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从1978上北大开始 第21节

  就是对邹世芳有点不友好,他要找刘红民,得先到招待所,平白多出十多里路来。

  好在邹世芳并不在意,他只想抓紧时间把设计图定下来,然后好回家过年。

  刘红民没有让他白帮忙,每个月给他开一百块工资,比现在的职工都要多。

  邹世芳推辞不过,就开心的收下了。还没有毕业就能赚钱,邹世芳觉得跟着刘红民,钱途满满。

  刘红民也省心很多,未穿越前他给自己的房子装过修,三个月没有没消停过,急得满嘴大泡。

  现在有钱了,说什么也不能再遭这份罪了。

  尽管这样多花了不少钱,但是他不在乎。赚钱就不是为了花嘛!

  再说了,他现在也不差那三百五百。

第41章 留学生过年

  住招待所的补助,都不够开邹世芳的工资。就算如此,依然抵挡不了刘红民对这里的喜爱。

  一天两块钱,不赚白不赚。

  除了钱,还能接触到不少《京城文艺》的编辑。比如张德宁,这位年纪不大的编辑,特别喜欢找刘红民聊天。

  她对刘红民很好奇,“你为什么会写推理小说呢?”

  “少包真的在香江拍成电视剧了?”

  “宋慈的故事是真实的历史吗?”

  她就好像十万个为什么一样,不断能提出新的问题,让刘红民感觉很心累。

  几次之后,只要张德宁一来,他就立即拿着稿子改稿,总算堵住了张德宁的嘴。

  这下好了,刘红民准备改到开学的稿子,一个月就改完了。

  等他把稿子交上去的时候,周艳茹和张德宁笑得和两只狐狸一样,他才知道自己中计了。

  小黑屋加唐僧,这催稿方式让她们给玩出新境界来了。

  周星星拍《大话西游》的时候,按照张德宁拍的唐僧吧!!!

  充满怨念的吐槽,可见刘红民有多崩溃。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这俩人看着浓眉大眼的,竟然如此算计他这位葛敏群众。

  等刘红民离开之后,《京城文艺》编辑部内一片欢声笑语。

  “周主编,还是你有办法。”

  周艳茹微笑摇头,“刘红民这小子其实不差钱,前段时间我听说花了两万买了一个四合院。”

  “知道他不差钱。”张德宁说道:“我是为查剑英鸣不平,查剑英为了他付出了那么多,这小子和榆木脑袋一样,完全不开窍。”

  周艳茹严肃的说道:“你这样将个人感情带到工作之中可不好。”

  “知道了!”张德宁抱住周艳茹的胳膊撒娇,“以后我不会这么做了。”

  刘红民回到了京大,四合院虽然能住,但是还要自己烧煤。房子一旦生火了,那整个冬天都不能离开人,不然一热一冷,对房子损害严重。

  而且,四合院那边刘红民谁也不认识。京大有不少冬天不回家的同学,去年就聚在一起举办了一场联谊会。

  过年,还是得热闹一些好。

  刘红民也难得的放下笔,去帮忙筹办联谊会。因为刘红民和世界史这边闹矛盾,所以系里派他联络留学生。

  去年的联谊会有不少留学生参加,今年同样如此。

  留学生也不是各个都富裕,有不少连放假回国的机票的都不起。几百美元的机票,可以让他们在中国完成四年学业,并且在假期过的很滋润了。

  正因为如此,很多穷困的学生才选择到中国留学。

  刘红民的英语不算好,本来他还有些发愁,该怎么和留学生们交流。结果到了之后,这些留学生或多或少都会说普通话。

  这就让刘红民省了不少事,带着这帮留学生参与到联谊会中。

  “中国过年的习俗很多,南北差异也很大。北方人习惯过年吃饺子,南方人习惯吃年糕,也有的地方吃汤圆、粽子……”

  “对于吃这方面,中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在贫困的时候,做过各种尝试,能吃不能吃的,全都吃了个遍……”

  美国同学理查德这时候说道:“刘,我知道你们吃内脏。”

  “内脏是其中一种,你们应该尝过卤煮吧?”

  不少人点头,“我吃过,很好吃。”

  也有人摇头,“我感觉很恶心。”

  刘红民笑着说道:“那是你的心理作用。作为京城名菜,卤煮的味道肯定是没问题的。而且你们不知道,卤煮一开始煮的不是猪肠和猪肺,而是五花肉,也就是肥瘦相间的猪肉,非常好吃。不过,对于穷人来说,五花肉实在是太奢侈了,于是他们就用猪肠和猪肺一起煮,就形成了现在的卤煮。”

  留学生们恍然,纷纷鼓掌,“刘,你真是知识渊博。”

  刘红民摆手,“这种情况在中国很常见,很多动物内脏做的菜,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东西是实在吃无可吃了,为了活命不得不吃的,最好形成了一道菜。”

  “比如叫三叫,吃的刚出生的老鼠……”

  “比如魔芋,这东西没经过处理是有毒的……”

  留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从刘红民口中,他们了解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中国。

  为了生存,中国人付出了太多。习惯、尊严乃至生命,所以中国人才会说民以食为天。

  而对于为他们讲述食物故事的刘红民,他们非常佩服。

  到了晚上的时间,刘红民带着留学生们一起包饺子,看《迎新春文艺晚会》。

  它是《春节联欢晚会》的前身,采用的录播的方式。而且这时候也没有主持人,只有报幕员。

  1983年之所以是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主要是它由录播改成了直播,并且将报幕员改成了主持人,主持人在节目中间插科打诨,填充了节目之间的空余时间,并且将节目给串联连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去年一首祝酒歌火遍大江南北,到了今年就没有这么打眼的歌曲了。但是节目依然不错,刘红民看到津津有味。

  饺子包好之后,刘红民带着几个女留学生去煮饺子。为了方便,煮熟了之后立即放在大铁盆里,让女留学生端走。

  饺子蘸蒜酱,吃的留学生们口齿生津。哪怕被辣的嘶嘶哈哈,依然不停的往嘴里塞。

  “刘,你做的饺子真好吃!”

  “天啊!刘,以后谁要是嫁给你,简直太幸福了。”

  “我发誓,饺子绝对是这个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

  刘红民笑了笑,这才哪到哪啊?你们要是等中国物资充裕了之后再来,就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食了。

  四十年后,有一个三哥家的小伙叫嚣三个月吃遍中国美食。结果三个月之后,他还没有走出西川。

  刘红民举起酒杯,“来,各位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话:饺子就酒,越喝越有,祝我们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留学生们听不懂“越喝越有”是啥意思,但是他们听懂了后面那句,纷纷举杯高喊:“切尔斯!”

  迎新春文艺晚会还没有结束,饭桌上就倒下了一大片。这帮老外把白酒当香槟喝,喝的太猛,全都醉了。

第42章 版费四十万

  新年新气象,大年初一头一天,电视节目也都带有新气象。

  刘红民因为昨天太晚,就在留学生宿舍住的。留学生们强烈要求刘红民在带他们做几天中国美食,很显然他们对于动手做饭很感兴趣。

  这帮老外都觉得刘红民幽默风趣,都喜欢和他交流。众人一边炸着油条,一边看着电视。

  《国际新闻》开播快半年了,是国内为数不多了解国外事情的渠道。老外们偶尔还能在这上面看到自己的国家,所以都喜欢这个节目。

  正看着,突然画面转到了一个书店。

  “临近新年,香江书店就人满为患。记者采访了解到,他们大多都是为了抢购《少年包青天》合集。《少年包青天》是我国作家刘红民同志所写的推理小说作品集,半年前在香明报上连载,不久后又被RTV改编成电视剧,引起观看热潮……”

  “《少年包青天》是看过最精彩的推理小说系列,里面描述的包青天聪慧过人,堪比诸葛亮……”

  “我是看了少包的电视剧才来买合集。合集上有很多电视上的插图,非常具有纪念意义……”

  电视上播放街头采访的时候,留学生们这才后知后觉的看向刘红民。

  “刘,电视上说的这个刘红民应该是你吧?”

  “就是刘,我看过《未名湖》上的《少年包青天》,只是没看懂……”

  留学生们叽叽喳喳的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把刘红民弄的头都大了。

  “死套破!死套破!”

  刘红民连忙叫停,大声的说道:“那上面的确是我,但是具体什么情况我也不清楚。你们先让一让,让我看看电视上说什么。”

  众人立即安静下来,给刘红民让出了一条道路。

  可惜,这会儿新闻已经换成了下一个了。

  刘红民想了想,对留学生们说道:“前段时间你们应该听说历史系的事情,那时候我没在学校,就是去香江给RTV当顾问去了。当时,三联出版社找到了我,想要发行《少年包青天》,我就同意了。他们想要趁着《少年包青天》播出的时候上单行本,等《少年包青天》播完,就推行合集。”

  “看样子应该是合集上市了,卖的还挺不错。只是我也没想到,竟然会上新闻。”

  留学生们恍然,然后聚在一起议论了起来。

  “看样子刘的书卖的不错,不然也不会上新闻。”

  “那当然,而且我听说这个新闻不是一般人能上的。”

  “当然不是一般人能上的,没听说是刘的书大卖嘛!”

  “我说的不是这个,我的意思是上这个新闻的人都有政志影响的。”

  一帮老外在那边乱猜,刘红民心里很无语。屁的政志影响,上面就是感觉少包合集热卖,是为国争光了。

  不过,这事还真不好解释。刘红民只能一边听一边微笑。结果,这帮老外还以为刘红民是默认了,毕竟中国人都谦虚,有强大的背景也不会和别人乱说。

  于是,一个美好的误会就这样产生了。

  几天之后,刘红民就收到了查剑英的信。信是从香江寄来的,刘红民刚回国查剑英就去了香江,两人走叉开了。

  查剑英在信上恭喜少包电视剧在香江热播,然后又恭喜少包单行本在香江热卖。显然,她写信的时候,少包合集还没有上市。

  信的最后,查剑英又说了思念之情。刘红民有些感触,分别几个月,他也有些怀念这位英姿飒爽的女孩子。

  又过了几天,三联出版社的信也到了。杨桂仁说了一下少包书籍热卖的情况,繁体字版本,单行本最高的是第七部《翻龙劫》。

  《翻龙劫》就是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名气太大。刘红民用了另外一种方式演绎出来,依然难当这个故事的魅力。

  单行本《翻龙劫》卖出去四万三千多本,比最少的《魔法幻影》要多卖出九千多本。

  合集的销售出乎三联出版社的预料,半个月的时间,第一批印刷的一万本合集竟然全部卖光。

  按照这个销售量,七部单行本的印刷数都在五万以上。按照合同,刘红民能够拿到8%的版权费。

  按照七万的印刷数,单行本和合集的平均价格差不多在十港币,每本刘红民都能拿到五万六港币的版权费,七本就是三十九万二,四舍五入就是四十万。

  这还是香江一地的成绩,等少包电视剧卖到绿岛以及东南亚,印刷数至少能够翻上几倍。到时候,刘红民就身价百万了。

  嘶——

首节 上一节 21/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