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462节

  李龙点点头,这里不同于奎屯建筑安装公司,那小院啥也种不了,面积小。在玛县想要找到顾博远想要院子还是很容易的。

  这事谈妥之后,李龙开着拖拉机就回到了县里。等顾晓霞回来,他就把这件事情给她说了。

  “那执照好办吗?”顾晓霞倒不介意父亲到县里来开商店,这其实是好事。父亲一个人在队里,能不能照顾好自己还真不好说。现在有机会到县里来,杨大姐做饭手艺也不错,这样对大家都好。

  “应该好办。”李龙说道,“咱们又不是第一家,以前有人办过,只要把该准备的手续准备好就行。这两天我也去打听打听。”

  让顾博远开农资店是李龙一时兴起想的主意,但点子一生出来,他觉得这个就不错。

  如果以后想往大里扩张,现在必然是要有个基础。农资领域后面想进入是不容易的,现在进入却是非常方便。

  当然,哪怕后面顾博远不想在这方面有所发展,那也很简单,只需要守着这个店,一辈子衣食无忧是可以保证的。

  毕竟二三十年后,队里的农民吐槽最多的就是农作物涨了农资涨,农作物价格降了农资价格还在涨。

  反正没有看到有赔钱的。

  当然也可能只是表面。但只要不行险,规规矩矩的,挣钱自然是能挣上的。时机成熟的时候搞上几个比较不错的农资代理,那剩下的就是等着进钱了。

  这样的院子通常都是在乌伊路南,也就是杨大姐她们所在的位置。北面院子面积都不大,要么都是单位房。像李龙这样的大院子也少,不好买。

  第二天李龙去了供销社,把想买院子的事情给李向前说了一下,让他帮忙留意着。

  “你弄那么多院子干嘛?”李向前有些不解,“收拾起来不麻烦吗?”

  李龙就给解释了一下,说是打算让老丈人过来开个农资店,到时老丈人住的。

  这么个解释李向前就理解了,他说目前是没有这方面的消息,不过他会帮着留意。

  李龙从供销社里出来,带着哈里木这一次拿回来的皮子和鹿角去陈红军那里,顺便也把这些事情给说了一下。

  “行,有消息我给你说。”陈红军一张张检查着皮子,特别是看到那张猞猁皮的时候,着重的夸奖了一下,这皮子比较完整,能值不少钱。

  最后算了算,加上两根鹿茸,一共卖了一千五百多块钱。

  李龙签字拿钱,想着哈里木要知道这些东西卖这么多钱,想来应该会很吃惊。

  但想想又摇了摇头。对于在夏牧场的他们来说,钱没多大的意义,物资才有意义。

  但这些钱能换六七十只羊啊。

  哈里木的羊群那么大,才不过两百多只而已。

  算了,等从夏牧场回来再说。哈里木和玉山江的羊群都是混杂的,粗毛羊、细毛羊,山羊都有。有的羊两三能下三次崽,说不定等冬季转场的时候,羊群数量又多了起来。

  到时把钱数给他一说,看看他能不能吓一跳。

  接下来李龙又去把要买院子的事情给钟国强说了一下,钟国强那边还真就有朋友有套院子要卖。

  不过李龙听了描述后就摇了摇头。一来地方有点偏,在县城西北,交通不便。李龙理想的位置应该在市场那里,或者城北出城那里。这两个地方人流量大,而且主要是农村来的流动人口多。

  当然,如果是在汽车站附近也不错,只是那里现在房价或者说地价已经涨起来了,院子本身都不大,想要合适的挺难。

  只有慢慢的找了。

  接下来一个月时间,李龙去找了县建筑公司施工队的唐队长,然后在他的指派下,在各工地上转场拉砖拉沙子,基本上每天都能有三四十块钱以上的收入。

  很不错。

  因为有唐队长的指派,所以李龙拉建筑材料基本上没受过什么刁难,但他也从中看出点苗头来。

  那些沙场、砖场还是有隐形的头头的。有些畜力车的车主拉沙子砖头,还要给人“上供”,不然的话排到最后可能一天拉不了几车不少,一车拉的东西也装不满,挣不到多少钱。

  几个隐藏的并不怎么高明的坐地虎李龙能看得出来,他们知道李龙有来头,所以不会为难他。但看向李龙的目光并不怎么良善。当然,如果他们想要让李龙也伏低做小,李龙不介意让他们感受一下什么叫五六式的温暖。

  至于那些被逼着“上供”的人,李龙也没去管,这年头,如果自己抬不起头来,别人怎么帮都是不行的。

  至于说什么困难,什么缘由,李龙不想知道,也不管想。

  这可是八三年!就跟后世打黑除恶最严格的那几年一样,那个时候有人的子女被校园霸凌了父母要没办法,那就只能怪子女倒霉。

  毕竟路子上面都给了,你要不去作为,那真就没人能救得了你。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李龙还去过牧业队一次,给那边送去了一些皮芽子、土豆等蔬菜,他打算等西红柿下来的时候再送一些过去。哈萨克族吃的蔬菜品种不多,有些东西送过去那边也吃不来,不如把常吃的多送一些。

  六月中午,李安国、杨永强两个从奎屯请假回来了,他们正式工人指标拿了下来,从现在开始就是正式的工人了。

  第二天杨华在家里请客,把李龙请了过去,杨华当天喝的大醉。这算是家里一件大喜事了,村里也传开了,大多数年轻人都羡慕杨永强的好运气。

  不少人把目光投向了李龙——毕竟杨永强能当工人,可以说完全是李龙一手操办的。

  李龙自己不当工人的事情大家已经清楚了,毕竟他挣钱比工人挣的多,真要去当工人,反倒没现在这么富了。

  但他不想,想当的人多的是啊,于是这几天时不时就有人往李家跑,想探听一下消息,看还有没有可能在哪里有招工的消息。

  李龙也没办法,他也不是神仙,自然不知道哪里有招工的消息。玛县本地但凡有招人的消息,早就被内部有关系的人给通知出去了,等他们这些人知道,那时候人都招满了。

  石城、乌城那边招工消息会多一些,但距离远,又没什么人脉,怎么可能知道呢。

  李龙也就只能含糊其辞,真有了就给大家说,暂时没有也没办法。

  李安国刚成为正式工,申请了分院子,马爱红马科长也说了会给他留意,但暂时是没有的。

  所以二嫂陈丽蓉和两个孩子暂时还得住在队里。不过好在这边能住的地方比较多,所以这个也不算啥。况且已经有希望了,急也不在这一时。

  杨永强在离开前还专门来找了李龙一趟,带着酒和罐头等东西,还拿着钱,让李龙给骂着收回去了。

  不过酒和罐头李龙收了,转手就给了老爹老娘。这是永强的感谢礼,得收。

  李俊山没跟着回来,他也已经转正了,没回来的原因是在那边谈了个对象。

  女孩的父母也是和李建国一样,从内地过来支边的,女孩小的时候跟过来,现在在KT市一个国营厂子里当临时工,还没转正。

  女孩的叔叔在建筑安装公司,看李俊山踏实能干,侧面打听了知道李俊山没成家没对象,就给介绍了。

  据李安国说,女孩对李俊山还挺满意,目前算是处对象过程中。

  这接二连三的好消息倒是让李家充满了喜庆的气息,李龙干脆让老罗叔宰了一只半大野猪来招待二哥他们。

  老马号里的野猪已经半家养化,今年也生了两窝,有十五只。

  狍鹿子有了新生代,而且最大的公狍鹿子,以及去年抓到的那头半大公马鹿今年都割了茸,算是除了去年卖掉的那两头小鹿外,今年马号的第一笔进项。

  两双鹿茸卖了三百多块钱,直接就把老马号里包括老罗叔的工资在内所有支出都给覆盖了。

  老罗叔虽然嘴里嚷嚷着自己快忙不过来了,但当李龙开玩笑着说要给他找个帮助的时候,他立刻就拒绝了。

  “开玩笑嘛,哪可能忙不过来。饲料啥的都是现成的,现在外面地头草随便割,一天能干半天活就把这些牲口招呼好了。你那大院子里的狍鹿子要不好收拾了也弄回来,咱这老马号别的不说,就是地方大,能养的多!”

  其实李龙真的有考虑要把大院子里的那些狍鹿子和小鹿给弄回来,这两个月养的有些大了,不那么可爱了,那个大狍鹿子还有踢人的趋势。

  哼!要不是顾晓霞护着,李龙都能在大院子里直接宰了它!

  李安国和杨永强都是三天假,第三天中午他们坐着李龙的拖拉机去到石城,买了去奎屯的票回单位了。

  玛县汽车站没有直发奎屯的车,要去奎屯还得倒车。

  李龙又拉了一段时间的料,等到了七月份,他结清了所有的运费,准备开始另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了。

  收割麦子。

  队里的麦子已经黄了好些天了。烧麦子也早已经吃过了,李龙家里有收割机的事情队里人也早就知道。

  但就目前而言,除了自家人以及比较熟悉的陶大强、杨华、陆英明、谢运东以及贾卫东等人明确说了要李龙用收割机去割自家的麦子外,其他人都在观望。

  李龙已经把风声放出去了,割一亩麦子两块钱。

  他之所以给这个价格,是因为王财迷在月前也放出来一个消息,今年秋收后,犁地一亩价格涨了,变成四块了。

  涨价是因为附近都在涨,油价没变,但人工费涨了,而且机械不便宜。

  李龙的这两块钱在四块钱犁地费用面前,还真就算啥。

  毕竟谁都清楚,割麦子虽然人力就能干,和犁地不一样,那个人没办法。

  但割麦子通常是大太阳下面,而队里各家口粮田不少,种的麦子至少都是十亩,多的有三四十亩的。这割着就真的很让人难受了。

  没割过的人真不知道在西北大太阳下面割麦子,多痛苦。

  那麦客是真拿命挣钱的。

  况且那陕甘地区的太阳,和北疆这边真比不了。

  收割机,兴许真就很好?

第520章 恐怖的收割速度,以及值不值?

  麦子要收割的时候,李龙给顾晓霞说了一声,然后开着拖拉机回到了大院。

  这几天李青侠和陶大强都已经不再逮鱼了。收麦是大事,要提前做好准备。

  准备工作是比较繁琐的。手工割麦之前,要磨镰刀,打苇子做苇要子(芦苇系在一起成为捆麦子的绳子),收拾马车驴车,铲平麦地两头以及地中间的梗子——

  先前给麦子浇水的时候,需要在一些坡度比较大的地方打起梗子,保证地里每个地方都能浇到水。

  当然,这之前把麦场清理干净,压平,各家把堆麦子的位置清理出来都是需要做的事情。

  农民们对于收割粮食工作是非常虔诚的,这些准备工作不会有半点的马虎。

  虽然李龙已经买回来了收割机,李家的麦子全都要用收割机收割,但李建国还是趁着空闲把家里的三把镰刀全都磨了一遍。如果收割机收割的不理想,还是得用人工来割。

  李龙要做的事是和陶大强一起,把收割机架到拖拉机的前面固定好,皮带联接好。这个做完后,还要把车斗子的木头架子绑上。

  每年割完麦子,拉运麦捆子的工作也是一件非常累人的活。这时候村里通往地里的路上经常能看到有一辆辆驴车马车上堆得高高的麦捆子,拉着往麦场而去。

  偶尔有没把麦捆子堆好的车子会倾倒在路边,出现这样的事情,无论是谁看到都会很难受。因为需要把麦捆子一捆捆卸下来,再重新装上去——能把人愁死。

  其难受程度,类似于网文作者被编辑要求把一百万字的网文,每一章都要改一改那种。

  哪怕拉着车去地里重装一车也会比这个好受一些。

  拖拉机斗子并不算大,能拉的麦捆子不多,但搭上两层木头架子,那拉运的麦捆子就多了,一车能顶三四马车的量。

  而且因为搭好的木头架子是正方形的,麦捆子往上放的时候也会比马车的长条形容易些,所以很受大家欢迎——当然,今年第一次,许多人还不了解,等拉运完了,到时大家就会体会到。

  想来到时候其他人想买拖拉机的愿望就会强烈很多吧。

  架子用粗铁丝绑好,李龙一一检查,不让铁丝的头露出来在外面,不然容易挂伤人。

  “龙哥,啥时候开割?”陶大强一边把一个铁丝的头用钳子掐断,然后往木头里砸进去一边问道。

  “明天。”李龙说道,“明天先割俺家东沟那边的麦子,那二十亩地看看多长时间能割完——大强,你一天能割几亩地?”

  “一天?能割四五亩吧?”陶大强想了想说道,“不一定。太热的话,中午就没办法割,早晚能多割一些。”

  李龙点点头。

  “那收割机一天能割多少亩?”陶大强也好奇这个问题。

  “能割一百多亩吧。”李龙随便报个数字。正常的话,一百多亩是能割出来的。

  “这么多?”陶大强愣了一下,“那……”

  他想说什么,终究是没说出来。

  李龙能猜出来他想说什么,但眼下不是时候。就算陶大强现在买拖拉机也来不及,因为收割机没有货。

  明天去地里,李家全家,除了老娘杜春芳在家里准备做饭的事情,其他人都要去。梁月梅准备了一大捆苇要子。

  她听李龙说那二十亩上一上午肯定能割完,有点半信半疑,不过苇要子是准备全了,到时如果真能割完,那一天怎么也捆完了。

  按以前的割麦进度,二十亩地一家人怎么说也得三五天,连割带捆加上运输。毕竟挑麦捆子也是个技术体力活。

首节 上一节 462/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