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60年代,苟出富贵一生 第26节

  容易在地面上扩散生长,会形成一大片,如果在花园里栽的话很快就拥有一片薄荷草坪。

  王援朝记得前世普遍都是用盆栽种植的。

  但是王援朝种植薄荷主要是为了驱蚊,薄荷草坪就薄荷草坪了,王援朝不在乎。

  一边下山,一边摘野菜,一边移植薄荷,王援朝回到知青点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整个红旗大队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冒出了缕缕炊烟,

  站在知青点大门口的王援朝看着远处的青山,旁边的碧水,缕缕的炊烟,这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的美景,一时间痴了。

  回到厨房,把装满了野菜的竹篓子放到厨房后,

  王援朝趁着天色还有微微亮,来到了自己在修的房子这边。

  此时帮自己建房的人,早就已经下工了,此地又这么偏僻,早就空无一人了。

  王援朝看了看晒了一天的地基,基本上已经干的差不多了,明天应该可以开始砌墙了之后,

  走到山脚下的清玉河边,把手伸进冰凉的河水中,开始往空间的大渠里面度水。

  随着王援朝的手伸进清玉河,清玉河里仿佛被破了个口子,河水不停的顺着王援朝的手,往空间大渠里面灌。

  不少小鱼小虾,顺着河水进入到了空间里面。

  王援朝见状,意识一停,赶紧从空间里面倒了一口灵泉水到伸进清玉河水的手里,试试看能不能吸引些大鱼度到空间里面。

  结果没多久,王援朝就看到了奇观的一幕,

  无数的大鱼,小鱼,白虾,长臂虾,甲鱼,疯了似的往王援朝的手边冲过来。

  王援朝见状不敢马虎,把冲过来的鱼、虾、王八通通都收紧空间大渠里面。

  一时间,密密麻麻的鲫鱼,草鱼,鲫鱼,鲢鱼,大头鱼,鳜鱼,泥鳅,黄鳝,哲罗鱼,王八倾泄般通通进入到了空间大渠里面。

  半响之后,王援朝又在河边上收了不少水草,把大渠里的水填满后,果断停手,

  用意识扫描了一下,空间里面的各类河鲜估计有个几万斤了。

  于是赶紧趁着天黑,回到了知青点。

  看着空间里面波光粼粼的大渠环绕着空间里面的所有黑土地,王援朝不厚道的笑了。

  一个意识从大渠里面挑出一条6斤多的草鱼,宰杀,刮鳞,把鱼内脏和鱼鳞往空间里一放,用意识搅碎丢到猪食槽里喂猪后。

  王援朝提着草鱼,放到案台上开始改花刀。

  说起做淡水鱼,湘省人说第二,其他省份没人敢说第一。

  在王援朝看来,草鱼两种做法最好吃,一个就是刨盐鱼,一个就是黄焖草鱼。

  而王援朝晚上就是打算做一个黄焖草鱼。

  把草鱼剁成两截之后,改好花刀,王援朝先从空间里面,拿出五斤从大队领回家的大米,淘米。

  王援朝已经厌烦了每次做饭,都要煮饭了,

  这次王援朝打算直接煮一大锅,到时候放到空间里,吃饭的时候就拿出来直接吃。

  烧好灶,米下锅,煮饭开始后。

  王援朝从空间里面挖出一块生姜,几根大蒜叶,一把小米椒,一把紫苏,十来根尖椒,切好之后,又从竹篓子里面找出半斤大叶芹,洗干净切好后。

  等饭煮好,把饭全部装到一个脸盆里面,放进静止空间里,

  把锅洗干净烧红之后,开始倒入菜籽油,加入盐,然后把两截草鱼都用友煎的两面焦黄,倒入酱油,下入生姜丝和小米椒圈、尖椒炒香,倒入井水,调好味后开始闷入味。

  等汤汁闷的差不多之后,放入紫苏搅拌出香味后,王援朝拿出两个海碗,装了满满两海碗,把一海碗黄焖草鱼放进空间。

  王援朝继续抄了一个小米椒炒大叶芹,给锅里倒入冷水,王援朝装了一碗米饭,开始今天的晚饭。

  一荤一素,健康又好吃。

  前世王援朝也就是经常在家做饭,湘菜的一些家常做法基本都会。

  今天王援朝对于自己做的黄焖草鱼吃的格外的满意,一个是自己对于火候的把控更加好了,另一个是现在国内的水质非常好,里面的鱼也非常的鲜嫩有活力,比工业水污染过的鱼好吃多了。

  把洗澡碗筷洗干净,收拾好灶台,休息了一会后,王援朝继续开始站桩,练拳,泡温泉,看书,睡觉。

  这个年代的晚上没有任何娱乐,王援朝累了之后躺着就睡,每天醒来精力格外充沛,睡眠质量极好。

  一早洗漱完毕之后,王援朝吃了几根油条,喝了几口灵泉水后,就迎着漫天的霞光,往半山腰的香樟树林走去。

  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往空间里面移植了12棵香樟树,空间里面总共有了18棵香樟树,王援朝这才满足。

  等院子建好之后,王援朝第一时间就会把薄荷和香樟树陆陆续续的种植到自己的院子里面,到时候再也不用担心蚊虫了。

  到了第三天的时候,王援朝一大早背着竹篓子准备上山去捡蘑菇,野菜。

  结果一出门就看到队里的村民们,背着篓子,带着麻绳,大大小小,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像鬼子进村一样,往村后的各个山头上走去。

  一时间,整个红旗大队大山的外围到处都是人。

  而王援朝既然已经出来了,自然跟着大部队一起往山上走去。

  “唉,这是咱们队里刚来的知青吧?”

  “嘿,是呀,大婶,你好,我是刚来的知青王援朝。”

  “哎呀,小伙子长的真俊,你也是上山来摘野菜的吧,你认不认得山里的野菜啊?要不要婶子教你认呀?”

  “不用,不用,婶子,能吃的野菜,我大概能认,现在山上这么多人,我就不给婶子添麻烦了,要不然耽误婶子摘野菜就不好了。”

  “那好吧,这山上的野菜,蘑菇,你如果有什么不认识的,就找婶子啊,到时候我告诉你认。”

  “好的,谢谢大婶。”

第43章 刘根生

  王援朝在红旗大队是个新面孔,大家看到王援朝都觉得稀奇,有事没事都上来打个招呼,

  还好今天是村民们第一天大规模上山,王援朝一边笑呵呵的和村民们打招呼,聊天,一边多少也能摘到一些野菜和蘑菇。

  不过今天村里的大部队上山,捡个蘑菇和野菜都需要拼手速,

  导致王援朝一天的收获呈断崖式的下跌。

  但王援朝还是喜欢上山到处找货,这种收获的惊喜和快感,王援朝太享受了。

  虽然这个年代山里的所有东西,都属于集体所有。

  但是红旗大队的村民们世世代代都居住在这里,像野菜,蘑菇,山货,小一点的动物,大家都是默认谁捡到就属于谁的。

  王援朝自然是入乡随俗,每天跟着大家一起上山,背着上山捡回来的物资直接回知青点。

  不过红旗大队的山区虽然非常大,后山被群山包围绵绵不绝,但是红旗大队大山的外围区域,其实也不大,

  经过村民们几天的扫荡之后,外围山里的野菜和蘑菇,生长的速度明显跟不上村民们摘取。

  忙活了半天的王援朝,背着野菜装了不到三分之一的竹篓子,坐在外围山顶的一块石头上,准备歇会气,就这么看着远处的东南方,慢慢的渐渐的出了神。

  王援朝知道,现在自己呆的这里,再往东南方过去没多远,就是原主父母牺牲的地方了。

  突然心里莫名涌现处一股悲伤,双眼的眼泪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

  这是原主残留的记忆还在影响着这具身体啊,

  身体莫名被情绪感染,红着双眼的王援朝心里叹了口气,想起了前世死之前网络上爆火的一首歌,就着高朝的部分,轻轻的哼唱了起来:

  “她生了一个又一个,

  都被号角的呼声吹走了。

  山那边是什么,是烈士的英魄,

  是他们拼死保卫的新祖国,

  河那边是什么,是绵延的战火,

  她望着远方泪一滴滴的落,

  和平来了,

  他们走了,

  她等的人再也回不来了。”

  轻唱完这首歌的高朝部分之后,王援朝默默的在心里念道:

  “咱爸妈是为了咱们社会主义新国家而战的,是为了我们的和平而战的,他们都是英雄,

  我一定会带着你的这一份,在我们的祖国大地好好的活下去的,

  这是咱父母最希望看到的,也是他们为之奋斗的。”

  王援朝心里默念完之后,突然感觉到一股郁气离自己而去,全身都神清气爽了,连身体都感觉轻盈了起来。

  王援朝知道,这次原主残留的情绪这次彻底已经离开了,前世的王抗越也在这个年代真真正正彻底的复活了。

  “王知青,你刚才唱的是什么歌呀,听着还挺好听的。”

  王援朝刚才正沉浸在和原主的对话中,听到身后的声音,被吓了一跳,转过头一看,原来是村里的民兵队长刘根生,

  王援朝缓了口气后,冲着刘根生略带悲伤的说道:

  “刘队长,我父母就是在东南边打立国之战的时候牺牲的。

  刚才我坐在这里看着东南边,想起了我的父母,发泄情绪乱哼的。”

  刘根生也当过兵,是部队复原回村里当干部的,现在归公社武装部管。

  这个年代当过兵的人,社会地位普遍的高,国家也基本都会对军人以及牺牲军人的后代做好安置,

  特别是社会上大家对于军人有种盲目的敬佩。

  听到王援朝说起自己的父母是在卫国战争牺牲的时候,

  当过兵的刘根生知道这些人才是真正的英雄,看着王援朝的眼神充满了肃然和敬佩。

  然后身体笔直站好,向着东南方的方向敬了个礼后,说道:

  “王知青,你是英雄的后代,你自己也是英雄,响应国家的号召,上山下乡来咱们这里搞新农村建设,

  希望你能够继续坚强勇敢,带着你父母的期望,能够好好的生活下去,

  以后你在红旗大队的生活,遇到什么难处,可以来找我,

  同为军人,我不会看着英雄流血,后代流泪的。”

  王援朝一脸动容的看着刘根生,诚挚的感谢道:

  “谢谢刘队长的关心,来了这么多天,我觉得咱们红旗大队的风气特别好,

  老百姓也非常热情,我在这里没有遇到任何麻烦和难处,

  如果哪天我真遇到难处了,一定会去麻烦刘队长的,谢谢你。”

  “哈哈,不用谢,咱们军人不怕难,不怕苦,

  我相信你不会丢你父母的脸,能够把自己的生活过好的。

  对了,听知青点附近的村民说,你现在每天晚上都在院子里面搞锻炼?”

首节 上一节 26/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