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先来一盆。”李龙说道,“有包子吗?”
“没。”
“那就先这样吧。”
“麻烦先交钱。十三块七毛二,加三斤二两粮票。”
“XJ粮票可以吧?”李龙一边掏钱一边问。今天光鱼钱收了有五百多块钱,兜里装的鼓鼓的。还好他另外一个兜里有零,不然一把掏出一大沓大团结,那就露财了。
“可以。”服务员看他直接掏出两张大团结,面色就更加缓和了。
菜上的不算快,但份量很足。每份菜上来,李龙都给李俊山弄个空盘子留下来份。李俊峰吃的很快,两碗米饭下肚,一抹嘴,站起来就去换李俊山。
外面的李俊山进来,明显感觉到还是挺冷的。其实一路从队里走过来并不会感觉冷,哪怕走的眉毛、胡子都是白的也不会冷。卖鱼的时候也感觉不到冷,那时候只有算账收钱的快乐和紧张。
但在外面守着这半个小时时间,李俊山就感觉到快被冻透了。
这和走路感觉完全不一样啊。
屋子里暖和,但他拿筷子的手都是抖的,刚开始根本夹不住米饭和菜,干脆就端着碗,往嘴里扒,好一会儿才缓了过来。
吃完饭,再往回走的时候,几个人就都上了马车。李建国在这边拉过糖渣,对这路熟,他还说十来年前,还没结婚的时候,还跑到这边卖过香菜啥的,一小把五分钱,就在家属院门口卖。
李龙听着都是十分意外,大哥原来才是跑石城赚钱的高手啊——那么早就过来卖过香菜——那时候五分钱可比现在的五分钱还值钱啊。
“有没有人卖?”李龙很感兴趣,问道。
“有啊,香菜那时候这边种的可不多。这边豫省的人可不少,吃个汤饭不都得放点芫荽嘛,要不是没种子,我都打算种点荆芥卖哩。”
好嘛,投其所好啊!
厉害!
“小龙啊,这顿饭可不便宜,俺几个把饭钱给你匀一些吧……”陈兴邦突然开了口。
“不匀,匀啥?”李龙急忙摆手,“我赚的不少了,这饭应该我请哩。只要你们不觉得我赚的多就行。后面卖鱼,中午饭肯定是我管。我不在,大哥在,从鱼钱里出就行了,以后就是这个标准。”
“嘿,小龙大气!”陈兴邦脱口而出,“这天天这样吃,那不得吃成胖子了?”
“辛苦嘛,那就吃些好的。”李龙笑着说,“这钱花自家人身上,那值啊。”
原本陈兴邦心里还略微有那么点不平,现在直接就烟销云散了。他其实也想通了,李龙有那本事,有那本钱去做这生意。换成自己,当时知道大海子里有鱼,就算能想到贩鱼,最多也就借点钱囤个几百公斤。
敢这样一囤就是十吨吗?
而且出鱼的时候也直接把基本定价给定了,剩下的谁卖的谁自己定,那这个时候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陈兴邦有本事,那就多拿钱。李俊山嘴笨脑子没那么活,那就少拿钱。
这时候不平均分配,反倒让大家都感觉这样才对嘛。
有本事吃肉开心,没本事也能喝上汤,也不报怨。
等回到队里的时候,太阳也快落山了,李建国干脆就把马车放在了马号里。他们也没闲着,把马卸下来牵圈里去,那车子用板凳架起来后,开始往车上装鱼。
十六袋子后,陈兴邦还又抱了两袋子上去,最后不得不用绳子捆着。
“明天看能不能多卖几袋。”陈兴邦笑着说,“多卖一袋,那就多赚十块钱哩。”
“那就再装几袋。”李龙笑着说,“反正用绳子刹着了,去的时候也不坐人,多装也没事。”
李龙发话,李俊峰立刻就去抱鱼袋子。
今天卖完鱼才到中午,那么完全可以多卖一会儿,多卖几袋。
最后装了二十袋鱼,堆得挺高。
用绳子刹好后,大家进了屋。
老罗叔已经烧好了汤,大家喝了后,就休息了。
李建国回到家里,在屋子里过道简单洗了洗,梁月梅就端来了大米稀饭。
“今天咋样?”
在屋子里的李娟和李强也看着父亲。
“赚了三十块。”李建国把钱掏出来,取出二十递给梁月梅,“你把这二十收起来存着。这十块我先留着。”
“不少哩。”梁月梅喜滋滋的把钱收了起来。
“明天可能还多。”李建国说道,“小龙说后面卖鱼的时候我来管。那我给他们分鱼袋子,我自己还能卖,一天咋也能赚个四五十。”
“真不赖!”梁月梅点头。
这时候,李建国一家对于在李龙这里赚钱,已经没有啥心理负担了。最开始的时候李建国是有点抵触心理的,现在,没了。
那点抵触算啥?有钱香吗?
老爹都跟着他赚钱,现在弟弟、妹夫也一样,自己也能赚啊。
把日子过好才是正常!
第三天,杨永强就加入到了赚钱的队伍之中,这一天,马车上拉的鱼有二十二袋。杨永强当天卖了两袋子鱼。
毕竟市场就那么大,有竞争了,那个人卖的就少了。
而第五天,陶大强想要加入的时候,民兵训练集结的时候到了。
李龙给陶大强开玩笑:
“大强啊,你这还在新婚啊,也别怪我没叫你,我要叫你了,你媳妇不得怨我啊。”
“她才不会哩。她知道我和你的情况,前几天还给我说让我早点找你哩。”陶大强笑着说,“她说,家里的事情她管,我只管赚钱就行。”
“行,支持你就行。”李龙笑着说,“那就等民兵训练完,到时你跟着我大哥他们去卖鱼。一袋鱼交二十八块钱,多的就是自己的。那一袋鱼有四五十公斤,咋也赚回来了。前两天永强一天还赚十来块钱哩。”
“我听说了,就是他给我说的,我才想着过来找你。”陶大强有点不好意思。
李龙也没说啥,这很正常。新婚燕尔嘛,谁都有个乐不思蜀的时候——对了,自己是不是也该结婚了。
虽然思想上自己算老人了,但身体还是很年轻的啊,想入非非的时候不是没有,而是很多。
不过这个再快,也得等到年后了。
训练头一天下午,许成军专门来找了李龙。
“小龙啊,这一次乡里让各村组织训练,但训练完之后,有个民兵大比武,我想队里平时就你打枪最多,你是不是得参加一下。咱得给队里争个荣誉是吧?”
李龙急忙摆手:
“队长,我那打猎,打的是动物啊,和打靶可不一样。那狼啊野猪啥的,个头多大。那靶子块那么小,不一样的……”
“那也比其他人强些。”许成军笑着说:“你咋说也比别人打的多,我听说有打隐显靶的,你到时打那个就行了。咋样?”
既然许成军都说了,那李龙也只有同意了。
好在许成军还说,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民兵训练改成了半个月。
挺好。
第342章 民兵也是兵,不能掉以轻心
第二天民兵集结,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队长家里领枪。
枪是才从乡里拉回来的。几个绿色的大木头箱子已经打开了盖,一枝枝五六半、五六冲在里面摆着,能闻到枪油味儿,都是擦好保养好放进去的。
“李龙,你的。这回你是班长,领五六冲……”
“我还是要五六半吧。”李龙摆手,“五六冲我打不惯。”
“班长带五六冲。”许成军摆手,“练的时候先拿着,这是练战术用的,海军不在,你们居民点那一个班就是你当班长。班长有班长的样子,带五六冲!给他记上,五六冲一把,油壶一个,擦枪布一块,子弹带一条,备用弹匣两个。”
好吧,李龙也没办法,既然分配当班长了,那是该听话。
一个队里说是一个民兵连,其实是一个排的规模。真要组成一个连,其实人也能拉出来,像李建国这样三十多岁的也就会拉上去。
但人太多了也不行,现在不像以前。以前全民皆兵的时候,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都要参加训练,基干民兵训练是要脱产好久的。普通民兵也是要参加军事训练的。
那时候一个村拉出一个民兵连肯定是没问题的——即使现在李龙所在的村,其实人口不如口里的一个组。
但现在要发展经济,就不能整村拉出来练了。你想想啊,按编制一个乡镇是一个民兵营,一个县充其量有一个民兵团,真要每村一个民兵连,那一个乡十几个村,妥妥的一个民兵团出来了,那县里咋办?搞个民兵师?
不合理嘛,而且没必要。
所以队里就三个民兵点,每个居民点抽十个八个小伙子组成民兵班,一个队三个民兵班,叫民兵连,其实是一个排的规模。
不像后世民兵整组训练的时候,有统一配发的迷彩服,这时候大家就穿自己的衣服,五花八门各样的都有,当然颜色就比较相近了,黑色、蓝色或者褐色,反正深色就对了。
每个人再背一个子弹袋,这种已经洗的发白,有点不太像绿色的绿色子弹袋算是能把人统一起来。
一个班三枝冲锋枪,剩下的就是五六半。有些人喜欢手里的武器,拿着就爱不释手,有些人觉得手里的不如别人的,就和别人换着来。
“枪到手,都过来签字。签完字后,班长带着找地方去练习分解,拆枪,一定要拆熟,但不能把枪搞脏了。下午咱们到老马号那里集结,找一块平地练习战术。”
许成军老兵出身,说这个都是一套套的:“后面每天上午两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主要练战术和瞄准。等到最后几天,抽半天时间练一练手榴弹投掷,咱们最后考核的时候是要扔真手榴弹的,你们一个个都给注意了,到时别把手榴弹给掉脚底下,把自己炸了那可没人管你。”
说话间就把需要提醒的,需要安排的都给说了。其实这时候大家都清楚,民兵训练已经不是主要的工作了,不然不会把以前每年两三个月集中训练的时间改成了半个月。李龙清楚,再过几年,别说半个月了,夏天抽空集中十天训练就不错了。
毕竟再往后,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上学的上学,打工的打工,花名册上在的那些人也只在花名册上,想集结起来是真难。
“二班的,跟我到老马号去。”李龙签字,等自己组里的人签了字之后,喊了一声,“咱们先练练枪的分解,顺便把枪擦一下。这原来也不知道谁保养的枪,枪油擦的那么厚……”
许成军听李龙这么一说,还真就放心了。老手啊,原来看着不靠谱,现在听着怎么就这么顺耳呢。
老枪手都知道,枪要装箱,长期不用的时候,保养枪的通常情况下会在枪布上醮比较多的枪油,为的就是害怕在西北这干燥的环境下,枪油少了,最后因为天气变化导致枪身、枪管生锈,宁多勿少的意思。
但要开箱再使用,那枪油多了就会影响使用情况,得再擦一遍。
李龙带着自己班里的九个人一起去往老马号。陶大强在另外一个班,自己班里杨永强在,不过其他人也都熟,都是一个居民点的,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大家也不陌生,嘻嘻哈哈的。
到了老马号,李龙把人带到自己的屋子里,挪开茶几子,找了旧报纸铺开,然后说道:
“谁也别嫌弃,坐地上吧,一人一张报纸,自己拆枪,分解结合,多搞几遍,说不定后面这个也考,我不要求拿第一,但别弄最后一句丢人就行了。”
对武器的分解结合是枪械训练最基础的一项操作,现在枪发到手里,这半个月就归自己保管了。这时候枪管的很松,如果有子弹的话,有些人会偷偷跑到野外打几发,打个猎过过瘾啥的。
李龙看其他人开始动作,便也把油壶放一边,然后开始拆枪。
或者说,分解结合。
打开保险,取下弹匣,抽出卡笋,取下机匣盖,取下复进簧,拉出枪机和复进机,拧动表尺轮,取下上护木……
李龙拿到的五六冲是扁刺,就是那种“绿军装、红肩章、地表最强陆地兵王”的那种,往下一按,使其脱离枪管,然后一抖手,帅气的将扁刺就能弹到位。
冲锋枪枪身短,总感觉没有五六半的不带子弹威力大。
当然,各有所长。
把枪分解完摆好,李龙撕下一块擦枪布,开始擦每个部件上面的油。
看有小伙子打闹,李龙也就喊一声制止一下。年轻人嘛,有活力是正常的,只要没有大的违规,那就算正常。
上午分解结合,其实一个小时大家就乏了。李龙也没强行让大家多练。拆的擦的差不多,一个个分解着过一遍,熟练的就直接回家,不熟练的就在这里多拆几遍。训练比较灵活,只要保证到时许成军考核的时候,自己班里的这些人分解结合不出问题就行。
毕竟一个民兵,枪在手上的,如果分解结合出问题,那真就打脸了。
中午吃过饭,下午是战术训练。
大家穿的都挺厚,参加过训练的知道情况,这是要在雪地里不停的卧倒起立还要跑着的。跑的时候会挺热,但别人跑的时候你就得看着,那时候就冷了。
李龙把班里人在老马号集结带过来的时候,许成军还没到,其他两个班里的人零零散散到了三五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