过砸冰窟窿捞鱼哩……”
行吧,既然顾晓霞发话了,李建国也不好再说李龙,只是让他们看看就尽快回去。
李建国他们还要在这里捞两三个小时,顾晓霞肯定不能在这里呆这么久。
李龙他们回去的时候顺便把那些鱼也带了回去,等回去后,李龙让顾晓霞在大哥家里呆着,他要去顾博远的院子清雪。
既然当了人家女婿,那就真得尽半个儿的义务。
好在他力气大,而且搞出来动静后,就有村里的年轻人过来帮忙,很快就把院子里的雪清干净了。
屋子里炉子好些天没架,李龙也弄了些柴火炭把炉子架着熏一熏烟道。屋子里长时间不架炉子,潮气很大,他打算晚上回去前再来架一炉子火。
后面给陶大强说一声,每天过来架一炉子火,这样三两天屋子里的潮气就烤散了。
陶大强家离这里近一些,方便。
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到,不然顾博远这个半老头子回来,屋里是潮的,住几天不得病才怪。
毕竟他的身体是不如李建国这些人的。
把这里弄好后,李龙又看了看屋子里,收拾的整齐,也没落什么灰,便没再打扫,出来锁了门就回了大院子。
等到了大院,这边也打算开饭了。
第612章 与其羡慕,不如行动
中午蒸的米饭,炒的咸菜肉,炖的鱼,还有胡辣羊头肉,以及一个炒鸡蛋。
就四个菜,但份量很足,用搪瓷盆装的,热气腾腾的,看着就过瘾。
天天吃习惯了杨大姐做的饭,偶然吃一顿大嫂做的饭,顾晓霞真就胃口大开,平时一碗米饭的量,今天吃了一碗半。
如果不是肚子实在吃不下,她觉得自己还能吃。
“大嫂你做的饭太好吃了。”顾晓霞由衷的夸奖,“我都好久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饭了。”
顾晓霞吃的开心,梁月梅脸上也有光,她笑着说:
“嘿,就是家常饭,还是这鱼新鲜,小龙弄的这羊头肉也干净。你喜欢吃,那后面一到星期天就让小龙把你拉回来,我给你做!”
以前就没把顾晓霞当外人,眼下更是一家人,梁月梅看着怀着身孕的顾晓霞,颇有种下一代已经长大成人的感觉。
很欣慰。
“你把那边院子扫干净了?”李建国一边吃一边问李龙。
“扫干净了,炉子也架起来了。那房子好久没架炉子,潮的很。我打算下午再加一炉子炭去,然后给大强说一说,让他每天帮着架一炉子,把房子烘一下。”
“麻烦大强干啥?”李建国摆手,“他家娃娃那么小,每天还要捞鱼,忙着哩。我每天中午过去给把炉子架着就行了。”
“那这到那不跑得远嘛。”李龙说道,“麻烦。”
“麻烦啥?骑上自行车,那不就是几分钟的路?”李建国就把事情定下来了,“自家的事情能不麻烦别人的就别麻烦别人。”
“那也行。不过要是下大雪了,你得叫人帮着扫,我给大强他们也说一声,真要下大雪了,他们把自家的活干完,一块过去。”
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李家和顾家的亲家关系和寻常人家不一样。
本身李建国和顾博远关系就好,梁月梅又几乎算是看着顾晓霞长大的,甚至有那么一段时间,顾晓霞经常往李家跑。许多女性知识都是来自于梁月梅。
而梁月梅那时也可怜顾晓霞,算是把她当女儿看待的。其实在李龙过来的相当长时间里,梁月梅觉得李龙是配不上顾晓霞的。
因为这个相对比较亲近的关系,所以亲近应该有的那种分寸感在这里不存在,顾博远一个人,现在又在县城,李建国自做主张把那边院子收拾的活接下来,他一点也没觉得不妥。
顾博远知道也会笑着说,当初那个饼子真是没白给。
吃过饭,休息了一会儿之后,李青侠和李建国又拉着扒犁去小海子,顾晓霞要给梁月梅帮忙,梁月梅不让,让她去前院自己的房子呆着休息。
顾晓霞听李龙说过,虽然自己两口子天天不住,但前院的屋子每天还架着炉子,就是避免有潮气。
她就好奇,然后就去看看。李龙要去小海子,顾晓霞就拉着李娟过去了。
屋子里果然架着炉子,一点也没有那种返潮的味道。
李龙和老爹、大哥一起去小海子的时候,说道:
“大哥,等咱们拉着鱼去石城卖的时候,得把爬犁拉上,到时拖拉机得停在车场里,咱们的鱼和羊下水得用爬犁拉过去。”
“嗯,行。”李建国点点头,“那羊下水不在队里卖吗?今年马金宝的羊大都卖到乡收购站去了,没宰几只羊。羊下水要是在队里卖的话,应该能卖掉吧?”
李建国是建村的元老,实话说,他对四小队的感情比对老家的村子要深的多。
所以有了羊下水,他先想着是不是先在队里卖。
队里人比其他队里人有钱,花个几块钱买一盘羊下水并不算啥。
如果没有李龙拿羊下水回来,队里人想买羊下水真不容易。食品厂的肉铺羊下水比肉便宜,早早就让别人买光了。
前年冬天李龙拉回来的羊下水队里人买了不少。那一年队里不少人也都说这羊下水好吃,油水足。
李龙听的不多,但李建国听的不少。那一年里有半年都有人在李建国面前说。
所以李龙一说羊下水的事情,李建国第一时间就想着卖到队里,给队里人吃,还能落个好。
李龙的户口还在队里,李建国知道弟弟不打算离开农村,所以他得给弟弟往后打算一下。
虽然李龙不怎么在意自己在队里人心里的印象,但李建国在意。
人活一世,活的可不仅仅是自己。名声要是臭掉了,那就是再富,也是会被人骂的。
那名声要好,再大方一些,就李龙咋离开食品厂的,都有人编个好的理由说不是他的错。
世事如此。
“行,那明天我就把羊下水拉回来,对了,大哥那羊头羊蹄子咱也弄不完,你留下来一些,剩下的也卖了吧。都是队里的,给钱就卖。”
“行。”李建国点点头,羊头羊蹄子他也喜欢吃,但这玩意儿费功夫,再说自家就是再能吃能吃几个?李龙拉回来那一大堆,大部分都还是卖掉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