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观点和内容输出李长河并不想评价,但是李长河觉得他那种以小见大的文案写法很有特点。
起码阅读起来,很容易代入进去,慢慢的把数据揭示出来,而避免了繁杂堆数据的枯燥性。
这种写法,李长河是打算借鉴的。
随后在开学后,李长河埋头在图书馆之中,甚至除了北大图书馆之外,闲暇时候他还会去京城国家图书馆查阅资料。
如此过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苏联的第一篇【钢铁雄心】终于完成。
当李长河回到宿舍的时候,宿舍里几个人正在讨论南边的战局。
毕竟现在的报纸上,几乎隔三差五就有新消息登布。
“长河,你回来了?”
看到李长河走进来,老陶他们笑着打招呼。
这些天他们都知道李长河在写《大国崛起》的事情。
“怎么样,写完了?”
看到李长河手里拿着一叠稿子,陶海肃有些诧异的问道。
“嗯,算是完成了第一部分吧,苏联的因素太多了,我打算分成几部分来写。”
“来,我看看!”
老陶这时候好奇的从李长河手中接过稿子,准备第一个观看。
“老陶,一起!”
“对!”
易刚和何晓峰也凑了过来,一左一右把老陶挤在中间,然后抻着头跟陶海肃一起阅读了起来。
“1900年,当沙俄的野心从远东蔓延向中国的北方的时候,在沙俄腹心卡卢加行省基洛夫市下属郊区的一处小农场中,一个犹太商人家庭的小男孩诞生了,没有人能够想到,二十年后,他会一手改造这个庞大的野蛮帝国”
当看到李长河写的开篇第一段话之后,陶海肃和易刚他们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然后,三个人认真的往下阅读了下去,本来他们以为李长河写的会是历史上的什么大人物,但是看到最后,发现并不完全是。
对方当然也是个人物,但是并不是青史留名的那种,相反,听起来似乎微不足道。
但是他却以一己之力撬动了苏联跟欧美的工业援助计划,然后让新生的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开始向着强大的工业国转变。
而这期间,李长河穿插着用各种数据和文献来佐证人物逻辑的创作方式,也让他们看的丝毫不觉得枯燥。
第一份稿子,字数足足一万五千多字,但是老陶他们却坐在那里,一口气看完了。
“好,写的太好了!”
“最重要的是,通过鲁契科夫的视角,看到了整个国家行业方向的转变。”
“长河,如果说伱说的《大国崛起》全都是这种文章的话,我觉得会非常的精彩。”
老陶这时候满是激动的冲着李长河说道。
“我特么知道该怎么写了,长河,等着,我很快就会给你一篇德国的”
“我也明白了,日本篇我感觉有方向了。”
“这稿子拿订书机订好,我去给刘伟他们看看,让他们都学一下。”
老陶这时候兴奋的说道。
“别给我弄丢了”
“我特么可不想再写第二份”
李长河揉了揉泛酸的手腕,感叹的说道。
“放心吧,丢不了。”
老陶大声的冲李长河回应了一声。
然后接下来的日子里,整个北大政经系的学生,都传阅了李长河这份稿子。
很多人看了之后,脑海中都豁然开朗,原来经济性质的文稿还可以这么写。
甚至最后,这份稿子都传到了厉以宁他们这些讲师的手中。
“不愧是写小说的,哪怕是经济数据这种枯燥的分析,他也能写的很有趣。”
据说这是岱老看完之后给李长河这份文稿的评价。
而随着岱老的评价传开,整个经济系,想要看这份手稿的人更多了。
光一份手稿肯定是传不开的。
索性负责《学友》杂志的王建同学直接决定,提前刊发新学期第一期《学友》
本来按照他们之前定下的计划,每一期《学友》的稿子要到一定的数量才刊发。
但是现在,稿子的数量不够,不过正好之前《大国崛起》的专栏也一直没有刊登。
王建索性决定这一期把《大国崛起》的专栏列出来。
再加上李长河这一篇文稿本身字数就多,也足够了。
为了尽善尽美,李长河这一篇文章,负责美工的李少民还专门找来了沙俄地图,按照书上的图片,给李长河的文字内容画上了几张地图,如此一来,更加的明确直白。
就这样,在三月中旬的时候,《学友》本年度第一期发刊了。
虽然这杂志做的很简陋,没有市面上那些杂志精美,油印的有些地方也模糊。
但是一发刊,还是引来了经济系很多同学的关注,即便是有些看过李长河文稿的同学,也掏钱买了一份。
如此,又过了一周,李长河正跟海文他们在篮球场打球。
“长河,好消息,好消息啊!”
篮球场上,李长河刚打完篮球下来,王建便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怎么了?老王”
李长河擦了擦头上的汗,冲王建问道。
“咱们的《学友》火了。”
“我知道啊,之前不就火了嘛,好多同学都买!”
李长河不以为意的说道。
“不,不是,怪我没说明白!”
“长河,不是在咱们学校火了,而是火出学校了。”
“咱们的《学友》杂志,被有的同学送到清华,送到人大,甚至送到了南开,厦大,武大那边。”
“好多学校的经济系学生会都拍电报过来,要向我们采购杂志,让我们发货。”
“加起来,要两千多份呢!”
“这么多?有那么多学生买吗?”
李长河有些诧异,就算好几所学校都购买,经济系也没多少学生吧。
“可不止是经济系,好多其他系学生也感兴趣,至于钱,他们都已经提前汇款了。”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这么多份,就凭咱们,估计很难办啊!”
王建说到这里,又有些无奈。
他们的杂志是油印的,用那种手工油印机,分数少也就算了,如今份数这么多。
“这事咱们办不了,去找系里老师,系里有自己的教材油印设备,不管是版面还是速度,比咱们自己手工的小作坊都好多了。”
“去找董老师,让他跟系里反映。”
“杂志办好了,也是咱们的荣耀不是嘛!”
李长河笑着说道。
王建闻言,一拍大腿。
“对啊,我都忘了,这事也不光是咱们的事了。”
“还有,老王你去的时候,顺便反馈一下,看看让学校或者系里给分一间办公室。”
“就宿舍里那么窄的位置,当个手工作坊还行,继续往大了搞肯定是不行的,哪怕是个小屋子,对咱们来说也用处大了去了。”
“而且回头啊,估计还得招人,咱们77级要是招不到,你就从78级招,让系学生会出面。”
“既然有了好的开头,那就认真继续做下去!”
李长河冲着王建认真的说道。
王建点点头:“懂了,我马上去找董老师!”
看王建离开了,李长河点点头。
多好的执行者啊,他最喜欢王建这样的负责人。
随后,李长河又坐在了球场边,拿出水杯喝了口水。
这年头没有成瓶的矿泉水,李长河他们来打球,都是提个暖瓶过来,放在角落里,然后带着水杯喝水。
本来他只想着先给北大经济系77级的同学树立一下认知,结果没想到,一份自己瞎捣鼓出来的杂志,竟然火遍了各大高校。
这倒是出乎李长河的预料,不过也正好,从北大的77级扩散到各大高校的77.78级两级学生,更符合李长河的本意。
看来接下来,得尽快的把第二篇搞出来了。
而王建在得到了李长河的指点之后,果断去找了系里的董老师。
在得知了《学友》造成了这么大得到轰动之后,董老师也不含糊,跟系里很快反馈了一下。
然后系里又跟学校申请,然后跟文学社一样,在图书馆里面又给《学友》安排了一间教室。
同时,系里也把印刷任务接了过去,开始批量印刷这批杂志。
而有了新的办公室之后,王建他们的工作效率也大增。
当然,他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其他学校发货。
有的像就近的比如说清华这种,直接按照订购的数量,骑个自行车就给送过去了。
也有的必须得计算好,通过邮政发出去。
李长河的自行车这会就发挥了大用途,都不是自己的自行车了。
每天不是这个骑,就是那个骑。
索性李长河直接把钥匙丢给了他们,然后周三晚上走着回了家。
家里还有一辆自行车,就是朱啉那一辆,本来是李晓君骑着来着。
不过李晓君后面嫌同学老借车,怕给李长河弄丢了,就不怎么骑了。
正好这下派上了用场,李长河骑着朱啉的女士车又来到了学校。
反正他也不在乎是不是女式的,有的骑就是了。
而也就是在这种日子里,远在万里之外的大洋彼岸,李长河等待许久的白银期货,终于迎来了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