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从1978上北大开始 第31节

  三联出版社里热闹非凡,少包二的单行本销量创了新高,超过了十万本。虽然给刘红民的版税也增加了,但是出版社赚的也变多了。三联出版社可不是明报,发个奖金都抠抠搜搜的,所以三联出版社上下都兴高采烈,就差买几挂鞭炮放了。

第59章 积累政志资本

  罗包铭写信去问刘红民少包三的创作情况,但是很可惜,刘红民还没有动笔的想法。

  他现在正在构思另外一本小说,一本可以积累政志资本的小说——《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1566》是让湘省台转型的作品,这部电视剧评价很高,但是收视率很低,赔的湘省台以后专注于偶像剧,再也不敢碰正剧了。

  隔了几年之后,编剧刘贺评将它写成的书,也没有炸出水花了。

  新世纪,严肃文学越来越没有市场,但若是将它拿到八十年代,就是一本神书。现在唯一的问题,刘红民没有看过刘贺评的书,只能继续自己扒电视剧。

  电视剧中只讲述了朝堂的争斗,还有背后的经济原因没有说出来。而刘红民正好学到了明史,他要将自己所学到的东西,也融入到其中。

  嘉靖、严党、徐党,三方势力看似是为敛财争斗,其实争夺的是大明王朝的经济命脉。不论改稻为桑,还是准备开海禁,嘉靖想要自己掌握大明王朝的钱袋子,严党是嘉靖的工具,帮助嘉靖敛财的同时,自己也跟着发财。徐党的背后站在大量士绅,聚拢了大量的钱财,嘉靖敛财就是动了他们的利益,他们自然要千方百计的阻挠。

  如此一来,三党谁也别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而三党争夺的钱财,是刘红民版《大明王朝1566》的真正核心。这也是刘红民想要给人们看到的东西,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

  至于多少人能够看出来,刘红民就管不了了。

  文字就是这么奇妙,使用者可以随意的夹带私货。

  写作意图确定了,刘红民开始写大纲。因为改的地方不少,大纲写了改,改了再改,写作速度就这样慢了下来。

  刘红民也不在意,构思的速度慢,那就慢点写。正好他趁此机会,积累一下政志资本。

  刚开上京大的时候,他就以优秀学生的身份写了入D申请书,到现在他已经是预备D员了。

  所以,在这段时间,他必须做到让那些无话可说。

  很可惜,没有人觉得刘红民就这样安分下去了,他们都在以为刘红民在偷偷搞个大的。

  不仅他们怀疑,就算是陶教授也在怀疑。到了京大之后,刘红民就没有安分过,不是到未名湖里面抓鱼,就是在草坪上野炊。两年搞出了两篇论文,将疑古派和世界史都给得罪了。

  小孩静悄悄,必定在作妖。

  刘红民不知道自己被冤枉了,他找了《明史》、《明实录》等历史书阅读,想要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1566年。

  《明史》是公认的错误多,但是你却没有办法将它踢出二十四史。因为这是官修史书,只要不是全盘否定,研究明朝必须要看《明史》。相对于《明史》,《明实录》就要合乎逻辑的多,里面记载的皇帝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都非常有条理。

  当然,《明实录》里面的内容,也并一定是对的。因为它是文官写的,文人的春秋笔法可是相当厉害的。

  唐朝时期,李白投靠了永王李璘,成为了李璘的幕僚。李璘和唐肃宗李亨争夺皇位,兵败被杀。李白作为李璘的党羽,自然也是触犯了谋反罪。但是李亨的手下官员和李白交好,同情李白的遭遇,于是就给他定了一个从贼的名字。

  从贼和逆贼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是含义却完全不一样。逆贼是主观上的反叛,那是必死无疑的罪名。而从贼却不一定是主观故意反叛,还有可能是被哄骗、胁迫,在罪行上就要轻得多。所以,最后李白被流放到了夜郎,保住了性命。

  不然的话,我们将会读不到《早发白帝城》。

  所以,刘红民还需要大量的辅助材料才行,比如明代的古籍、墓志铭等。

  明代的古籍,刘红民自己就有不少,只不过现在还没有整理出来。于是,刘红民找到了葛朝光,让他们先将明代的古籍整理出来。

  葛朝光说道:“如果你要急用的话,可以先给我们一个范围,我们帮你挑选古籍。”

  刘红民点头,“我要嘉靖朝的资料。”

  “行,周末的时候,我们先找嘉靖朝的古籍。”

  “多谢!”

  葛朝光:“别和我说谢字,如果要谢的话也是我们谢你。如果你没有买那么多古籍,我们也不会有那么多古籍研究。”

  周末,刘红民带着一大群人去了四合院。周围的邻居已经见怪不怪了,甚至和不少学生都很熟悉了,特别是邹世芳这几个买菜的,见了面都主动打招呼。

  “小邹啊!吃鱼不?我今天刚刚钓了一些鱼,你要是要的话,我给你送过去。”

  邹世芳笑呵呵的说道:“行,今天就吃鱼了。不过您的帮我们收拾出来,我们今天比较忙。”

  “没问题,保证给你收拾的干干净净的。”

  在金钱的魅力下,邹世芳这张普通的脸,看上去好像帅了很多。

  到了四合院门口,马为度已经在那里等着了。他这段时间已经将工作辞了,现在在帮刘红民做事,刘红民给他开的工资和邹世芳一样,都是每个月一百块钱。

  这个工资标准超过了一线职工一大半,但是刘红民也不亏。

  邹世芳现在相当于他的大总管,所有的杂事他都交给了邹世芳处理。按到未来明星的身上,邹世芳就是他的全职助理。

  马为度主要帮他购买字画,周末的时候就跟着在地下室,帮忙整理藏品。荣宝斋字画有很多,但是刘红民喜好特殊,除了投资之外,他真正看得上的古董都是好东西,价格相对较高。所以,马为度没事就去逛友谊商店,并且将京城的各大垃圾场都安插了人手,只要有好东西就会通知他。

第60章 《当代》第四期

  就在刘红民忙碌的时候,新一期的《当代》从印刷厂中运输出来,被送往了全国各地。

  自从1979年创刊之后,《当代》就以高质量成为了全国知名的杂志,很多作家都想要在《当代》上发表文章和小说。因为是季刊,《当代》的审核非常严格,也就造成了能够上《当代》的作品,质量都非常高。

  12月15日,《当代》第四期开售。

  刘红民并没有注意到这件事,自从上次贺启智将两百多块稿酬送过来之后,他的确关注过。可是忙着构思《大明王朝1566》,他就将这件事忘在脑后了。

  这天,赵志忠拿着一本当代走进了宿舍,递给刘红民。

  “这是贺老师让我送给你的。”

  刘红民好笑的看着他,现在不装了?

  赵志忠嘿嘿笑了一下,“既然你都知道了,我也不瞒你了。”

  做“奸细”这件事,的确让他有点难为情。但是贺启智求到他这里了,看在老乡的面子上,他怎么也得帮忙不是?

  而且,这件事对刘红民也没有坏处。《当代》虽然才创刊一年多,但是背靠人民文学出版社,比其他杂志强多了。

  刘红民没有多说什么,赵志忠人虽然有点滑头,但是人还是不错的。在班上,两人关系最好,只不过和邹世芳他们比起来,还要差上一些。

  这些南方人,更加看重实际利益,不好忽悠。

  翻开《当代》,刘红民很快就在目录上找到了《大唐安西军最后的军费》。

  这期的《当代》有八个板块:文学报告、中短篇小说、话剧剧本、游记·散文、诗、创作谈、外国文学、美术。

  把目录捋了一遍,刘红民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不是说《当代》上面有很多大牛吗?他怎么没有看到,后来耳熟能详的作家一个都没有。

  倒是散文和诗里面有很多大能,魏君怡、丁忙都是著名作家,但可惜一个发表的是散文,一个发表的短诗。艾清是著名诗人,却写了创作谈,为《白杨林风情》写了个序。

  剩下的人他基本上都没有听过,他们能够在《当代》上发表作品,能力基本上不会太差。这就说明,和后来的娱乐圈一样,想要在现在的文化界成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后人看现在感觉文豪遍地,但是那些没有成为文豪的作家们更多,他们都倒在了成名的道路之上,成为了那些文豪的垫脚石了。

  就好像这期《当代》,如果没有这些作品,《当代》的水平肯定会降一个档次。哪怕《大唐安西军最后的军费》是神作,陪衬的作品如果不行,评价也会差上不少。就好像你凭实力拿了影帝,对手是陈导明的话,别人都会说你很强;但若是对手是个流量明星,别人就会说矮子里面拔大个。

  所以,决定你逼格的是你的竞争对手。

  而这一期的竞争对手,让刘红民感觉不是很强。他有些失望的将杂志放在桌子上,继续构思大纲。

  “你不看看?”赵志忠不解的问道。

  “等有空了再看。”

  “既然你不看,给我先看看呗。”

  刘红民将杂志推给他,赵志忠乐呵呵的拿走,倒在床上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很显然,《当代》上的内容挺符合他的口味的。

  看着看着,他猛然坐起,激动的对刘红民说道:“红民,你这篇小说写得太好了。”

  刘红民被吓了一跳,“你干啥玩意?一惊一乍的?”

  赵志忠从床上跳下来,几步冲了过来,拉过一把椅子坐在刘红民身边。

  “这篇小说是我这些年看过的最好的小说,多少先辈为了保家卫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听着他的夸奖,刘红民并没有太过高兴。赵志忠感觉好,那是因为他认同小说中描述的价值观。如果不认同价值观的话,看到《大唐安西军最后的军费》,就仿佛看到了鸩酒白绫,看一眼就能要他们的命。

  只不过,这年代对于媒体的控制很严,那些恨帼D只能在私下里讨论。如果等上一些年,这帮混蛋就该在媒体上上蹿下跳了。

  赵志忠正说着,宿舍的门开了,一个室友走了回来。

  “红民,你的小说上《当代》了?”

  “你也看到了?怎么样?牛皮不牛皮?”

  赵志忠兴致勃勃的想要和他讨论《大唐安西军最后的军费》,结果那个同学冷笑说道:“我可没看,是刚刚经过王青阳的宿舍,那孙子正对着他们宿舍的人,批评红民的小说呢!”

  “什么?”赵志忠站了起来,“批评?红民小说的写的这么好,他凭什么批评?”

  “那孙子说红民在粉饰问题,帮兵痞说话。”

  赵志忠顿时不干了,“他竟然这么说,我去找他!”

  刘红民连忙拉住他,“王青阳以前被他人欺负过,后来那人去当兵了,所以他对军人有仇恨。”

  赵志忠嚷嚷起来,“个人恩怨就能让他对所有军人都有仇恨,他也不是特么的什么好东西!”

  那同学不屑的说道:“红民,你不用为他解释,他就是思想有问题。”

  刘红民笑了笑,在没有转正之前,他不能和同学发生冲突。王青阳的确思想有问题,他准备毕业之后就去留学,而且以后都不打算回来了,准备留在美国当人上人。所以,王青阳说出任何言论,刘红民都不意外。

  王青阳背后也是站着夏教授,可见这位夏教授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刘红民特意了解过,夏教授就是特殊时期残留的余孽,当时他只是随大流,所以才没有被处罚。

  出于对知识分子的尊重,依然保留了夏教授的职务。但是在刘红民看来,这个决定是错误的。

  夏教授明显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简单,只是刘红民暂时没有找到他的目的,只是在心中隐隐有些猜测。

  赵志忠还要去找王青阳算账,但是却被那位同学拦了下来,“红民正在关键时期,你别给红民找麻烦。”

  “那就这么算了?”赵志忠停下了脚步,不甘心的问道。

  “来日方长嘛!”

第61章 父母进京城

  去年的战争虽然大获全胜,但是南疆那边越猴依然还在挑衅,并且对此进攻和中国交好的泰国。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大唐安西军最后的军费》发表之后,立即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

  在中国,每个男人心中都有征战沙场的梦想。虽然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上不了战场,但是依然喜欢了解关于战争的事情。

  《大唐安西军最后的军费》里面描绘大唐安西军誓死保卫边疆的悲壮以及军人职责,深深触动了他们。

  大国梦想历来都会文化人的崇高追求,他们推崇汉唐的盛事。汉唐兴,他们兴高采烈;汉唐亡,他们伤春悲秋。

  所以,他们对大唐安西军的悲壮更能感同身受。

  灵感瞬间如同泉涌,不写点什么都憋得慌。于是,在接下来几天,一大堆报纸上都发表了《大唐安西军最后的军费》评论文章,并且基本上都是正面的评价。

  每个报纸上都说,报纸每天都说,就让人们对《大唐安西军最后的军费》感到很好奇。

  于是,《当代》的销量就爆了。

  前期印刷的一百万册,很快就告竭。全国各地的书店开始催货,《当代》的联络电话都要被打爆了。前一秒电话刚放下,后一秒就又响了起来。

  接话员虽然见惯了催货的,但是如此大规模的还是头一次,他立即上报了给了主编魏君怡。

首节 上一节 31/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