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从1978上北大开始 第10节

  等到了6月,这点小水花也被一股巨浪淹没。

  《收获》杂志发表了冯吉才的《啊!》,顿时成为了伤痕文学的新标杆。他并没有大肆描写特殊时期的事情,而是围绕一封信引描写那段时期人人自危、疑神疑鬼的境遇,引起的压抑感比《班主任》和《伤痕》更加强烈。

  冯吉才和刘欣武和陆新华不一样,他已经发表过两部小说,一个长篇《义和拳》,一个中篇《铺花的歧路》,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作家了。他在笔力上强过刘欣武和陆新华太多,反响自然也比两人更加强烈。

  和《啊!》对比起来,《我的兄弟姐妹》能泛起水花才怪呢!

第20章 未名湖上游

  《我的兄弟姐妹》的事情,让刘红民有些郁闷。

  邹世芳也为乌鸦嘴的事情感到愧疚,于是就在周末邀请好友,乘船在未名湖上游玩。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一群二十多岁的大人,竟然还唱着小孩子喜欢的歌,可见这年月娱乐有多匮乏,这么多年游湖还在唱这首歌。

  刘红民心道:别说是现在,就是往后四十年,这首歌依然还是游湖神曲。

  “红民,别丧气了。”邹世芳大声的喊着:“你不是说,只要多写,肯定会成功的。”

  刘红民无语,我什么时候丧气了?我就是有点郁闷,而且早就好了。我现在都已经开始琢磨下一步小说要写啥了,只是还没有告诉你们而已。

  还有,你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让我和查剑英一艘船?

  往日话多的查剑英今天异常沉默,上了船之后一句话都没说。

  “那个!”刘红民也有些挠头,他也知道现在的情况有点尴尬,就像这个话头打破沉默。

  “学姐,听说你也在写小说?”

  查剑英轻声“嗯”了一下,稍稍恢复了爽朗的性格。

  “我也想试试校外的杂志社。”

  刘红民愣了一下,他记得查剑英是留学后才想着写东西的。她现在就想着动笔了,难道是他穿越引发的蝴蝶效应?

  或者是查剑英本来写了,但是和《我的兄弟姐妹》一样,没出什么水花而已。

  刘红民:“进度何如?”

  查剑英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写了开头,还在不停的修改。”

  刘红民安慰道:“学姐不用着急,你们家有写作天赋。香江的查先生就是靠着写作起家的,现在已经成为了报业大亨了。”

  查先生就是创办《明报》的金雍先生,他和查剑英是远方亲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文化解禁,金雍先生的武侠小说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看了。从79年开始,金雍先生的名声一天大过一天,很多年轻人都很佩服金雍先生。

  两人是亲戚的关系,查剑英也是最近听她父亲说的。正是因为有这层关系,她家成为了国内和金雍先生沟通的桥梁。

  能去香江,查剑英家里就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要在香江找份正经工作,都能年入数万,生活质量顿时提高无数倍。也因此,她家成为国内睁眼看世界的先驱,查剑英耳濡目染的情况下,也希望可以出国看看。

  查剑英勉强的笑了一下,“你说的对,写作要敢写才行,不写的确不知道自己的缺点。别人都说我对于写作很擅长,但是真正写起来,我却发现自己的思维太分散了,这也想写那也想写,还省不得删减,刚开个头就填充成了一个四不像。”

  “学姐,你需要弄一个写作大纲,想好故事情节,不该加入的绝对不能加。”

  “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却有些犹豫,要不要重新写。”

  刘红民笑着说道:“你只是陷入了误区,只要你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上去,就知道怎么做了。”

  查剑英点了点头,“我会的。”

  话题被查剑英聊死了,刘红民都不知道该如何接话了。

  查剑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很快,她就恢复了往日的爽朗,重新开启了话题,“红民,你似乎对伤痕文学不是很喜欢。”

  刘红民摊了摊手,“生活已经很苦了,我为什么还要看那些致郁的作品呢?”

  “治愈?”查剑英不解的看着他,“伤痕文学治愈了什么?”

  “导致的致,郁闷的郁。”

  “致郁!!??”查剑英被逗笑了,“你还真有意思。”

  刘红民也笑了起来,“可能是我生性乐观了吧!”

  笑了一阵,查剑英才问道:“你不觉得我们该对那段特殊时期进行反思吗?”

  “当然应该反思!”刘红民同意反思,但是他并不认可伤痕文学这种反思,“反思是要了解前因后果的,伤痕文学对于那段特殊时期的反思只停留在伤痛这会后果之上,却对前因视而不见,这是不对的。”

  查剑英诧异的问道:“那应该怎么反思?”

  “了解它的起因,知道它是怎么走上歪路的,这样我们反思之后,才能避免它再次发生。”

  查剑英沉思了起来,“你说的很有道理。”

  刘红民:“所以,我不了解它,我也就不写伤痕文学。《我的兄弟姐妹》差不多是我能写的极限了。”

  查剑英目光灼灼的看了刘红民好半天,问出了一个毫不相关的问题。

  “红民,你想过出国留学吗?”

  刘红民愣了一下,“我是学历史的,出国留学学什么?”

  “学历史啊!”

  刘红民忍不住笑了起来,“别逗了,国外哪有历史可学啊?”

  查剑英愣住了,“怎么没有,你们历史系不是有世界史吗?”

  刘红民向后仰了仰身子,“那个世界史,百分八十都是现代人瞎编的,谁信谁是傻子。”

  “怎么会?”查剑英不敢相信的说道:“四大文明古国、古希腊、古罗马……”

  “四大文明古国和古希腊暂时不说,咱们的史书上可是记载过古罗马的。东汉时,班超就派遣甘英继续向西出使。甘英一路到达了地中海东岸,他想要渡海向西,但是当地人说:‘大海宽广,水咸不能食用。往来者遇到顺风时,三个月才能到达对岸;如果遇到逆风时,三年才能抵达。’,甘英听到大海凶险,才返回的。根据现在的主流历史认知,古罗马的疆域囊括地中海东岸了,甘英怎么可能不知道罗马?”

  “就算按照主流史学界的说法,甘英到达的是波斯湾,那么他又怎么会不继续向西呢?就算安息人阻拦哄骗,甘英难道还敢不尊班超的命令,半途而回?要知道亚历山大东征很轻松的就横扫了西亚,甘英吸引安息人的注意力,派一个人过去总可以吧?”

  一连串的问题将查剑英问懵了,她哪里懂这些啊?

  看着查剑英茫然的神情,刘红民悄悄的松了一口气。这样的直男表现,应该会让查剑英打退堂鼓了吧?

第21章 宋慈洗冤录

  邹世芳恨铁不成钢的训斥着:“刘红民,你可真厉害啊!我是让你去处对象的,你和人家聊学术?你咋不直接把查剑英推湖里去呢?”

  刘红民无语的说道:“我也没说喜欢她啊!我处什么对象?”

  查剑英是好,刘红民对她也有一些好感。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办事说话干脆的女朋友,刘红民以后基本上就可以专注于学术,小说的事情都可以交给她来办。

  但是,查剑英注定是要出国的。在了解到查剑英的家庭情况之后,刘红民做出来判断。

  他可没指望能够留住查剑英,毕竟出国是她全家的希望。查剑英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她才会问刘红民想没想过出国留学。

  刘红民说不出国,就是在告诉查剑英,别对他有想法,以后两人必然天各一方,所以还是不要产生感情为好。

  看邹世芳这个反应,查剑英应该是放弃了。

  将邹世芳哄好,刘红民笑着说道:“老邹,我才多大,这事不着急。”

  邹世芳叹了口气,“我也知道不着急,都是像查剑英这样的女孩子,你恐怕以后很难遇到了。”

  刘红民调侃说道:“咱们国家这么大,好女孩还不有的是?行了,你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帮我找找房子呢!”

  将邹世芳送走,刘红民这才拿起桌子上的书出门。

  这本书是刘红民从图书馆借出来的,叫做《洗冤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法医学著作。

  他已经看了很多天了,只是这上面写的法医知识,刘红民不了解,只能连猜带蒙。所以,他让陶教授帮忙联系了公安大学的一位法医学教授,约好了今天下午过去请教。

  骑上刚买的自行车,刘红民一路出了校门。不想在校门口遇到了刘振云,“红民,你干什么去?”

  刘红民停了下来,“我去公安大学,请教一些法医知识。”

  刘振云诧异的问道:“你请教法医知识干什么?”

  “想写一部新小说。”

  刘振云挠了挠头,有点搞不懂写小说和法医有什么关系?难道是一本关于法医的小说?

  他猜对了,刘红民的确想要写一本关于法医的小说,《大宋提刑官》。

  同样是破案小说,但是《大宋提刑官》的格局可比少包强多了。主角宋慈书生意气,办案只求公正。但是官场勾心斗角,宋慈在各种阴谋的漩涡之中,常常身不由己。如果不是有岳父罩着,宋慈不知道死多少次了。就算如此,宋慈最后依然黯然退出官场。

  而《洗冤录》就是宋慈所著,《大宋提刑官》里面有11个案子,全都出自这本著作。

  他就不信,将这部小说拿出来,还无法在这个时代砸出一个水花来。

  “走了!”

  刘红民挥挥手,骑车直奔公安大学。

  “您好,我要找法医专业的杨希仁教授,我们约好了在他办公室见面。”

  门卫确认了刘红民的学生证后,才给他开门,指着教师楼说道:“那栋楼,314就是了。”

  刘红民接过学生证,塞进了衬衫口袋里面,“多谢。”

  爬上三楼,刘红民敲响了314室的门,向屋内的中年男人问道:“请问,是杨教授吗?”

  杨希仁见到是一个陌生的学生,愣了一下后立即站了起来,“是刘红民吧?”

  “是我,杨教授,你好。”

  两人握了握手,杨希仁请刘红民坐下。

  “老陶和我说的时候,我还很意外,北大的高材生怎么会向我请教问题?”

  刘红民拿出《洗冤录》,“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法医这方面,您是权威人物。”

  杨希仁瞄了一眼,心中暗暗吃惊,“红民同学,你这是想要研究《洗冤录》?说实话,这本书我们学校根本不学,甚至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里都没有。所以,能不能帮上忙的话,我还真不敢保证。”

  刘红民笑着说道:“没关系。杨教授,我会将这里面的内容翻译成现代话,您只需要用您丰富的法医知识帮我理解就可以了。”

  “这个简单!”

  杨希仁暗自松了一口气,只是法医知识的话,他是没问题的。

  “那我们开始吧!”

  刘红民翻开《洗冤录》,这本书他已经看了一遍。有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些却不是很理解,他将这些不理解的地方记录在了本子上。对照着《洗冤录》上下文,向杨希仁请教。

  “杨教授,尸体停放多日,头部脸部胀大,皮肤毛发脱落,嘴唇外张,两眼突出,蛆虫啃咬……”

  “古代没有冷冻柜,如果不是重要的尸体不会使用珍贵的冰块保存。尸体放在停尸房里面,几天就会腐烂……”

  刘红民将杨希仁的讲解记录在本子上。

  这一讲就是一下午,杨希仁讲的口水都干了,刘红民依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咳咳!”

  杨希仁咳嗽了两声,起身去倒水。

  刘红民抬头,发现天都要黑了。他这才醒悟过来,连忙歉意的说道:“杨教授,真不好意思,我没注意时间。”

  “没事没事!”杨希仁感慨的说道:“怪不得你能考上北大呢!就从这份好学,一般学生还真比不了。”

首节 上一节 10/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