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60年代,苟出富贵一生 第42节

  送走李抗战之后,王援朝关上大门,回到卧室门口,

  站在门口看着卧室里被李抗战抛光过后,安装好的顺滑的木地板,得意的笑了起来。

  房间里面有了木地板,居住的档次瞬间就拔高了不少。

  王援朝从空间里面拿出一双全新的棉鞋,放在卧室进门的地方,作为卧室专用鞋。

  换上鞋子,王援朝来到火墙灶前面的皮沙发上坐了一会,喝了几口灵泉水之后,

  仔细思考了一会后,发现自己的新房,需要弄的东西基本上都已经弄好了。

  眼见着还有几天就要春耕开工了,王援朝也不打算在家里窝着不动,

  而是拿起竹篓子,背上一捆麻绳,拿着砍山刀,往旁边的山上走去。

  兴安岭山脉连绵不绝,走在山里面都能看到远处有不少山峰高耸入云,连绵不绝的崇山峻岭,遮云蔽日,云雾缭绕,

  王援朝行走在山野,时刻抬起头观察着身边动静,不时的看着山里的美景,真的是犹如人间仙境一般。

  红旗大队大山的外围,基本上每天都有不少人扫荡,一路在山里行走的王援朝,别说什么野菜蘑菇了,就连地上的树枝都被捡了个干净。

  王援朝没办法,只好一边行走,一边把靠近他昆虫都被他收进空间里,尤其是蝗虫更是一只不留。

  现在自己空间里的鸡鸭鹅已经非常多了,这些是为空间里鸡鸭鹅准备的高蛋白食物。

  吃虫子的鸡鸭,不仅下的蛋非常香,肉也好吃。

  王援朝把一路收集进空间里的虫子,全部归拢到牧场里面养了起来,有这么多鸡鸭鹅,根本不担心空间里的虫子泛滥。

  随着王援朝往山里面走,一路时不时发现一棵棵核桃树、板栗树、海棠果树,枣子树、山里红,松树。

  山里的物产特别丰富,王援朝一路还发现了不少苹果树,鸭梨树、杏、李子等树。

  这些树很多都是在山里生长了蛮多年的,村民们每年把山货捡回去,这些果树基本都不会动,留着下一年继续收山货。

  而王援朝有空间,自然不会客气,一路把发现的果树一一的挖了出来,移植到了自己的空间。

  不知不觉,王援朝往山里行走的速度慢了起来,中午在山里吃了几根油条之后。

  王援朝继续兴奋的往山里寻找各种果树。

  其实这也和之前王援朝上山,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找野菜和蘑菇身上有关。

  那时候王援朝根本就没想过在山里找果树,不过还好现在找也不迟,山里的果树很多,而且村里的人对果树也没有什么兴趣。

  走了一会,王援朝发现了一根野葡萄藤,听说这玩意吃着很酸,但是王援朝也不在乎,拿出锄头挖出来移植到空间,

  酸不可怕,野葡萄酸的话最适合用来酿葡萄酒了,而恰恰王援朝前世在家里,就喜欢酿点葡萄酒、果酒自己喝,

  把野葡萄藤移植到空间里之后,王援朝又从长藤上面,摘了不少分枝,移植在野葡萄藤的旁边,形成规模种植。

  然后继续在山里寻找起果树来。

  王援朝前世很喜欢吃坚果,每年除了过年的时候必不可少之外,平时也喜欢买了放家里当零嘴吃。

  什么核桃啊,松子啊,板栗啊,夏威夷果啊,开心果啊,这些都非常喜欢。

  现在好不容易有机会,能够弄到这些坚果的果树,王援朝自然不会轻易放弃的。

  至于王援朝把行走的这一片的山货树苗给收走了,秋天的时候,今天开始村里的村民们,上山能够捡的山货变少了,

  这可就不管王援朝的事了,毕竟王援朝也没偷没抢,

  虽然说现在山上的所有东西都是归集体所有,但树苗这玩意,也没人要不是。

  收了满满一整天的各种山货树苗后,下午五点钟,王援朝果断的开始下山。

  现在王援朝的房子已经建好了,高高的围墙隔断了村里很多有心人的目光。

  让王援朝在红旗大队总算有了一些自己的私人生活空间。

  现在这年代,属于集体生活的年代,大家都集中住在一起,相互喜欢串门子,三大姑八大姨的,喜欢呆在一起家长里短的闲聊。

  这样虽然很有生活气息,很有人间烟火气。

  但是王援朝的灵魂还是前世的灵魂,不喜欢也不适应这种毫无边际感的社交与毫无遮掩的群居生活,

  这样让王援朝觉得自己没有一点私人的隐私空间和自由,让前世独门独自居住习惯了的王援朝,非常的不适应。

  还好现在自己建了个大院子,只要把大门一关,就可以安心的过自己的小日子。

  接下来几天时间,王援朝的生活像红旗大队的村民们一样有规律,到点做饭,到点吃饭,白天要么去公社买点东西,要么就上山去找各种果树。

  每天吃完晚饭,就去知青点找林老二聊聊天,生活过的无比的悠闲。

  这天,刚吃完早饭,天上开始飘起了雨线,

  不懂雨的人,是没有味道的人,王援朝前世就很喜欢雨,

  一直觉得不喜欢下雨的人是不解风情之人,

  坐在卧室的沙发上,看着窗外风雨飘摇,雨滴从屋檐下落下的瞬间,

  王援朝将心事一点点的融入雨中,融入的不仅是雨,是一点开心,一点伤感,一点回忆,一点哀愁,一些想念和一些无法对别人诉说的事,

  把愉快和不愉快的事情融入雨里,但终会雨过天晴,豁然开朗!

  对于种地的农民来说春雨贵如油,对于还未开始种过地的王援朝来说,

  隔窗相望着春雨,心里不由生出很多浪漫,心里突然诗气大发,轻吟道:

  “半生烟雨半生醉,

  半盏清茶半盏愁,

  若问自在归何地,

  云轻雨落山青处。”

  一首随心而作的打油诗吟唱完之后,王援朝从空间里面拿出泥炉,茶具,开始围炉煮茶,迎茶喝对,独自偷欢,好不开心。

  边喝着茶,边想着自己的前生今世,王援朝端着茶杯一时间痴了,良久过后,叹息一声:

  “愿许春风知我意,散我心中意难平。”

  从社会高度自由发达的前世,穿越到这个什么都被管控,物资极度贫瘠的年代来受苦,王援朝这心里的怨气可谓冲天,时常觉得非常的意难平。

第69章 春耕开始

  吃了林老二搬新家的入伙饭,送走林老二回部队了之后,王援朝把知青点自己的东西全部搬新家之后,正式把知青点的钥匙还给了大队长。

  几天时间一晃而过,红旗大队的春耕正式开始了,

  一大早山水相依的红旗大队没有如往日一般,清晨里炊烟袅袅,山水雾蒙蒙,平静而又清幽,看上去与世无争,宁和!

  提前来到打谷场的王援朝,站在打谷场里没过一会儿,东方天边出现了妖美的红色。

  清早起来格外干净的天空,一轮红日缓缓升起。

  眼前的景色,像一幅画卷,充满了生机勃勃。

  六十年代的农村,日出真的很美,比王援朝前世曾经爬山看的还要漂亮,颜色好像都更红一些。

  当太阳一点一点升起来,东北四月清冷的早晨,在太阳升起之后,温度开始攀升。

  东北地广人稀、沼泽遍布、土壤肥沃。

  虽然冬季气温平均零下三十度,但夏季日照时间长,降水丰富,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还好王援朝是提前下乡,自己选择的下乡地点,而红旗大队也不需要开荒。

  从明年起,全国范围内,将会有大批的知青,被分派来东北这里来开荒建设农场。

  十年时间,会有5-60万知青,来到这片荒凉的土地开荒,到时候的北大荒,才会慢慢被开发出来,成为后世全国大米产量排名第一的北大仓。

  特别是黑省,虽然也会种植不少麦子,

  但是这里的水系丰富,主要的粮食作物还是水稻和玉米,

  高粱和大豆也会种,但没有水稻和玉米种得多。

  王援朝如果是那个时候被分配下乡,可就没现在这么好,就需要去开荒了。

  随着太阳从东方徐徐升起,越来越多的村民,来到打谷场,等待着春耕的工作分配。

  慢慢的,打谷场里人头涌动,热闹非凡,

  村里的大娘们对于终于可以春耕了情绪高涨,

  憋了一个冬天的大妈们,在打谷场个个犹如神探,犹如老司机加身一般,

  十里八村的新鲜事,从大妈们口中不断的泄露出来,

  有大妈把听到的一些黄色事件,恨不得把车子开出天际,惹的村里未婚的小姑娘们和小伙子们个个面红耳赤的。

  红旗大队生活有2000多人,需要上工的除去小孩有1000多人,这么多人挤在一个打谷场上,

  没多久,打谷场上挤的密密麻麻,挤满了人。

  大队长在众望所归的期盼之下,终于来到了打谷场,站在所有村民的前面,

  拿着一个铁皮喇叭,来到大声说话:

  “肃静,肃静,大家停一下,别说话,静下来,

  咱们红旗大队的春耕动员大会马上开始了。”

  大队长催着大家静下来之后,气势磅礴的扫视了前面乌压压的一群人,等大家都没有说话了之后,举着铁皮喇叭,开始大声说道:

  “各位红旗大队的村民们,各位父老乡亲们,咱们红旗大队新的一年春耕要开始了,

  还是老生常谈,还是陈词滥调,但我还是要讲,

  对于我们在地里刨食的农民来说,粮食就是命,一年的粮食收成好不好,春耕尤为重要。

  我丑话说到前面,农闲时候大队部不强制大家上工,只要你家的粮食够吃,你可以随便歇着。

  但是春耕的时候不行,只要是六十岁以下,十六岁以上的村民,

  只要你没有大病缠身,都必须要每天上工,一直到春耕结束。

  谁要敢给我影响到了春耕,那就别怪我这个大队长单独把你们拎出来,办了你。

  民兵同志要打起精神,春耕时期要不分昼夜的巡逻,把库房里的长枪检查一下,要防止麻雀等鸟类来吃粮种。

  一旦发现鸟群,立马开枪阻击,一定要把它们给镇住,打飞。

  村里的十六岁以下的娃娃们,还是老规矩,可以选择去打猪草,

  今年我们的大队的任务猪会多养一些,每天需要猪草的量比去年要大,

  打猪草的任务还是一样,每天四篓猪草,两公分。

  最后,我们开始分组,整个大队,分为十个小组,

  每个小组由小队长负责带领各自的组员,完成每天既定的任务,

  现在我开始念第一组的成员,第一组的小队长是黄秋生,我念道的人站出来,跟着黄小队长站在一起,待会我分完任务后,大家跟着黄小队长走。

  谢梨花,刘春藤。。。。。。”

  等待了半天,王援朝终于听到了自己的名字,被分配到了第八组,

首节 上一节 42/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