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这辛苦啥,老头我年轻的时候,在村里干活可是一把好手,实打实的壮劳力,
现在人老了,村里照顾我,能够给村里多做点事,那是我愿意的。
这人呐,最怕的就是没用。”
刘大爷说完这句话后,陷入了沉思。
王援朝看的出来,刘大爷这辈子的经历,估计过的也不平顺,是个有故事的人。
等刘大爷缅怀过后,王援朝问道:
“刘大爷,我这刚来村里当知青,很多生活物品都需要置换,
我想请问一下,咱们村里,有没有置换柜子,炕桌和水缸,坛坛罐罐这些东西的地方啊?”
“哦,柜子,炕桌这些东西,你可以找村头的李抗战家,
咱们村里山多树多,木材不缺,李抗战以前在城里学的手艺,手艺非常的好,十里八村的很多人,都找他置换家具。
水缸这些东西,得找张瘸子,
张瘸子是我们村的英雄,以前参加东北抗联的时候,在山上打鬼子,
救了我们村里不少人。
抗战胜利后,张瘸子腿被打残了,就在我们村安置了下来。
队里也照顾张瘸子,让张瘸子负责村里的土窑,
他也是个有手艺的,会捏土胚,咱们村里用的水缸啊,坛坛罐罐之类的东西,都不用去公社买,去他那里置换就行了。”
第31章 等车
王援朝和刘大爷聊了好一会之后,对于村里的物资置换,以及搞清楚了村里简单的一些事情。
“呦,这是昨天刚来的知青吧,长的这个俊呦。”
听到声音,王援朝抬头一看,就看到一个大妈慢悠悠的往牛车这边走,一看也是坐牛车去公社的,
大妈看上去就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她的全身穿着一套补满补丁的衣服,头上用一块灰色的布包着,
浑身皮肤比较黑,皱纹如鱼尾一起巴着她的脸,这是一个久经风霜的农村妇人。
王援朝见状立刻脸上装起了坦然的笑,客客气气的说道:
“你好,大婶,我是昨天刚来咱村下乡的知青,王援朝。”
王援朝从昨天到今天,看到大家对自己的态度之后,
知道当前下乡的知青还是颇受村里欢迎的,在乡民们看来,这是国家关照和重视他们农民阶级的体现,知青是来帮助他们搞发展的。
“哎,王知青,你好,你好,
婶叫李梨花,你以后可以叫我李婶,梨花婶都可以。”
王援朝没有多想就点了点头,毕竟自己刚来这里,人生地不熟的,能够多交好一些村民,就多交好一些村民,
至于是表面交好,还是深交,这个可以等以后了解到大家的秉性之后,随心决定就好。
“如果不嫌弃的话,那我以后叫你梨花婶吧,这样亲切一点。”
梨花婶看着落落大方的王援朝,脸上显得有点青涩,
但是刚才冲着自己这一笑,真如一朵娇艳的丁香花,让李翠花的心情都美好了起来。
“唉,亲切好,亲切好,王知青昨天来咱们这里后,有没有感觉到不习惯啊?”
王援朝感受到梨花大婶目光炯炯的看着自己,腼腆的冲着翠花大婶笑了笑,说道:
“还行吧,梨花婶,既然我选择了下乡支援农村建设,其实心里早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昨天到了村里后,发现咱村里比我想象的要好,村里的干部们也非常的热情,能够习惯的下来的。”
“能够习惯就好,咱们大队的人都不错,民风也好,周边十里八乡的小姑娘,都想要嫁到咱们大队来呢,
王知青既年轻,又有知识,还是城市里来的,到时候可是咱们这里的香饽饽咯。”
“李梨花,你在说啥香饽饽啊?”
王援朝一看,一个皮肤特别的粗糙,人很结实,身上穿着的衣服很明显很多年了,上面都是补丁的妇女走了过来,
一条黑色直筒裤子,也是补丁摞补丁,脚上一双土布鞋都带着补丁。大嗓门的对着李翠花说话。
李翠花也没有直接回答这位妇女的话,开口说道:
“春花娘,你不是这几天都去了公社吗?
怎么今天又去呀?”
“唉呦,这不是家里实在没衣服穿了吗?
我家春城,春进,春武三个男娃,猫冬都只有一套衣服换着穿,
好不容易拿家里的腊鸡,腊肉和存起来的鸡蛋,和城里电机厂的采购员换了些布票,
想给家里人做两身衣服,
结果连续好多天去公社,都没有抢到布,这坐牛车的钱都心疼死我了。”
王援朝听到两位大婶的对话,突然心里有点涩涩的,这时候的人,过的是真苦啊,
和前世真的比不了一点,前世的社会,世面上的工业物资早就已经过剩了,哪里会出现几个人穿一套衣服的情况啊,就连打了补丁的衣服,都没有人会穿。
王援朝来到这个年代越久,就越能理解国家从一穷二白之中,发展工业化的建国之初,
国家的发展是有多难,人民的生活是有多苦了。
“是呦,我也是去公社抢布的,今天有一批新布要到,希望今天能够抢的到吧。”
“唉,难呦。”
王援朝忍不住的插了句嘴,说道:
“梨花婶,既然公社的供销社买不到布,你们为啥不去县里和市里买呢?
据我了解的情况,去市里,县里的距离,也不比去公社远吧?”
“哎呦,王知青,你是不知道,去县里和市里,还需要大队开什么介绍信,
麻烦先不说,没重要的事情,队里还要求咱们最好不要去,
说是怕咱们村里的人,不懂城里的规矩,到时候无意中在县里,市里闹了事,
会影响到队里先进大队的评选,会影响到大队的荣誉,
到时候公社里有什么好事,就轮不到咱们大队了。”
王援朝心里一阵感慨,这年代讲究劳动光荣,一般老百姓都老老实实的,
听党的话,跟着党走,不少老百姓把荣誉看的比命还重要。
这要放在前世农村里,啥?村长不让咱进城?村长是啥?啥也不是。。。。
但是国情,民情如此,王援朝也只能笑了笑,说道:
“那就希望梨花婶和大婶,今天能够心满意足,抢到自己满意的布了。”
“哎,城里来的娃娃,说话就是好听,
我是村里的周大妞,娃娃你叫啥呀?”
“周婶,你好,我叫王援朝,今年16岁。”
“哎呦,还真是个娃娃呢,不过还好,在咱们村里,这年纪已经可以娶媳妇了,
周婶这十里八乡的人都熟,到时候周婶包给你介绍个膀大腚肥的好闺女,
包你老婆孩子热炕头,以后日子美美的。”
翠花婶这下看不下去了,说道:
“嗨,春花娘,你不会是想把你们家春花,介绍给王知青吧?
你这算盘打的可真快,都快崩人脸上了。”
“嗨,我这叫先下手为强,谁叫你家没有年龄合适的丫头片子呢?”
“春花娘,不是我说啊,就你们家春花的条件,哪能配得上人王知青呦,这是在想什么美事呢?”
“嘿呀,好你个李梨花,你是见不得人好了是吧,
人家王知青都还没说话呢,要的着你李梨花在这里多嘴吗?”
这时牛车边上,不知不觉又来了几位大婶,听到两人吵架,纷纷围了过来,你一嘴,我一嘴的加入进来,
“就是,这就是昨天来的知青吧,长的真俊啊,
春花娘,就你家春花这条件,就敢给这位知青同志说合?
你是真敢想啊。”
“就是,还先下手为强呢,人家知青同志看的上你家春花吗?”
“是呀,春花娘,你这是把城里来的知青同志当傻子糊弄呢。”
“怎么啦,你们这群臭娘们,是要和我闹是吗?
咋的啦,我们家春花不行,你们家的那些赔钱货就行了?”
第32章 捡漏
废品收购站里面的旧书堆成了座小山,怕是堆积了不少时间,王援朝也不着急,一点一点的挑选着高中的课程和没有被破坏掉的报纸。
原主读过初中,只是大伯一家没有让原主去读高中,而王援朝前世活到了60岁,虽然读过大学,但是早就已经把学校里面学习的知识给丢了个一干二净。
索性还有十几年的时间,高考才会恢复,王援朝有的是时间,慢慢的学习,一点点的掌握书籍上的知识。
不急不忙,王援朝在旧书堆里找到了一整套的教材。
从小学到高中的都有,让王援朝高兴的是,在旧书堆里,找到了几本数理化自学丛书。
《数理化自学丛书》是1962年8月着手组织,聘请有丰富中学教学经验的教师参与编写成的。《丛书》的编写宗旨是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青年通过自学读懂、学好高中数理化基础知识,全套17册。
是第一届高考非常重要的复习资料,那时候真是有钱都买不到,一书难求。
这下王援朝来了劲,在旧书堆里使劲翻,挑挑捡捡,看见数理化自学丛书就挑出来,也不管内容有没有重复的。
突然王援朝在旧书堆里捡到了一个匣子,盖子是打开的,里面是空的,但是王援朝拿起来准备丢旁边的时候,提了一下。
感觉重量,似乎有些不对。即便是用黄花梨做的,也稍微重了点。
王援朝又拿起匣子仔细的查看一番,这下发现匣子下面,果然有个隔层。
稍微用点力气扳开隔层,里面放着四块手表,手表上面还镶嵌着不少的钻石。
两枚宝石金戒指,一枚戒指上面镶嵌着红宝石,一枚镶嵌的是绿宝石。
两个镯子,其中一只是冰种飘花的翡翠镯子,另外一只是冰种黄翡镯子。
四条小黄鱼,一两重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