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437节

  姜丽丽好奇地看着他,“什么人?”

  陈凡对着她笑道,“带你去认识的,是你们学校的一位教工,也算是干部吧,主管后勤这一块,她是我的读者,既然来了上海,就跟她见个面,顺便把你介绍给她,倒不是说特别关照,就是平日里多注意一下,也是好的。”

  听到这话,姜丽丽心里顿时跟吃了蜂蜜一样甜。

  陈凡又看向姜甜甜,“明天你先跟我去一个地方,拜访一个人,下午再去学校。”

  姜甜甜点了点头,所有所思地看着他,“也是你的读者吗?”

  陈凡摇摇头,“不是,是一位老前辈,我还不知道能不能见到他的面,等明天你就知道了。”

  姜甜甜眼珠微转,笑了笑轻轻点头,没有再问。

  安全在一旁连连摇头,对着自己老婆说道,“看看,这就是大作家的牛气,走到哪里都有读者书友,……”

  说到这里,他突然愣了一下,转头看着陈凡,“我知道《江南文艺》杂志现在也发行到了省外,不过上海有那么多的发行量吗?正好就让你找到个大学里的教工干部读者,还给你写信?”

  陈凡耸耸肩,“我没有告诉过你,我用笔名在《上海文艺》发表文章,已经好几个月了吗?!”

  安全一听,顿时眼睛都直了。

  愣了好几秒,他突然反应过来,猛地挤开椅子站起身,直愣愣地指着他,“别告诉我你就是晨东?!”

  陈凡微微一笑,举起酒杯对他晃了晃,“然也。”

  话音落下,屋子里鸦雀无声,只有四双难以言表的眼神望着他。

  ……

  第二天上午,安全两口子终于肯去学校报到,姜甜甜独自在家留守,陈凡和姜丽丽去学校。

  陈凡骑着车子,行礼绑在后座上,看了看与自己并行的姜丽丽。

  嗯,她骑了姐姐的车子。

  有点遗憾,其实前面横杠上也能坐人,而且他很有把握让纠察员抓不到,就是这丫头脸皮太薄,可惜了。

  先送她去宿舍,被坚定地拒绝后,陈凡只能看着她自己扛着行李上楼。

  不一会儿,姜丽丽便从楼门里走出来,三两步跳到他面前,“我好了。”

  两人推着自行车走,陈凡问道,“舍友怎么样?”

  姜丽丽歪着头想了想,“第一次接触,看不出什么东西来,不过第一印象都还挺好的,后面的再看、再说。”

  听到这句话,陈凡便放心了。

  小孩子才会给第一次见面的人下定论,撇开第一印象去看人,得出的结论才更真实。

  他笑着说道,“还是那句老话,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跟舍友们处理好关系很重要,但是也不能什么都跟她们说,包括说话、行为分寸,甚至是钱财,都要注意尺度。”

  姜丽丽娇声笑道,“知道啦,我没那么笨。”

  她转头看着陈凡,“别忘了,我可比你还大哦。而且我在卢家湾待了近四年,一直都是住宿舍,各种各样的人都见过,你可别小看我。”

  陈凡点着头哈哈直笑,“对对对,你最厉害,谁敢小看你啊。”

  姜丽丽皱了皱鼻子,“哼,哄小孩儿呢。”

  顿了一下,她又说道,“不止我,姐姐也是,她当年也在中专住了三年宿舍,知道怎么跟舍友相处,要不是这样,就算有你在这里接应,爸妈也不会让我们自己过来,至少会安排一个人陪同。”

  陈凡眉头轻挑,“嗯,这样就挺好。”

  两人边走边问路,不一会儿到了职工宿舍区。

  这里是几栋筒子楼,不是高启强住的老房子那种,有点类似于学校宿舍,中间是通道,两边各有一排房间。

  陈凡找到楼栋号,便将自行车停好,带着姜丽丽进了楼道口。

  上二楼找到房间号敲门,一位五十多岁的阿姨打开房门,看了看两人,不觉有些奇怪,“两位同学,你们有什么事吗?”

  陈凡上前一步,对着她笑道,“是胡老师吧,您好,我是陈凡,和您约好今天过来拜访的。”

  胡老师瞬间瞪大眼睛,眼里满是不敢置信,“你、你就是陈凡?笔名晨东的陈凡?”

  陈凡笑着点点头,“对,是我。”

  他说着从兜里掏出自己的作协会员证,双手递过去,“这是我的会员证,您看看。”

  胡老师赶紧双手接过,打开来一看,好嘛,更晕了,当即猛地抬起头,“江南省作协会员?不是上海的?那么《江南文艺》的陈凡也是你?”

  天呐,这也太年轻了吧?!

  陈凡双手交叉叠放在身前,显得特别谦逊,“对,就是鄙人,让您见笑了。”

  胡老师愣了好几秒,才呼出一口长气,“哎呀、哎呀,原来两个人都是你啊,我就说怎么一下子……”

  话说到一半,她才突然反应过来,自己还没请客人进门呢,便赶紧让开门口,伸出手臂往屋里请,“请进请进,不好意思,我都昏了头了,快请进来坐。”

  陈凡转头对着姜丽丽笑了笑,才带着她进屋。

  这间屋子并不大,东西却不少,进门处是一个简易厨房,只不过看上去平时开动的机会不多。中间是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再往里便是衣柜、书柜、五屉柜……和一张双人床。

  胡老师请他们坐下,倒了两杯茶过来,自己坐到另一边,这才说道,“这里平时就我和老伴住,孩子们都不在这里,简陋了一些,可别嫌弃。”

  “没有没有。”

  陈凡笑道,“您这里比我一个朋友家强多了,他是在江南插队的上海知青,这次考上了大学才回来,家里连打地铺的地方都没有。”

  客套了一句,随即话风一转,先看了一眼姜丽丽,然后转过脸来说道,“这次本来是送我对象来这里上学,突然想到您就在这个学校工作,所以就特意过来拜访一下。……”

  听着陈凡的话,胡老师顿时恍然,明白了他的来意。

  不就是希望她能照顾一下这位新同学吗,又不是违反原则的大事,这点小事情,连举手之劳都算不上,当即便笑道,“这可真是太巧了。”

  说着看向姜丽丽,“你是哪个专业的?报到手续办了吗?……”

  一连串的问题,姜丽丽便也跟胡老师聊了起来。

  等了解清楚情况,胡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原来你父亲也是咱们学校毕业的,那就是老校友的女儿了。既然来了这里,你就把这里当回家,平时有事没事,都可以过来找我,正好我老伴也忙,平时我自己一个人也有点寂寞,你来还能有个伴。”

  跟姜丽丽聊完之后,她又迫不及待地跟陈凡讨论文章,“你新发表的《摆渡人》我看了,深受震撼,也推荐给了其他人看,大家都说好。里面既有对历史的写实,也有对某些错误的反思。

  最最难得的,是遭受过苦难之后,依然不改一颗赤诚之心……”

  《摆渡人》是陈凡写的,参照了《牧马人》的套路,自然很清楚这篇文章的内涵。他既然来了这里,就做好了与胡老师……,好吧,是十几位老师探讨作品的准备。

  这里陈凡的书友多啊,而且有不少还是胡老师安利的,此时见到作家本人过来,她能轻易放过?

  她当即动用宿舍里的内线电话,占了个教学楼的会议室,然后安排隔壁左右的两个老太太摇人。

  于是整个上午,陈凡就被摁在会议室里,跟十几位各个专业的老师一起开起了作品讨论会。

  若不是他反复说明下午还有要事,估计还脱不了身。

  胡老师也没坚持留人,反正你对象还在我“手”上,还怕你以后不过来?!

  姜丽丽没有跟着一起回去,她还要跟舍友们熟悉一下,参与宿舍集体活动,为明天正式开学做准备。

  陈凡回到家里,姜甜甜已经等得百无聊赖。

  不过她什么也没问,只是笑着说道,“还顺利吗?累不累,要不先休息一下?”

  陈凡摇摇头,“不用,我们赶紧出发,再晚就要耽误时间了。”

  姜甜甜跟着他往外走,等锁好门,跳到自行车上,才问道,“要去见谁啊?”

  陈凡回头笑了笑,“巴金。”

第512章 听吩咐

  巴老也是个喜欢穿马甲的。

  本名姓李,名尧棠,字芾甘,除了巴金之外,还以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笔名发表过文章。

  本人出生于成都,祖籍则是浙江嘉兴,现在长居上海,为上海作协话事人,同时也是上海作协旗下3本杂志的主编。

  不过现在《萌芽》和《收获》还没有复刊,只有一本《上海文艺》在编辑发行。

  所以陈凡的马甲投稿,也是投到了巴老手里。

  陈凡的新家距离巴老的家很近,只有1.2公里,他骑着自行车风驰电掣,姜甜甜还沉浸在那两个字的震惊中,便已经到了地头。

  车子停稳,姜甜甜跳下车后座,满怀崇敬地看着那扇大门,“这里就是巴老的家吗?”

  陈凡将车子靠边停好,摁响门铃,“待会儿就能见到真神了,还不敢相信?”

  当今文艺界,对,是文艺界,而不仅仅是文学界,在活着的人物中,巴老稳居第二。

  第一便是沈雁冰先生。

  本来还有一位,文学成就尚在两人之上,但此时正陷于巨大的风波中,再过几个月便郁郁而终,便被忽略掉了。

  而姜甜甜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文学爱好者,此时竟然要去见全国文艺界的第二号人物,心情之激动,可想而知。

  她连是怎么走到客厅、并落座的,都有些想不起来了。

  陈凡感叹了一下如此巨匠,住的地方竟然和自己的房子差不多,随即便从口袋里掏出江南作协何主席开的介绍信,双手奉上,

  “巴老您好,这是我们江南作协分会何主席给您的信。”

  他不仅找何主席要了介绍信,还要了一份可以坐飞机的工作函,何主席还在电话里骂他不懂规矩,去上海找巴老也不带自己,然后就被他挂了电话。

  巴老接过去看了一眼,几秒后便放到一旁,看着他笑道,“我听说你15号就来了上海,还一直等你过来,要不是你前天给我写信说要过来,我都要去找你了。”

  陈凡瞪大眼睛,“您怎么知道的?”

  他来上海之后,就从来没跟任何作家联系过,更没有知会本地作协,巴老事务繁忙,怎么会对他的行踪了解如此清楚呢?

  巴老仰着头哈哈大笑,“你第一天晚上去卫生局招待所住宿,卫生局负责宣传的副局长就是上海作协的会员,他第二天就跟我说过你来了上海的事。只不过因为你代表生产队出差,还有任务在身,所以我们没有打扰你,没想到等任务一完成,伱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跑了,他到今天还念叨,你这個小家伙不厚道。”

  陈凡讪讪笑了笑,“我也是怕给卫生局方面添麻烦,找到合适的招待所,就换地方住了。”

  顿了一下,又好奇地问道,“他知道我是晨东?”

  陈凡是陈凡、晨东是晨东,除了《上海文艺》杂志社编辑部,别的人都不会知道。而作者采用笔名时,编辑部也会默认这名作者不想泄露身份,便自动保密,不会主动外传,他是怎么知道的呢?

  巴老笑着摇摇头,“他不知道,但他说了江南陈凡过来,我自己就知道了嘛。”

  说着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你宁肯去锦江饭店住高价房,也不愿意来文化招待所住免费房,可是心里有所成见?”

  陈凡咂咂嘴,果然是大佬,有话就说,都不憋着的。

  同时也知道了,锦江饭店应该也有作协会员。

  这特么是个情报机构啊!

  随即赶紧笑道,“没有没有,因为接下来要处理的是私事,所以不敢打扰,更不敢占公家便宜。”

  这句话要是放在几十年后,明显属于糊弄鬼,但在这个时候,却是再光明正大不过的理由。

  巴老便信以为真,满脸严肃地点了点头,“你能这么想、更能这么做,我很高兴。”

  随即又对着他笑道,“不过你下次再来,可以直接过来找我,我这里房间多,不用去外面住招待所。”

  陈凡脸上露出几分尴尬,搓了搓小手,“现在不用了,我刚买了房子,距离这里不远,在孙大少旧居对面。”

  一听这话,巴老先是愣了愣,接着又是一阵大笑,“原来我只有5分把握,现在听你这么一说,倒是有了9分。否则你买房子的稿费是从哪里来的?那里的房价可不便宜!”

  陈凡疑惑地眨眨眼,什么什么把握?

  巴老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今年全国文坛逐渐开始恢复,但是能入我眼的,只有你一个。当时我看到《江南文艺》5月份的复刊杂志,还感叹果然是钟灵毓秀之地,出了一个文采斐然的新人。

首节 上一节 437/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