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啊,你是有心了。这苇叶子多少片,能包多少棕子?”
“我给您这边带了二十把干的,二十把煮过的。一把二十片,一共是八百片。对了,还有马莲叶子,这马莲叶子煮完后包粽子刚好,有特殊的香味儿。我们那里产苇子,苇叶大,两三片就能抱一个粽子……”
“也就是说,这些叶子能包两三百个粽子?”
“是啊。”李龙说道。
“那还挺不错。不过光有苇叶子,没有糯米和葡萄干……”
“这个简单。”李龙一听,眼睛一亮,“胡科长,我这边还是县里供销社的采购员,我们那边有糯米、红枣和葡萄干的,我应该可以便宜拿一些给你们……”
“真的?”胡先栩有点不相信,毕竟上一次见李龙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村民,现在就成采购员了?
李龙掏出了证明——他放的好,保证不会掏错。
看着那张纸,胡先栩笑了:
“那好,一事不烦二主,你算算这苇叶子、糯米和红枣、葡萄干都是多少钱。”
“苇叶子是一把二十片,加十根马莲,煮过的一毛钱,没煮的八分……”李龙觉得应该统一价,便说道,“糯米一块二,红枣一块五,葡萄干一块六。”
“这样啊,行。苇叶子给我来一千把,煮过的吧。糯米要五百公斤,红枣和葡萄干各两百公斤。”
李龙给的价,比百货大楼的里的价要便宜一些,胡科长清楚,所以要的也不少。
当然糖厂职工本身也多,一家发一两公斤糯米、半公斤红枣半公斤葡萄干也就差不多了。后勤这边得储备一些应对不时之需。
李龙离开后,胡科长想了想,这小李厉害啊,说是来送东西,实际上是探路来的,这一单做成,他也能赚不少吧?
李龙自然是赚不少了。一千把苇叶子,一百块钱,他收购价算是三分一把,转手煮一下就赚七十。糯米一公斤赚两毛,红枣和葡萄干一公斤赚五毛,这就三百多块钱了!
李向前那里还能赚个几十块钱,这两天谈的事情,顶得上卖十天鱼了!
李龙开开心心的就回家去了。
秦家杰在李家借到了钱,这事像是点燃了一个导火索,立刻又有两家过李家来借钱。
李龙是统一口径,拿苇叶子来换。
这些人可开心了,立刻就带着人去苇湖里歘苇叶子了。
还有人过来问李龙,直接把苇叶子卖给李龙,他收不收。
“收啊,和他们一个价,一把苇叶子二十张,加十根马莲就是三分钱,不加马莲就是两分。”李龙说的很清楚。
他在院子里已经架起了大锅在煮苇叶子。
李家院里原本是有个灶台的,但现在显然是不够了,临时他们又搭起一个灶台来,专门煮猪食和苇叶子。
用的锅不一样就行。
这一回是全家上阵,煮完的苇叶子,一家人都在往一起绑,有破的叶子就放在一边,而李龙就专门负责剪——要把苇叶子前面的那一截剪掉,不然包的时候就容易破叶。
两边合计一千五百把叶子,李家人两天搞定,村里人还有送叶子过来的。
端午节前第四天,李龙停止了收购。
“不要了,今天这是最后一批。”李龙给每个送叶子过来的人都说,包括那些娃娃。
李家收苇叶子的事情传遍全村,娃娃们都会歘几把叶子过来换几分钱一毛钱,然后去门市部里换糖吃。
李龙大概估算了一下,除了要给供销社和糖厂送的苇叶子外,还多余大约一千把的叶子。
这其中近一半是秦家杰家送来的。在他的借条上,李龙免掉了四十一块钱。
另外两家借的钱少,苇叶子送的晚,免得钱也少。
“那你送完,剩下的那么多苇叶子咋办?”李建国有些担心。
“剩下的我卖鱼的时候卖啊。”李龙说道,“今天就把苇叶子给供销社和糖厂送过去,然后下午下网,明天卖鱼的时候,顺带卖苇叶子。”
“那还煮?”
“还煮,煮了好卖。”
“行。”
“大哥,那马车我得用用。”
“你用还用得着说?”李建国笑了,“用吧,要不要帮忙?”
“不用,我带着大强就行。”
“记得让大强跑腿,也得给人钱。”
“那肯定的。”
李龙和陶大强套着马车拉着苇叶子早早去了供销社,把供销社需要的五百把苇叶子卸下后,又拿着李向前批的条子,到财务交钱,盖章,然后去库房拉糯米、红枣和葡萄干。
李龙头一次见供销社的库房,他真的是开了眼界了。
成桶的食用油、成捆的绵布、成箱的酒……
红枣和葡萄干都是是成麻袋装的,糯米是用布袋子,然后保管员一袋一袋的给李龙清点,李龙和陶大强则一袋一袋往车上装。
装好东西,李龙和陶大强出来,陶大强突然说了一句话:
“龙哥,你说这库房里东西,要全是咱的该多好,那得吃多少年……”
好吧,李龙觉得自己带的这个兄弟,是真的只能跟着自己混了。
有这么多东西只想着吃,这视野,这眼界,这格局,还需要开阔一下啊!
他牵着马车到了大院子,卸下一袋糯米,和一些红枣葡萄干,装上一把铁锨,然后两个人愉快的赶着马车去往石城了。
第220章 拉一车糖渣,成了公敌
李龙和陶大强赶着马车到了糖厂,门卫给胡科长打了一个电话后,就把他们放了进去。
“小李啊,你这东西拉来很准时嘛。”胡长科很开心,“我现在就叫人过来结算。”
胡科长打电话叫人过来,清点物资,检查质量,然后计算结账。
等李龙拿着单子去取了钱,胡科长笑着说:
“小李啊,咱们打交道不多,但两次你都算帮了我的忙,这里有几瓶糖稀,我知道这边吃粽子有蘸白糖和糖稀的讲究,你带回去吃吧。对了,还有什么想法,你可以直接和我说。”
李龙其实还真有想法,他说道:
“胡科长,我还真有点小事想找你帮忙。”
“你说吧,只要能办,我尽量。”胡科长脸上的笑容淡了些。
“是这样。”李龙看到了胡科长的表情,但并没有改变主意,他说道,“我家里养了几头猪——我家也算是养猪专业户吧。我听说糖厂榨糖后的糖渣你们直接就倒掉了,我这回赶着马车过来,想拉一车糖渣回去……”
“这算啥事嘛。”胡科长又笑了,“这样,我打个电话……你这马车也装不了多少,我给你批几个麻袋,你装一马车,再装几麻袋,这个反正是要倒的嘛,你要拉走,那就当废物利用了。以后想来拉,尽管来拉就是了……”
说着胡科长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拨了一个号出去,那边接通后,胡科长拉长声调说道:
“小宋啊,今天的糖渣倒了几车了?现在还在装……行,等装好后,你让车在厂门口停一下,你过来我有事要说。”
放下电话,胡科长笑着说道:“小李啊,你这事可以早说嘛,早说了你天天都可以过来拉。”
李龙心说,如果不是羊肉的事情和这一次苇叶子的事情,我还真没想起来,挣钱要紧啊。
等了一会儿,有一个年轻人匆匆来到办公室。胡科长对他说道:
“小宋啊,这位是小李,玛县供销社的。他要一些糖渣,你带他过去,他用马车装,你给准备几条麻袋,让他装满,然后再去卸车。”
说完他又对李龙说道:
“小李啊,以后要糖渣,你就找小宋好了。他在装卸组,这卸糖渣就是他负责。”
“宋组长同志你好。”李龙主动伸手说道,“麻烦你了。”
“不麻烦不麻烦。”小宋也是年轻人,笑着说道,“这不算啥,那咱们现在就去装?”
“好哩。”
李龙和胡科长道了一声再见,带着陶大强去楼下,牵着马车跟着小宋就出了糖厂。
“自卸车在后门,因为糖渣里还有水份,前门这边不好过,那边好走一些。”小宋解释着。
李龙掏出一盒烟塞了过去:
“宋组长,麻烦你了。”
“哈哈,小李是吧,你客气了。”小宋也不客气,接过烟看了看,笑着塞兜里,“我先去给你们拿麻袋,你牵着马车往那边,后门那边,能看到大车就行,就在那里等着。”
李龙牵着马车走到大卡车跟前的时候,发现车里副驾驶位置还有一个更年轻的人等着,他看到李龙后,有些紧张的下了车。
“宋组长去拿麻袋了,让我们在这里等着。”李龙解释一句,那个小伙子紧张的点点头,没说话。
小宋抱着一卷麻袋过来,李龙和陶大强急忙过去接着放马车上,小宋说道:
“现在跟着我们车走,我们要把糖渣卸到后面的大坑里,在卸之前,你们先装,能装多少麻袋就装多少吧。”
李龙和陶大强两个对视一眼,都笑了。
这个可以有啊!
马车跟着大卡车拉出去几百米,然后就看到一条大沟,那沟底下有水,此刻沟两边正等着不少人。
这些人裤子都湿着,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工具在等着,看到大卡车过来的时候都严阵以待。
沟里也有不少人,他们正在把沟底已经倾倒下去的糖渣往筐里、袋子里装。
那沟下有水,糖渣倒的时候本身里也含水,所以每一筐都挺重,那些人也顾不得被水把衣服弄湿,就那么装着,看到卡车过来,这些人加快了速度,有些人则退开,害怕被倒下来的糖渣给埋掉。
大沟两边,停着各种各样的工具,毛驴车、马车,手推的拉拉车,还有一辆自行车。
糖渣,就是甜菜煮熟榨尽了糖汁后剩下的渣子。这些渣子对于糖厂来说已经没有价值了,但其营养价值大体还在,猪很爱吃,是非常不错的猪饲料。
卡车停下后,并没有如以前那样进行卸车,小宋下了车,等李龙他们到了之后,他对李龙说道:
“你们现在就装?”
“那麻烦你们等等。”李龙立刻说道:
“我们装的很快的。”
说着他就把马车拉到卡车边上,并排之后,把马的缰绳拴在卡车边上,然后和陶大强带着麻袋铁锨上了卡车,快速的装起糖渣来。
陶大强小声说道:
“龙哥,我现在才知道你带铁锨是干这用的……你太聪明了!”
“快装吧!别人都看着哩!”
糖渣刚从糖厂出来还有些热,但李龙和陶大强两个已经顾不上管那么多了,他们装了十个麻袋,然后又从卡车里铲了不少堆到马车里,这才把麻袋往马车上装。
十个麻袋听着挺多,但真装起来,从头到尾,一边一个,对头垒着,一层就装下了。
李龙和陶大强两个从车上下来,小宋抽着烟上前问道:
“怎么样,还要不要再拿些麻袋来装?”
“不不不,足够了。”李龙说道,“耽误你们卸车时间,给你们添麻烦了。”
“没事。”小宋笑了,“反正倒也是倒,你们拿走也是废物利用吧。那行,我们就卸车了。”
李龙解开缰绳,把马车牵到一边,和小宋招招手后便牵着马车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