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从挎包里掏出一条烟丢下,嗖嗖跑进机关大楼。
进了楼门,一边散烟一边打招呼,“带了点东西回来,长白山的山货,都给厨房了啊,待会儿加个餐。”
各个办公室里立刻传来一道道声音。
“陈主任大气。”
“长白山的山货?那可是好东西。”
“陈主任采风回来,不得连发三篇。就发江南文艺怎么样?”
“我觉着江南日报也不错,你们那还得等一个月呢,发日报明天就能见。”
陈凡一路笑呵呵地听他们扯淡,把东西给到厨房,才不紧不慢回到自己办公室。
办公室里,边慧芳正在认真工作,听到办公室门被推开,当即抬起头来,脸上立刻挂上笑容,站起来喊道,“主任,您回来啦。”
陈凡从包里拿出礼物,“给你带的纪念品。”
边慧芳双手接过去,笑得合不拢嘴。
陈凡回到自己办公桌后面,手指不经意地在桌面抹了一下,满意地暗暗点头,随后一屁股坐下,身体后仰靠在椅背上,看着她问道,“这两个月,有什么意外没有?”
边慧芳立刻走到跟前,说道,“没有,函授班和文学青年杂志都挺顺利的,各个部门也挺配合我,没有任何意外。”
陈凡轻轻点头,“那就好。”
事关大家的福利大局,他相信也没人敢在这方面动手动脚。
这时一道身影出现在办公室门口,轻轻敲了敲门,何青生黑着脸说道,“怎么着,回来一趟,还得我亲自来请。”
陈凡赶紧站起来便往外走,“哎哟,原来是何主席,罪过罪过,哪能让您来请啊,我这不就要去向您汇报工作了吗。”
看到他这样子,何青生那张黑脸也挂不住了,嘴角忍不住往两边咧开,“怎么感觉你越来越没个正行了呢。”
陈凡推着他出去,“我下属还在呢,留点面子行不行。”
几步路的功夫,便进了何青生办公室。
不出意料,许启珍也在。
陈凡当即说道,“许姐,是不是你告的密?”
许启珍稳稳坐在沙发上,看着他笑道,“怎么,不服?”
陈凡当即双手合十,“不敢惹。”
到沙发上坐下,陈凡自己倒了杯茶,同时看着两人问道,“这么急叫我过来,是有什么重要事?”
何青生坐在他对面,先扔过来一支烟,听到他的话,顿时笑得合不拢嘴,“小本子那边,你的第一部小说销售情况传回来了,你猜猜,两个月不到,卖了多少?”
陈凡眉头轻挑,点燃烟吐出烟雾,笑道,“看你笑得这么开心,应该不止一万本,唔,我保守估算一下,3万?”
一万本是起印量,合同上签的就是一万,后续如果加印,还有稿费可以拿。
何青生站起来,从桌角的文件堆里抽出一个文件夹,走过来递给他,“你自己看。”
陈凡打开文件夹,里面是一份加印合同。
看清楚合同上的数字,他不禁愕然抬头,“加印5万?”
第一部小说篇幅不是很大,只有20多万字,定价900日元,加印5万本,总价就是4500万日元,他签的版税比例是14%,那就是630万日元。
按照当前的汇率,所以,又有一笔3万多美元的版税要进账?
何青生回到位置坐下,对着他笑道,“这本书投放市场的时候,高桥出版社打出的是‘中国天才少年作家’的名号,当即引起读者的兴趣。
后来读者看过之后,普遍认为故事性和文学性都很不错,如此口碑扩散,才促进销量大增,只用了一个多星期,第一批一万本就全部售罄。”
他喝了口茶,继续说道,“当时高桥社长紧急联系我们,要求加印,可是那时候你在外面,一时联系不上,所以我们几个开了个会,以单位的名义临时授权,等你回来再补签合同。”
他指了指陈凡手里的合同,翘着二郎腿说道,“送到手里的钱,你不会不要吧?!”
都是提前谈好的条件,这份加印合同不过是之前合同的补充而已,确实没什么好谈的。
陈凡拿起笔刷刷签好字,嘴里却在吐槽,“什么烂创意,天才少年?我都快18了,还少年?”
第626章 留学生
将文件夹递还回去,陈凡抽了口烟,看着两人呵呵笑道,“我记得第一部是个抗战故事吧。这么说,原来小本子真喜欢看打小本子的故事?”
何青生正准备开口,听到这话,忍不住被一口烟呛到,跑到一旁连着咳嗽十几声,又赶紧灌了两口茶,才喘着粗气笑骂道,“虽然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你能不能说得好听点。”
许启珍也在一旁乐不可支,哈哈笑个不停。
陈凡沉吟两秒,正色说道,“那就反战故事?”
何青生摆摆手,回到位置上坐下,等喘匀气,才说道,“反正就是这么个情况,话糙理不糙,抗战故事在小本子确实比较受欢迎,这一点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
陈凡笑笑没说话。
从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两国确实可以算蜜月期,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各种文化、经济交流不断。
其中小本子官方没有明确表示,但在民间交流活动中,各种反躬自省却屡见不鲜。
抗战小说能在小本子畅销,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不过蜜月期只有这么几年,再往后,广场协定一签,日元购买力高涨,同时也催生了小本子的自信心。
到时候再谈什么反省、思过,除了极少数还算讲道理的人,其余的那些,借用曹丞相的话,那就是“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这时何青生看了一眼陈凡,又丢了一支烟过去,随即干咳两声,低着头眨了眨眼,“那什么,有個事跟你说一下。”
陈凡看向他,“怎么还扭扭捏捏的,该不会是把我卖给小本子了吧?”
何青生顿时气结,“什么乱七八糟的。”
他又是一声干咳,转头看了看旁边的许启珍,转过脸来,打着手势、笑着说道,“是这么回事,就是协会里部分同志,听说了你的作品在小本子那边的销量还不错,这种抗战故事也比较受欢迎,就那什么,就让我们跟那边对接了一下,看看还需不需要这样的作品。
然后呢,我就给高桥英夫打了个电话,就这方面的问题探讨了一下。
恰好对方也有这方面的想法,毕竟你的作品虽然不少,但也不全是这一类别,另外还有乡土、现实主义作品等等,就那几本抗战作品,也不太够,是吧……”
听到这里,陈凡也明白了他的意思,当即恍然点了点头,看着他说道,“所以,你们就以单位的名义,跟高桥英夫达成了合作协议,由我们这边的作家、为他提供作品,在小本子那边出版?”
何青生呵呵笑着搓了搓手,“情况是这么个情况,这个事儿呢,还是你们部门亚非分部的老段负责执行的,他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就是在审核合适的作品,还要安排人翻译,再给那边发过去。
不过你放心,都排在你的作品后面,不会乱插队。毕竟要讲究先来后到是吧。”
陈凡抽着烟,轻轻点了点头,脸色颇为严肃,“嗯,情况我知道了。”
随即抬起头看着他,正色问道,“我就一个问题。”
何青生脸色一正,指了指他,“伱说。”
陈凡眉头紧皱,“你说的‘协会里的部分同志’,是不是你?”
何青生老脸一黑,“我是那种人吗?”
许启珍也赶紧在一旁说道,“我们知道,这个高桥是你先认识……”
陈凡突然哈哈大笑,“哎呀,我说多大的事儿呢,看你们搞得这么严肃,弄了半天就这个。”
许启珍愣了愣,转头和何青生相视一眼,再回过头来,“你没意见?”
陈凡呵呵笑道,“我有什么意见?高桥英夫的出版社又不是给我开的,谁都能跟他合作。
而且作品出海这是大好事啊,不仅能创汇,最关键的是能够让更多的小本子知道那段历史,了解我们对那段历史的看法和态度,我觉得这个是更重要的。”
何青生心里长长松了口气,两手一拍,指了指陈凡,扭头对着许启珍说道,“看看看看,我就说小陈同志有觉悟,没说错吧。”
许启珍也认真点头,“这个我是一直都相信滴。”
他们就担心陈凡有意见,毕竟高桥出版社的能力也有限,如果其他人也一哄而上,恐怕以后分给陈凡的出版资源就会少很多。
这个跟国内不一样,国内稿费固定,而小本子那边可是有版税的,出版数量直接与版税挂钩,……这个版税还是他们看了陈凡与对方签的合同之后,才知道国外的作家竟然还能分成。
也正是因为这个版税,才让有些作家红了眼,希望能争取到这个机会。
哪怕要给单位交一笔管理费,也比国内的稿费强得多啊。
陈凡看着两人表演,脸上挂着笑,心里却有些感慨。
这是碰上好人了哦。
遇上不好的,别说解释,直接让你把手头上的资源交出来。
不给?一个帽子戴下来,看你还给不给。
有点良心的还能剩口汤,最黑的是直接拿走,再将你一脚踢开。
像何青生这种好声好气的商量,只能说他人品不错,加上陈凡背景过硬,但凡缺一样,小陈同志都得吃个哑巴亏。
这年头在作品出海方面,除了有一个需要审查内容的规定之外,再没有其他方面的限制或要求。甚至就连内容审查也不是针对陈凡这种情况,而是外文出版社的内部规定。
因为之前根本没有这方面的需要啊,自然也就没有私下与境外出版社合作的先例。
所以如此一来,这些资源该如何处理、都是“人”说了算。
这种时候就能看出人品。
对于资源充公这种事,陈凡心里早有预料,甚至还有些奇怪,怎么半年了也不见他们提,还以为他们是不是私底下在偷偷联系,或者就没想去做。
却没想到,原来是在等自己作品出版的结果。
现在结果出来,形势一片大好,自己还多赚了几万美元,那些人自然坐不住。
至于说将渠道分享出去这种事,他确实是不在意。
首先小本子不止一家高桥出版社,只要能在那边打出名气,多的是出版社主动找上门求合作。
再一个,现在欧美那边才是他创作的重点。
那边赚的可是美元。
欧美图书市场有几十个小本子那么大,一部西幻小说,就能造就一个千万富翁,这点小钱算什么?!
而且西幻是自己的独家作品,就试问一句,当前国内有几个能写西幻小说的?
正儿八经的严肃文学作家就不说了,单说现在这些通俗小说作家,给他们机会去写,也未必中用啊。
要是文学创作有那么好抄,后来网络小说发展起来之后,部分传统作家也不会一边眼红一边疯狂贬低。
加入进去赚钱不香吗?!
谈妥这件事,何青生便没什么可说的了。
这时候陈凡才慢悠悠掏出那张写有大纲的稿纸,递到他面前,“何叔,这个帮我处理一下。”
何青生接到手里看了看,再看看他,“这什么东西,你的新书?”
陈凡换了一支烟点上,笑道,“我老舅公司有家出版社,他让我写点东西,通过这家出版社出版,也好赚点零花钱,我就写了这个。”
何青生张大个嘴,愣了好几秒,才愕然说道,“我说你怎么这么大方,原来你有路子赚美元了啊!”
陈凡脸色一黑,“这话说的,那我给高桥拍电报说不同意?”
何青生满脸无语,干脆不理他。
随即看了看手里的大纲,问道,“什么时候要?”
陈凡,“最好是今天,最晚明天上午。我书都写完了,就等这东西付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