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481节

  分到家里的米不多,大多还都是碎米。

  好在无论米面都不会被抽去胚牙,至少吃的是原汁原味的。

  不像后世,那米面看着漂亮,谁也不敢保证抽掉了什么,又添加了什么。

  大米饭配炖鱼,李龙快要流口水了,当然,不知道杨大姐炖鱼的本事怎么样。

  “我这边刚准备蒸米饭呢,他李叔你来了,那我多加半碗米。”杨大姐挺高兴。

  “好好,你们先忙,我去看看顾叔。”李龙过来就是打个招呼,问了问韩芳的暑假作业,然后就骑着自行车走了。

  顾晓霞在单位,没办法看,顾博远的农资商店倒是可以看看。

  有汽车的时候这一公里多路不算啥,几分钟就到了。眼下虽然路上没多少人,但骑着就得好一会儿。

  到了商店,李龙正放车子呢,就看有人提着一瓶农药从里面出来。

  敌敌畏!

  这年头买农药是没啥限制的,不像后世,还要登记。

  这玩意儿毒啊!

  当然,这年头大家生活都是积极向上,再难也能坚持。

  时代不一样。

  李龙进去,看顾博远刚拿起一本书,他扫了一眼,哟!竖版!嘿,还是繁体字!

  果然是文化人啊。

  “你咋回来了?”顾博远抬头一看,发现是李龙,笑着问道。

  “山里活弄完了,要扎大扫把了,我就回来了。顾叔,生意咋样?”

  “还行。”顾博远言简意赅。

  那就是不行了。

  李龙想了想,给支了个招:

  “顾叔,你看看你是不是进点黄豆和白菜种子?现在麦子收了,地犁完就荒着,有些打算再过段时间播冬小麦,有些干脆就放到明年再种。

  你可以和过来买农药化肥的人说,种上黄豆和白菜啊,这又能多一季收成……”

  “这倒是个办法……”顾博远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其实队里以前种过的,不过大家不感兴趣,不想多忙,再加上种出来的黄豆不饱……”

  “不饱就不饱吧,只要不亏就行啊。收了黄豆,豆棵子能喂羊,黄豆能喂猪喂牛。那白菜能冬天存菜窖,多好!”

  “那我试试……”

  其实这种种法,伊犁那边比较流行,这边不种大概率一是地多,二来是收成不好。

  但总比啥都不种强吧?

  眼下地还没后世那么多,人还忙得过来,再过些年,开荒出来的地太多,那时候就真顾不过来了。

  在商店里坐了一会儿,李龙看了看,半个小时差不多能有两三个人过来问一问,买东西的就一个。

  生意真不算好,好在顾博远心态也不错。

  看时间差不多,锁门吃饭。

  顾晓霞也很开心,再加上中午饭本身也可口,几个人一起说说笑笑吃的很热闹。

  吃过饭,李龙顾博远顾晓霞一起骑自行车出去,顾博远直接去商店,他就住在那里。李龙送顾晓霞去教育局,顺便说了一下自己的打算。

  “大扫把开扎之后,我打算隔两天去村里一趟,把大扫把验收一回,然后拉回到咱们这院子里来。等三千杆子差不多用完,再去山里砍一回。”

  这样大部分时间还在大院子里,兼顾村子里的事情。

  顾晓霞很满意,她能感受到李龙并不是在平衡,而是尽量的争取着把时间用在家里。

  虽然时不时的还要往外跑,但顾晓霞很理解,毕竟要赚钱,要过更好的生活。

  其实在她看来,自己家的生活条件已经算同事里顶尖的那一批了,两个经常来的同事和她关系越来越好,时不时就过来看看。

  但李龙想往更好的发展,她自然是支持的。

  回到院子里,李龙洗澡换衣服,顺便把自己换下来的衣服洗掉。

  在山里这么些天,衣服都酸掉了。

  等顾晓霞回来的时候,李龙已经做好了晚饭。其实他想着要不要把顾博远叫过来一起吃晚饭的,后来想想算了。

  以顾博远的酸脾气,想必是不会过来的。

  两个人边吃边聊,又要快开学了,教育局干部虽然不教书,但也要去检查学校的开学准备情况。

  事情很多。

  李龙的事情就比较简单明了,大扫把的事情,赚钱。

  女人负责事业,男人负责赚钱养家,没毛病。

  第二天李龙就开着拖拉机回到了队里。

  让他有些意外的是,大哥的院子里竟然有一大堆的芨芨草!

  自己是几天前才给许成军说的要扎大扫把的事情,就这几天时间,不可能割这么多吧?

  “嘿!你去山里打草,你大哥就说快要扎大扫把了,咱家得早点做准备,我们就去割芨芨了。”

  李建国不在,李青侠在家,面对李龙的疑惑,他笑着解释:

  “咱一割,对门陆家,还有其他几家也反应过来,跟着割。队里还有人说闲话哩,说年你不一定能拿到扎大扫把的活,就有些人不敢去割,怕撂家里浪费。

  结果前几天队里大喇叭一说,那些人都抢着去割,咱家是不用了,好的咱们都割掉了。”

  李龙乐了,大哥这方面的感觉还挺敏锐的嘛。

  李青侠和李龙一起,把车斗子里的杆子卸下来,卸完后他笑着说:

  “你大哥大嫂这两天正在打瓜地忙着哩,忙完就回来扎大扫把了。”

  大哥大嫂扎大扫把李龙自然没意见。就跟编抬把子一样,他到时会给全款。至于其他人,他打算按去年的价格——李向前给出来的价格只是略提高了一点儿,四块一把。

  李龙去年给队里报的是三块一把,今年他打算还是按三块钱报价。当然,如果用自己的杆子,那就是两块五,杆子要算五毛的,要自己有杆子,那就是三块。

  毕竟砍杆子也是要费功夫的。

  大扫把的价格涨幅没有抬把子高这点李龙能理解,毕竟抬把子在推车没有大量上市之前基本上无可替代,但大扫把却是有竞争产品的,就是竹子扫把。

  甚至到后世相当长一段时间,芨芨草大扫把已经被竹子扫把挤出了大市场,只在乡村和城乡结合部有点顾客。

  好在后来慢慢又回归起来。

  无所谓,反正不管芨芨还是竹子,都是草。

  草。

  李龙当然也没想到,他原本想着和村里人双赢的,但就有那么一点点人看不惯他赚大钱,想要给他上点眼药。

  回来把杆子卸下来,然后找许成军把情况说明,两天一检查之后,李龙就回县里去了。这事情他认为已经做熟了,根本就没必要盯着看。

  然而,让他意外的是,两天后过来验收,送过来的大扫把只有一百多把。

  陶大强给他透露了消息,有人串联着,想压着扫把,逼他涨价。

  李龙听了,呵呵。

第535章 想靠我赚钱?得看有没有那本事!

  张强才从乌城回来,就知道了李龙收大扫把这档子事情。

  跟着他哥张木匠在工地上干了一段时间,张强一眼就看出来,李龙这是拿着公家的活,赚着自己的钱。

  给队上人说一个大扫把带杆子三块,不带杆子两块五,其实算高价了。

  但张强觉得,李龙肯定从中赚了不少!

  一个大扫把赚一块甚至两块都有可能!

  他哥张木匠把他从乌城赶回来的原因,就是他吃回扣吃的太利害。

  张木匠从市里转包了工程,招了临时的工人在干,一个人一个月五十块钱包吃包住。

  他安排张强负责后勤采购,主要是工人食堂里吃饭的主食和蔬菜,以及建筑上的零碎东西。

  那些大宗建筑材料,张木匠不敢让张强管,这个弟弟眼睛小,好贪小便宜。管点小的还行,管大的,张木匠害怕到时把工程搞坏了就麻烦了。

  然而,他还是小看了张强贪便宜的能力。原本每个工人每天的伙食标准,张木匠定的是七毛钱。别小看七毛钱,这时候七毛钱已经不少了。

  毕竟是做大锅饭,负责过后勤的人知道,越多人一起吃饭,同样的标准吃的就会越好。七毛钱一个工人自己吃吃不了什么好东西,但要十个工人,二十个工人都是这个标准,那吃的就很好了。

  但干了一个月的活,工人们不干了,找到了张木匠,说吃的太差。

  张木匠找来了张强问情况,张强装糊涂,而且还倒打一耙说工人们闹事,大不了再招,反正现在一个月五十块的工资,想干的人多的是。

  张木匠不傻,他立刻就开始查账,这一查就把他给气坏了。

  张强给工人吃到嘴里的一个人四毛钱都不到!

  张强看哥哥查出来了,急忙解释,说自己也是上了外面那些卖菜卖肉的老板的当,让张木匠原谅自己一回。

  张木匠没听他解释,直接把他给赶回去了。

  张强虽然是被赶回来的,但村里人不知道啊,只知道他在大城市里呆了一段时间,干了一段时间的活然后回来的。

  有李龙珠玉在前,没有人小看张强。

  “你们不知道吧,那边人擦屁股用的都是纸,上好的纸,名字也很好听,叫卫生纸!”张强坐在门市部里,跟着一帮人谝传子,“哪像咱们这里,都用土块擦屁股,有些人干脆就用厕所墙角……恶心!”

  “我知道我知道,李龙家用的就是卫生纸,软软的,皱皱的。”有个小伙子立刻抢答,“上次去他们家上房泥帮忙的时候,上厕所就看到他们家厕所里放着这个纸。”

  又是李龙!

  张强眉头皱了一下,然后又舒展开,说道:

  “嗯,他去过乌城,自然就学上了。那个可不便宜……还有,那边的厕所是冲水的!一大排,拉完屎一会儿就有水冲走了……”

  这时候乌城有些地方的公共厕所已经不是挖坑的旱厕了,改成集中冲水的那种。一长排槽子的,有些人应该还留有记忆。

  “还有,乌城那边大街上已经有小汽车了,比拖拉机牛皮多了,没那么大声音,有驾驶楼,冬天冻不着夏天热不着……”

  张强极力的描绘着乌城的先进。

  围着的人听着入神。没办法,这年头别看两地相距就一百多公里,全队青年中,大多数再过十年都不一定去过乌城。

  他们的人生范围,在四十岁之前,基本上就固定在玛县周边,偶尔能去趟石城都能说很久。

  年纪大的从口里过来的,就算过乌城也是在火车站经过一下,然后就乘车来到了这里,没时间也没钱逛乌城。

  好说歹说,张强还是笼络了不少人。

  毕竟李龙相对比较独,除了陶大强杨永强,其他年轻人沾不着。

  他们听张强这么讲,觉得他也挺有本事的。如果能像李龙那样发起来,跟着他的话不说买拖拉机,至少能像陶大强买辆自行车吧?

  当然如果能像杨永强那样有份正式工作,那就更好了。

  张强看时机成熟,便开始忽悠:

首节 上一节 481/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