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346节

  但想想又算了,班车一个人能带多少东西?鱼那玩意儿那么腥气,司机也不一定能让带上车。

  总不能让鱼和人争位子吧。

  想想算了,还是后面搞个拖拉机靠谱一些,也不用受制于人。

  后世全国普及的三蹦子其实是最好的,只是可惜现在搞不来。

  到了老街,李龙下车,大步往拖拉机厂而去。

  这时候的拖拉机厂名字都挺响亮,东方红,十月,红十月,红旗等等,都是又红又专的。

  拖拉机厂在石城郊区,李龙走了很远,差不多近一个小时才到。

  门口有岗,李龙到的时候,厂区大门关着,能看到这厂区范围不小。

  李龙到门岗那里,让李龙有些意外的,站岗的是双岗,而且都是年轻人,身上穿着的是绿军装,头戴雷锋帽,腰扎着武装带,手持半自动步枪,他猜测大概率应该是兵团民兵。

  “同志,你有什么事吗?”一个门卫问道。

  “你好,我找厂子里的技术研发人员,我这里有个研发构想,想和厂子里谈一谈合作。”

  “技术科吗?有具体要找的人吗?”门卫又问道。

  “没有。”

  “那……好吧,我打到技术科,看那边有没有人……你有介绍信吗?”

  “没有,不过我有工作证明。”李龙立刻把自己供销社的证明给掏了出来。这年头,有些地方和全国接轨,到哪里都要有介绍信和证明,比如现在,有些时候又比较开明,不要介绍信和证明也能办事,比如去乌城住八一招待所,或者在石城和玛县摆摊。

  只能说是地方特色吧。

  门卫看着李龙的证明,点点头,拿起里面的电话,摇了几下,接通了总机,然后让转技术科。

  李龙略有点紧张的等着电话的结果。

第414章 退而求其次,不是最优解

  这时候电话的外放声音都挺大,李龙的听力又比较好,所以门卫说的话,对面回的话,他都能听清楚。

  “……他说他来找咱们合作?技术合作还是要让咱们帮他做东西?”

  “技术合作。”门卫的理解力还是挺不错的,清晰的传达了李龙的想法,“他有东西要做,应该是想和咱们厂子联合起来一起做。”门卫说完还扭头看向李龙:

  “我说的没问题吧?”

  “没问题没问题。”李龙笑笑,“就是这个意思,我这个东西我觉得市场挺好的,方便,应该会有许多人用。我出技术,贵厂出机器设备制造,分成。”

  门卫把李龙后面的话转述给了对方。

  “他出技术?他是哪个学校毕业的?”那边的人立刻问道。

  “农民,我是自学自研的。”李龙不等门卫转述立刻回答。

  “他说他是农民,没上过专门的学校,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的。”

  “那他有什么经历吗?比如在修理厂、农机厂工作的经历。”

  “没有,不过我是农民,一直在农村工作,对农民的需求还是很了解的。”李龙知道这是自己的短板,哪怕到后世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招聘工作的还需要以有经验者优先,更别提这个时代了。

  “敢情是啥也没有,就空口说白话啊?那还是算了。”技术科的那位直接就否了,“你告诉他,我们这边研发任务很多也很紧,没有时间听他在这里谈理想谈设计谈构思,让他去他们那边的乡镇修理厂或农机厂碰碰运气吧。”

  这话李龙听到了,他感觉有点失望。

  人家甚至连见都不愿意见自己一面。

  虽然心底里有几分的思想准备,但被这么直接拒绝,他还是觉得有些失落。

  重生后碰到的一系列事情,不是说没有挫折,最开始碰到李向前给卖羊的时候,那时候也有困难,但至少对方给他试的机会。

  现在对方连机会都不给啊。

  拖拉机厂的技术科里,技术员小魏放下电话,取下夹在耳朵上的铅笔继续研究起了图纸。

  他没说错,拖拉机厂的研发任务的确很重。这时候西北的北疆和东北两大块是国内农业机械化实施的重点地段,都是大块的条田,特别适合机械化展开,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各农机厂的任务非常的重。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石城的拖拉机厂都不愁定单,他们也在逐步推进新的农业机械。只是后来,慢慢就跟不上趟了,吃老本的思想还是有的。

  “哪来的电话?”小魏的师傅,在拖拉机厂前身汽修厂都在的老技术员何工扭过头来问道。

  “一个农民,在厂门口说要和咱们谈合作,说他出技术咱们生产……一个没上过专业学校,也没有类似工作经历的人说和咱们谈合作,那不是信口开河吗?”小魏把这个当笑话给师傅听。

  “可不能这么说。”何工听着正色说道,“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不能小瞧的!当初我们搞汽修,有些故障我们不知道怎么排除,但一线师傅们一句话可能就带来了灵感……他说没说和咱们合作搞什么东西?”

  “没有,”小魏虽然对师傅的话有些不以为然,但这时候师傅的权威还是很重的,他急忙说道:

  “要么我打电话到门口问问?”

  “问问吧。咱们拖拉机厂虽然扩大了,但基础不如口里的那些厂子,而且发展方向有点单一,如果有比较合适的点子,咱们也是可以采纳的。”

  小魏急忙给门卫打了电话。那边忙线,等了一会儿再拨过去的时候,门卫说那个人已经走了。

  “后面如果他再来的话,把人请进来一起聊聊。”何工给小魏提醒,“我们设计的东西是需要一线的农民用的。他们的反馈才是最真实的,不要小瞧了任何一个人。”

  “师傅,我知道了。”小魏恭恭敬敬的说道。

  这时候李龙已经离开了拖拉机厂,去往了老街。

  既然这个拖拉机厂不需要自己的创意,那就找其他路子吧。

  县里也有农机修理厂,实在不行就去乡里那个修理铺先打几个样品出来再说。看来自己想凭后世在农机方面的“先知先觉”发点小财,还真不容易。

  李龙坐车回到了玛县,看看时间该吃中午饭了,他去了杨大姐那里,吃过饭后,又去了县农机修理厂。

  县农机修理厂的规模比石城拖拉机厂小很多,李龙只是说明了来意,门岗就让他进去了。

  这边是一排平房,院子里雪清的很干净,几台农机机械靠边放着,后面的工间里还有机械操作的声音,大锤抡起来砸下去的声音等等。

  李龙去了办公室,发现技术股的门锁着,问了办公室的一位大姐,她指了指后面的工间,说人在那边。

  李龙离开平房,来到了后面的操作工间。这里其实是一个大棚子,四面是封闭的,不过工间的大门开着,尽管里面干的热火朝天,还有炉子供暖,但李龙能感觉到,温度并不高,工人们也是靠着不停的劳动来保持身体的热度。

  不是什么好现象。

  李龙刚一进工间,就有人过来问他:

  “同志,你找谁?”

  “技术员在吗?我有事想谈一谈。”

  “赵技术,赵技术,有人找!”那个明显是学徒的年轻人大声喊着。

  干活的人中走出来一位三十多岁的男人,他戴着满是油污的手套,脸上也有一块油泥,李龙注意到他正和其他几个人一起拆着一台柴油发动机的机套。

  “你好,我是这里的技术员,你是……”赵技术打量了一下李龙,问道。

  “我是咱们县里一个农民,我这边设计了一个比较方便的农具,想和咱们厂子里合作。”

  李龙觉得自己在这里谈这个有点格格不入,但既然来了,还是需要谈一谈的。

  “啥农具?”一听是农具,这位技术员倒是挺感兴趣的,问道,“做什么用的?”

  他问完不等李龙回答,又扭头对那边还在忙的几个人说道:

  “你们先停一停,我这边有点小事。”

  “就是说,个人手持式点播器。”李龙硬着头皮说道,他现在发现,如果不说出来东西,只是虚幻的谈合作,对方会和拖拉机厂的人一样,把他拒之门外。

  “这个啊,倒是有点意思。”赵技术想了想说道:

  “要做一些应该也有用,但没办法大规模应用。咱们县里现在的种植主要还是大规模农业机械化,播种机几乎就把所有的主要农作物播种给涵盖了。你这东西就只能在小块地,比如菜地、自留地里用,前景不大。”

  一句话就否定掉了李龙的想法,这让李龙有点不服气。

  不等他辩论反驳,赵工继续说道:

  “可能你们觉得现在冬天我们比较闲,实际上现在是我们比较忙的时候。那些夏天秋天勉强拖着能用的农机现在闲下来了都送到我们这里来修理。你看,柴油机这些技术含量高的,链轨、犁头、播种机配件等等这些没啥技术含量,铁匠铺里能搞的也放在我们这里修理,我们根本就没时间精力和人手去做这个。所以……我觉得你可以去你们乡镇的修理铺或者铁匠铺看看。”

  同样的建议,不同的语气说出来,总之是不看好李龙说的这个手持式点播器。

  人家很客气,李龙也不会甩下什么“等着瞧”的中二话语,告辞离开,李龙这回又有点郁闷了。

  难道真的只能自己去做几个自己用,然后看着仿制的一个个慢慢的在市场铺开?

  李龙略有点不甘心。虽然自己的创意也是来自于另外一个世界,但真不希望变成这样。

  毕竟他很清楚,虽然说这种手持式点播器的市场份额不算很大,但也不小。对于石城拖拉机厂那样的大厂来说可能利润不大,但对于一个农机厂来说,应该是不小了。

  而且潜力很大,是可以持续卖几年、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东西。

  眼看着有希望有前景有市场潜力又有利润的东西没人合作,李龙是真的有点不甘心。

  没办法,等回去先做几个自己家里用吧。这个机会,大概率是要放过了。

  晚上顾晓霞回来,看李龙在饭桌上不开心,就问他怎么了。

  李龙把事情说了一遍,顾晓霞略皱了眉头了想说:

  “是不是……时机不对?”

  “时机不对?”

  “是啊,你想啊,去年才包产到户,今年说是要土地承包,也就是要把大块的地都交给咱们农民种。大块的地啊,那都是十几亩几十亩甚至上百亩的地,真要手持着种,到什么时候了?

  现在哪个村里都是有播种机的,大家种地也习惯了用播种机,你说的这个在农机技术人员眼里,那就是历史的后退啊。”

  “历史的后退?”李龙咂摸着这几个字,是不是呢?

  “是啊,你想想,比如你想种打瓜,因为打瓜没办法用咱们现在的播种机对吧。”顾晓霞说道。

  “是啊,所以我才搞这个手持式的点播器。”李龙点点头。

  “那你的思维和那些农机技术人员的思维是不一样的。你想着怎么解决问题,怎么方便怎么来,人家想的也是解决问题,是怎么先进怎么来——他们肯定在想怎么设计一种能够让拖拉机带动,大面积播种打瓜的机器,对吧?”

  “嗯……是这个道理。”李龙反映过来了,顾晓霞说的是没错的,农机技术人员肯定是这么想的。

  自己这妥妥的是历史的倒退啊——在农机技术研发人员手里肯定是这样的。

  后面开始有了专门用于棉花的点播机、条播机等等,就是农机技术人员研发的,能用拖拉机带动的。

  人家都在想怎么机械化,自己反其道而行之,想着怎么用人工来播种,自然是不被待见了。

  好吧,是自己想左了。

  但这并不是说自己设计的东西不行,而是不能成为主流。作为农业机械化的补充还是可以的。毕竟农业机械化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没法机械化的地方,自己搞的这个就能起过渡作用。

  李龙茅塞顿开,笑着对顾晓霞说道:

  “晓霞,你厉害啊,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这在教育局里没白呆,眼界开阔了,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了,不错不错!说得好!”

  这是李龙第一次这么夸顾晓霞,她很开心,有点小小的得意,又有些害羞,低头夹菜,说道:

  “其实我也就是有感而发,对不对还不好说呢。”

  “对对对,就是这个道理,我明白了。来来来,吃饭,咱们边吃边聊,我还有个问题和你探讨一下……”

  以前李龙和顾晓霞两个在一起吃饭说话,大都是关于村子里的事情,或者只是听听顾晓霞工作上的烦恼,分享一些喜悦,又或者是李龙打猎、逮鱼或者去乌城的见闻,像现在这样的交流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没有。

  李龙知道男女要成家,沟通交流是不可少的,但以前的交流大都是浅面上的交流,像现在这样一起分析、讨论问题,并且有一定的深度的才算是有效沟通交流。

  如果交流一直处在面上,难免会给双方的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彼此的融入度不够,容易产生隔阂。

  现在的这种交流,真的很能增加双方的了解,也让生活变得更加默契。

首节 上一节 346/5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