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183节

  不过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就有另外一个大喜讯,传来了。

第240章 顾晓霞的双喜临门

  李龙骑着自行车带着顾晓霞回中学,一开始两个人都没说话。

  不过李龙明显能感觉到,虽然顾晓霞也挺拘谨,但明显因为订了婚,关系近了不少。路不平车子不稳的时候,她不再只抓着后座的圈,会下意识抓着自己的衣服。

  这显然是关系比较近了的表达。

  “回去还要备课吗?”李龙主动开口问着,“放假了还需要不需要守校?”

  “不备课了。马上就要考试了,现在主要还是督促学生好好复习——课已经上完了。放假后我就可以回家了。我们女老师不用守校。”

  李龙觉得挺不错。至少比上一世的老师要幸福一些。他记得上一世好像越往后,老师的职责越多,假期里会被安排许多与教学无关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

  当然,他也只是知道一些面子上能看到的东西,具体的也不清楚。

  而且现在的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程度也不一样。老师的权威性还在因为“天地君亲师”而延续着,打骂体罚的事情也还是存在的。

  只是李龙觉得在这边的学校,类似的事情要比口里少不少。毕竟一来人口少,二来是新建的村落、乡镇,许多传统的东西都被破坏掉了。

  当然,家长普遍性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还是有的,男女都要上学,学习好的在村子里受关注程度高,这是必然的。

  顾晓霞也会和李龙聊一聊班里学习好的和比较调皮的。李龙就开玩笑的说:

  “虽然你们现在重视学习好的。但我给你说啊,八成再过十几二十几年,记住你们,经常来看伱们的,都是那些调皮的。那些学习好的考走了、找上了好工作,有机会回来看望你们的,不会很多。”

  “不会吧?”顾晓霞明显不信。

  “那你……看过你的老师吗?”李龙突然问道。

  “我高中老师平反回内地了啊!”顾晓霞反驳着,“后面就再没怎么联系,不然的话,我肯定是要去看的。”

  “嗯,你有情有义。”李龙只好说。

  “这还差不多!”顾晓霞有点傲娇,订婚了,感觉就是不一样了,性格方面有些也能放开了。

  说说笑笑间就到了学校。

  太阳已经西斜,李龙在顾晓霞的宿舍里坐了一会儿,陆续有住校的老师回来,有人过来和顾晓霞打招呼,给她带东西,还有看热闹的。

  李龙便知道不好再呆下去了,站起身说道:

  “明天我再过来吧。”

  “你明天什么时候过来?”顾晓霞虽有不舍,但也知道李龙不适合再呆下去了。

  “呆会儿回去下网,明天一早去卖鱼,卖完鱼,等到你这里差不多也中午了。你中午做不做饭?不做饭的话,我骑车带你去县里吃?”

  “那哪儿来得及?我做饭等你。”顾晓霞说道。

  “行。”李龙笑了。

  李龙骑着自行车离开学校,赶往队里。

  顾晓霞这边开始收拾带过来的东西。

  这其中有两包糖,这是订婚的时候李家送的。顾晓霞打算把它们分给同事,算是表明一个态度。

  也杜绝那些打她主意的人的想法。

  这是顾晓霞自己的想法。

  王老师从隔壁屋子里走过来,靠在门口,笑着说道:

  “他送你过来的?这是头一回啊?你这是……糖?”

  “嗯,我们订婚了。”顾晓霞的声音不高,还带着些羞涩,但很认真,语气也很坚定。

  “真的就确定是他了?”王老师还是有些意外,“不再考虑考虑?”

  “不考虑了。”顾晓霞摇了摇头说,“就是他了。”

  “我知道你会说,没有他你就来不了这里,但你要分清什么是恩情,什么是爱情……”王老师是亲眼看着这几个月里,顾晓霞蜕变的过程。她相信顾晓霞会走的更高、更远。

  如果就被一个农村人绑住了翅膀,未免有些可惜。

  “王老师,吃糖。”顾晓霞站起来给王老师抓了一把糖,然后笑着说道,“我给你讲一个他说的小故事吧。”

  “他说啥了,让你记得这么深?”王老师接过糖,剥开一个含在嘴里,然后含糊的说道,“我听听。”

  “古代有个男人救了一个女人。如果那个女人看上了那个男人,就会说,‘此恩无以为报,只有以身相许’……”

  “噗哧!”王老师的笑点也比较低,直接就笑了,“你还别说,古代还真有这样的事情……”

  “还没完呢!”顾晓霞继续说道,“如果那个女人没看上那个男人,就会说,‘救命之恩无以为报,下辈子做牛做马报答你’。”

  “咦……”王老师立刻就回过味来,——,“你还真别说……”

  “挺讽刺的是不是?”顾晓霞说道,“也挺真实是不是?”

  “那你是……前者?”王老师试探着问道,“如果换个人给你提供信息你是不是……”

  “他一开始给我讲的时候,我以为他在暗示我。不过他又说了,这不是暗示,就是一个小段子……或者笑话。他想告诉我的是,其实我们之间的关系走到现在,是一步步推进的,不是因为一件事情。所以呢,我们的感情经得起考验……”

  王老师不说话了。

  她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以为的大字不识几个的李龙,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浅薄。

  他的学历并不高,但并不代表他的阅历、见识比较少。

  李龙骑上自行车先拐到了陶大强家里,看陶大强正在院子里喂驴,便喊了一声:

  “大强,有没有空?下网去。”

  “有有有!”陶大强还没开口,陶建设便在菜园子里喊着,“大强,你去吧。”

  陶大强放下手里的草,拍了拍手,憨笑着走向了李龙。

  “龙哥,你先回去,我马上就到。”陶大强不想做自行车,他觉得李龙带着自己不方便。

  李龙也不勉强,和陶建设打了个招呼,调整车头,往家里骑去。

  李龙听到后面的脚步声,扭头看时,发现陶大强正大步跑着,距离自己也就十几步。

  他笑骂着:

  “不坐车子非要跑……”

  “活动活动嘛,我跑得快。”

  李娟和几个女孩在李家院外跳皮筋。白天虽然热,但现在太阳已经快落下去了,温度降了一些。

  看到李龙过来,她们几个女孩急忙避让开,李龙笑笑,便进了院子。

  李青侠和杜春芳习惯性的拌着嘴,李建国和梁月梅正在喂猪——院子里的这几头猪长得半大,现在正是猛吃的时候,每一次喂的时候,它们都是你争我夺的。李建国说,都担心这些家伙跳出这猪圈来。

  猪圈的墙是一米五的,跳应该是跳不出来,除非逼急了。

  李强不在,应该是跑去玩了。

  “咋,还下网?”看到李龙后面跟着喘着粗气的陶大强,李青侠便问道。

  “下。”李龙开着玩笑,“这都订婚了,不得多赚些钱,盖房子买家具啊。”

  “那是。走,我跟你们一起去。老爹虽然没多少钱,但能帮衬一点是一点。”李青侠站了起来,挽了挽袖子,“上阵父子兵嘛。”

  李龙笑了。三个人扛着轮胎,带着网,绑着笼布的盆子一起往小海子而去。

  孟志强提着个袋子深一脚浅一脚的从小海子回来,正好碰到李龙三人。

  “李叔,小龙,你们这是……下网去?”

  “是啊。”李龙笑着说,“闲着也是闲着。逮些鱼,明天去卖。”

  “是啊。”孟志强也有些无语,他也一样。不过李龙是真的闲着就是闲着了。今年公用工,他一次也没见过李龙。

  想想以前也没见过李龙。那时候想着李龙是游手好闲,现在呢,李龙已经成了他的榜样了。

  到了小海子,李青侠让李龙去下网,自己则脱了外衣,提着盆子就下了水,把那个逮泥鳅的“神器”下到了附近的芦苇丛边上。

  李龙看着老爹下水,便喊着:

  “老爹,盆往下面一些,快到底了最好。那沟鱼喜欢贴底子。”

  “好好好,知道了。”李青侠一手提着盆子一手还有空摆摆手,示意李龙干好自己的就行了。

  李龙心情很好,网下得也很快。陶大强在岸上就撒了五六网,李龙已经下了六条网回来了。

  “龙哥,你今天网下得快啊。”

  “哈哈,你网拾得顺,我下得就快呗。”李龙笑笑,三个人一起回去。

  第二天取网的是陶大强,他强烈要求自己取网,让李龙看着。

  李青侠依然跟着,这一回盆子里的鱼很给面子,都快把上面的笼布给撑开了。他回到岸上笑呵呵的,这一盆鱼,至少得十公斤往上!

  “小龙啊,这鱼你卖了,就别给我钱了。你结婚老爹我也不知道能不能赶上,先攒着啊。”李青侠小声给李龙说着。

  “老爹,我有钱哩。”李龙笑着说,“就这一次杆子,我挣的可比你们多多了……”

  “你有是你的,老爹要不给,那像啥话?”李青侠摇头,然后看陶大强已经把网都取上,便加快语速:

  “剩下的后面再说。”

  回到李家,择鱼,放袋子,李娟又开心的背着书包等在了自行车的边上。

  李强要去学前班,他看着姐姐,有些不服气的说道:

  “等我上小学了,也让小叔驮我……”

  “你上小学也在队里上,哪还用小叔驮?”李娟笑着说,“等你三年级再说吧!”

  小孩子之间的争吵在大人看来都是玩闹,所以谁也没制止。李龙带着吃过早饭的李娟匆匆出了门。

  在村外,他看着背着鱼袋子的孟志强正低头匆匆往前赶,便打了声招呼,继续往前赶。

  孟志强看着李龙自行车后面驮的那两袋子鱼,还有前车把上挂着的一袋子鱼,粗略估计这些鱼至少得七十公斤。

  他听陶大强说过李龙下网通常就是六到八条网,平均一条网能上十公斤鱼。

  为啥自己四条网才能上不到十公斤鱼?

  是因为下的在边上,还是其他原因?

  李龙并不知道孟志强已经在想着逮鱼少的原因了,他到小学放下李娟,便匆匆往县里赶去。

  在大院取了工具,然后就去了石城。

  今天来的早,摊子还有位置,他把摊子一支开,有心人一看是三个盆,立刻就知道有泥鳅过来了。所以不等李龙吆喝,便围了过来。

  李龙也算这里的明星摊主了,大声吆喝着,秤挂的高高的,话说的好听,又对那些恶意乱挤的人绝不手软口软,所以鱼卖得很快。

  一个多小时,鱼卖光后,李龙松了口气,感觉嗓子有点哑。

  收拾好东西,去奶茶馆喝了奶茶,李龙就坐在外面的棚下面,看着整个老街。

  二流子、混子在街面上转的不少,联防队员时不时过来一趟,不过碰到那些游手好闲的,如果他们不惹事,通常也不会管。

  刚才李龙摆摊的时候,有流里流气的人经过,却并没有管李龙——也不知道是名声在外,还是时机不对。

  那一口豫东口音的维吾尔族小伙子时不时的和李龙聊几句,两个人也算熟悉了。

首节 上一节 183/5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