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386节

  真的,这两天他晚上做梦都在笑。

  尤其是梦到自己家建起了大房子,而且还是跟陈老师一样的楼房,就笑得合不拢嘴。

  4000块啊!

  大楼房啊!

  对了,是不是应该叫别墅?

  旁边黄保管员看到他的样子,不禁嫌弃地往旁边挪了一点,对着杨队长说道,“这家伙又在做白日梦呢。”

  刘会计回过神来,赶紧调整好表情,干咳一声,“什么白日梦,我是在考虑小陈说的事。”

  他一本正经地转头看向陈凡,问道,“以前那些知青,用鞭子赶都赶不来,今年却主动往这边跑,而且还是从地委过来,我估计,没别的原因,肯定是冲着你来的。”

  陈凡摘掉帽子,抓了抓脑袋,幽幽叹了口气,“这我肯定知道,问题是要怎么应对。”

  昨天从姜甜甜那里得到消息之后,他就及时跟杨书记做了沟通,杨书记则立马跑去公社询问情况。

  卢家湾好不容易搞好建设、把日子过好了,还有陈凡这尊大神住在这里,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结果这时候上面还要安排知青过来,怎么个意思?

  摘桃子?

  后来跟公社钱书记一沟通,果不其然。

  本来按照老规矩,就算要往卢家湾派人,也是只派南湖公社上的“自己人”,最多每年接收一两个像姜丽丽那样的特殊青年。

  可就在前两天,县里已经跟他打过招呼,卢家湾知青点可以接收16个知青,县知青办决定大发慈悲,给南湖公社留4个,另外12个名额,县里跟地委一边一半给分了?!

  对,现在给卢家安排的知青名额已经确定下来,地委有6个、县里也是6个,然后南湖公社保留4个。

  只不过具体的名单还没确定,否则的话,就该走流程了,只等一个月后,所有知青都会进驻。

  而且这批知青还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全部都是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应届生……,这简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社会上可能不太清楚,可是相关单位上的领导谁不知道,今年卢家湾爆了个大冷门,区区一个生产队,竟然走出来23个重点大学的学生!

  再往里深究,哟,原来他们都是陈老师一手教出来的?!

  如此一来,有这么一波操作也就很好理解了。

  而且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卢家湾是百年咸鱼翻身,已经摆脱了完全靠天吃饭的日子,不仅买了很多农机,连副业也做得红红火火,饭碗里三天两头的见肉,那日子过得,比城里人还好。

  所以去卢家湾插队,只要能拿得下农活,那根本就不是去受苦的,说是去享福的也不为过!

  可那些都是别人的一厢情愿,也不管卢家湾、尤其是陈凡愿不愿意。

  卢家湾自然是不乐意的,杨书记也当着公社钱书记的面拍了桌子,说人家陈老师本来是卫生处的干部,自愿到卢家湾指导卫生工作,包括指点同学们学习,那也是人家义务劳动。

  那些个家庭条件优越的知青,凭什么过来占卢家湾的便宜?

  可是钱书记也没办法,这是人家县知青办做的决定,他只有听命的份,还能怎么办呢?

  当然,他手里的4个名额,也让他乐意促成此事,只不过这种话,就不足为外人道也。

  至于陈凡,那就更不愿意了。

  他窝在卢家湾是为了享福的,谁特么乐意去当“志愿老师”?

  就那些人,他认识谁啊?!

  他帮助卢家湾,是在给自己打根基,别的不说,就杨书记敢跑去公社跟钱书记拍桌子,就是他努力的成果。

  而他现在已经熬出头了,犯得着辛辛苦苦去指点那些个知青吗?

  完全没必要啊!

  这时杨队长忽然说道,“接受知青是硬性任务,推肯定是推不掉的,不过,……”

  他说着抬起头来,嘿嘿笑道,“惹不起,咱总躲得起吧。回头我让人把知青点都收出来,伱养的那些东西,都给你转移到队里的牲口棚去,咱跟他们不挨边。

  回头咱们还是跟以前一样,对这些知青敬而远之、不闻不问,除了分配任务,其他时候都不跟他们接触,等时间一长,他们自己就会歇了心思,说不定就都走了呢。”

  黄保管员正要点头,旁边的刘会计却小声说道,“老杨,你想过没有,这些人能争取到名额过来,肯定都是干部家庭出身,咱们这么干,惹恼了他们怎么办?”

  杨队长迟疑了一下,两手一摊,“那你说怎么办?”

  刘会计脖子一缩,不吭声了。

  陈凡看着他们,心里不禁有些苦笑。

  其实严格说来,这时候的生产队独立性比较强,受上级单位干扰的情况很少,反倒是公社一级,因为涉及到资源分配问题,对生产队的影响力要更大一些。

  所以问题来了,生产队可以不理地委和县里,但公社做不到啊。

  正所谓一级压一级,缩手缩脚就是这么来的。

  即便陈凡人脉关系很广,可也不是万能的。

  如果只跟他自己有关系,他哪怕硬刚也无所谓,而与集体有关的话,他也只能抓麻。

  当然,情况不一定有这么坏,只不过他向来小心,尤其擅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所以考虑问题,都是往最坏处想。

  这样才能未雨绸缪嘛。

  短暂的沉默后,陈凡心里有了定计,“这样啊,我有个办法。”

  杨队长三人一起看着他。

  陈凡边想边说道,“养在知青点的那些牲口,脾气都不小,拉到队里的牲口棚的话,我怕会闹出麻烦来。”

  听到这话,三人竟然齐齐点头。

  不知怎么滴,他们突然想到那次放电影,一群牲口把人小偷给折腾个半死的事。

  还有那匹小母马,别说碰了,就是靠近一点,它都要横眉怒目,随时准备尥蹶子,放在牲口棚里,谁管得住啊?!

  陈凡还在说着话,“我屋子后面不是有片林子吗,林子下面就是以前咱社员建房取土的地方,”

  他说着抬起头看看三人,笑道,“现在应该没人建土墙屋了吧?”

  三人一起摇头,刘会计呵呵笑道,“今年队里收入这么高,每家每户都最少都能分上千块钱,谁还看得上土墙屋啊!”

  陈凡点点头,继续说道,“那就找咱们的装修队帮帮忙,把那片地方清理一下,建个牲口棚,回头把牲口都迁过去。”

  说这话的时候,他连商量的语气都没有,直接就这么定了。

  杨队长三人也没有二话。

  他毫不犹豫地说道,“行,反正那片地方没人要,也不适合种庄稼,就给你建个棚子。”

  刘会计咂吧两下嘴,“回头我给你把宅基地图纸改一下,把后坡那一片也划进去。”

  当时队里给陈凡批宅基地,顺便给他批了两亩地的院子,也就是前面半个土坡,现在这一划,直接把后半个土坡也划给了他,那就不是两亩地了,恐怕4亩都打不住。

  不过正如杨队长所说,那地方根本没人要,划给陈凡做院子,队里所有人也不会有意见。

  安排好牲口、不是,是安排好知青点,陈凡继续说道,“他们过来的目的,其实咱们都知道,如果是以前,我教也就教了,反正都是顺把手的事,可是现在不行。”

  不等他说完,旁边黄保管员便撇着嘴说道,“现在当然不行了,你看看你现在有多忙,卫生处、机械厂、卢家湾,还有那么多熟食店,这些地方就够你晕头转向的,哪有时间去管那些人。”

  陈凡听到这话,不禁抿嘴微笑。

  不错不错,看来黄莺她们口风都很紧嘛,自己勤劳的人设也算是立足了。

  随即干咳一声,“哎呀,这个就不要提了,都是为人民服务嘛,应该的、应该的哈。”

  杨队长三人相视一眼,都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尤其是黄保管员,在心里默默反省,自己是不是话多了?杨书记只要求在外人面前这么说,没要求在小陈面前也这么说啊。

  嗯,下次注意点。

  陈凡心情愉悦之下,掏出从机械厂顺来的过滤嘴中华,一人递了一支过去。

  黄保管员接过烟,顿时两眼放光,随后和杨队长、刘会计对视一眼,三人都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达成某种默契。

  陈凡掏出打火机点燃烟,继续说道,“不管怎么说,人家带着目的过来,如果得不得满足的话,哪怕伺候得再好,那他们也不会满意。

  但是呢,我又不可能去教他们,所以,我就有个想法。”

  他转头看了看杨队长,“这样,在知青点里面再起一间小屋子,等屋子建好,你去找一下杨书记,把大队部学习室里保留的高考复习资料,弄两套过来放进去。

  然后呢,他们来的时候,杨志军他们不是还在吗,距离去学校报到还有半个多月呢,就利用这段时间,给他们讲讲课。

  这样一来二去的,差不多也就得了。”

  他说着笑了笑,“卢家湾把人情做到位,量他们也说不出什么来,如果还有问题,你们只管推到我身上。”

  如果不是顾着卢家湾,别说地委和县里的人,就算是省里来人,他说不给面子、照样不给面子。

  也就是知青下乡的政策还没有变,让他们占住了大势,否则就算是这点便宜,也不给他们占!

  杨队长他们听完陈凡的话,觉得这个办法也不错。

  毕竟是上面来的人,能不得罪,还是尽量不要得罪的好。于是便这么定下来。

  四人在高坎上抽着烟,下面的池塘边也越来越热闹。

  这两天雪一直下,挑堤任务已经完成了大半,只剩一点收尾工作,大队部便没有安排继续挑堤,而是决定等雪停了再去收尾。

  各个小队却闲不下来,便趁着这两天的空闲,抓紧时间干自己的事。

  今天杨队长他们给6队安排的工作,便是干塘捕鱼。

  池塘边,一台抽水机已经就位。

  杨队长看到几十个人都拿着抄网站好位置,便拍拍屁股站起来,高高举起右手,“机器准备好没有?”

  “准备好啦。”

  杨队长大手一挥,“抽水。”

  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股粗大的水柱从水管里喷出,落进旁边的沟渠中。

  水柱落下的地方,还有一张大渔网,不时能看见一条条的鱼在网中挣扎,那些都是随着水柱被抽过来的。

  陈凡此时也站起身来,仰着头望去,笑道,“今年的鱼不错啊。”

  杨队长笑得合不拢嘴,“哎呀,都差不多,年年还不都是这个样子。”

  陈凡咧着嘴哈哈大笑,嘿,尾巴还翘起来了。

  伴着机器的轰鸣,池塘里的水位迅速下降,一条条鱼在水中活蹦乱跳。

  等到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杨队长再次一挥大手,“下水、开捞。”

  话音落下,几十个穿着水靠的社员拿着抄网便走下去,片刻后,便拉出一网网的大鱼。

第462章 老规矩

  与白浪湖生产队那个纯天然的大湖泊不同,卢家湾的小池塘,基本上都是通过改造低洼地形成的,地势比水田还低。

  一个池塘,大的也只有一亩多面积,小的还不到三分地,这样的小池塘在卢家湾和其他3个生产大队都很普遍,几乎每个小队都有十几個这样的池塘,但是加起来也不过十来亩的水面。

  然后在大生产的背景下,这些池塘全都被改造成养鱼的鱼塘,鱼塘的产出,也成为生产队的重要收入之一。

  可惜,南湖公社还有个白浪湖,论卖鱼,谁都争不过他们,毕竟人家可是专业的。

首节 上一节 386/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