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猴嘴角勾起一抹笑,把本子往怀里一塞,转身跑了出去。这个消息一定得尽快告诉小龙。
第264章 手段未免太脏了!
维多利亚港的风吹过,汽笛声夹杂着繁忙的脚步声,
港口上的工人们正在把一批从新加坡运来的大豆卸下。码头旁边那家不起眼的茶餐厅此刻却成了几个“重要人物”的落脚点。
老板娘正忙着端茶倒水,桌上的报纸随意摊开,标题上写着“东湾项目拉动经济”,一行小字:“金少或成最年轻的商业领袖”。
一个穿着灰色唐装的中年男人正坐在靠窗的位置,手里把玩着一个旧式打火机。
坐在他对面的是林启明,他今天穿了一件剪裁得体的西装,脸上挂着若有若无的笑容,似乎对眼前这位老江湖颇为尊敬。
“七爷,听说您最近在帮东湾的项目做资金周转?”林启明的语气很轻,像是在聊天气。
七爷点燃了一根烟,吐出一口烟雾:“没办法,金少那个小子胆子大,嘴巴也甜。说得天花乱坠,我就随便帮了点小忙,您也知道,我做这一行的,从不亏本。”
林启明笑了笑,拿起茶杯抿了一口:“金少是有胆量,但七爷,您有没有想过,他的项目这么急,这么大,未必稳得住。要是资金链断了,您这么精明,可别被他拖下水。”
七爷的手顿了顿,眼神变得锋利了些:“林先生,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林启明放下茶杯,双手交叉,语气依旧温和:“没什么意思,我只是想提醒七爷,金少虽然是赌王的儿子,但他毕竟年轻,做事难免急功近利。七爷,您是老江湖,应该明白,东湾这盘棋,他赢不了。”
七爷没说话,只是静静地吸着烟,目光落在窗外的港口上。那边几辆卡车正在装货卸货,像极了棋盘上的棋子,被人随意摆布。他突然笑了一声,把烟头摁灭在烟灰缸里:“林先生,我听说您也在金少的项目上投了钱?”
林启明微微一笑:“是的,但我的钱,随时可以抽身。”
七爷点点头,站起身:“林先生的本事我清楚,但这件事,还是看看再说吧。”
与此同时,在九龙的一家高级俱乐部里,金少正躺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杯威士忌,旁边坐着两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人。
张海站在一旁,满脸焦虑地低声说道:“少爷,工地那边的进度还是有点赶不上,供货商又卡了几批材料。如果再拖下去,开幕式可能要延期了。”
金少皱了皱眉,把威士忌一口喝光,猛地坐起来:“延期?绝对不行!开幕式的消息都已经放出去了,要是延期,摊主们和投资人怎么看我?”
张海咬了咬牙,小心翼翼地提议:“少爷,要不再跟七爷借点钱,先把材料的事解决了。”
金少冷笑了一声:“借钱?我已经欠七爷够多了,再借就是拿命填了。张海,你去告诉工地那边的人,让他们加班加点,把工期赶出来。至于供货商那边,派几个人去盯着,不给货就堵他们的仓库。”
张海点了点头,正要离开,金少突然喊住了他:“等等,最近西湾那边什么动静?”
张海回头答道:“听说他们在搞一个新的娱乐项目,好像是要建一个小型剧场,吸引游客看戏,顺便吃喝玩乐一条龙。”
金少嗤笑一声:“他们也就能搞这种小打小闹的东西。剧场能跟夜市比吗?我们搞的是整个东湾的商业中心,不是他们那种街头巷尾的伎俩。”
张海没再多说,点头离开,心里却有些不安。他知道金少对西湾的底气来自哪里,但最近听到的消息却让他隐隐觉得,西湾的反击恐怕不止这么简单。
而在西湾的一家废旧工厂里,苏汉泽正带着几个兄弟看一批刚运来的设备。这些设备是为了他们即将推出的“西湾剧场”准备的,虽然不算高档,但绝对够用。
阿六兴奋地在一旁拍着箱子:“苏老板,这回好了,设备一到,咱们剧场的舞台就能搭起来了。听说那边有几个老戏骨对我们的计划很感兴趣,说不定能拉过来。”
苏汉泽点了点头,但神情并没有太多放松。他用手擦了擦一台机器上的灰尘,低声说道:“设备有了,场地也定了,可人流呢?游客肯来看一场戏,但他们会不会留得住?如果东湾那边的宣传力度再加大,我们能不能抢过来这些客人?”
阿六挠了挠头:“苏老板,咱们西湾的底子还是有的。再说了,咱这剧场是个新招,游客好奇心肯定有,您就别太担心了。”
苏汉泽没有说话,他的目光落在远处的天际线,似乎在思索着什么。阿六看了他一眼,转身跑去帮工人们搬设备。他知道苏汉泽最近压力很大,但眼下的局势,确实不容乐观。
与此同时,在一家地下赌场的贵宾房里,七爷正坐在赌桌旁,慢悠悠地洗着牌。他的对面坐着一个西装笔挺的男人,正是来自澳门的龙兴社代表。
这位龙兴社的中层人物带着一副墨镜,嘴角含着笑意:“七爷,听说金少的项目最近有点紧张,您还打算继续支持他吗?”
七爷笑了笑,把手里的牌一推:“紧张不紧张,看他能不能撑得住。龙先生,你们澳门那边的赌场不也经常这么玩?大风大浪里才能看出谁是真正的赢家。”
龙先生摘下墨镜,露出一双锐利的眼睛:“可问题是,有时候风浪太大,连赢家也会被卷走。”
七爷的笑容微微一滞,但很快恢复了镇定:“那就看谁的船更稳了。”
龙先生没有再说话,只是慢悠悠地端起茶杯,似乎在暗示着什么。
七爷心里清楚,这些澳门的人从来不做亏本的生意,金少的局势再不明朗,他们迟早会抽身。而如果金少垮了,东湾也将彻底沦为一场笑话。
码头的黄昏总是忙碌的,拖船轰鸣着穿梭在海面上,工人们满头大汗地搬运货物,空气中弥漫着柴油的味道和海水的咸腥。
一辆旧得吱嘎作响的三轮车晃晃悠悠地穿过人群,阿六坐在车后面,抱着一箱杂七杂八的货物,一边嚼着刚从摊子上买的油炸鬼,一边冲三轮车的车夫喊:“师傅,别太急啊,这玩意儿要摔了我可赔不起!”
车夫回头笑了笑,露出一口黄牙:“阿六哥,这路上全是人,我还能再慢点。”
阿六咬了一口油炸鬼,转头看向码头,心里想着苏汉泽刚吩咐的事情。苏汉泽派他来,是为了跟几个老码头的人聊聊,看看能不能把一些外地来的供应商拉到西湾的新剧场项目上。
虽然东湾那边的项目声势浩大,但剧场的点子让不少人眼前一亮,这个“文化噱头”确实抓人眼球。
码头的一家小茶档,几个穿着背心的码头工人正在喝茶,桌上放着几盘花生米和腊肠炒饭。阿六跳下三轮车,拖着箱子走过去:“阿杰哥,今天怎么没在工地上瞎忙?”
被叫阿杰哥的码头工抬头看了他一眼,咧嘴笑道:“阿六,怎么了?苏老板缺工了,想挖我们过去?”
阿六嘿嘿一笑,凑到桌边坐下:“哪敢挖你们啊,我是有点正经事要跟你聊聊。你们工地最近接了东湾的单子没?”
阿杰放下筷子,脸色有点不自然:“说是接了几个,金少那边的工地需要人运货,但价钱压得太死,我不爱去。”
旁边的一个年轻工人忍不住插嘴:“阿杰哥,我听说金少那边场子快开了,很多外地来的供应商都被他拉过去了,听说赚得不少。”
阿六心里“咯噔”一下,但脸上还是一副笑嘻嘻的模样:“赚得多?你别听这些表面功夫吹得响,那地方现在还没起势,谁知道能不能回本?万一金少撑不住,后面那些供应商怎么办?”
阿杰没接话,只是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似乎在思考。
阿六趁机从怀里掏出一张西湾剧场的宣传单,往桌上一拍:“阿杰哥,不瞒你说,我们西湾最近也在搞事。这是我们的新项目‘西湾剧场’,游客能看戏,摊主能赚钱,外地供应商来能保证货款准时到账,不像某些地方,只会空口画大饼。”
几个工人凑过来看了看宣传单,纷纷点头,觉得西湾的剧场倒是挺有意思。阿六见火候差不多了,又给每人点了一瓶汽水:“来来来,聊完再喝一瓶,这事儿啊,咱们都能合作着赚。”
而在东湾,金少的办公室里弥漫着一股烟味,空气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他站在窗边,手里的烟已经烧到了一半,烟灰都快掉在地毯上了。
张海站在他身后,神色复杂地低声汇报:“少爷,最近有几个供应商开始拖延交货了,他们听说我们工地的账期可能要拖长,有点不敢往下供货。”
金少的手一抖,烟灰掉在地上。他猛地转身,眼神像刀子一样盯着张海:“拖货?他们知道我们开幕式还有不到两周时间吗?这种时候敢拖货,是想看我笑话?”
张海低着头,声音更小了:“少爷,咱们的资金确实有点紧,再加上有些风声传出去……供应商心里没底。”
金少咬了咬牙,把烟头狠狠摁在烟灰缸里,冷冷地说道:“这些人不就是欺负我们项目大、拖账容易?行,既然他们想看我撑不住,那就让他们知道,得罪我金少是要付出代价的。张海,找人去堵他们的仓库,把货全拉回来,哪怕分期付款都给他们清了,让他们闭嘴。”
张海应了一声,赶紧出门去安排。他刚走,一个穿着花哨西装的男人推门进来了,笑得有点虚:“金少,刚听说你那边进展有点小问题,我这边倒是可以帮你联系几个新的供应商,只是……”
金少瞥了他一眼,眼里带着几分不耐烦:“只是什么?”
男人摸了摸鼻子,凑近几分:“只是一分钱一分货,新供应商的价钱可能会高点。”
金少皱了皱眉,突然笑了一声:“钱不是问题,问题是能不能按时把货给我运到工地上。两周时间,我要所有材料都到位。”
男人点了点头,带着几分谄媚地说道:“放心,金少,交给我办。”
与此同时,苏汉泽正坐在一辆老式出租车里,看着窗外的街景发呆。他不是来忙剧场的事,而是为了另外一桩更棘手的事情——金少最近好像在暗地里打压西湾的商户,有几个老摊主反映晚上摊位被砸了,听口气像是东湾的人干的。
出租车停在了湾仔的一条巷子口,苏汉泽付了钱,下车走进了一家不起眼的茶楼。这里是一个消息交换的地方,各种江湖八卦从这里流向整个港岛。
他刚一进门,老板就笑着迎上来:“哟,苏老板今天怎么有空来这儿?”
苏汉泽点了点头:“找个人聊聊,顺便喝碗茶。”
老板带着他进了一个小包间,片刻后,一个瘦瘦的小老头走了进来。他一脸笑意,坐下后直接开口:“苏老板,有什么想问的?”
苏汉泽也不客气,直接说道:“最近东湾那边的人是不是在搞鬼?砸了我们西湾几个摊位,您知道是谁安排的吗?”
小老头挑了挑眉,笑得意味深长:“苏老板,这事儿不难猜吧?东湾的金少最近急着搞他的开幕式,估计是想用这种手段逼你们的人过去。”
苏汉泽皱了皱眉:“他这人胆子倒是大,但手段未免太脏了。”
小老头笑了笑:“苏老板,商场如战场,谁会干净呢?不过,我听说东湾现在也不是那么顺利,他那边的供货商都在闹情绪,好像是账期出了问题。”
苏汉泽沉默了一会儿,随后缓缓点头:“多谢您了,改天请您喝酒。”
小老头摆摆手,笑得像个老狐狸:“苏老板的剧场要是真开了,可别忘了给我留个好位置。”
街道上的车流依旧川流不息。街边的小摊贩开始收摊,但一些午夜档才刚刚支起炉灶,烟雾袅袅地升起。穿着西装的中环白领和穿背心的码头工人混在一起,吃着烧腊饭,谈论着最近听到的“消息”。
第265章 加点筹码!
阿六正蹲在一家烧腊档旁,手里拿着一块油光闪闪的叉烧,旁边是瘦猴,一脸兴奋地絮絮叨叨:“阿六哥,你知道吗?东湾那边昨天有人把自己车砸了,就为了吓唬供应商,说什么材料不够用,工期赶不上,结果供应商差点全跑了。”
阿六咬了一口叉烧,嘴里含糊不清地问:“自己车砸了?这金少脑袋没病吧?”
瘦猴嘿嘿一笑:“还真不是脑袋有病,是他太急了。听说七爷最近有点收紧了资金链,金少为了撑场子,开始到处借钱,甚至还找了澳门那边的人。不过澳门那帮人可不是善茬,金少要是真翻车,先收拾他的就是他们。”
阿六咂了咂嘴,觉得事情越来越复杂。他把剩下的叉烧一口吞下,拍拍瘦猴的肩膀:“别光听八卦,这事儿得盯紧点。咱们苏老板最近忙剧场的事,东湾那边要是真出幺蛾子,咱们得有准备。”
瘦猴点点头,转身钻进夜市的人群,消失得无影无踪。
与此同时,金少正站在东湾工地的一间临时办公室里,手里拿着一份报表,脸色铁青。张海站在一旁,额头上满是冷汗,小心翼翼地说道:“少爷,材料还是不到位,开幕式的布景恐怕赶不上时间了。”
金少把报表狠狠地摔在桌子上,怒吼道:“怎么又是材料问题!这些供应商是吃白饭的吗?都什么时候了,还敢拖!”
张海低声解释:“少爷,供应商不是不想给货,是咱们的账期拖得太久,他们也担心资金回不来。”
金少冷笑一声,转身从旁边的柜子里拿出一瓶威士忌,倒了满满一杯,一口喝下去。他坐回椅子上,眼神阴沉:“这些人就是欺软怕硬。你去告诉他们,货不来,我让人直接上他们的仓库搬,到时候别怪我没给他们机会。”
张海点点头,刚要走,又被金少喊住:“等等,西湾那边最近有什么动静?”
张海犹豫了一下:“听说他们的新剧场快完工了,苏汉泽还拉了几个老戏班子过去。虽然剧场不大,但客流一直很稳。”
金少冷哼一声:“剧场能赚几个钱?不过是糊弄人的小玩意儿。他苏汉泽也就这点本事,等我的商业中心一开,那些游客还会去看戏?”
张海低头应是,但心里却有些不安。他知道金少的底气来自哪里,但东湾现在的问题实在太多,稍有不慎,整个项目都有可能垮掉。
而此时,在西湾的一家咖啡屋里,苏汉泽正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摆着一杯已经凉透的咖啡。他看着窗外的人群,若有所思。阿六走进来,一屁股坐在他对面,把一张文件扔在桌上:“苏老板,这是我刚打听到的。东湾那边最近确实有点问题,供应商拖货,资金短缺,工人还因为加班工资的事吵了一架。”
苏汉泽拿起文件看了几眼,淡淡地说道:“这不是我们的机会,这反而是他们最危险的时候。金少那个人,越是危险越容易发疯,他要是翻不起身,肯定会把手伸到我们这里来。”
阿六点点头:“那咱们怎么办?”
苏汉泽放下文件,抿了一口冷咖啡:“剧场的事抓紧,务必在开幕前搞定。另外,让小龙盯紧我们的摊主和游客,别让东湾的人趁机搞破坏。”
阿六挠了挠头:“苏老板,东湾那边传得很猛,说他们开幕式会请明星站台,咱们怎么办?咱没那么多钱啊。”
苏汉泽笑了笑,眼神却透着一丝冷意:“钱不是万能的,明星也不是救世主。他们的开幕式越大,越容易出错。咱们稳住脚下的地盘,比什么都重要。”
与此同时,在中环的一间高档酒吧里,林启明正在和几个投资人喝酒。桌上摆满了高级洋酒和雪茄,但他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他的助理低声说道:“林先生,金少的项目最近问题不少,您是不是该考虑抽身了?”
林启明摇了摇头,点燃一根雪茄,缓缓说道:“金少的问题是暂时的,他背后还有七爷在撑着,东湾不会那么快垮掉。更何况,我的投资早就分散了,就算他翻车,我也不会损失太多。”
助理犹豫了一下,又问道:“那西湾呢?苏汉泽的剧场最近声势也挺大,会不会对东湾造成影响?”
林启明笑了笑,吐出一口烟:“西湾的底子稳,但苏汉泽太过保守。剧场是个好点子,但他的资源和眼光都有限,撑不起多大的场子。东湾和西湾的争斗,最终赢家不会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
助理没再说话,只是默默点头。
而在湾仔的一家茶餐厅里,小龙正和瘦猴商量对策。小龙夹了一块菠萝包,嘴里嚷嚷着:“猴子,咱们最近得多盯着点东湾的人,那帮家伙不安分,随时可能搞事。”
瘦猴点点头,抹了一把脸上的油:“龙哥,我听说金少最近找了几个不三不四的人盯着咱西湾的摊主,估计是想挖人或者搞破坏。”
小龙冷哼一声:“挖人?就他那点手段,能挖得动谁?咱们这帮人可不是光看钱的。再说了,东湾的摊位再便宜,能有咱这儿的客流量吗?”
瘦猴嘿嘿一笑:“龙哥说得对,我回头就去盯着,看看那帮家伙到底想搞什么。”
港岛的天气最近反常,湿气重得像一块湿毛巾,贴在每个人的脸上。
港岛北区的大街上,一辆老式小巴车摇摇晃晃地驶过,喇叭声此起彼伏,司机嘴里叼着半截香烟,手指有节奏地敲着方向盘,车上挤满了汗津津的乘客。
阿六坐在最后一排,身上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时不时用手臂擦一把额头的汗。他今天的目标是北区一家新开的电子配件批发店,听说那里的老板和东湾的几家供应商有些来往,他想趁机探探口风,看看东湾的材料问题到底卡在哪儿了。
小巴停在一个路口,阿六跳下车,站在街边看了看地图,确认了批发店的位置。他拐进一条狭窄的巷子,巷子两边堆满了纸箱和货架,空气中弥漫着电子元件特有的金属味。走到巷子深处,他看到一家招牌写着“新昌电子”的店铺,门口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