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等到几年后,形势发生了变化,这些工作都可以由私人承接。
为了接更多的活儿,也为了赚更多的钱,那时候的大师傅便化身“无所不能”。
杀猪的也不用人帮忙捆了,有的一个人就能将猪摆平,最多加个徒弟或帮工。
木匠也不再稳坐钓鱼台,从到树林里选材、砍伐,到木材的炮制,然后拖到自己家里一一切割,按照顾客的要求打造好家具,再给人家送上门去。
连刘师傅这种掬匠,也不会再要主人家动手帮忙准备,而是自己带着四五个厨娘搞定一切,有的甚至还带着碗盘,那时候“掬匠师傅”也改了名叫“一条龙”,意思是从头到尾包办,甚至连洗碗都不用主人家动手。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什么都要主人家准备妥当,场地是人家的,帮工也是人家的,自己就带一套工具上门。
这边木头被抬到场坪边缘,黄老四给找了几条宽板凳过来,又搬来两张大方桌。
木匠师傅将工具摆开,锛、锯子、凿子、刨子、钻子、好几种尺子、墨斗、斧头、锤子,一一清点无误,便开始干活。
先锯开几节木头做了个“木马”,就是用来收拾大料的支架,又在板凳上钉了一个“班母钉”。
之后将一根海碗粗、三米长的木头拉到木马上架着,木匠师傅拉开皮尺量尺寸,然后拿着直尺和铅笔在截断面上画出几条线,再用墨盒拉线,在树干上弹出一条黑线,接着便拿起大锯开工。
嘎吱嘎吱嘎吱……
没有电动工具,全靠纯手工,走线稍微歪一点,可能一根木料就废了,所以丝毫马虎不得。
一点点的木屑落下,木材被分割成一根根四四方方的长木条或长木片,然后又按照尺寸锯成大小不一的板块。
有的还需要用刨子推平滑,将木条卡在板凳的班母钉上,刨的时候木条纹丝不动,刨完了伸手摸上去,基本上没有木刺。
陈凡蹲在一旁,看得目不转睛。
木匠师傅转头看了他一眼,哈哈笑道,“陈师傅还对木工有兴趣?”
陈凡抬起头看着他,满脸惊讶地问道,“您认识我?”
自从木匠师傅来了以后,他就一直跟在他们屁股后头,敢肯定没有人跟他们介绍过自己。
他们是怎么认识自己的?
木匠师傅哈哈笑道,“我们就是4队的人,你去我们队里教杀甲鱼,我当时也在,当然认得你。”
陈凡睁大眼睛,笑道,“是吗?这么巧?”
另一人转身看了他一眼,笑着大声说道,“这可不巧哦,我们这个建筑小队,全都是卢家湾的人。”
顿了一下,他一边忙着手头的工作,一边解释道,“也就是陈师傅你来得晚,还不清楚。70年的时候,卢家湾大队就成立了副业队,其实就是建筑队,因为搞建筑队不要本钱,带着自己家的工具就能上阵开工。
那时候我们贡献大啊,整个南湖公社就我们这一支手艺最好,老师傅都是当年在卢财主家里干过活的,别的队伍都不能跟我们比,从公社到县城,我们一年给大队上挣了几千块钱。
结果到了74年,公社要成立建筑公司,一下子就把我们收编了,我们倒是舒服,成了正式工人,一个月拿大几十块钱的工资,就是大队吃些亏,少了一大笔收入。
后来在我们这支建筑队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几个大队,还有公社上的几个瓦匠木匠,又成立了两支小队。
不过还是我们第1小队的事情最多,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在各个单位口跑,不接盖民房的活,那都是2队和3队的事,也就这里是卢家湾,乡里乡亲我们才过来帮忙。”
话里话外,满满的都是自豪感。
而其他的木匠、瓦匠,听到这话也都呵呵直笑,没有一个人反驳。
就连6队的社员们,也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
对于这种一看就重视集体荣誉的人,陈凡自然是尽捡好听的说,不一会儿就跟他们打成一片。
再之后,陈凡便故意往手艺上面引。
怎么选木材、怎么砍伐、怎么炮制,做家具怎么设计,拉大锯怎么省力……
这里聊完又到瓦匠师傅那里去聊,忙得不亦乐乎。
因为就在刚才,陈凡突然又激活了两个技能,一个“木工”,一个“瓦工”。
这让他感觉很是神奇,昨天在大队部,他那么积极地修理广播机,除了为争取几位领导的好感之外,还有一点小小的私心,那就是看看能不能激活那个电器维修的技能?
结果让他很失望,也许是拧两下螺丝钉不算维修电器,得不到技能板的认可,最后一点反应都没有。
反倒今天在一旁看了会儿热闹,竟然同时增加了“木工”和“瓦工”技能条。
刚开始的时候,这两个技能都还是可怜巴巴的LV1,经验值也只有一两点。
但是随着他向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虚心请教,没一会儿就升到了LV2。
所以他现在特别期待,等这座屋子建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升到LV3?
如果可以的话,那也算有一门手艺傍身,不说以后去外面干个“工程队”,最起码家里有点小毛病的时候,不用到处去找人了。
若是有可能,等自己想办法把电工技能刷回来,那自己就是一支建筑队,不得了的呢!
就在陈凡做着美梦的时候,旁边终于有人来喊,“陈师傅,东西都准备好了,麻烦伱啰。”
陈凡赶紧站起来,“来了来了。”
第78章 搞不起 搞不起
不用自己准备菜,做饭就是快。
陈凡和刘掬匠一人两口锅,不一会儿就整出几大桌菜。
也许是黄保管员跟黄老四说过昨天下午的事,今天他们家还特意准备了几条大黑鱼,一看就是上午去河里现钓的,新鲜得很。虽然不如昨天陈凡钓的那条大,但也有八九斤的样子,然后便求着陈凡做几盆酸菜鱼。
请大师傅和帮工们吃饭,如果把菜式整到位,不仅主人家脸上有光,师傅们干活儿也更加卖力。
甲鱼肉是个新鲜货,可大家都是卢家湾的人,基本上都已经吃过了,而且谁都知道这玩意儿不值钱,满沟里随便捡,就是宰杀的时候有些麻烦。
这个菜最大的优点就是量大管饱,主人家省钱,比鸡肉划算。师傅们也爱吃,吃了还有力气,自然便让甲鱼做了主菜。
除此之外,若是能再端一盆大家都没吃过的酸菜鱼上桌,如此搭配,大师傅们肯定能满意,做事的时候也会更加用心。
而鱼河里就有,也不用主人家花钱,他们自然便求到陈凡头上。
陈凡自无不可,反正他们都已经将鱼肉处理好,自己无非就是多颠几下勺的事。
却没想到,临烧火的时候,杨队长也安排杨菊和杨梅端来几盆材料请他加工,这是要招待邮电所的技术员。
陈凡干脆便两家合成一锅,做了五大盆红烧甲鱼、五大盆酸菜鱼。
然后便正式开饭。
三张饭桌就摆在外面的场坪上,正儿八经的“八仙桌”,就是尺寸较大的大方桌,放几条板凳,一边可以坐两个人,正好就是8个人入座,所以叫八仙桌。
大师傅和帮工都被请过来就坐,至于家眷们则在屋里另开一桌,多出来的红烧甲鱼和酸菜鱼就是给他们的。
按照这里的规矩,掬匠师傅不与客人同桌吃饭,刘师傅便也进了屋里去吃偏席。
陈凡看着他眨眨眼,正要自觉地跟过去,却被黄老四一把拉住,要请他到外面的主桌上去吃饭。
刘掬匠见他不知所措,便呵呵笑着小声解释,“今天跟前天杀猪还不一样,那天我就是去帮忙,队长送我一点肉算是谢礼。今天呢我是他们请来的烧火师傅,收他们两块钱的劳务费,当然不能上主桌。
你就和我那天去做杀猪菜一样,是来帮忙搭手的,只做两个菜,待会儿黄四哥也肯定有谢礼,就不会另外给钱。
你看你是要钱、跟我一起到里面吃偏席,还是不要钱就在外面吃主桌?”
陈凡瞬间悟了,“收了钱我以后就是掬匠,不收钱我过来帮忙还是个客?”
刘掬匠一点头,“对了(liao),就是这么个意思。”
陈凡毫不犹豫地说道,“那我还是去外头吃。”
他倒不是不好意思收人家的钱,刘掬匠能收,他也能收。
主要是自己马上就是广播员了,要是做了掬匠,那以后人家在背后议论,卢家湾大队的广播员就是陈掬匠,他和大队的面子还要不要了?
从昨天杨队长他们的反应就能看出来,广播员可是个高大上的职业,比起掬匠师傅有排面多了,怎么选还用问吗?!
……
到外面桌子上落座,陈凡和这支建筑小队的队长、瓦工组长、木工组长坐了一桌,黄老四自然也在这里,另外还有三个人作陪。
他和队长互相说了几句客气话,建筑队长动了第一筷子,便正式开饭。
既然是建筑队的师傅,那聊天的话题自然也就围绕房子展开。
这支小队的队长汪有海在干活的时候,嘴里半天没有一句闲话,等半碗酒下肚,便开始滔滔不绝,“我们这里还是不行,外面好多地方都开始建砖瓦房了,一排排的红砖房,那叫一个好看呢。”
听到这话,旁边坐着的黄老大便捧场,“真的假的?家家户户都是砖瓦房?”
今天黄保管员要去盯着大喇叭安装的事,便没有过来,否则的话,坐这个位置的就不是黄老大,而是黄家这一辈的代表人物黄保管员。
汪有海抿了口酒,又夹了一片酸菜鱼,吃在嘴里眉飞色舞,对着陈凡竖起大拇指,“陈师傅的手艺确实是厉害,我还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鱼。”
陈凡谦虚地笑了笑,“也就是尝个新鲜。”
心里却在疯狂催促,伱倒是快点说啊!
结果汪有海又吃了一块,才慢条斯理地说道,“可能你们都不知道,前两年的时候,有些地方的农村搞‘方整化’,要求是‘土地成片、居住在线’,把原来住在老庄子上的农民,陆续搬迁到新挑的地方统一居住。
搬家归搬家,建房子的钱还是要自己出,最多队里补一点材料,这没钱的呢,就还是盖土墙茅草屋,但凡能掏得起钱、借得到钱的,都盖上了砖瓦房,所以有些地方就是一长条的红砖房,气派得很。”
听到这话,黄老大和黄老四相视一眼,满脸惊讶地问道,“我们这里怎么没有这种好事?”
虽说建房的钱要自己出,但是队里能补一点材料也好啊,建房子最大的开支就是材料费,能补一点是一点,说不定就能节省百八十块钱呢。
他们在农田里拼死拼活地卖力,一个壮劳力一年到头,也只能赚两三百块钱,这还是要年成好,以及不能生病、请假,即便如此,除掉吃喝养家,一个家庭还能剩几十块钱就不错了,百八十块要攒几年。
汪有海看了看他们,撇着嘴说道,“人家的要求是‘土地成片、居住在线’,你看看我们这地方,走不了几步路就是个坎,再走几步又是个坡,怎么成片在线?”
黄老大干笑两声,“要这样的话,半个云湖都不够格。”
“可不是吗。”
汪有海继续说道,“再一个,别看建个土墙屋只要三四百,可要是建红砖墙大瓦房,没有1000块钱下不来。”
黄老四瞪大眼睛,“要这么多钱呐?”
汪有海放下筷子掰着手指,“我跟你算笔账,红砖要3分钱一块,建一个像你这样的三开间,差不多是65到70个方,需要用到红砖10000块,单单是买砖的钱就要300块,顶你这间屋!”
黄老四端起酒碗呵呵直笑,“搞不起、搞不起!”
汪有海哈哈笑道,“这就搞不起啦?还有呢。”
随即继续盘算,“红砖房不能用木柱,要用水泥柱,这就是20块,9根水泥桁条要90、木椽100块、地砖100块,红瓦1200片,每片1毛钱,这又是120块,再加水泥50块、石灰50块、建筑费80块。
还有其他零散开支,打家具要钱吧?你这一大桌子菜,一供就是三四天,要钱吧?这么多的小工,就算你不开工资,一天一瓶酒两包烟要吧?
还有后面的涂涂抹抹,你自己算算要多少钱。”
黄老四果断举起双手,“搞不起,真地搞不起!”
第79章 线路改造
陈凡坐在旁边,惊讶得合不拢嘴。
这年头建个红砖房要1000多?
按照今年卢家湾的工分值,一个壮劳力一天赚6毛5,一年就是237块2毛5,这还是全年无休,而且能一直拿满工。
但现实不可能,就比如这几天,生产队里就没怎么安排工作,即便安排一点零碎活,一天也就四五个工分,所以真实收入应该在200块左右。
盖一间房要不吃不喝5年?
果然任何年代房子都是重资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