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351节

  现在看来也能看明白,原来的民兵训练可不仅仅是射击,那是要捆炸药包、进行爆破作业的!手榴弹大概率也是民兵实弹训练的时候藏下来的。其他的大概率也是这样。

  这倒也算是给队里清除了安全隐患吧。

  这一段时间,李建国家里晚上的确是挺热闹,来看电视的不少,大都是婶子大嫂以及孩子,来的人都挺客气,自己带着凳子,还有带着瓜子花生的。他们真的看的很认真,哪怕是新闻和广告,也都是一言不发的看,即使是说话也是悄悄的。最后走的时候,还会和梁月梅一起把地上的瓜子皮给扫掉。

  很不错。

  李龙每次就是看一段时间的电视剧,看完就离开,后来干脆晚上就不看了。

  买电视机好像是一个执念,一旦买上了,完成了这个执念后,感觉好像也就那样。

  正月十一这天,李建国接到了家里的电报,老爹老娘,李安国一家四口,陈兴邦和李俊山,一行八人乘火车过来了。

  八个人……

  李龙年前给老爹电汇了两百块钱,这是当路费的。虽然不知道老爹手里还剩下多少钱,不过李龙猜测应该是剩不多。

  接人是个麻烦事儿,李龙便给李建国说:

  “到时把马车套上,我让大强把他家的驴车套上,两辆车咋都够了。咱们也不用去乌城,二哥和姐夫、俊山都来过,老爹老娘也来过,咱们就在汽车站接了。”

  火车什么时候到是有准数的,约摸着就那一两天的事情,反正县里有大院子,当天没接到那就第二天再去等着就是了。

  李建国也是这个想法,他原本是想去找陶建设说,李龙把这事接了过来。

  虽然说是找陶大强说,但李龙还是提着东西到了陶家,他分得清,这事还是得直接给陶建设说,这是礼数。

  过年的时候李龙已经提着东西过来一趟了,这次再带东西,陶建设就有些不高兴,说李龙太见外了。李龙是有事来找,说到时借驴车,最好是陶大强跟着去,陶建设连说是没问题的。

  现在陶建设的思想也转过来了,儿子跟着李龙,一年赚的钱顶他赚好些年的,而且是往好里学,队里不学好的可不少。这一冬天,队里不少小伙子跟着打牌、喝酒,儿子他们还跑着挣钱,比别人家一年挣的钱都多,他虽然有点偏心,但不傻。

  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算算时间到正月十四,李建国、陶大强和李龙套着两辆车就往县里赶去。

  其实头两天陶大强和杨永强就来找过李龙,主要还是问逮不逮鱼的事情。二月下旬了,再不逮鱼,冰就快要化了。

  李龙的意思是等老爹老娘过来后再说,到时看是逮鱼还是弄其他的事情。他这时候有点懒,觉得可以再等等。一年了,钱也赚了,该买的好像也买了,房子也置办好了,下来的两个大目标,就是盖房子和买拖拉机。这两个都是暂时搞不了的,便懒了。

  温度在回升,太阳照在人身上挺暖和,李龙坐在陶大强的驴车上,有一句没一句的和他聊着天。

  听陶大强的说法,他媳妇已经怀上了,现在正在发愁,生孩子刚好是在夏天最忙的时候,到时害怕忙不过来。

  “那有啥?反正今年你家主要种的是麦和苞米,还有一些油菜,到时找些人帮忙就行了。咱队里打场不都是一起的嘛,大家也知道你家的情况,不可能不帮的。”

  李龙对这个不是很在意,他觉得陶大强想的有点多。当然这也是正常现象——毕竟头回准备当父亲,这紧张感是必然会有的。

  李龙在想着,当初自己和陶大强一起掏鱼,那时候两个人都没对象,要说对象的话还是自己先有的,现在陶大强都快有孩子了,自己也得加把劲了。

  嗯,既然家里人都来了,那正好,开春的时候大家一起努把力,把房子盖起来,接下来就可以讨论结婚的事情了。

  自己也该是要脱离单身了。

  到了县里,李龙说要去大院子,李建国和陶大强说不用了,时间差不多,直接去汽车站等着吧。

  李龙也没拒绝,反正现在去大院子,顾晓霞也不在,而中午大概率顾晓霞是不回来的,不如直接去汽车站等着了。

  三个人两辆车来到了汽车站外面,李龙看了看时间,说道:

  “咱们三个没必要一直在这里守着,轮流去里面等着,一个人在外面看着车就行,外面还是冷。”

  “那我先看着车。”陶大强憨笑着说。

  “不不不,你跟着我们过来接人就够辛苦的了,我在外面。”李龙摆摆手,“你们先进,现在快中午了,咱们三个一个人等大半个小时差不多就接到人了,你们快进去吧。”

  他这么一说,李建国和陶大强也没再说什么,把牲口拴在边上,两个人就进了里面。

  马车和驴车上都铺了麻袋,上面还搭了旧褥子,这样老人孩子到时坐车不至于冻着。毕竟这里不比老家,李安国的媳妇和孩子还没来过这边,肯定还是要注意一点儿的。

  李龙给七十六号和那头驴子放了草让它们慢慢吃,他自己则绕着马车转着圈儿,同时也在想着家里还有没有什么遗漏的事情。

  他们在这里等着,家里梁月梅已经把东屋收拾了出来,炉子也架好了。公公和婆婆在东屋住了好几个月,应该是习惯的。这时候她在准备做饭,这到家第一顿,肯定是要吃好的,肉、肉骨头、大米饭,用的都是好材料。

  老马号那里,老罗叔掐着时间点儿,隔一段时间就给炉子里加煤,保证屋子里始终是暖和的。李安国来住过,他有印象,这回来一家子住,这里还会有两个娃娃,老罗头很开心,这里慢慢像一个大家庭了。

  而李龙他们也没等多久,李青侠就带着一大家子人,到了。

第419章 都在奔赴美好的生活

  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的从汽车站里出来,然后坐上了马车驴车。

  “先把被褥盖上,咱们去食堂吃饭。”李建国安排着,“呆会儿吃完饭再回队里。住的地方都安排好了,安国,你照顾点孩子,把帽子和脸护着。我看孩子手上都有冻疮了,回去得治治。”

  “好哩。”李安国应了一声,给雪苹、雪琴两个孩子把被褥掖好。

  因为李安国、陈兴邦、李俊山都在这边呆到了冬天,所以对于北疆的冬天有多冷是知道的,现在又是二月底,天气已经不是特别冷了,所以李龙看他们穿的衣服,还能受得住。

  一行人到了大肉食堂,把马车驴车拴好,李龙打头往里走,去服务员那里点饭。

  他没征求大家的意见,直接按人头点了过油肉拌面,大人一人一盘,加一个面,小孩两个人一盘,先吃再说。

  一路下了火车,李青侠他们只是在火车站吃了早餐,到这里的时候是真的饿了。

  “还真有点想这边的面了。”李青侠闻到味道后,笑着说,“回去后吃的面和这何不一样,味道也不一样。”

  “那是。”陈兴邦笑着说,“老家那边做的面都带汤,就找不到不带汤的。这面筋道,吃着顶饿。”

  陈丽蓉照顾着雪苹和雪琴喝着茶水,她对陌生环境还有些不太适应。

  雪苹和雪琴已经有点适应了这边的气候,这时候正一边喝着水,一边好奇的打量着这里的环境。

  已经过了饭点,吃饭的人不多,大多是来也匆匆去了匆匆,有那么几个则是慢条斯理的品尝着饭菜的味道。

  钟经理从后面走了过来,他是听服务员说李龙带这么多人过来了,便过来打个招呼。

  “小李同志,这是带家人过来吃饭?”

  “是啊,钟经理过年好啊。这算是给你拜个晚年。”李龙笑着站了起来,“我父母从口里过来,还有我哥一家、我姐夫和我侄子,今天才下火车,你们这里饭菜味道好、实惠,这不就带着过来了嘛。”

  其实玛县能对外的馆子就没几个,大肉食堂算是最出名的,位置也正好在交通要道上,大家在外面吃饭,也基本上就是这里。

  但花花轿子众人抬,李龙这么说,钟经理听着也开心,他笑着说:

  “好好好,叔叔阿姨新年好,我就不打扰你们吃饭了,去后堂看看,催一催你们的饭,孩子肯定饿坏了是吧?很快的。”

  说着就去了后堂。

  陈兴邦小声说道:

  “看吧,呆会儿咱的菜肯定比平时多。”

  “你咋知道哩?”杜春芳小声问。

  “上一次小龙带俺几个过来吃饭,这个经理就过来说了一下,然后俺吃的饭菜就多不少。”

  李安国和李俊山是知道的,都点头。倒是陈丽蓉没想到这小叔子面子还不小。

  果然,没一会儿面和菜端上来的时候,分量是不少。

  “肉,这么多肉!”雪苹一下子喊了出来,“娘,这菜里肉怪多哩!”

  这一声喊在食堂里还挺突兀的,陈丽蓉羞的脸通红,一把捂住了雪苹的嘴。

  雪苹挣扎了一下,雪琴有些意外的看着母亲。

  “没事没事,”李龙急忙冲二嫂摆摆手:

  “这饭是过油肉拌面,里面就是切成块的牛肉,雪苹以前没吃过,有些意外是正常的。”

  这话既是给陈丽蓉解释,也是给其他那些吃饭的人解释——免得让其他人觉得食堂里对这边偏心。

  果然,李龙这么一说,其他桌上的人也就反应过来——原来是第一次吃,是口里人啊,难怪哩。

  甚至有人表情上还带着点淡淡的自豪。

  “没事没事。”李安国在陈丽蓉把手拿开后,小声说道,“没事的,雪苹她们慢慢习惯就好了。”

  杜春芳还是略有点重男轻女的,对两个小孙女的“大惊小怪”有那么点意见,微微撇了撇嘴。

  “吃吧,不然菜凉了可就不好吃了。”李建国发了声,“安国,你给你媳妇拌一下,小龙,俊山,你们给雪苹雪琴把面拌一下。”

  李建国这么一说,其他人也都不开口,开始拌面。

  李龙知道二哥回去后,家里虽然可能改善伙食,但肯定是不会天天吃肉的,孩子喊肉也是能理解的。

  想想自己重生过来第一天,李强想吃肉的那声音,现在还很清晰的在脑海里。

  这才过了不到一年,李强对吃肉已经没啥感觉了,有些时候吃菜还挑咸菜,对肉不那么渴求了。

  相信一年后,雪苹雪琴姐妹俩应该也差不多吧?

  一来饭菜很香,真材实料,重油重盐,又有大块的肉,二来都饿了,于是桌子上是一片吸溜面的声音。哪怕两个孩子第一次吃面,也很快就掌握了方法,大口吃着。两个人一份面还有点不够,又加了一个面才算是吃饱。

  吃完喝了面汤,在食堂里休息了十来分钟,肚子里的食“平静”之后,李龙他们才起身出门。

  马车上,陈丽蓉小声问李安国:

  “这顿饭,得多少钱啊?”

  “十来块钱吧。”李安国知道一顿过油肉面至少一块六,还得要一斤粮票,这折算下来怎么也得十来块钱了。

  “这么多……”陈丽蓉吓了一跳,“……够买二百斤粮了!一家人节省一下能吃两三个月……”

  她说的粮是苞谷面,粗粮,平时在家里多吃的就是这个。

  李安国看了看跟着驴车走着的李龙,小声说道:

  “这个你别管。小龙能挣钱哩。你看着吧,这段时间咱肯定是不吃苞谷面了,天天能吃大米白面……”

  “爸,真哩?”雪琴靠着李安国,一听这个立刻就来了精神:

  “能天天吃白面馍?”

  雪苹也问着:

  “能经常吃大米饭?”

  “能,能哩。”李安国有点心酸,虽然自己带回去了不少钱,但陈丽蓉并没有胡乱花,吃的饭还是两粗一细,搭配着红薯干之类的。说是过日子要细水长流,该节约的要节约。

  毕竟到了北疆之后,不说无依无靠,至少是没有地也不清楚收入来源是什么,必须得节约着来。

  李安国知道这个不好劝,便也没多说,只是想着等到了北疆之后,自己能够尽快找到活,挣上钱,好养活家小。

  至于刚来,就先欠着大哥小弟的吧,等自己以后挣钱了再还。

  他知道李建国和李龙肯定是不在乎的,但自己得记着。

  吃饱之后,再坐车就没那么冷了,就连杜春芳都在车上说:

  “感觉也不是那么冷,温度是低,但感觉穿厚了,比在老家好像还好些。”

  “那是。”李青侠虽然没在这里过过冬,但他知道啥道理:

  “咱们吃的是白面、吃的是肉,那肚里的食顶饿着。只要不饿,肚子里有东西,那就能扛冻。在家吃的啥?苞谷面,没油水啊,那能比这个扛冻?”

  几个男人轮流下车走一段,活动活动身体,等到队里李家的时候,太阳已经西斜了。

  进院子里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儿,李娟和李强两个更是早早的就在院子里等着了。

  小孩子这时候是最盼望着家里来亲戚,以前是因为来亲戚能吃顿好吃的,而现在是因为热闹,还因为据说会来孩子,那不就多了一个玩伴了吗?

  雪苹和李强差不多大,雪琴年龄还小两岁,虽然在马车上对李建国、李龙已经有点熟悉了,但突然又见到了其他陌生人,就有点害羞了。

首节 上一节 351/5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