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在后面听着想笑,他喊了一声:
“娟,强强,来,坐车子!”
现在满乡里能骑自行车的人本身就少,他在校门口就挺吸引人,这一喊,引来不少人的目光。
李娟扭头看到李龙,笑了笑松开了李强。李强急忙跑过来,自动上了大梁,还对李龙说:
“叔,我姐又说我!”
“那是你姐,她说你是为你好。”
虽然后世许多人吐槽有亲人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压迫自己,但实话说,这时候李龙说出来还挺好用。
李娟过来也坐在后座上,李龙蹬起了车子。
随便问了两句学校里的情况,李娟夸了李龙帮扎的抬把子和大扫把,因为班里大部分的抬把子都坏了,就他们组的还好着,大扫把也是。
“明年扎的时候给我说一声。”李龙知道这就随手的事情,但能给李娟带来精神上的好处那就挺多。
“好哩。”李娟很开心。
“叔,我们扎大扫把和抬把子的时候也能给你说吗?”李强急忙问道。
“能。”李龙笑着一边蹬着一边回答。
李强就满意了,两手抓着车把,笑着往前看,还和路边他的同学大声打着招呼。
“你们要到三年级才扎扫把——”李娟在后面无情拆台,“现在你们那么小,谁敢让你们玩火?”
“噢……”李强心情顿时就低落下来。
好在小孩的心理适应能力极强,没一会儿就又给李龙说:
“叔,班里我们同学都觉得我这枪好,差点让人抢走……”
“还是我帮你抢回来的。”李娟在后面继续补刀。
李龙差点儿没憋住。
“嗯,不是我姐,真就让人抢走了。”这回李强认真的说,“俺姐拿着大扫把把那人差点打哭……”
李龙直接就笑了,李娟还有这么“暴力”的时候!
“我……我再有两年就上中学了。”李娟极力的解释,“到时强强没人看,我这时候就觉得……就觉得……”
“就觉得把人打服,到时就没人欺负强强了是吧?”李龙理解的补充着。
“嗯。”
“做的好。”李龙夸了一句,“你这个姐当的好,就要这么想。”
“小叔,你能别给我妈说吗?”李娟挺开心,不过还是给李龙叮嘱了一句。
“为啥?”
“我妈会说我是‘野丫头’,就知道打架……”
“哈哈哈,不会的。行,我不说,其实你做的挺对,我觉得你妈要知道了,也会夸你的。”
“还是……别说了吧。”李娟有点不确定。
“行,那强强你也别说。”
“我知道了!”李强大声保证着。
自行车骑过苇沟,这里路被平整了一下,还修了一座简易桥,但比以前好太多了。
回到李家,院子里没人。两个孩子下车后,放下书包都去喝水。
李龙把自行车撑好,想着呆会儿要继续下网。
不过既然李建国和梁月梅不在,那他就打算煮好猪食再走。
现在野草都枯了,甜菜叶子也干了,煮猪肉就主要是以麸皮、糖渣和油渣为主。李龙这边抱了一捆葵花杆子过来,李娟已经开始往专门煮猪食的锅里倒水放料了。
火才烧一会儿,李建国就从外面回来了,他扛着一大捆草,这是今天喂马的。
没一会儿,陶大强从院外走了进来。
李龙起身把烧火的位置让给李娟,他对大强说:
“大强,走,下网去。”
“好哩。”陶大强很开心,不过他又问道:“龙哥,今天下几条网?”
“八条吧。”李龙犹豫了一下说道,“早上那情况说不定是碰到鱼群了。不好确定大海子里面是不是鱼真有那么多,咱先试了下,如果明天取网还有那么多鱼,那明天就下六条。”
“好。”陶大强也觉得是得这样。
“那你们下网,明天早直直接套马车过去。如果鱼多刚好,如果鱼少,那以后就看情况。”李建国也建议,“免得多跑一趟。”
李龙想想也对,便问道:
“大哥,今天鱼卖的咋样?”
“还行,便宜卖,两个小时卖完。主要还是去晚了。”
“那还是下十条网,明天直接套马车。”李龙说道,“如果鱼多,按今天一样,早点过去,早点卖鱼。我看买鱼的人对这鱼还能接受。”
“那有啥不能接受的,就是比小海子的鱼瘦一点,但咱便宜啊。”
按李建国的想法,有的吃就不错了,还这么便宜,哪找去?
出了院子,李龙掏出一张十块的递给陶大强:
“大强,这回鱼多,钱也卖不少,你多跑两趟,给你多五块。明天就还是五块了。”
“行。”陶大强也不挑。
李龙和陶大强两个人扛着轮胎带着网去大海子,这事很快就在居民点传开了。
小海子默认就是队里的,大海子则不是。所以去大海子逮鱼其实一直都是被不少人抗拒的,这也导致好多次非常好的机会被错过了。
李龙今年可不想错过。
穿过东庄子(东面的居民点)的时候,不时有人和李龙打招呼,李龙也一一回应。
有人就直白的问起李龙今天卖鱼卖多少钱,李龙打哈哈说没多少,两个人一路走到大海子,这里依然没人。
两个人视力都好,能看到连北岸那边也没啥人——其实北岸因为有坝,反倒很深,下网必须得用轮胎或小船,不像南边这么方便。
照例是李龙下水下网。李龙这次是实验,于是就换了一个槽子下网,这个槽子在原来的那个槽子西边,几乎从南到北贯通大海子,李龙猜测如果大海子鱼的密度差不多的话,那这个槽子里鱼应该更多。
十条网下完,太阳已经到了西边的地边上,开始慢慢往下降。
接下来,就看明天了。
第282章 卖鱼要交管理费
第二天李龙起来的时间比头天还早半个小时。秋露有点重,李龙和陶大强两个都穿着外套。这样的天气,也就造就了为什么南北疆的瓜果为什么这么甜的原因——晚上晾,糖分涣定,白天热,糖分聚集,散不出去,那就甜呗。
两个人赶着马车来到大海子,李龙下去取网,陶大强在岸边等着。
轮胎划到有网的地方,李龙还没开始取网,就基本上确定了,今天十条网,可能鱼和昨天差不多,甚至比昨天还要多。
因为目光所及,能看到有些挂在网上的鲢鱼已经翻了白肚漂在水面上了。
更多的鱼还缠在网上挣扎着,看能不能逃掉。
李龙开始取网,他拉着网绳,网挺重,把他拖着往前走,一条条鱼跟着网一起离开水面,很重。
李龙捋着网往尿素袋子里收,心情挺复杂。
鱼多是好事,但从这里取回来往家拿可不容易,总不能天天套着马车过来吧?
其实也不是不行。
昨天晚上李建国其实要把卖鱼的钱给李龙,李龙没收,他说先前李青侠卖鱼钱都是自己拿着,这边大哥也一样。
说是亲兄弟明算账,不可能算那么清楚。不然真要算起来,把自己从十来岁养到现在,那怎么算?
他只是想多补贴一些大哥家的生活,毕竟自己这边过好了,也希望大哥家里过好一些。
一条条网被收起来,这回真是两条网就得往回送一次,在收到第三条网的时候,李龙就确定了,这一次网上的鱼,是真的比昨天还要多。
网上几乎隔一两米就有一条网,甚至不到一米就有一条网,也不知道这么多鱼是形成了鱼群一起撞网上的,还是这槽子里本身鱼就多,下的地方对了,所以才会这样。
不过想想上一世再过两个月时的情况,也不算意外。
“龙哥,这鱼真不少!”收完四条网的时候,陶大强把李龙从水里拉上来,说道,“我先在这里择鱼吧,回去还能轻松一些。”
“嗯,反正拿的袋子多,你弄个尿素袋子,里面盛些水,先择吧。”李龙知道陶大强是不想在这里闲着,那择就择吧。
十条网全取出来,花了一个小时还多些,李龙知道今天去卖鱼虽然比昨天可能会早,但比平时还是晚。
看来明天还是要早一点起。
真折腾人。
当然,这话也就他说,别人羡慕还来不及。
马车再次穿过居民点,这一次比昨天要早不少时间,看到的人不多。李龙和陶大强两个匆匆赶路,有些可打招呼可不打招呼的,直接就过去了。
问就一个字:急着回家——急。
回到李家,一家人齐上阵开始择鱼,就连吃过饭的李娟和李强两个也帮着取盆拿袋子放板凳,然后李娟带着李强才去上学。
陶大强在大海子岸边已经择出三十多公斤鱼,两条网的量,这倒也减轻了不少的话。
“大哥,今天你还得去卖鱼。”李龙看着比昨天还要多的鱼说道。
“那……今天队里出工……”
“那点工算啥?我去就行。”梁月梅发了话,“你就去卖鱼。这鱼你让小龙一个人咋能驮得过去?再说你卖一趟鱼,顶几百个工,哪个轻哪个重?”
李建国知道是这个理,主要作为村里的元老,大事小事他基本上不缺,这时候不上工,有点不得劲。
李龙知道大哥是还没完全从大集体的思想转变到小家的思想,便又说道:
“大哥,咱家给队里的贡献不小了,这点工你不挣,别人还高兴哩。现在集体都快解散了,上面号召各家想办法过好日子,你这村民组长也算给组员带个头。”
李建国点头:“那我肯定知道。”
事就这么定了。
李龙还挺高兴。
果然,等鱼择完,李龙就知道,四个袋子是放不下的。
“鲫鱼能活,把鲤鱼、鲢子、五道黑这些放四个袋子里,自行车两边放。鲫鱼放两个袋子里,两个自行车后座上平躺着。”李龙说道,“到地方后直接把鲫鱼倒盆里就行,口袋扎好,里面放些水,这鲫鱼肯定能活。”
“也只能这样。”虽然鱼多,但吃鱼的话,放两三条在家里就行,多了也吃不下。况且吃惯了小海子的鱼,无论是李家人还是陶大强家,对于大海子的鱼都有那么一点看不上。
“还能剩下一些,大强拿回去一些,给老罗叔送一些,晓霞她爸那里送一些。”李龙说。
“我不要。”陶大强立刻拒绝,“这鱼没小海子的好吃,我不要了。”
“行。”李龙也不勉强。
他和李建国匆匆吃过早饭,就骑着自行车,带着鱼往各自目的地进发,而梁月梅就去麦场上工,陶大勇继续拾网。
每天五块钱,干的活不算累,陶大强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