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290节

  大家一起笑了起来,一边说著技术问题,一边等试验结果。

  敏感度测试之所以慢,是因为大部分红外光电传感器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其敏感度是不同的,温度越低,灵敏度越高,这也是为什么好的红外设备,普遍都用制冷的原因。

  所以为了掌握这条特性曲线,需要在不同的温度下对其敏感度进行测试。

  同时为了验证工艺的可重复性,需要测试多批多枚二极管的性能,时间就更长了。

  高振东是下午2点多赶到1274厂的,哪怕他们上午已经进行了一部分测试了,但是高振东也一直到下午三点多快4点,才等到了实验结果。

  林连伟拿著数据冲过来,这个时候,在场的就只有高振东、陆总两人了,连1274厂的鲁总,都带著人远远的退到了车间的远处,他们只要等结果的定性判断就好,定量的数据,听不得。

  “陆总,老高,数据非常好!太灵敏了!!!!”

  陆总一脸喜色:“快,给我看看!”

  拿过分析结果,一条曲线非常漂亮,在140k的温度下,到170k都是缓慢上升,到200k,上升幅度才陡然加大。

  “太好了!平均下来,140k的噪声等效温差15mk!180k时为19mk,200k时仍然保持在30.5mk!太好了!”

  至于140k以下的温度,他们没那么好的制冷设备,测不了,但是这已经够了,这个数据比现在他们手上的制冷硫化铅,强出太多,那不是略有改善的问题,而是天壤之别。

  200k时保持30.5mk的噪声等效温差,那理论上这个红外光电二极管能在零下73度的工作温度下,分辨出0.03摄氏度的温度差来。

  至于什么10度20度,那就很容易了,比背景高出20摄氏度的物体,在碲汞镉探测器眼里,就跟太阳一样亮。

  这个温度,或者说高一些的温度,是弹载制冷设备很容易达到的,对于导研院来说,可以说是一举解决了他们所有红外探测设备的最终问题——传感器。

  高振东也放下心来,他知道这个性能,比他前世看到的碲汞镉探测器性能要差一些,这很正常,那时候是什么技术环境?手上有的东西,能搓出这玩意来,他已经很佩服自己了。

  而且虽然相差一点,但是没差太多,实际性能提升极大。

  新一代技术,就是这么豪横。

  “高总,你搞的这个材料,实在是太夸张了!这提升程度,我都没敢想!”陆工看著高振东,极为兴奋。

  他能猜到高振东既然对这个新材料如此有信心,那必然是有提升的,但是这么大的提升幅度,实在是让他没敢想。

  “一致性怎么样?”高振东没有半场开香槟。

  林连伟看了看数据分析结果:“很好,不同批次、不同晶体的数据偏差非常小,如果是同一晶体切割开做的,那偏差就更小了。”

第458章 线阵有戏了

  说起这个事情,林连伟比高振东还兴奋。

  这意味著他们的正交四元探测器的电路设计会简单很多,虽然不要求非常好的一致性,但是更好的一致性对于导引头性能是有好处的。

  而他们计算过,一枚晶体切割开来,以碲汞镉晶体的几毫米粗,十多毫米长的个头来说,无论如何,4个一套的红外光电二极管至少能造一套,天生匹配,就不用在电路上过多的折腾补偿平衡的事情了。

  陆工也叫好,这下子,雷电-1改最核心的一个东西,正交四元红外探测器这东西,算是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极为漂亮。

  他看著高振东:“高总,你来宣布吧,我看那边的同志们,都等急了,哈哈。”

  高振东摇摇头:“这东西是你们搞的,你们自己宣布,我才懒得说,呵呵。”

  碲汞镉晶体不等于碲汞镉红外光电二极管,高振东才懒得连同志们宣布成功的荣耀瞬间也要去抢。

  陆工和高振东打交道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大概知道一点高振东的性格,也不客气了:“好,那我就不磨叽了。”

  说完抬起头,对著1274厂那边的人堆大声宣布:“同志们!这个管子,搞成了!很成功!感谢1274厂同志们的鼎力支持!”

  话音刚落,虽然他连半个字的具体性能都没透露,但是所有的同志还是一起欢呼起来。

  对于1274厂的同志,也包括三轧厂支援过来的方迎红等几人来说,这至少证明扩散炉的改进,是行之有效的,不一定盖得住集成电路的需要,但是至少现在为止,能满足一些新产品的工艺需求。

  这本身就已经是意义重大了。

  导研院负责测试的同志,现在才好放开鼓掌,他们其实是第一批知道红外光电二极管性能的,但是他们不能提前说,只好一边看著器件优异的性能,一边尽力压制住自己蓬勃的表达欲望,一直到陆工正式宣布成功。

  等大家高兴得差不多,高振东笑道:“同志们,本来今天,我是来看望同志们一下,解决一下问题,顺便请课题组的同志们吃顿好的。不过现在看来啊,我这顿饭钱可以省了,这个饭啊,怕是得导研院的同志们来请了。”

  这个饭,不能他来请,还就得导研院自己出面,自己是雷电-1改副总师这个事情不能摆出来说,而没有这个身份,那就不能自己来张罗这个事情了。

  所有人一阵哄笑,高总想得还挺全,连吃饭都想好了。

  陆工听了他的话,哈哈大笑:“对对对,高总这话说得好,今天这顿饭啊,谁都别和我们抢!我们得好好感谢这段时间,为了我们的新元件,不辞劳苦,尽力配合的1274厂、第三轧钢厂的同志们。”

  对于他来说,这个饭是要请的,1274厂的配合工作的确搞得好,除了官面上的感谢,这些东西也是必要的,不然这为人可就显得差了。

  再说了,副总师在这里呢,要导研院请吃饭还是他开的口,还怕报不了帐不成,相当于是高总批经费给他们长个脸了。

  听见真的有饭吃,1274厂的同志乐了,导研院的同志们敞亮啊。

  三轧厂的几位同志却是心里暗笑,每逢课题重大节点就请客吃饭,高总工的老习惯了,只是这次找了个出钱的。

  他们不知道的是,陆工出这个钱,实际上还是高振东批的。

  陆工一边安排人封存产品,收拾测试设备,一边请1274厂的鲁总工帮忙,安排一下吃饭的事情,这事儿总不能拉著大部队去自己单位,只能是在1274厂食堂解决,他就负责签字就行,甚至现金都不用给,两个单位自然会结算。

  在去往食堂的路上,陆工也向高振东汇报起他关心的另外一个事情。

  “高总,上次你要求我们试一下,一颗晶体最多能做出多少个基本一致的红外光电二极管,这个事情我们也做了初步的分析和设计,情况还好。”

  高振东心情一振:“噢?说说看。”

  陆工点头道:“如果只是要最小的红外光电二极管的话,我们做过分析,以碲汞镉晶体本体的大小计算,大概能做到长宽0.8毫米高度1.5毫米还能保证性能。”

  他们做正交四元探测器,是有探测器结构需求的,所以二极管有形状和大小的要求,而高振东只是要保证性能前提下最小的红外光电二极管,那就可以尽量往小了考虑了。

  而这个大小,就是他们分析下来的极限,再小,不论是物理加工技术还是电子元件加工技术,都会遇到一些问题。

  高振东听了,点了点头,心里开始飞速计算起来。

  按照现有能力,基本上可以保证制造出体积大约150立方毫米的晶体来,纯从体积计算,再加上切割消耗,把每枚光电二极管所需的碲汞镉晶体按照1*1*1.8考虑,那粗算下来可以加工出80来个二极管。

  再考虑到边角部分、加工损耗、成品率等原因,这个数量打个7折,高振东欣喜的发现,自己能用一枚碲汞镉晶体加工出一条1*56的线阵来!

  当然,这只是理论计算,具体的也许没有这么乐观,但是至少理论上先走通了才能考虑别的。

  这个结果让他非常高兴,给陆工下了个任务。

  “陆总,我回头给你几枚个头大的晶体,你按照你们的理论计算,提出要求,交给1274厂,做几套红外光电二极管来。经费方面,直接找我要,我私人先给了。”

  这一年,高振东的书在源源不断的写,而且陆陆续续也有一些老书的印数稿酬,搞几套这个还是搞得起的,尤其是只需要考虑材料费和加工费的情况下,其实也不怎么贵,至少对于他来说不是什么大事儿。

  虽然很诧异高振东这个自掏腰包的行为,但是陆工知道很多事情是不能随便问的,特别是高振东身上。

  他会这么做,必然有他自己的理由。

  陆工把这个事情麻溜的应承下来。

  高振东转头,又和鲁总一起,沟通了一下除扩散炉之外,其他工艺的进度问题。

  鲁总笑道:“总体还可以,封装部分,本来我们就是熟悉的,而且你提的要求也不是太夸张的那种,我们正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问题不大。没搞完,但是进度在我们的计划预想之内。”

  “那电阻加热真空蒸镀机呢?”

  “那个就更好办了,你要求的主要是做铝的蒸镀,这东西熔点不高,做起来还真没什么太大的难度,说得过分点,就是烧开水,只是烧的不是水而是铝。我们用的办法比较直接,就是用钨丝加热,温度不够就加大电流。”

  钨的熔点都远远超出铝的常压沸点了,干这个事儿还是没问题的。

  大力出奇迹嘛,这一点,高振东倒是早有所料,早期集成电路的铝线蒸镀,对于厚度、光滑度、密度等等这些的控制都没有太高的要求,属于是实在不行就镀厚点儿的那种思路。

  在技术发源早期就介入,就是这么爽。

  “做出来了?”高振东还是有挺高兴的。

  “还没有,现在扩散炉基本搞好了,就可以转头做那个了,这两个东西别看用途完全不同,可是在控制方式和具体研究上面,专业重叠性还是挺高的。你们厂的几位同志前段时间都被压在扩散炉改造上面了。”

  对于1274厂来说,方迎红等几位具有丰富的自控经验的同志,给予的帮助很大,毕竟他们几个是跟著高振东干出来的,在自控方面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比1274厂的同志还是要“略微”超出那么一点点。

  所以当扩散炉改造牵住他们几个人的时候,电阻加热真空蒸镀机造出原理样机之后,剩下的实际调试工作就会受影响。

  高振东也不是很急,光刻机的光学系统还不知道情况怎么样了呢。

  到了食堂,1274的吕厂长已经在这里等候了,唐处长早就派人向他汇报了高振东过来的事情,只是工作忙,也不可能直接就到工艺车间去找,那就没必要。

  但是吃饭肯定是要出面的,看见高振东,吕厂长非常热情的打招呼。

  不热情不行,心里过意不去。

  高振东给的工艺改造,哪怕不用在集成电路上,光是对于他们现有产品的生产,在良品率方面的提升就不是一点点。

  他们已经准备利用扩散炉改造的成果,推广到厂里所有的扩散炉上面去,就这一项,集成电路工艺改造这个工作他们就算没白参加。

  如今高振东亲自过来,于情于理,只要他在厂里,无论如何都是要出面的。

  高振东在1274厂和导研院同志的热情招呼下,9点多才坐车到家,正好,他和谢建业,一车就都捎回来了,车子先回厂里,然后他们再自己骑车回来,那就有点儿吃饱了撑著的意思了。

  娄晓娥见高振东回来,又是喝了酒的,连忙给他端上茶来,晚饭是她和陈越红两个人一起吃的,正好。

第459章 这是个好东西!

  高振东一边喝水,一边看著系统商店。

  这是他这段时间的习惯了,每天总是去看看那玩意还在不在。

  还好,一直都在,看来真是情怀非卖品了,或许,是学校里的小富婆和男朋友分手了,这玩意就砸老板手里了?高振东颇有些不靠谱的想著。

  正要关掉商店的时候,他眼角突然闪过了一个东西,好像和以前不太一样。

  应该是户外店里的,这个店可是好东西,至少热像仪是从那儿弄出来的。

  这次这个东西,高振东记得以前看到过,不过这次好像多了几个字。

  ——户外冰箱(带制冷)。

  高振东以前看过这玩意,纯纯的挂羊头卖狗肉,就是一个绝热材料做的隔热袋,放点冰块雪糕啥的能保证一段时间不化,但是和真正意义上的冰箱,差了老鼻子了。

  但是这次,后面新多出来的三个字,让高振东有了兴趣。

  这是原来那个骗钱货不好卖,户外店的店主终于舍得更新货物了?

  高振东没记错的话,前世看到的户外或者车载冰箱带制冷的有两种。

  有一种是半导体制冷片的,带风扇散热,效果嘛,就挺普通了。

  而另外一种,是用小型压缩机的,这玩意就和大家常说的冰箱是一个东西了,无非就是个头和功率小一些,但是制冷比半导体制冷片的要好。

  高振东想到这里,对这个户外冰箱的兴趣陡然增大,好东西啊,没准有用!

  毫不犹豫的,他就从商店里把这东西提了出来。

  嗯,有趣,和看到的样子基本上没什么变化,看来无需太多年代符合性的改变嘛。

  迫不及待的在意识中翻开了说明书。

  ——半导体制冷的!

  这个结果,让高振东大喜,哈哈哈的笑了出来。

  要的就是半导体制冷片的!

  半导体制冷,是利用半导体P、N热电偶,在两端施加电压后,会在其上下表面形成温度差,以此进行制冷。

  没错,这里也有热电偶,只是和测温度的热电偶正好相反,热电偶测温度,是根据热端冷端温差形成热电动势。而半导体制冷片反过来,是用电动势得到温差。

  其实这东西虽然的确在1960左右出现,但是其核心原理和现象,早在19世纪就陆续被注意到了,分别是1821年的塞贝克(Seebeck)效应、1834年的珀尔帖(Peltier)效应、1855年的汤姆逊(Thomson)效应。

  只是一开始虽然观察到这些效应,但是由于原理不明白,所以做出来的东西效果极差,没有什么实用意义。

首节 上一节 290/4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