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第66节

  “没什么胃口”

  “你这也怪了,平常闺女在学校住,你也没这样啊,怎么今天就没胃口了呢。”

  朱教授有些无语。

  刘淑婉闻言,当即抬起头:“那能一样吗?那是闺女在学校,现在她可是就在楼下吃呢!”

  “一想到琳琳就在楼下吃饭,我这是一点胃口都没有。”

  “瞧你说的,晚上把她们喊上来吃不就行了,就楼上楼下的,以后不还是隔三差五的上来。”

  “你啊,就是想不开!”

  朱教授摇了摇头,无奈的说道,随后又往碗里夹了一筷子菜。

  她不吃,自己吃。

  看朱教授这没心没肺的样子,刘淑婉一下气不打一处来。

  自己这正伤感着呢,他倒好,老神在在的吃的自在。

  “咔嚓”

  就在这时候,门上传来了钥匙转动的声音,紧接着门被打开,朱啉和李长河走了进来。

  “嗯?你们怎么回来了?”

  刘淑婉回过头,看到朱啉和李长河出现,眼底闪过一丝喜色,不过表面上还是很平静。

  “我正准备去上学,上来找件外套。”

  朱啉笑嘻嘻的说道。

  两个人吃完了本来是打算走的,李长河提议上楼看看,随便编个理由,看看岳父岳母。

  毕竟第一天出嫁,两个人可能一时适应不了。

  朱啉一想也是,反正就几步台阶的事,两个人就上去了。

  “你妈刚才还说呢,想到你在下面吃饭,自己都吃不下!”

  朱教授这时候乐呵呵的打趣说道。

  “吃饭都堵不住你的嘴!”

  刘淑婉有些尴尬,冲着朱教授吼了一句。

  朱啉假装没看见,领着李长河进了自己屋里找衣服。

  随意找了一件外套换上之后,两个人又走了出来。

  “爸,妈,我们走了。”

  “对了,晚上我跟长河来家里吃饭。”

  出门前,朱啉冲着刘淑婉顺口喊道。

  “行!”

  听到这话,刘淑婉一下喜笑颜开。

  待两个人出去之后,看了看还在那夹肉吃的朱教授,气的一下把肉菜盘子端了起来。

  “吃什么吃,晚上等他们回来再一块吃。”

  “我还没吃完呢.”

  看着刘淑婉端走了菜盘子,朱教授摇了摇头,只能夹起旁边的咸菜。

  另一边,出了家属院,李长河跟朱啉来到了公交站牌等32路公交车。

  大冷天他可不会骑车送朱啉去上学,两个人还是做公交最好。

  32路这班车还好,早上人不算多。

  但是进了城,转车的时候车上人就多了。

  上班的,上学的,已经有了几分后世京城拥堵的雏形。

  李长河护着朱啉一路到了学校,然后送到校门口。

  等朱啉进去之后,李长河也没着急走。

  今儿个他正好打算请刘建青和张广年吃饭,不过现在时间有点早,没必要过去。

  溜达着在附近转了一圈,看到有家新华书店,旁边一群人正在排着长队。

  李长河好奇的走了过去,来到队尾,看到一个排队的青年,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哥们,好奇问一下,你们这是排队等着买什么书呢?”

  “这你都不知道?买《凌绝小说集》啊,这两天新华书店都卖疯了。”

  李长河听完,有些诧异,自己的书?

  啥时候上市的?

  就在此时,新华书店的大门打开,一个书店大姐走了出来,扯着嗓子喊了起来。

  “都别着急,慢慢排队,今天新到的货,现在排队的都能买上”

  与此同时,不远处有青年男女向这边走着,然后看到开门了,开始快步的往这边跑了过来。

  李长河见状,从队伍里退了出来,然后转身离开。

  看样子书卖的很不错。

  不过书卖的火不火,跟他关系不大,毕竟稿费都已经一次性付清了。

  这年头的稿酬只有基本稿酬,没有印数稿酬,说白了哪怕卖几十万本,他也就一开始那笔钱。

  想想后世的版税,那才是作家吃钱的时代。

  可惜现在啊,没戏!

  溜达了一会,天寒地冻的李长河受不了了,看了看手表上的时间,也接近九点了。

  李长河看了看方向,然后向着朝内大街走去。

  未来的作协书记,这不得提前抱一下大腿?

第78章 李长河长什么样子?

  中午,王府井大街,民族饭店。

  李长河,刘建青,还有张广年三个人正围着个铜锅子煮羊肉片。

  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东来顺老店,不过现在嘛,还叫民族饭店。

  二月的京城寒意依旧,大冷天的,吃个火锅是很舒服的。

  因为是中午头,刘建青和张广年没有要酒,下午还得工作。

  “对了,老张,我听说,上面准备允许这些老字号,把名字改回来了?”

  烫了一块羊肉,刘建青美滋滋的塞进嘴里,随后冲着旁边的张广年笑着问道。

  张广年摇了摇头,感叹的说道:“现在还不好说,上面争议很大。”

  “主要是吧.算了,不说了。”

  张广年一些话欲言又止,有些事他知道的更清楚一些,但是却不能说。

  李长河坐在对面没有插话,安静的涮着羊肉。

  历来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有人主张变化,自然就有人主张保守。

  站在后世看,那是国家前所未有的大变化,但是如今身处这个时代,李长河只能说这是刀光剑影的交锋。

  “还是说说长河吧,你说你好好的中文系不念,非得念什么经济系。”

  “你说伱要是中文系毕业,到时候再分配到咱们文化部或者作协,多好的事情啊。”

  张广年这时候冲着李长河感叹的说道。

  凭李长河现在的名气,只要北大中文系一毕业,凭借北大的招牌和他的成绩,可以说在文化领域一路畅通。

  哪怕未来给他当个接班人,张广年认为也没什么难度。

  “我也觉得可惜,我到现在也没想通透,那个政治经济系是做什么的?好像是研究经济理论是吧。”

  “你这以后,难不成要当个经济学者?”

  刘建青这时候也好奇的冲着李长河问道。

  李长河笑了笑:“也不是,就是我个人觉得吧,文学是反映社会现象的学科,但是这种刻画是流于表象的。”

  “也就是说,我们只能通过文字去刻画这些社会现象,但是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并没有解释。”

  “而经济学呢,则是引发社会现象变动的底层动力,它就像是一双手,推动着社会不断地变化。”

  “如果只是单纯的刻画这个社会,也许中文系就足够了,但是想要认知这个社会的核心,我觉得还是要学一下经济的。”

  “年轻人,看的就是比我们深远!”

  张广年这时候笑着赞叹道,然后又冲着李长河说道:“之前建青跟我说,等作协恢复了,想推荐你加入作协。”

  “我的意思也是如此,咱们作协属于群团组织,加入了并不影响你的学业和工作,而且对你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张广年很看好李长河,不只是因为他年纪轻轻写出了足够优秀的作品,更因为李长河聪明的很。

  甚至有时候张广年有一种感觉,这个年轻人,有些事情看的比他这个老头子都要更深,更远。

  就好像刚才,一般年轻人都喜欢高谈阔论,指点江山,尤其是对于一些国家大事。

  但是他刚才跟刘建青聊的时候,李长河却只是安静沉默的倾听,既不参与话题的讨论,也不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种沉稳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身上是非常少见的。

  这种特质,在张广年看来,非常适合从政。

  可惜,如果张广年这个心思被李长河知道,李长河肯定会告诉他,从政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觉得回到八十年代进体制是好事,机会很多,升迁也快。

  但是李长河只想说,想的太简单了,这个年代可是遍布老前辈以及他们弟子后人的存在。

  一个萝卜一个坑,谁知道坑里到底有什么。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百分之九十九点九死在了沙滩上,你确定自己会是那百分之零点一?

  而就在三个人吃饭的时候,几个年轻人这时候也步履匆匆的走进了民族饭店,然后坐在了李长河他们的隔壁。

  一共五个人,三男两女,片刻后又快步进来了一个梳着麻花辫的女孩。

  “怎么样,买到了吗?”

  麻花辫女孩一进来,其他几个就匆忙的问道。

  “我买到了,你们呢?”

  麻花辫女孩从怀里拿出了一本书,然后得意的看着其他几个人。

首节 上一节 66/4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