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第266节

  “第二点就是正好赶上了国家提出改革开放的政策,准备跟西方和平发展,在这个政策下,我们《大国崛起》出现的时机恰到好处,而且里面有对西方主要国家的一些介绍。”

  “事实上我们这次书的火爆,很大一部分是被机关单位采购去了。”

  “各地尤其是沿海的政府机构和一些涉外部门,都采购了我们的书进行研读,增加对西方各国的认知。”

  “而这种其实就是属于政策性的加持导致的火爆,属于意外因素。”

  “有了出版火书,哥几个激动,想要继续再接再厉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我觉得恰恰这种心态不适合开新作品。”

  “一来大家此刻心思不定,我们暂时没有很好的选题,强行开题材,我觉得并不合适。”

  “二来,我认为大家伙这时候期待值太高,如果作品再次出版销售数据不如人意,很多同学必然会大受打击,进而产生自我怀疑。”

  “所以这一学期,咱们先沉淀沉淀,把学习知识作为第一要务,先把知识巩固下来,不要纠结第二次出版。”

  “北大学友社打响名号靠的可不是单一的一本书,但是第二本我们也不能弱了名头对吧!”

  李长河笑着跟其他的同学说道。

  他们这种心态李长河其实非常了解,说白了就有点信心膨胀,迷之自信。

  就像前世他见识到的很多同行,第一本书成绩很好,然后很多人往往不珍惜。

  觉得能写出第一本,就能写出第二本,第三本所以轻易地切书,完本!

  然后等到新书开了,数据达不到预期的时候,就很难再有心思继续坚持下去,往往容易冲动性切书,然后一本接一本的循环下去。

  这种其实就是写到心态崩了,进而会不断地自我怀疑,难以坚持自己的特色。

  学友社的人,现在其实就处在志满意得的阶段。

  《大国崛起》的成功,让他们很多人此刻有些飘飘然,或许更想进一步的成功。

  但是李长河觉得这种很难,再说他目前也没有更好的选题。

  所以,还是让这些人沉淀一下吧。

  听到李长河的话,有些同学觉得李长河说的有道理,但是也有的不以为然。

  人的心态,总归是不同的。

  待王建他们离开之后,老陶笑着说道:“长河,我看你这番劝解恐怕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他们有些人,肯定还会继续投稿的。”

  李长河点点头:“能猜到,不过无所谓。”

  “真要是有投稿的能力,继续投杂志或者经济期刊都行,那也是他们的实力。”

  “不过这种综合性的稿子,我反正一时半会是不想做了,太累了!”

  一个苏联的资料查的他都欲仙欲死,更何况还有其他国家的。

  这也是当初李长河把整个《大国崛起》分给学友社众人的原因之一。

  如果全靠他自己,那他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还不知道要花多少倍。

  “对了长河,过段时间文代会要开了你知道吗?”

  陶海肃冲着李长河说道。

  李长河闻言有些诧异:“文代会?那是什么?”

  听到李长河的话,陶海肃有些惊讶。

  “你不知道文代会?”

  “这个,我一定要知道吗?”

  李长河有些无语,说得好像他一定要知道一样。

  “不是,你不是作协的成员吗?你竟然不知道文代会?”

  陶海肃听李长河不知道文代会,确实显得格外惊奇。

  李长河苦笑着摇摇头:“我这个作协成员,当时是特批的,主要是有些事情方便,其实我除了跟人民文学的张主编和刘主编熟悉之外,其他人还真不怎么熟。”

  “而且这个暑假我忙别的事情了,没去找他们。”

  “你先跟我说说,这个文代会到底是什么?”

  李长河这时候好奇的问道。

  陶海肃然后便跟李长河解释了起来。

  文代会,其实就是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这一次是第四次,在今年10月30号开始举行。

  这个会议不止作家会参加,包括文学,艺术,电影,美术,音乐等各方面文艺工作者代表都会参加,总人数多达数千人。

  而这个大会召开讨论的实际上就是接下来国内文艺工作的方向问题。

  说白了接下来哪些文艺方向可以走,哪些不可以走,就是大会的主旨。

  听陶海肃讲完,李长河明悟的点点头:“原来是这样,那参加大会的其实就相当于文艺界的代表这种性质呗。”

  “这样的话,我恐怕没资格参加大会!”

  李长河这两年说起来名气确实大,也算是新生代的代表,要说资格估计也够。

  但是他毕竟年轻,崛起的时间太短,满打满算也就两年多,资历上又太浅。

  在这种论资排辈的大会上,李长河觉得自己拿不到名额也很正常。

  更何况他还得上学,哪有时间去连续开这么多天的大会啊。

  所以有没有资格,他不是很在乎。

  “你这个资格啊,确实不好说,我感觉给你也行,不给你也行,介于两可之间。”

  “不过我说这个是有个别的事。”

  “我在陕北插队那会,我们有个哥们路遥,到时候会跟着陕西文代会的代表团一块来京城,找我们叙叙旧。”

  “他可是特意来信拜托我到时候一定要喊着你一起见一面,到时候咱们一块见见啊!”

  陶海肃笑着冲李长河说道。

  李长河闻言点点头:“行啊,没问题!”

  (上午要走亲戚,这章提前发!)

235.第234章 文代会的名额!

  235.

  开学之后的日子,对李长河来说,依然平静,但是对于北大的五四文学社来说,却并不平静。

  原因就在于,他们心心念念的跨校联合杂志,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吉大,中大,人大,北师大,武大的同学都订好了来京城的车票。

  “长河,接下来各校代表就来了,你是咱们文学社的招牌,又是咱们文学社的副社长,这事你总得出面啊。”

  学校操场上,陈建功跟着李长河一边小跑一边恳求说道。

  李长河看陈建功已经跑的气喘吁吁的了,随即停了下来,然后跟他来到了一旁的石阶上坐了下来。

  “建功,你应该知道,我对伱们这个联合杂志,说实话一点都不看好。”

  “你们没有一点政治敏感性,大学生跨校联合这玩意儿是谁都能搞的嘛?”

  “这事我特么躲都来不及呢,你还硬拉着我往里面凑!”

  李长河说的也直白,他是真不看好这什么联合杂志。

  纯特么瞎搞!

  陈建功这时候也叹了口气。

  “这事现在也没招了,属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大家的兴致都被调起来了,根本拦不住。”

  “尤其是暑假里你们那本《大国崛起》火遍了全国,更是让其他学校文学社的人疯狂。”

  “他们现在的意思就是,十三个学校的文学社团,让北大一个经济系社团给比下去了。”

  “这也是一开学他们就订好了时间来京城的缘由,在你们的刺激下,他们的好胜心更强了。”

  “这样,既然联合社团的事情你不想参与,那就不用参与了,但是等他们来了,咱们以五四文学社的名义接待一下,到时候你出场一下怎么样?”

  “再怎么说你也是咱们文学社的副社长,不能完全不露面啊!”

  陈建功这时候是软磨硬泡,想要让李长河出面。

  毕竟说白了,李长河现在可是整个北大的门面。

  李长河闻言,叹了口气。

  “行吧,到时候咱们接待的时候我参加,具体你们的筹备,我就不参与了。”

  “行!”

  得到了李长河的答复,陈建功立刻喜笑颜开的答应了下来。

  两个人谈妥了,正准备离开,远处有个人骑着自行车急匆匆的过来了。

  来人也是李长河的熟人,人民文学的副主编刘剑青。

  看到李长河,刘剑青冲他挥了挥手,然后骑着自行车很快停在了李长河的面前。

  “刘主编,您怎么来了?”

  待刘剑青停下自行车之后,李长河好奇的冲他问道。

  “我正好到西郊宾馆那边办事,然后顺道过来找你!”

  西郊宾馆在清华的东边,跟北大分立清华东西两边,离得距离不算远。

  “是为了文代会的住所问题?”

  李长河好奇的问道。

  刘剑青听到李长河的询问,诧异的看了他一眼,随后笑着说道:“看来你知道了啊。”

  “没错,咱们这次文代会分了好多组别,比如说作家组,电影组,戏曲组等等,然后又以省份为区分,各个省份都有成员。”

  “目前正在给他们解决住所问题呢,我这边就负责作家组的安排。”

  “既然你知道了文代会,我找你正好也是说这个事。”

  “老张那边让我来问问你的意思,就是这一届文代会,你有没有参加的意愿?”

  “作协这边,有直接推荐的名额,以你如今的名气,是可以直接举荐参加这一届文代会的。”

  刘剑青笑着冲李长河问道。

  李长河摇了摇头:“算了吧,刘主编,我这样的小字辈哪有资格参加这种大会。”

  这一届文代会参与人员三千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老GM老同志,李长河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年轻,虽然这两年写作有了些名气,但是在这种大会里面还是不太够格的。

  所以张广年其实是不太想让李长河参加的。

  如果真想让李长河参加,那么刘剑青来应该是直接通知他而不是征求他的意见。

首节 上一节 266/4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